民國時期的北伐戰爭,主要打的究竟是哪幾路軍閥,他們結局如何

2021-01-13 帥帥侃歷史

1916年6月6日,妄圖復闢帝制的袁世凱在人民的一片謾罵聲中悄然逝世,所掌管的北洋軍隊由於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被迫分裂為直、皖兩系,而後來居上的奉系也在此時開始悄悄發展自己的武裝。1920年7月14日,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吳佩孚、曹錕為首的直系軍閥,為了爭奪北京政府統治權,雙方在京津地區展開大戰,由於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在關鍵時刻選擇站在吳佩孚一邊,段祺瑞招架不住,把苦心經營起來的西北軍和邊防軍輸得精光後,皖系從此一蹶不振,段祺瑞宣布下野,自此,北洋軍閥只剩直奉兩系。

由於連年內戰,導致國家貧困不堪、民不聊生,作為革命代表的國民革命軍為了響應人民的號召,決定出師北伐,結束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1926年7月9日,北伐軍8個軍約10萬人,在總司令蔣介石的帶領下,開始進行驅逐軍閥的北伐大業,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在北伐戰爭時重點討伐的軍閥頭目都分別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山東蓬萊人,早年曾在曹錕手下擔任第三師師長,後來在直皖戰爭中嶄露頭角,成為繼曹錕之後的「二把手」。北京政變發生後,曹錕被馮玉祥軟禁,吳佩孚正式上臺,擁兵數十萬,虎踞洛陽,其勢力影響著大半個中國。北伐打響後,吳佩孚所部在湖南被唐生智擊敗,損兵折將,北伐軍也在此時乘勝追擊,勢如破竹,連連得勝,打得吳佩孚隻身逃往河南信陽,後來第二次北伐戰爭打響,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共同夾擊下徹底失敗,從此再無翻身之力,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抗日戰爭期間,吳佩孚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決維護民族大義,保持了晚節,後因吃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齦,進入日本醫院治療,被日本特務土肥原賢二所指使的日本牙醫將其殺害,享年65歲,而國民政府也為了表彰吳佩孚的大義,特追贈其為陸軍一級上將。

直系軍閥首領:孫傳芳,山東泰安人,早年曾在王佔元帳下效命,後來從直系分化出來、自成一派,對外也稱之為直系軍閥。北伐戰爭期間,孫傳芳為策應江西戰場作戰,急令福建督理周蔭人部進襲粵東,後被何應欽擊潰,手下將士大多都投降北伐軍,孫傳芳見狀,只好向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求援,而張作霖也為了保全自己,派出張宗昌去支援孫傳芳,最後總算是勉強扛住了北伐軍的進攻。1928年4月,蔣介石聯合閻錫山、馮玉祥,共同舉兵北進,發動總攻,孫傳芳和張宗昌抵擋不住,只得率領殘部過黃河北逃,投靠張作霖。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孫傳芳隱居天津,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選擇皈依佛堂,後於1935年11月13日被施從濱之女施劍翹刺殺於天津居士林佛堂,享年50歲。

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奉天海城人,早年曾出身綠林,後被清廷招降,出任管帶一職,袁世凱逼退清廷後,張作霖明面上俯首稱臣,暗地裡卻大造「奉人治奉」的輿論,驅逐段芝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分裂為了直皖兩大派系,張作霖左右逢源,最後成功在東北站穩腳跟,並自立名號為「奉系」。北伐戰爭期間,張作霖出兵支援孫傳芳,後引火燒身,自己的部隊被北伐軍打得大敗,只好公開表示願與南京國民政府議和,退回東北,然而就在張作霖乘火車退回老家時,日本人在皇姑屯設下埋伏,將其炸死,享年53歲。

1928年12月29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通電全國,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並在東北各省同時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全部統一換成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史稱「東北易幟」。此事件標誌著北伐的結束、南京國民政府完成「形式統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結束。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有哪些軍閥勢力可位列前五?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軍閥。軍閥,其實是一個近代才提出的概念,而且是日本舶來品。不過,軍閥這種模式卻自古有之,東漢末年的群雄、唐代的藩鎮,乃至於近代民國時期的各路草莽英雄,都可稱之為軍閥。不過通常來說,軍閥一般是中央集權或中央政府衰落的產物,這些各據一地、把持了當地的政治、軍事、稅務等部門和官員任命的土皇帝們,不但不聽從中央的命令,甚至敢與中央分庭抗禮。
  • 民國時期各軍閥的軍費是怎麼來的?
    各個派系的軍閥畫地為牢,大大小小的「大帥」們張牙舞爪,大江南北打成了一鍋粥。如此亂象,正如經典話劇《茶館》裡那句臺詞:「你看,今天王大帥打李大帥,明天趙大帥又打王大帥,是誰叫他們打的?」
  • 軍閥都是愛國者?為何民國時期沒有一個軍閥宣布獨立?
    說起民國時期的軍閥,很多人並不陌生,加上前段時間一些無腦網紅擺拍軍閥姨太太的醜劇,民國軍閥這個特殊群體再度成為後人討論的焦點。時至今日,在洗白翻案風越刮越猛的大環境下,軍閥這個曾經被萬眾唾棄的詞彙以「還原歷史」的名義再度走到前臺,瘋狂衝擊著世人的認知。
  • 民國軍閥割據時期,哪個軍閥實力最為強悍?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說到民國軍閥,縱觀當時整個神州大地,實力最強悍、勢力最大的當屬奉系軍閥首領,號稱東北王的張作霖。全盛時期,張作霖控制著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和上海等八省一市,統帥著一支擁有著完整的海陸空三軍建制的奉軍,佔據著北京的中央政府,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成為國家元首。張作霖到底有多強?看看東三省和奉軍的實力就知道。
  • 一個民國時期的「神棍頭子」是如何受到各路軍閥追捧的?
    在民國時期就有這麼樣一個奇人,他可以稱得上是民國時期最大的「神棍頭子」。可是就這麼一個看起來永遠上不了臺面的職業,卻讓這他弄得出神入化,甚至關乎一個省的軍事政治大事他都可以隨意擺弄。他的名字叫劉從雲,一個靠著謊言與欺騙走向人生巔峰的大能人。光緒九年的時候,在四川的威遠地區,一個嬰兒的呱呱墜地。他就是我們的男主人公——劉叢雲。
  • 民國時期,軍閥四起,他們幾人霸佔中國大部分領土,看看分別是誰
    導語:每個軍閥的首腦都說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但他們卻是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為了爭奪地盤,手段用盡,有的甚至是為了私人利益,竟然出賣國家利益以傍上外國勢力,打著救國的名義,進行著賣國的交易。以現代來看,張作霖是自袁世凱之後,民國軍閥當中名氣最大的一個。
  • 存活38年的晉系軍閥四巨頭,在解放戰爭結束後,他們的結局都如何
    民國存活時間最長的地方軍閥是山西的晉系軍閥,這個派系整整生存了
  • 昔日風光無限,晚景悽悽慘慘,民國軍閥們的生與死
    民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軍閥割據、戰亂頻繁、牆頭變幻大王旗,有兵便是草頭王的時代,大小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雖然有一個名義上的「中央政府」,但各地方官員儼然就是當地的「土皇帝」,他們都有自己的地盤和勢力範圍。如果把民國這幾十年中所有的軍閥統計一下,足有上百個。
  • 民國時期,統治廣東8年的「南天王」陳濟棠,究竟有多少兵力?
    每逢亂世,就到了各據一地的割據勢力們稱王稱霸的時刻了,民國時期自然也不例外,民國時期,好事者們將佔據一地的軍閥往往冠之以草頭王之名。    民國軍閥割據地圖  例如,佔據東北的張作霖被稱為東北王,佔據山西的閻錫山被稱之為山西王,佔據云南曾將西南三省納入統治範圍的唐繼堯被稱之為西南王等等,而佔據中國最南端廣東省的陳濟棠,則被稱之為南天王
  • 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十大地方軍閥,他們到底有多強?
    民國時期,中華大地軍閥割據,各自之間混戰不休,不僅有以北洋軍閥為代表的舊軍閥,還有以黃埔係為代表的新軍閥。很多軍閥割據一省乃至數省,兵力數萬乃至數十萬。這些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主要有十位,本文小編帶大家盤點這些民國時期的梟雄,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強?
  • 民國算不算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它不是有一個統一的政權嗎
    同時他們還在不斷地招攬人才,招兵買馬,以期擴大自己的勢力,積累戰爭和爭奪的本錢。民國時期也是這樣的。當袁世凱因為稱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抗,致使袁世凱的政權倒臺,袁世凱死後,全國一下就失控了,段祺瑞、張作霖、吳佩孚等軍閥割據一方,除此外,還有川軍、黔軍、滇軍等各種各樣的勢力。這些勢力獨霸一方,全國很快就進入了古代那種諸侯割據的戰亂時代。
  •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各路大帥的軍費給養是從哪來的
    軍閥混戰時期,各路軍閥爭鬥不休,為此都很注重擴充實力,導致軍費開支是一直居高不。而各路軍閥軍費來源也是五花八門,下面簡單說一下。一是控制了北洋政府的大軍閥,他們的來源主要是北洋政府的財政收入。在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的當家人也是幾次易主。
  • 民國時期,佔據山東7年之久的韓復榘,究竟有多少部隊?
    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軍閥混戰時期,為了保存實力、為了進一步發展,亦或單純為了防止被其他軍閥消滅,一些相對獨立、實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地方軍閥武裝們,往往游離於各大派系軍閥之間,他們時而投靠甲派,時而依附乙系,時而獨立山頭。
  • 民國最悲劇的軍閥,一生強娶80多個老婆,死後竟無人為其收屍
    民國時期,中華大地戰亂不斷,各地軍閥徵為了利益和地盤,彼此之間勾心鬥角徵戰不停,軍閥成為中國社會的毒瘤,他們剝削百姓,隨意掠奪財富,犯下無數罪惡,軍閥張宗昌就是最典型的一個,人稱「狗肉將軍」和「軍閥詩聖」,張宗昌糊塗是出了名的,被人稱為最不合格的軍閥,因為他一生有「三不知」,第一不知有多少槍、第二不知有多少錢、第三不知有多少妻妾
  • 民國軍閥混戰,各省軍閥到哪兒籌集巨額軍費?原來這裡面貓膩不少
    我這裡說一下民國時期地方割據政府財政收入來源:一、來自田地的賦稅1、田賦。民國成立初期,田賦沿襲清代舊制稍加變更,其名目包括地丁、漕糧、借課、附加四大類,在西北各省,也有仍沿用舊制的,如差徭、墾務、雜賦等。由於稅目繁多,徵收制度不一,因而弊端百出,廣大農民莫不身受其害。
  • 北伐戰爭寧漢合流,李宗仁迫使蔣介石辭職,為何卻無法徹底取代?
    北伐戰爭時期,掌控北伐軍的蔣介石在南京另起爐灶,組建民國南京政府,與汪精衛的武漢民國政府分庭抗禮,民國進入寧漢分裂階段。當時蔣介石麾下有北伐軍第一軍、第七軍支持,汪精衛則有唐生智的湘軍和張發奎的粵軍支持,雙方實力不相伯仲。為了戰勝蔣介石的南京民國政府,汪精衛開始大力拉攏佔據陝甘一帶的馮玉祥,卻被蔣介石後來居上,以黃郛為使說服馮玉祥倒向南京一方。
  •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啥區別?北洋政府又是哪一時期?很少人知道
    民國政府和國民政府有啥區別?北洋政府又是哪一時期?很少人知道別看這四個字都一樣,但其實的含義差別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兩個詞所指的東西也是不同的。在清末時期爆發了「武昌起義」,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正式宣布南方大部分的省份將脫離清政府的統治。
  • 民國十大軍閥,個個是梟雄,有人被稱為不倒翁(下)
    民國時期,閻錫山歷任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 奉行"中庸哲學"的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閻錫山解放前夕去臺灣,1960年5月23日病逝臺北,終年77歲。葬於七星區陽明山。
  • 民國混戰時期,五對是著名的將門虎子,是指哪五家?
    將門虎子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像大家比較熟悉的三國時期孫堅父子(孫策,孫權),曹操父子(曹丕,曹植),還有戰國時期的王剪父子(王賁)這些人都是屬於將門虎子,各個都是當時的豪傑。說到這些人,可能大家覺得時期比我們比較遙遠,然而,在民國混戰時期,也曾經出現了五對著名的將門虎子。而且這五對父子都是大家比較熟知的近代歷史上的人物。
  •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大帥遍地都是,為何大家熟知的少帥卻僅有1人
    從清朝開始,尤其是太平天國時期隨著湘軍、淮軍崛起開始,「大帥」這個稱呼似乎就爛大街了。湘軍統帥曾國藩字滌生,部下都尊稱他為「滌帥」;其弟曾國荃排行老九,被稱為「九帥」,實際上這兩個稱呼即使到了人盡皆知的地步,二人也並未獲得元帥之職,曾國藩奉旨任兩江總督協辦大學士,曾國荃則僅僅補授浙江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