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發大勇猛心,永遠不可能成就
我們學佛修行,去踐行佛法,一定要發大勇猛心,沒有斬釘截鐵的「金剛志」還留戀世間的點點滴滴,甚至一動念,你就可能要墮落。
《文昌帝君陰騭文》中說:文昌帝君有一世,智慧顯現,要往生去西方,在路過洞庭湖的時候,被它的山色湖光所吸引,心中起了讚嘆美好的一念,馬上就墮入仙道,成為洞庭之神,又因為食用血色肉食,才有了十七世的輪轉。
我們學佛是為了解脫,解脫必須要有視死如歸的心念,堅決不貪戀世間的一切,哪怕是一丁點也不行。

修行中的慈悲與智慧
佛教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宗派和法門,但所有宗派都是導向解脫道和菩薩道。兩條道路的核心都是解脫,不同在於,解脫道偏向個人解脫,而菩薩道不僅要自己解脫,還要幫助更多的人走向解脫。
解脫道傾向於智慧的成就,沒有特別發展慈悲心,自己解脫,就是「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了。菩薩道則是在智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慈悲成就。但這不是說一條單是悲,一條單是智。智慧是佛法修行的根本,作為菩薩來說,也需要智慧才能解脫。沒有智慧的話,就是泥菩薩了。

信仰多純淨,你的覺性綻放就有多麼圓滿
佛法的妙用,不僅僅是超度靈魂用的,更是讓我們活著的人立斷生死用的,我們對佛法有一個理性的正確認識。如果只是感性的去理解、接觸佛法,那麼就會落入佛法的有求之心。
這種有求之心會讓我們把佛法的究竟義扭曲成為三界的生滅之法,而著在這個「相」上,這些有漏的生滅法還會將人的靈魂帶入輪迴,而不能超脫三界。

做一個信仰純淨的人,信仰有多純淨,你的果位就有多圓滿,什麼叫果位?心靈離開自我的程度。「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什麼是無為法?就是對這個「自我」的捨棄程度,對自我捨棄得越多,心靈越不被自我所沾染蒙蔽,心靈內在的覺性就不掛自我,不掛世界,空中無色,那個稱為「正果」。
所以,信仰多純淨,你的覺性綻放就有多麼圓滿,覺性當中沒有自我與世界,沒有生死與生滅,沒有對立,因此不掛生滅輪迴,那就是當下如如不動的覺照十方。覺性的圓滿無礙稱為正果。

今生,是在這個紅塵的最後一生
我們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就是來了緣的,如果是來還債的,那就把債還完,起碼儘量多還一些,不負如來不負卿。如果是來報恩的,就盡力報完,今生為人實屬不易,要把人性發揮到極致。
每當遭遇困境、面對挫折、感覺不被理解,甚至被別人誤解,能夠心平氣和地告訴自己,今生是最後一生,往後要告別這個娑婆世界,沒有什麼值得遺憾和糾結的。雖然一時有些迷茫,但我會很快提醒自己保持正知正念。

今生,無論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擁有怎樣的父母、兒女、愛人、兄弟姊妹、遇見怎樣的朋友、金剛同修;無論有什麼樣的工作,有多麼高尚的事業,與何種人在一起,與他們之間都將是最後一世相遇,最後一世的緣聚。
最後一次品嘗做人的滋味吧,味道也許不好,卻是留給自己最後的一道記憶。在這最後一生的日子裡,要緊的只有一件事情:了卻生死,超凡脫俗,證悟菩提。

人生再長,不過百年,這一生的歲月只是我在這個空間的一場夢幻。無論如何活著,無論是快樂和痛苦,其實都是一場遊戲一場夢,都是在自性靈魂覺醒後的一點染汙。
今生,將是我在娑婆世界的最後一生。在我生命的覺醒中,不過是夢中的水月,浮塵中的明暗。當慧命在紅塵歷盡劫難之後,終於可以回歸萬有的源頭。知道了這些,還有什麼值得抱怨、嘮叨、遺憾、痛悔、嗔恨的呢?
時刻記得,這是最後的一生!再來時,我必腳踏蓮花,乘願再來。再來時,必已超凡入聖!度化眾生!
要知道: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不藉此生渡,更待何生渡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