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我要灸||這8個穴位,可調全身!一定要記好!

2023-12-29 519讓艾走進千家萬戶

中醫認為,人身上有八樣物質是最重要的,即髒、腑、氣、血、筋、脈、骨、髓,此八樣物質,是我們身體的精華,它們如果健康,身體也就健康。

如何保護這八樣物質?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真名秦越人),確立了人體奇經八脈的鼻祖之一,他所著《難經》一書中,提出了八會穴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難經·四十五難》:「經言八會者,何也?然,府會太倉(中脘)、藏會季脅(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懸鐘)、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羶中)。」

八會穴對應髒、腑、氣、血、筋、脈、骨、髓,分別為八大精氣會聚之處的8個腧穴。

八會穴與所屬八種臟器組織關係密切,調理範圍廣,適用病症多、針灸效果好,某種程度上說它覆蓋了全身的疾病。

章門定位: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肋骨邊緣,是雙側穴位。

章門為髒之會穴,主要功能是調理五臟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洩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等。

章門穴也屬肝經,是脾之募穴,有疏肝健脾、調氣活血的功效,對婦科疾病很有用,因為許多婦科問題都要經過肝經,敲打或艾灸章門穴,可幫助疏散肝氣鬱結,防治乳腺增生等婦科病。

同時也能兼顧增強脾膽的功能,增加膽汁分泌,促進多餘的脂肪消耗,可以減肥。

中脘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

中脘為腑之會穴,屬任脈,也是胃的募穴,有調理中焦、行氣活血、清熱化滯之功效。

我們知道身體有六腑,而六腑皆稟於胃,中脘裡脘指的就是「胃」,所以這個穴位對胃至關重要,是胃痛胃病必灸穴位,同時也是小腸經、膽經、胃經、任脈的交會穴,能調六腑諸疾。

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洩利,便秘,便血,失眠等症,均可輔助艾灸此穴,培補後天。

羶中定位:位於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羶中者,為氣之海」,羶中是氣會之穴,容納人一身氣機,於各類「氣」病,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均有立竿見影的緩解效果,同時還有助於調理慢肝病及性支氣管炎,經常艾灸此穴,可助人體打開「氣閘」,讓全身之氣通行。

提示我們在心煩,情緒低落的時候,全身上下氣機容易阻塞,導致胸悶不堪,心煩意亂、這個時候按揉或艾灸羶中穴,可以寬胸順氣,舒緩情緒。女性生產後乳汁不足,亦可時常艾灸羶中。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膈俞穴定位: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醫認為,氣血充足是一個人健康的基礎,膈俞穴位於心俞、肝俞之間,為氣會之穴,它的作用相當於當歸與阿膠,具有活血止血、補血養血的功效,主要調理各種血虛證、出血證和血瘀證。

經常艾灸膈俞穴,能調貧血、嘔吐、呃逆、氣喘、咳嗽、咳血,調理血虛導致的皮膚瘙癢,緩解陰血虧虛導致的潮熱、盜汗,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女性養生不可多得的穴位。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陽陵泉穴定位: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小腿外膝眼下三寸所在)。

陽陵泉為筋之會穴,也是膽經的合穴,具有清肝利膽,舒筋活絡之功效。

主要調理半身不遂,下肢痿痺,麻木,膝臏腫痛,腳氣,嘔吐,黃疸,小兒驚風等。臨床多用於坐骨神經痛,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膝關節炎,小兒舞蹈病等。

穴位位置:在掌側腕橫紋橈側,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共2穴。

太淵屬肺經,既是脈之會穴,臟腑脈氣會聚之處,具有調氣血、通血脈、助心脈搏動之功,故可用於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症,還可舒筋利節、通經活絡,治療手腕疼痛無力。

太淵又是肺經的母穴及原穴,古人云:太淵,肺之俞穴,俞者,輸也,太淵穴的主要功能,是清除肺內寒涼之氣,保障肺部健康,地位不容小覷。咳嗽痰多,咳血,胸痛,手腕無力,及多種肺部疾病,都可以點按或者艾灸太淵穴,比吃止咳藥更合理管用!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大杼穴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共2穴。

大杼屬膀胱經,是八會穴之一的骨會穴,主治骨病,具有疏風清熱 、強筋壯骨之功。

《難經》曰:「骨病治此。」《針灸甲乙經》提到:「頸項痛,不可以俯仰,頭痛,振寒,瘈瘲,氣實則脅滿,俠脊有並氣,熱汗不出,腰背痛,大抒主之。」

現代研究表明,針灸大杼可調整肺功能,影響血鈣的代謝,增加肺通氣量和血鈣含,強健筋骨。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懸鐘穴定位:位於小腿外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髓會絕骨,懸鐘穴又名絕骨,為八會穴之「髓會」,屬膽經,具有通經活絡、強筋壯骨之功。腦為髓海,膽經循行於顳側部,故主治偏頭痛;足少陽經循頸項,過胸脅,其經別上夾咽,故懸鐘穴可治療頸項、胸脅、咽喉部位疾病。足少陽經行於下肢,懸鐘穴位於外踝之上,既可治氣血不足、筋脈失養之下肢痿痺、半身不遂,又可疏通少陽經氣、散寒祛溼而治療腳氣。

相關焦點

  • 灸好腿,養好命!腿部6大穴位要常灸!
    一個處於半昏迷狀態的急性腦膜炎女孩:當即採用「灸架」取百會穴連續日夜施灸,囑家長輪流守護觀察,始終不更換穴位,各種症狀逐步緩解,手足痙攣停止,能吞咽。灸至第三天的早晨,患兒突然開口叫「爸爸」、「媽媽」,並要東西吃,家長喜出望外。此後艾灸減量,每天仍繼續灸百會,上、下午各3 小時。一周後患兒意識進一步恢復,並能扶物站立。
  • 頭痛了一定要灸腳這些穴位,為什麼呢?
    這四類頭痛,就好像是從四面向我們頭部出擊的「敵人」,治療時也要兵分四路,分別艾灸不同位置的穴位,才能有效地治療頭痛,緩解痛苦。 在用艾灸治療頭痛前,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突然出現劇烈頭痛,或者伴有嘔吐,可能是腦血管病引起的,還是應該先去醫院就醫。
  • 寒性體質的人,常灸這6個穴位,效果驚奇
    很多人看診的時候就會問老中醫:我手腳冰涼、全身冷,出虛汗怎麼回事兒?推薦6個艾灸穴位,驅寒更輕鬆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要穴,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經常艾灸足三裡加快全身氣血的運行,讓身體暖和起來。後溪穴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道家醫學裡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
  • 女人的修「腹」之路,灸透這8個穴位,跟贅肉說拜拜
    艾灸正是通過灸火對穴位以及經絡的刺激來調節腑臟,日子久了,可以慢慢的去除體內的痰溼,同時加速皮下脂肪代謝,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二、灸透這8個穴位,還你好身材!身體肥胖的人,90%都是體質虛弱者。體虛尤其是脾虛,會導致氣血不通,新陳代謝減慢,痰溼不能消耗掉,堆積在體內就形成肥胖!
  • 艾灸養生 灸5個穴位手腳暖洋洋
    艾灸取哪幾個穴位、用幾個艾條、用多長時間才能有效呢?日常艾灸要注意哪些禁忌呢?  很多女性無論是在冬天還是夏天,身體總是處於冰涼的狀態,尤其是手腳冰涼,冬季更甚。手腳冰涼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手腳冰涼該怎麼辦?下面小編從艾灸的方向給大家講講。  1、足三裡  足三裡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
  • 灸透這5大穴位,補陽氣!
    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體寒冷怕冷的症狀,這也是元氣不足的典型表現。中老年人出現的繼發性怕冷疾病,一定與所患的疾病有關,也就是陽氣不足,身體虛弱,體內由於疾病而產生熱量不夠,久而久之也會導致陽虛。艾灸,補陽氣驅寒氣!艾灸屬陽,配合灸火。
  • 男人這5個穴位,平時一定要保養好
    男人想要變得更有魅力更健康,五大「男人穴」必須保養好,按摩時要注意快速擦動,感到手指發熱為官,以保證刺激到商陽穴。還可雙手互勾手指。用食指勾住公交車內的吊環或扶手等按摩食指,也可以在閒暇時兩手食指相勾反覆牽拉。  艾灸「腎俞穴」——填精補髓  腎俞穴位於腰部,是與男性十殖健康較為密切的一個穴位。
  • 灸友親歷:灸5個穴位,例假快速回潮
    經過交流,我了解到,這位女生平時只灸腰腹部;可能是因為心情過於急切,三個月來幾乎每天不停的在灸;找中醫號脈,發現有些上火。明眼的同行可能會看出問題,她在艾灸過程中犯了2個錯誤:1.只灸腰腹部;2.施灸過程中無休息。當她問我要不要停灸的時候,我給予的回覆是:增加艾灸下肢的一些穴位。目的主要是兩個:1.增強備孕促孕的效果;2.引火下行,促血下行。
  • 立夏後,不論男女老幼,這個穴位一定要灸透!效果驚人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一個穴位,這個穴位在臨床上使用非常頻繁,也是養生保健的必灸穴位。由於用途廣泛,它被譽為「穴神」,它就是百會穴。就是說,手足三陽經(小腸經、三焦經、大腸經、膀胱經、膽經、胃經)都匯聚於百會穴,並與督脈交會,而且百會穴還是全身百脈的交會之穴。百會穴是督脈穴位,位於頭頂的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也就是在頭頂的正中心。
  • 十多年痛經,灸這個穴位灸好了
    我幫她先處理好身體內的外感遺留問題,她回到幾千裡遠的家鄉後,堅持艾灸,每天記錄艾灸感受。針對她頑固的痛經,我讓她堅持每月經前幾天開始艾灸陰包穴,經痛最厲害那天,尤其要守住該點艾灸,保證充足的灸量,才有可能改善痛經症狀。她很聽話,剛開始調理時,第一和第二個月經期都不是特別痛,但是第三個月經期她經前忙於工作,沒有時間艾灸,經期痛得無法下床。
  • 艾灸一定要灸腿!
    艾灸一定要灸腿!有不少人艾灸幾日後出現上火嚴重,具體表現有牙齦腫痛、舌質紅、咽喉疼痛、胸悶煩躁等,都是因為艾灸沒有灸到腿。人體的氣血是個循環,如果不艾灸腿部,氣血不能形成循環,氣血就沒有往下走的引導,上火就不可避免的。
  • 冬天一定要灸的一個穴位,它是扶陽大穴,但90%的人不知道!
    一天,門診來了一位病人,佝僂著肩背,歪歪扭扭地坐到我的面前。我仔細看了看他,只見這位患者臉上、兩眼有些浮腫,額頭上也溼淋淋的,一看就是典型的陽虛症狀,瞬間我想起了靈龜八法中關於申脈的一句歌訣:"腰背屈強腿痛,遍身腫滿汗頭淋。"病人不正好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嗎?
  • 三伏天灸好這6個穴位,99%的疾病不治自愈!(附操作要領)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初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三伏天艾灸可解決亞健康、疾病和美顏2、飯後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後1小時後才可以灸,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1、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2、艾灸中必須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水溫可以稍微高點。不可以喝冷開水,夏天也是。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現溼氣,是體內寒氣通過穴位排出,體內寒氣較重,艾灸起了作用。
  • 艾灸師要知道:這十二個穴位,幾乎可以調治全身所有的疾病!
    這十二個穴道中,有八個是在膝至足,四個在肘至手。
  • 灸友分享:如此灸一灸,調理好全身小毛病~
    我感覺羶中最透熱,中脘處也透熱但感覺有被東西擋著,表面會覺得燙。給我做艾灸的LH說:這一排都吸,羶中吸感最重,把艾條拉過去~一灸上,我的熱感是直接到脊柱肩胛處,再延脊柱往上蔓延到大椎,不上脖子~再延脊柱向下到八髎。然後後背脊柱都是熱的,最熱是2處:肩胛,後腰。熱感在變寬。最後上面熱感上肩胛骨。灸的時候,我感覺不到具體灸的哪個位置,灸感都在背後。
  • 有位神醫說,這8個穴位,覆蓋全身疾病!
    如何保護這八樣物質?春秋戰國時期,神醫扁鵲(真名秦越人),確立了人體奇經八脈的鼻祖之一,他所著《難經》一書中,提出了八會穴。《難經·四十五難》:「經言八會者,何也?八會穴對應髒、腑、氣、血、筋、脈、骨、髓,分別為八大精氣會聚之處的8個腧穴。八會穴與所屬八種臟器組織關係密切,調理範圍廣,適用病症多、針灸效果好,某種程度上說它覆蓋了全身的疾病。髒之會——章門穴
  • 人體365個穴位,重要的無非這10穴,可調百病,收好、以後用得到
    3、新穴位提示感冒咳嗽按魚際--在大拇指下肉肚的最高點的位置,這個穴位在中醫中認為是肺經的原穴,對於由於感冒發燒所引起的咳嗽等症狀,我們就可以利用按摩魚際穴來得到很好的緩解。4、用眼過度按攢竹穴--也叫眉本穴,也就是眉發的根本。這個穴位的氣血強弱影響到眉發的生長健康,有吸熱生氣的作用。
  • 「男」言之隱怎麼灸?這幾個穴位一定要安排上!
    中醫認為,男性的保健要從鞏固陽氣、強壯腰腎、解決生殖系統疾患等方面入手。當然這也是男性朋友們最想在悄無聲息的情況下解決的問題了。最好的調養方式就是艾灸!堅持艾灸!長期堅持艾灸!艾灸能使人體正氣充足,陽氣不虧,從而減少各種男性疾病發生的機率,提高生命質量。那麼對於男性保健,該選擇哪些穴位呢?
  • 冬天一定要灸的一個穴位,它是驅寒扶陽大穴,但90%的人不知道!
    和艾一起茁壯成長善灸者壽☞ 關注後輸入對應的數字,獲取免費課程☞ 輸入「400」,獲取400個穴位視頻☞ 輸入「33」,獲取人體反射區使用指南課程☞ 輸入「22」,獲取面診指南課程☞ 輸入對應穴位名稱,或者對應病症,獲取解決方案冬至過後,陰氣盛,寒氣重,陽氣弱,人體抵抗寒邪的能力下降,更不能輸送陽氣通達到身體的末端,所以很多人,腳寒,手寒,今天分享一個腳上的驅寒大穴,申脈穴。
  • 全身穴位圖解,一定要收藏!
    不論什麼原因臟器出現異常、氣血阻滯,穴位就會顯現出疼痛或不適。穴位按摩,就是通過刺激穴位,使氣血通暢,從而解除症狀。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穴位按摩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通過鎮痛、鎮靜作用解除疼痛,提高身體功能。全身穴位圖頭面頸部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