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version 9,0 or greater is required
You have no flash plugin installedDownload latest version from here
一橋架海峽,碧海變通途。12月26日,隨著G5322次列車從平潭站緩緩駛出,標誌著全長88公裡、設計時速200公裡的福平鐵路正式開通運營,其重點控制性工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同步投入使用。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大橋以其宏大規模、磅礴氣勢、騰飛姿態,在建橋「禁區」以直觀而震撼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福州至平潭旅行時間從最初2小時以上縮短至最快35分鐘,中國在工程建設領域又寫下一項新的紀錄。
平潭海峽「作畫」,大海深處「穿針」。這座大橋橋址所在處是與百慕達、好望角齊名的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風暴海域之一,全年6級以上大風天數超過300天,大橋穿越的島嶼兩側海床幾乎全是裸露的巖石,同一個墩子兩側的最大傾斜能達到11米,波浪力是長江等內河的10倍以上,全年有效作業時間不超過120天,惡劣的環境讓這裡一度被國外同行稱為建橋「禁區」。透過媒體報導可知,大橋第一根鋼管樁樁頭打進堅硬的巖床1米深左右時,曾因受到擠壓而嚴重變形,但這並沒有嚇倒勇於攻堅克難的建設者,因為中國人字典裡沒有「不可能」。
面對困難挑戰,中國人總有辦法。比如:為解決海上安裝簡支鋼桁梁上部結構的困難,建設者們先將鋼桁梁直接在工廠焊接成,再用特製船舶把重約1490噸的整孔鋼梁運至待架位置進行架設,這是國內海上架梁技術的首次應用;為降低波浪力對大橋施工及運營期間安全影響,航道橋基礎施工採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4.5米直徑鑽孔樁,特別是鼓嶼門航道主塔墩基礎採用了18根直徑4.5米的大直徑鑽孔樁,這是目前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嵌巖樁;為解決颱風季有效作業時間少的問題,科技工作者自主研發出一套環境綜合監測和預報系統,進行實時監測和預報,這讓施工人員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施工「天窗時間」。一個個建橋「神器」的問世,打破了海上建橋「禁區」的魔咒,彰顯著當代中國的光榮與夢想,堅定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說明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
橋梁跨度每前進「一小步」,科技水平要跨越「一大步」。從被人認為「做不成」,到「做成了」,再到做成「世界一流」,這座全長16.34公裡的跨海峽公鐵大橋集眾多橋梁新技術、新結構新工藝、新設備於一體,是中國攀過一座座高山、跨過一個個險灘的生動縮影。俯瞰今日神州大地,畢都北盤江大橋是世界最高橋梁,楊泗港長江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度雙層公路懸索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公鐵兩用斜拉橋……從超千米大跨到超8000噸重載,從公路、鐵路到公鐵兩用,一座座世界級橋梁的建成都凝結著創新成果。事實上,無數建橋「禁區」大橋的建成通車,不僅體現了一個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也映照著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更彰顯出中國人民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氣。
關山萬千重,山高人為峰。無論是「三天一層樓」,還是「禁區」建大橋,這都充分說明中國人字典裡沒有「不可能」,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歷程,就是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奮鬥過程。在新時代的偉大徵程上,錨定遠大目標,保持戰略定力,以堅定的自信、卓越的智慧、無畏的勇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就一定能在各種風險考驗面前「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推動「中國號」巨輪一如既往的向著民族復興宏偉目標破浪前行!(金羊網文/王玉星)
【來源:金羊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