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定要灸的一個穴位,它是扶陽大穴,但90%的人不知道!

2021-02-10 脈脈養生







點上面「脈脈養生」關注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有病不求人

說到艾灸扶陽,大家第一個會想到關元,也有人會想到神闕命門等。但是今天給各位介紹的是一個常人基本沒用過、歷代醫家卻非常重視的一個純陽大藥——申脈

申脈穴,被稱為「體貼身寒多病者的純陽大藥」,為什麼呢?請看細細道來。

適用人群:寒性體質;中老年朋友;經常傷風感冒、腹瀉、怕冷的人。 

一天,門診來了一位病人,佝僂著肩背,歪歪扭扭地坐到我的面前。我仔細看了看他,只見這位患者臉上、兩眼有些浮腫,額頭上也溼淋淋的,一看就是典型的陽虛症狀,瞬間我想起了靈龜八法中關於申脈的一句歌訣:"腰背屈強腿痛,遍身腫滿汗頭淋。"病人不正好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嗎?

經過仔細的問診,病人告訴我,前幾天他在去公園鍛鍊身體的途中因為突然變天受涼了,不發燒也不咳嗽,只是覺得胸口很悶,說話提不起氣,開始他也沒在意。結果兩天後,全身一陣陣地出冷汗,尤其是早上起床時,臉部浮腫得厲害。診斷後,我給他開了一服發汗解表的小青龍湯,然後在他的申脈穴上扎了一針,一針下去,病人佝僂的身軀漸漸能伸直了,出汗也比剛才少了,感覺身體舒服了許多。 

 "腰背曲強腿痛",是明顯的膀胱經感受寒邪之氣後的受涼之象。因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對人體不僅起到平衡的作用,還可以使人步履輕健矯捷。配上小青龍湯服用,表裡互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患者體內的寒邪在短時間內排出體外,又能恢復自身的陽氣。也可以說它是一個祛寒回陽的妙穴。人體受到寒邪之後會縮成一團,瑟瑟發抖,這在中醫裡叫做"拘急收引",而申脈穴有伸展脈絡之意,可以快速調動人體陽氣,陽氣足則寒邪自散。可是,不會針刺怎麼辦呢?八脈交會穴,既能針又能灸,"針刺則治病,灸治則養命",針刺不可能人人掌握,艾灸療法是簡單易學的綠色養生療法,適合日常養生保健。申脈穴可艾灸、可用手指點揉,有人說八脈交會穴好比核反應堆,能量巨大,一治一大片,此言非虛。當身體受了風寒,點按申脈穴時會感覺到微微的酸脹。灸的時候,以感覺此部位微微發熱即可,有時能明顯感覺到有一股暖流自腳下緩緩升起,瞬間人就會舒展許多。燻灸時如果身上有些微微出汗,是身體陽氣升發祛除風寒的表現。秋冬季節,不妨灸一灸申脈穴,既可預防流感,還可以增強免疫力,尤其是老人或者體質偏寒的人更應經常地灸一灸此穴。人老腿先衰,這就是陽氣不能通達人體末端的表現,艾灸申脈穴可以有效地延緩這一過程,有回陽保命之功。


如:腰痛、婦科、男科、補腎、腰間盤突出、背痛、腿痛、膝蓋痛、頸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頻、腹瀉、小腹突出、痛經、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髮、脫髮、豐胸、美容、皮膚病、老年斑、衰老、陰虛、感冒、咳嗽、發燒、失眠、結石、咽炎、嗓子痛、頭痛、牙痛、打呼嚕、口腔潰瘍、口臭、鼻炎、耳鳴、眼病、甲狀腺、頭皮屑、腳氣、痔瘡、手腳冰涼、風溼、盜汗、癌腦出血、高血壓、糖尿病、哮喘、心臟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風、老年痴呆、靜脈曲張、補氣、補血、補鈣、瘦弱、肥胖、小兒疾病、瘦腿、瘦腰、溼氣、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菸、經絡、中成藥、泡腳。。。更多

相關焦點

  • 冬天一定要灸的一個穴位,它是驅寒扶陽大穴,但90%的人不知道!
    和艾一起茁壯成長善灸者壽☞ 關注後輸入對應的數字,獲取免費課程☞ 輸入「400」,獲取400個穴位視頻☞ 輸入「33」,獲取人體反射區使用指南課程☞ 輸入「22」,獲取面診指南課程☞ 輸入對應穴位名稱,或者對應病症,獲取解決方案冬至過後,陰氣盛,寒氣重,陽氣弱,人體抵抗寒邪的能力下降,更不能輸送陽氣通達到身體的末端,所以很多人,腳寒,手寒,今天分享一個腳上的驅寒大穴,申脈穴。是
  • 冬季教你怎麼養腿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
    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根。四根的根本,是腳根。「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說明腳在人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有雙腳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腿是疾病反映區!很多疾病都會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鈣有關、腫脹說明臟腑有病、發涼意味著體質虛寒等,及時發現症狀,利於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 冬季教你怎麼養腿六大腿部穴位可以常灸 ​
    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根。四根的根本,是腳根。「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說明腳在人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有雙腳健康,經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腿是疾病反映區!很多疾病都會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鈣有關、腫脹說明臟腑有病、發涼意味著體質虛寒等,及時發現症狀,利於早期防治疾,治未病。
  • 養腿就是養命,必灸的10個腿部穴位.記得收藏!
    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如果人體腿部血液循環緩慢,整個人體就會供血不足,人就會感覺冷,尤其腿部! 冬季灸腿,好處多多! 1、引火下行 冬季寒冷多夾雜乾燥,艾灸後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顧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氣引到腳上,也叫引血歸源(湧泉),可清虛降火,緩解灸後上火。
  • 冬天手腳冰涼,六大穴位幫你解決
    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6大穴位幫你解決這個問題!艾灸取穴:取俯臥位,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與肚臍相平的區域。
  • 這10大腿部穴位,冬季建議灸一灸
    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如果人體腿部血液循環緩慢,整個人體就會供血不足,人就會感覺冷,尤其腿部!冬季灸腿,好處多多!1、引火下行冬季寒冷多夾雜乾燥,艾灸後容易出現上火的現象,所以每次艾灸要兼顧腿部穴位,把上半身的火氣引到腳上,也叫引血歸源(湧泉),可清虛降火,緩解灸後上火。
  • 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此三穴一個冬天不生病!
    秋冬季節,很多人畏寒怕冷、體虛易感,又口乾舌燥、身體乏力、失眠煩躁.這往往是因為身體元氣不足、衛氣不夠、陰津不足造成的。冬天養生除了要陪補元氣外,補陰津也很重要。做法:按摩法:可行摩法,搓熱掌心後,把掌心覆蓋於穴位皮膚上順時針方向揉按穴位局部,以皮膚感覺溫和為度,每次可行10-20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陽虛體質人群最適合艾灸,入秋後到整個冬季均可常灸,把艾條點燃後距離穴位皮膚約3-5釐米處懸灸,每次灸15-20分鐘,每日1次,每周可灸5日休息兩日。也可隔日一次。
  • 【十大艾灸保健穴位】足三裡穴位準確穴位圖及作用
    足三裡穴位描述〖延年益壽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一橫指處。
  • 腳底十大保健穴位,您一定要知道!
    我們的腳部是穴位密集的地方,腳的穴位達到33個,經常按摩刺激腳底穴位可以養生保健,想要按摩刺激腳底穴位,首先要知道腳底的穴位都有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腳底十大保健穴位
  • 冬季溫陽何處有,潞河醫院藥餅灸
    灸療也是自古至今常用的保健療法,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幹」、「三裡灸不絕,一切災病息」。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裡、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蘊藏真陰真陽,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述穴位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
  • 手腳冰涼可按三個穴位
    ,天氣寒冷,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出現關節疼痛及手腳冰涼等症狀,按摩命門、神闕、關元這3個穴位有散寒、益氣、補腎的作用,可以緩解這些不適。命門之火衰微,則寒邪易侵襲人體,出現畏寒、關節疼痛等症狀,因此,命門穴為壯陽補腎散寒的常用穴位。 操作方法 擦法(用手掌的大魚際、掌根或小魚際附著在一定部位,進行直線來回摩擦)治療,以透熱為度,每日1-2次。
  • 古人云: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立冬灸之!
    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後,人體的陽氣也順應季節的變化而潛藏於內,養生保健也要注意護好陽氣,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而調節。此時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 艾灸3穴,整個冬天不再冷!
    冬天,很多人會畏寒怕冷,手腳冰冷、身體虛容易感冒、容易疲勞乏力、睡眠也不好.這些其實都是身體元氣不足、津液失衡的原因導致。所以,冬天,除了要進補來補充身體元氣,同時,補充津液也非常關鍵。下面教大家用艾灸的方法來補元氣,補津液。
  • 保健灸系列一,腦保健
    保健方法:根據患者病情選取相應穴位,每兩天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以後每月保健灸4次。同時,要注意避免長時間的緊張工作,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2,積極參加戶外運動,多吃鹼性食物,如海帶,綠葉蔬菜,水果,豆類,少吃酸性食物,如肉類,糖類,補充一些富含VB,VE,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及礦物質的乾果。
  • 三個能降火氣的神奇穴位,你一定不知道……
    但要想準確「滅火」,除了分辨虛實,還要辨別哪個部位出現火。今天楊帆主任繼續講講冬季上火一般和哪些部位有關?又有哪些方法可以精準「降火」?胃火盛——口苦便秘酗酒,嗜食辛辣、油膩食物的人容易因溼熱、食滯兩方面原因造成胃火旺盛。輕微胃火盛者,好像永遠吃不飽,其實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到火盛至一定程度,就會變得什麼都吃不下。胃火大還有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結、便秘等症狀。
  • 保健養生最通行的一種灸法:溫和灸
    溫和灸也就是艾條灸,一般將點燃的艾柱手持或者放在溫灸器後,放在人體經絡、穴位所在位置的皮膚上,通過熱和能量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來進行肌體自我調節,疏通臟腑,平衡陰陽,從而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由於不會造成灸瘡,溫和舒適,所以得到普遍的應用和深受歡迎。
  • 經典保健灸配方(收藏版)
    保健灸法既經濟節約,又簡單方便,只需由針灸醫師點穴,自己就可以施灸。這要比進參茸補藥、吃珍貴補品等保養身體經濟實惠得多。《易經》云:「無妄之疾,勿藥有喜。」就是說,得了病不胡思亂想,心情舒暢,安心靜養,不吃藥也可自愈。脈脈艾灸提醒您這種哲學思想,也是當前醫學發展的新趨向。因此,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們要大力提倡保健灸法,大力推廣保健灸法。
  • 針灸禁忌:三大穴位禁針,針灸者必知,避免發生意外!
    針灸治療並不是所有穴位都能進行針治。對於針灸來說以下的三大穴位是針灸治療的禁忌穴位。針灸禁忌穴位:全身共三個穴位屬針灸均禁。乳中穴:但在古代的一些書籍中尚有關於本穴刺灸的記述。如:晉代的《肘後備急方》載:治卒癲「可灸三壯」;又如:《銅人針灸腧穴圖經》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絕對禁忌。但現代已未見灸刺的報導,僅作為定穴的一種標誌。
  • 裡內庭:灸此穴立能消食
    連載1 |《早晨醒來渾身沒力氣,灸一個穴位,第二天就滿血復活了!》連載2 |《穴位施灸有先後,次序錯誤,疾病沒有出路,就不能治癒!》疾病也全要由門進出的。門脈是病從膈入,從膈聚於期門,從期門出於肝,從肝往章門,從章門出於脾俞,從脾俞入於京門,從京門出於腎俞。即:疾病→膈→期門→肝→章門→脾→京門→腎。用刺針來檢查,很容易明白。例如針脾俞,京門有針感,針得深些,腹部第二行的胃經滑肉門和梁門處有針感。但針刺胃俞,京門並無針感,背上髒俞比腑俞重要,也是這個原因。
  • 純粹中醫|2017年三伏天灸時間
    「三伏貼」是以中醫「冬病夏治」與「春夏養陽」等理論為依據,藉助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甚至起泡,以激發經絡、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通過將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的穴位,可使藥物持續刺激穴位,通經入絡,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通脈,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臨床症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