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與詩心——讀豐子愷的漫畫

2020-12-01 光明網新聞中心

  【談藝錄】 

  作者:孫紹振

  收到精裝畫集《子愷遺墨》,驚喜無以言表,閱讀之,撫摸之,幾不能釋手。子愷先生之漫畫,上世紀40年代末吾小學時代曾甚著迷,家中即有《護生畫集》六冊。翻閱畫集,美好回憶復活如初,有返老還童之感。

  子愷先生為漫畫始於上世紀20年代,近一個世紀,畫作仍然老少鹹宜,作為藝術品,為中國漫畫史上不刊之經典。

  「只有孩子們保住天真」 

  我國本無漫畫,20世紀初,報章始有單幅之諷刺畫,後來發展為漫畫,以社會諷刺、政治諷刺為主流,如大師華君武、米谷、方成的作品。子愷漫畫於社會人生亦有批判,但是其最高藝術境界乃在抒情與詼諧。

  子愷先生上世紀20年代留學東瀛,見日本竹久夢二之漫畫,乃有觸發。如一幼女正看照片,題曰「亡母」,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甚大。又如,車站一角,一女子,手扶椅背,頭部側倚,題曰「美麗的疲倦」,諸如此類。子愷先生回國作單幅漫畫,今見有數幅之立意頗受夢二影響。由於子愷先生有更深厚的哲學和中國古典文學修養,在藝術和思想境界上拓展、提高了層次,更多作品遠勝夢二。如畫一老年人之手執鋼筆一如執毛筆,題曰「父親的手」(後改為「祖父的手」),有時代烙印,老習慣跟不上時代變遷,笨拙而執著,含溫婉之同情,於不和諧中蘊詼諧。又如,抗戰勝利後,一空炮彈殼中插著鮮花,強烈反差,而不著一字,富有時代之深刻意味。然而此等作品,究其思想藝術而言,尚不能列入先生之最高水準。

  子愷先生藝術之獨特在另一方面——獨樹高標,表現童心童趣,抒情融入詼諧,展示了一種美學境界。此類經典之作大多收集於《兒童相》。令人過目不忘者如畫孩子持兩蒲扇,一前一後,作騎馬狀,題曰「瞻瞻的腳踏車」;孩子將自己的鞋子墊於四腳圓凳之下,題曰「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於兒童經驗之局限寫其心靈之天真,於不起眼的、平常人視之無所謂的現象中發現童心之美。還有一幅令人印象深刻,三個孩子,一女稍高,立於中,左側男孩,戴英式禮帽,甚大,右側女孩,頭蒙面布,題曰「軟軟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寶姊姊做媒人」。其事極不現實而孩子極慎重,於兒童顯示童心童趣,於畫則表現了先生的愛心和幽默。

  創造出童心諧趣的美學境界,並非偶然,先生自懷童心、菩提心,嚮往超脫塵世的精神汙濁,坦然自白云:「世間的成人都為生活的瑣碎事件所迷著,都忘記了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們保住天真。」「只有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這才是真正的『人』。」當然,這種兒童優越論,可以從西方盧梭那裡找到源頭,「五四」時期的郭沫若也曾大力渲染,不過,郭沫若是用來反對封建教條束縛天性,張揚個性解放,而子愷先生則旨在對童心世界的企慕,用今天的話來說,乃是對人生的異化和超越的追求。

  古詩寫新畫,雅中求俗 

  子愷漫畫藝術生命長存,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徹底將漫畫中國化了,簡而言之即為:以詩為題,以詩入畫,雅俗交融。

  詩化體現在兒童天真純潔的詩性上,而且是直接以詩來表現。子愷先生有一集漫畫就叫《古詩新畫》。以詩寫童心乃使畫藝境界更上一層。如,男女兩童於綠樹下問一成年婦女,「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又如,男孩騎竹竿奔向女孩,題曰「郎騎竹馬來」。詩句取自李白,但意味已經變化,在李白是寫青梅竹馬之情,於兒童僅為遊戲,情趣中有諧趣。

  先生的畫集《古詩新畫》,在藝術上可謂達到最高水準。當然,這也經日益精進之過程。初有完全以古詩寫古意者,如為國畫,就筆墨而言,並無墨分五色之妙,可謂有筆無墨,但一旦以之為人物的背景,引入詩詞,則境界升華。如畫三棵直立的不知名的樹,遠景為茅屋,近景為小土丘,於筆墨言、線條言,難為高品,然樹下一現代少女掩面而泣,詩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則樹木、茅屋、小丘皆有超越時代之情致矣。

  先生高水準之作,引古人大雅之詩入畫,然其畫不求雅,不求隨物賦形,亦不求傳神寫照,蓋大雅之詩與漫畫之漫異趣。畫筆不追慕古法,線條甚漫,尤其為人物,其線條往往以拙筆、稚筆取勝。蓋漫畫屬性為俗,古詩屬性為雅,太雅則悖俗。先生運思於兩極之間,妙在雅俗轉化自如。同時期的漫畫大家張樂平用硬筆畫人物,線條流暢,有筆速生風之感,而子愷發揮毛筆軟性,但求平勻斷續之美。

  蓋漫畫之漫,乃簡樸而隨意之謂。筆意在簡而拙,迅而率,不求古畫之「遊絲」「鐵線」之工細,但求漫畫之漫筆隨情,故其時有讀者怪其畫人時有口而無眼,畫人而不點睛,似有悖顧愷之「傳神阿堵」的經典之論,然先生循漫畫形式,但取古人「意到筆不到」原則,自白云:「意在筆先,只要意到,有時筆到了反而累贅。」在先生看來,漫畫之漫不在面目之全肖,而在以體態為意之超越,合司空圖「遺形得似」之理。

  故《古詩新畫》,詩雖古而畫不求高雅,其屬上品者往往具平民性質,如畫青山、茅屋、樹木間四人共坐,題曰「三杯不記主人誰」,所畫皆古人平民衣貌。有時,則似古實今。河邊有船,樹下二童扶酒醉老人,題曰「田翁爛醉身如舞,兩個兒童策上船」,其後有成人抱一巨大酒罈,酒意尚未盡也。平民性、草根性、雅中求俗,是子愷漫畫的精神。同樣畫竹林下茅屋,大幅畫面下有二平民裝束者,面目不清,題曰「年豐便覺村居好,竹裡新添賣酒家」。又如,畫一牛過村,題曰「年豐牛亦樂,隨意過前村」。全似出自村民之口。這種草根性力求抒平常情,表平靜心,逃避諷刺漫畫之尖銳性、戲劇性,與兒童性之天然、自然、純然息息相通。

  先生古詩寫新畫,雅中求俗,其俗乃新時代之俗。古詩有極高雅者,如以「幾人相憶在江樓」「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為題,但畫中人物,並非古代文人帝王,均為現代平民。《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發於報章,有人質疑,詩中主人系李後主,當作古裝。先生回答說:「我不是作歷史畫,也不為李後主詞作插圖,我是描寫讀李後主詞後所得的體感的。我是現代人,我的體感當然作現代相。」先生所言「作現代相」,結合其經典之作,當作「現代平民相」「現代草根相」。

  「畫工意初未必然,而詩人廣大之」

  將詩直接寫入漫畫中,乃中國漫畫之一大發明,舉世無雙。

  本來,中國有題畫詩之獨特傳統,《四庫全書》中題畫詩卷帙頗多。古代畫家於畫作題名,往往隱於邊角,如山石、花草之間,謂之「藏款」,意在不以文字幹擾畫意也。藏款變為詩乃始於北宋,清方燻《山靜居畫論》卷下說:「款題圖畫,始自蘇(軾)、米(芾),至元明而遂多。以題語位置畫境者,畫亦由題益妙。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之,後世乃為濫觴。」

  題畫詩,與一般詩不同,不在對畫的說明,而是超越畫面。畫所展示的只是視覺直觀,在時間上為瞬息,在空間上為尺幅,局限甚大。題畫詩之精絕在於把畫不出的意蘊用語言表達出來。宋蔡絛《西清詩話》:「畫工意初未必然,而詩人廣大之。」最重要的是詩人必須「廣大之」,突破畫的視覺。查為仁在《蓮坡詩話》中說,題畫詩「不必太貼切」,提出「當在切與不切之間」,所謂「切」,畢竟詩的意象要與畫的主體統一,所謂「不切」就是要超越視覺形象的局限性,把語言藝術的全感官的優越性發揮出來。蘇軾題惠崇的畫《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鴨先知」,就因為寫出畫所不能表現的觸覺之暖而成為名句。鄭板橋題竹畫:「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表現了畫所不能直接表達的堅定不移的硬漢精神。鄭板橋以詩入畫,盡情任性,佔據了畫面的相當部分,不顧畫中之留白,不忌喧賓奪主。子愷先生的《古詩新畫》,以不完全切畫意的自由情志,提高了畫的思想境界。

  《古詩新畫》之「新」,不僅在平民人物之新,之俗,更在賦予現代平民以古詩之舊,之雅。如畫一現代女學生於垂柳下的平臺垂釣,如僅僅為畫,則平淡無奇,先生題詩曰「香餌自香魚不食,釣竿只好立蜻蜓」,意味增添了兩個:第一,少女懷春,內心默默期待;第二,女性愛情焦慮不能明言,古今皆同。

  子愷先生不僅繼承了以詩句闡發、拓展、豐富畫意,而且繼承鄭板橋直接將詩寫入漫畫中。但是,子愷先生本性清和,不似板橋放誕到以詩任意佔據留白,子愷先生之題款講究經營位置,畫為主,詩為賓,詩句處於畫中邊緣留白之處。先生筆墨簡拙,畫中行書卻是一筆不苟的子愷體,即使以白話為題,亦下蓋印紅色章,全系書法之不苟。詩書畫結構乃有機自洽。

  詩書畫一體本為我國文人畫高度發達的產物,而子愷先生卻以之為漫畫,將中國文人詩書畫之三雅,轉化為畫俗而詩書雅,三者相交融。

  以詩入畫,為中國所特有,原因可能是中國為詩為畫,皆用軟性筆,水性墨,施於紙,而歐美為詩用鵝毛,書於草紙、羊皮,為畫用刷子(brush)以油漆施於木板、帆布,故無以詩入畫之傳統,雖籤名亦大體近於唐宋前中國畫之藏款。待歐美有鋼筆墨水之發明,乃有文字施於漫畫,常置於主體之中,甚至在人物口頭畫出氣泡,迫使讀者先細讀文字,文字為印刷體,不經營位置,毫無藝術性可言,是子愷先生所不屑為也。

  子愷漫畫世稱漫畫,為漫畫抒情詼諧流派,從另一種意義上,也堪稱文人畫之一格。子愷漫畫獨領風騷至今,本有開宗立派之高標,然後世漫畫家古典詩歌和書法修養多不濟,不亦惜哉!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7日 15版)

[ 責編:孫宗鶴 ]

相關焦點

  • 紀念豐子愷誕辰120周年:赤子之心,有情世界
    >  不管是流傳廣泛的經典漫畫,還是動人質樸的小品散文,讀豐子愷,總是會讓人心生親切溫暖之感。  2018年11月9號是豐子愷誕辰120周年,為此,時代華語重磅推出一代文藝大師豐子愷最為經典的散文集「初心四書」,分別是《活著本來單純》《無用之美:豐子愷聊繪畫》《有趣生活:豐子愷談日常之美》《初心——豐子愷漫畫主題筆記本》。
  • ...像藝術家的藝術家——讀《豐子愷:一個有菩薩心腸的現實主義者》
    某年,央視舉辦第12屆青年歌手大獎賽,一位參賽者抽題後,屏幕上出現漫畫《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主持人說:請回答,作者是誰?哪省人? 答不出來。評委認為情有可原。 作為觀眾,事隔這麼多年了,我仍舊很傷心。 19世紀末,豐子愷先生生於杭州附近的小鎮石門灣。豐先生後來以漫畫聞名,一些表現人情世態的漫筆,筆墨間的逸氣,大都透著為人的清和。
  • 簡約不簡單的豐子愷漫畫
    豐子愷他不僅是中國漫畫藝術的開山大師,而且多年從事藝術教育,獻身美育的實踐,他強調師法自然,重視自然美;崇尚藝術創作中形與態的自然,而非矯飾、斧鑿、造作的天然之態;憎惡卑俗的美、病的美,執著追求健全的美。01 強調師法自然,崇尚自然美豐子愷的家鄉在浙江杭嘉湖平原上的石門灣。
  • 豐子愷畫教科書,葉聖陶手寫文字,這樣的名家設計上哪兒找去
    1898年出生的豐子愷,被譽為「中國現代漫畫鼻祖」,是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他一生致力於漫畫藝術研究,看他的那些漫畫是很有趣的,各種題材,詩畫結合,幽默風趣。豐子愷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歡繪畫,1921年,豐子愷留學日本,在那裡遇到了著名漫畫家竹久夢二,並被他的漫畫深深吸引,在他的漫畫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繪畫的方向。
  • 豐子愷誕辰120年:天上神明與星辰,人間藝術與兒童
    120年前的今天,1898年11月9日,中國現代最知名的畫家、散文家之一——豐子愷——出生了。這是一個甚至不需要多介紹的人物,因為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總能看到他那些有詩意,有諧趣,幾乎沒有人不喜歡的漫畫。他的畫,他的散文,都還在被不斷地編選、出版。要論民眾的喜愛和接受度之高,現代文藝界中能超出他的人恐怕不多。
  • 豐子愷先生的《緣緣堂隨筆》,終於有了全本
    遂命名為《緣緣堂續筆》,可惜直至豐子愷去世《緣緣堂續筆》也未能與讀者見面。1937年春豐子愷在緣緣堂二樓書房筆者在編輯十卷本《豐子愷集》(今年年底面世)的過程中,被豐子愷散文的獨特魅力所吸引,發願編一本豐先生有關「緣緣堂」的散文足本。幸賴豐家人及《豐子愷集》主編鐘桂松先生的大力支持,這本《緣緣堂隨筆》(足本)終呈現在大家面前。
  • 天上的神明與星辰, 人間的藝術與兒童豐子愷誕辰120周年
    前不久,中國美術館舉辦了「漫畫人間——豐子愷的藝術世界」展覽。看展的人們停留在他為小兒子恩狗(豐新枚的小名)所畫的畫前,讚嘆他為何能將如此日常的小兒情態描畫得如此親切又耐人尋味。——這種感受,與90年前,朱自清、鄭振鐸等人初次看到豐子愷漫畫時的感受相差無多。他的畫讓人們發覺日常生活之意趣,感受古詩詞句的境界,不曾遠離生活卻又仿佛體會到一個更乾淨純粹的世界。
  • 【跟著公號讀課文】《手指》豐子愷
    豐子愷豐子愷.只是青雲浮水上鏡心中國嘉德2019春季拍賣會成交價:¥437,000.00元豐子愷.阿里山觀雲海鏡框中國嘉德2019春季拍賣會成交價:¥437,000.00元豐子愷.我作五湖看鏡心中國嘉德2019春季拍賣會成交價:¥575,000.00元
  • 豐子愷:各樣貓兒入畫來
    詩人陸遊「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以貓入詩;畫家豐子愷就別出心裁,輕輕勾勒幾筆以貓入畫。他的畫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常常藏著一隻貓。朱自清說豐子愷「一幅幅的漫畫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看畫角這注視又無視人間樣樣趣事的貓兒,在畫中,又似在畫外,更讓人「老覺著那味兒」了。
  • 漫畫藝術欣賞與創作2018爾雅答案
    A、英國B、中國C、日本D、美國3【單選題】漫畫《三毛》的作者是(B )。A、華君武B、張樂平C、丁聰D、豐子愷4【單選題】(B )創作了漫畫《武大郎開店》。A、華君武B、方成C、丁聰D、豐子愷5【多選題】以下屬於中國漫畫作家的有(ABCD )。A、華君武B、方成C、丁聰D、豐子愷6【判斷題】漫畫有300年歷史,漫畫在社會的精神文明發展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美育賦魂,讓青少年擁有一顆豐盈「詩心」
    孩子從小讀,讀熟能背,感興趣之後,拓展閱讀就容易了。除了朗誦,像《經典詠流傳》那樣把古詩詞譜曲唱成歌、唱成戲曲也不失為一種讀背古詩詞的不錯的方法。 對古詩詞可以按照讀-背-抄-默-譯-說-評順序,漸入佳境。
  • 豐子愷丨「鋼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數十百元一具,胡琴只要兩三角錢一把,雖然音域沒有小提琴之廣,也盡夠演奏尋常小曲.」
    > 王國潼二胡示範講座—劉天華二胡曲之演繹 《病中吟》豐子愷對二胡的高度評價
  • 【公益贈送·《生機》檯曆】弘一大師、豐子愷《護生畫集》:普勸世人,放生戒殺;不食其肉,乃謂愛物 !
    《護生畫集》由弘一大師和他的學生豐子愷共同醞釀於1927年秋,豐子愷先生作畫,弘一大師題寫詩文,意在提倡仁愛、勸人戒殺從善,建立人與動物平等的觀念,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豐子愷 慈光普照在因亂殺食動物的當下,我們重新學習弘一大師、豐子愷共同創作的《護生畫集》,願我們反思過往,護生靈、正心念,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從《護生畫集》中重獲溫暖和愛心,自利利他,愛他就是愛自己,放生就是救自己。
  • 讀這兩本書長大的孩子,文採必然出眾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一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笠翁對韻》《笠翁對韻》是明末清初戲曲學家李漁(號笠翁),仿照《聲律啟蒙》寫的旨在作詩的韻書。《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全書分上下兩卷,每卷各十五個韻,每個韻有2—4段不等,但大多數都是3段。
  • 回憶祖父豐子愷和祖母徐力民——滄海桑田白頭偕老
    我們的公公豐子愷(石門方言稱祖父為公公,祖母為婆婆)一生辛勤筆耕數十年,寫下了大量的散文,是位難得的多產作家。他的散文篇篇清雅質樸,真誠坦率,往往小中見大,意境雋永,讀了令人回味無窮。1955年左右豐子愷在日月樓看書 到了我們記事的年代,滄海桑田,徐家和豐家的過去早已成為遙遠的歷史。我們尚記得時局平靜、家境寬裕時婆婆愛排場,喜熱鬧,家裡經常賓客絡繹不絕,她還熱衷於慶生祝壽大請客,熟悉各種美味佳餚,凡事都儘量做得體體面面的,不願從簡辦事,公公常稱她為「四四六局」(石門方言,意「愛複雜化」)。回想起來,這大概是徐家鼎盛時期留下的雪泥鴻爪吧。
  • 觸摸魯迅的童心(圖)
    長期以來,魯迅在中小學語文課堂的遭遇可以說是「叫座不叫好」,近年來有的人甚至提出「把魯迅的作品從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拿下來」,說什麼「人在三十歲以前是讀不懂魯迅作品的」。顯然,這種要求孩子「讀懂魯迅」的教學定位就是有失偏頗的。   造成尷尬局面有多種原因。客觀上,魯迅文字的獨特內涵,深刻而不易體察。
  • 風雲中聖心訣能幻化天宮幻影,和童心真經什麼關係?答案很意外
    但是這門武功卻和武林中的一門武學極為相似,那就是童皇的童心真經。童心真經是一門武林絕學,可以令童皇返老還童,幾十歲的人看起來還像一個孩童一般。它還可以以虛妄幻想迷惑對手,為他們編織最為可怕的噩夢擾亂對手心神,讓他們心神崩潰而死。這門武學也可以使人產生幻覺,對周遭環境物品產生幻視。這兩者一對比是否有諸多相似之處?這不禁令人想到聖心訣和童心真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 怎樣去讀日本的《紅樓夢》-《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是日本平安王朝時期的女作家紫式部寫的,供宮廷貴族娛樂讀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全書共五十五章,逾百萬字;人物則涉及三代,時間跨度70餘年。它比中國的《紅樓夢》還早幾百年,被喻為是世界上最早的 長篇小說。《源氏物語》源氏是人名,物語則是故事和傳奇的意思。
  • 漫畫大王的漫畫人生
    【編輯手記】漫畫大王是誰?丁午先生啊!說丁午先生是漫畫大王,他當之無愧。一是因為他是響噹噹的兒童漫畫家,一輩子都在用手中的畫筆為孩子們的童年塗抹快樂;二是因為他曾經是風靡一時的《漫畫大王》雜誌的主編大人。筆者是80後,也曾經享受過丁午先生當年送給孩子們的「福利」,編輯丁午作品珍藏版的過程又成了額外的「福利」,不僅重溫童年舊夢,還能窺視「漫畫大王」的漫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