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才是職場中年人真正的天花板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2021-02-13 職場喵



職場中年人這個話題,都已經聊爛了。

 

看了一下網上的文章,「我們不招募3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者「要罵他們就罵他們,他們敢不要換工作得到」 ...寫沒關係,事實也是如此。 

 

但是這些文字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是中年職場天花板的問題。 

 

一般來說,一個人進入工作的第十個年頭開始,大約30至35歲,他開始就開始遇到天花板,他上不去,下來又不甘心。這種情況真的太普遍了。 

 

你說中年人不拼嗎?他們也很努力。業務這方面,他們必須非常熟悉。 

 

即使是收入,許多中年人實際上並不高。 

 

但又停留在那兒,無助且無能為力。這有點像在海邊遊泳。如果努力遊泳,那麼海岸仍然很遠。如果你不遊泳,就會沉下去。 

 

問題出在哪裡? 

 

自從我入職場已經15年了——一個可悲的數字——我經歷了幾家公司,我周圍的中年人風風雨雨。我看到了很多。 

 

這純屬有感而發。今天,我想與職場中的所有中年人討論你的真正天花板是多少。 

 

咱們不煽情、不扯淡,心平氣和把話聊開。

 

當然,我寫這本書是為了提供建議和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你爽的。 

 

因此,你最好先做好準備。如果你覺得它有用,則不必浪費時間。如果你認為這不正確,請發表評論。 

 

如果你感到不高興,請關閉文章並離開。 

 

在這個年齡,你是否告訴我彼此是否靠近。 

 

第一個天花板是「自大」。 

 

我知道很多人不相信,因為自大這個詞很沉重,難以忍受。 

 

我不是在胡說八道,的確是自大。 

 

大多數人剛進入工作場所時發展最快。為什麼,因為你如果不成長,你就會完蛋,所以一句話,就是被逼出來的。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生存是唯一的事情,生存是一位超級老師。 

 

但人這個東西,真的很賤,學到越多,工作越順手,越沒人逼著往前趕了,就越容易鬆懈下來。 

 

然後,你開始變得「自大」。 一旦人們像這樣改變,新的想法,新的知識,新的技能……都與你無關。  

 

但是你自己並不知道,因為你有很強的優越感。 

 

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因為人性,所以在工作場所的中年,每個人都面臨類似的問題。 

 

這種自大也反映在「僅出而不入」信息中。 

 

每次我參加聚會時,有些人在別人講話時都不說話,他們有機會談論自己熟悉的事情。 「。

 

消息「僅外出但不能進入」表明我在某個領域非常有才,但對其他領域不感興趣。

 

這種人在這一生中通常就是這樣

  

第二個天花板是「勤奮」

 

你又看不懂了,你認為自己非常勤奮,每天早晨到晚上都忙碌,像個陀螺一樣。

 

我以前也這麼認為。

 

離開華為開始我的第一份工作後,曾與一位前同事聊天

 

他說,他離開公司前90%的工作實際上是無用的。

 

僅10%,其他公司甚至其他行業也可以使用,這10%並不是一項特定的工作,而是:思考。

 

準確地說,它是思考的結果,例如從行業的某個角度看待,例如快速學習新事物的例程,以及識別人並與他人打交道的微妙的身體意識。還有。 

 

我是這樣說的。 

 

當然工作很重要,但是思考比工作重要100倍。 

 

一個人剛進入工作場所,不得不思考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與人打交道,但是當他變得更加精通並形成思維定式時,他就停止了思考。 

 

現在你懂我什麼意思了吧?

 

你雖然勤奮,但是太忙太累,以至於不再思考。那「勤奮」就是你的天花板。

 

你可以突破上面的兩個天花板,因為天花板實際上是你自己。但是第三個天花板是「行業」,它與你的個人勤奮無關。 

 

我不需要更多地談論這個。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賺錢速度。 

 

還有另一件事要說:換行。 

 

許多人在後臺問我,如果我想換行,可以這樣做嗎?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我不會談論在換行之前如何探索你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裡,我將專注於另一件事,這是換行業的勇氣。 

 

我呆過……我數了,15年來創業和兼職,總共6個行業,實際上是6個工作,涉及通訊,金融和能源三個領域,基本上每次我換工作時,我都會換行。 

 

如果工作仍然在這個行業,我認為增長太小了。當然,這只是我,並不意味著你也應該這樣做。 

 

換行平均需要2.5年,如果沒有這樣的經驗,我在職場上能為你寫些什麼? 

 

對於求職,你問我勇氣在哪裡,我的答案是:金錢。 

 

我的第一份工作很忙,對消費不感興趣,所以我省了一些錢。 

 

因此,當我第一次換工作時,我只是對其進行了計算。該存款足以生存兩年。那還猶豫啥呢?就算對新工作不滿意,我總不能兩年都找不到更合適的新工作吧。

 

是第一次跳槽,所以以後不用擔心。 

 

一有一次做盡調。我接觸了二線城市的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的年收入超過100,000,並且工作了10年以上。 

 

也許他們認為生活還可以,但是在我看來,這種生活中抵抗風險的能力仍然相對較差。 

 

問題在於他們的聰明、勤奮、盡職。他們不會輸給那些在金融和網際網路上賺取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美元的同行。 

 

即使你不轉向金融或網際網路,為什麼不嘗試其他高收入行業呢?在還年輕的時候。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存足夠的錢」而且我不敢跳。沉沒成本也可能被過分重視。 

 

這種勇氣不是學到的,而是做到的。 

 

生命短暫,因此無需掙扎。 


好,我很安靜,說完了,我不知道你看完後還能保持冷靜。

 

無論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都認為應該保持兩點。 

 

一個是開放的思想,另一個是學習的欲望。 

 

幾天前,我採訪了一個41歲的大姐姐。儘管她比我大幾歲,但我覺得她比她落後了一代多。 

 

她給我的印象是「堅持工作十年以上,然後退休」,像我這樣的人總是認為有很多機會,並從中思考不時要跳槽。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2019年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已達到77歲。  

 

我50歲退休,在山區和河流中度過了20或30年。無論如何我都無法想像,我也不想要它。 

 

一個沒有工作並且不再創造價值的人。我覺得即使他有錢,他也會被社會拋棄。簡而言之,沒有存在感。 

 

你可以反對。沒關係,你不必互相說服,如果每個人都高興,那很好。 

 

最後,無論你打算何時退休,我都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啟發。

 

相關焦點

  • 聊聊你必須知道的職場大Bug -「玻璃天花板」
    In today's Buzzword Mix, our buzzword is Glass ceiling - 玻璃天花板. 雖然今天的新詞並非純屬全新概念,但它在如今的職場範圍內時常提及,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社會現象。
  • 你以為是碰到玻璃天花板了,其實還有玻璃懸崖等著你
    說起「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我想若是溫馨的小家裡用上了它,抬眼一瞧,大概是覺得美輪美奐吧
  • TED | 40歲高齡實習生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職場
    我在2011年六月見到了特蕾西, 那時「今日秀」節目 問我可否與她合作, 看我能不能幫她走出困境。我告訴特蕾西的第一件事, 就是她必須走出家門。我告訴她,她必須 公開自己求職的想法, 然後告訴她認識的所有人, 自己再從業的強烈意願。我還告訴她, 「有很多你參與的對話 是對你完全沒有幫助的。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別因為那些而灰心喪氣。找到工作機會之前, 確實要經歷很多瑣事。」
  • 那些職場裡面你必須知道的事,別人不會告訴你
    俗話說,職場如戰場。這句話不僅僅是對於職場新人適用,對於很多工作三到五年進入職業發展瓶頸期的職場老鳥也一樣適用任何地方,任何行業都有著不同的規則,而且除了正常的規則之外,還有這非常多的潛規則,在職場上也不例外,職場也有職場的規則,而且也會有自己的潛規則。很多人上了很多年的班,還是不知道職場的潛規則是什麼,如果你不了解這些的話,那麼你在職場上是很難生存的。
  • 你知道「社畜」什麼意思嗎?
    回到正題,身在職場中你肯定經常有:睡眠和飲食都草草了事,然後拼命投入到眼前的工作,猶如公司養的家畜;通勤路上擠成餅;同事慣性甩鍋;工作範圍無限擴大;情場失意;職場也沒放過深海。這樣的情形叫什麼呢?叫「社畜」!知道「社畜」含義嗎?
  • 擔心外企的「透明天花板」,問題是能夠得著嗎
    類似「透明天花板」的說法,我也曾聽過。但在工作了幾年之後的現在看起來,一個應屆生在求職時考慮這個問題,未免想得太多。透明的天花板固然存在,但在真正能夠觸摸到天花板的高度的時候,發展受天花板所限可能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了。那時候或許可以站在梯子上安心地欣賞風景,或許可以換一個房間,又或許可以換個方向從樓梯上樓。
  • 醒醒吧,你35歲之後還能打工嗎?
    過去公司有個小老弟,現在在某單位上班,兢兢業業幹到了中層管理的位置,年齡也到了35歲了,家裡兩個孩子,有房貸和車貸,可謂處於中年人的水深火熱之中。從去年初,他就多次抱怨說公司不太好的樣子,老闆也是任人唯親,他這種半路過去的不受重用,將來也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了。我說那你早點打算啊,他摸摸耳邊的白髮,搖搖頭說不好弄啊。
  • 窮困潦倒的中年人,為什麼你總是在瞎忙?
    在現實生活中,中年人總是因為產生焦慮,比如接觸太多信息而不知所措,因產生過多欲望而痛苦不堪,又因為能力不足而禿頭。可以說無論是在順境或是逆境之中,總是不得安生。這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大部分中年人都在中年危機中無法掙脫,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讓自己的忙碌變得有意義和價值,從而完美避開了中年危機。
  • 我來告訴你:會計是什麼?
    選擇題:會計是什麼()A 、核算B 、監督C 、分析D 、服務若是多選題,我就選擇ABCD,若是單選題,我就選擇D。•     財務在給老闆匯報工作的時候,一定要講有含金量的東西,會用清晰、別人容易理解的語言來呈現信息!一定要學會創造價值,為別人創造他所需要的價值;這樣你才可以成為有價值的會計。
  • 玻璃天花板是什麼
    玻璃天花板
  • 什麼時候才是離職的最佳時機?
    什麼時候才是離職的最佳時機?這個問題,每個職場人都要弄清楚。從招聘市場的角度看我們都知道,招聘市場一年有兩個旺季:一個是年後3月份左右,一個是國慶前的9月份。既然是旺季,就說明企業急著招人,這是最容易找到工作的時候,也可以說是最難找到工作的時候。
  • 越是沒主見的中年人,越會有這3個表現,難怪一輩子沒混出個名堂
    無論你是富裕還是貧窮,做人都一定要有擔當,有主見。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更是要重視這一點,做一個有主見的人。然而,現實生活中沒主見的中年人不乏少數,越是沒主見的中年人,越會有這3個表現,難怪一輩子沒混出個名堂。一、遇事總是要求助,不會自己做選擇。
  • 職場老人告訴職場霸凌是什麼.
    不看客觀因數,只覺得是你做的不好。「我對你的工作不滿意。」是我最近2個月聽到最多的詞,弄的我哪怕是一個很小的項目,我也需要提供一份證明材料,告知為什麼做這件事情。但最後往往是事與願違。你越告訴她客觀情況,她越和你扯其他。經常告訴我,我沒有聽明白她的訴求,但我後面她交代的時候,我都用筆寫下來了。情況是需求a希望得到b最後說的又是c,好話爛話都給她說了。
  • 什麼是玻璃天花板效應?丨HR,漲姿勢
    玻璃天花板效應玻璃天花板一詞出現於1986年3月24日的《華爾街日報》的「企業女性」的專欄當中,
  • 海外就業——澳洲職場文化你了解嗎? 直播
    諸如此類要命的「細節」,不能到錯失機會後才醒悟。   海外「辦公室文化」 「除了上課和實習,就是在社交。」——流傳在哈佛商學院的「魔鬼法則」說的是溝通能力在職場中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企業、尤其是海外就業,有什麼特別的「辦公室文化」?如何避免初來乍到一入職就踏進文化陷阱難以翻身? 亞洲面孔職場「天花板」 亞洲面孔職場「天花板」怎麼看?
  • CSCEC是什麼?點進來告訴你!
    我猜在手機上屏幕前的你,第一眼看到CSCEC,腦袋中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中國建築的縮寫。你以為CSCEC只是那麼簡單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 阻礙你成功的最大藉口: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雖然每天也在忙忙碌碌,卻始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糾結這個問題。試想,如果這些心理能量不這樣消耗掉,而是拿去做一些真正意義上的生產活動,那該能產生多麼大的效能。更可怕的是,琢磨不透這些問題,他們就真的很痛苦,甚至有一個男孩發信跟我說,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時候很想去死。
  • 逐字稿:你知道職業規劃嗎?
    我認識她的時候,她正準備辭職,是一個著名外企公司的銷售代表,收入很不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是:熱情、大方、時尚,而深入了解過後我發現,她還特別有追求。我問她下一步打算是什麼,她給我講,去中歐商學院讀書。大家知道中歐的學費是多少嗎?25萬,一年。但是她有多少錢?1萬多點。你是不是很奇怪,不是說她做銷售,收入很高嗎?
  • 你的性格,告訴你適合什麼職業| 職業性格評估
    而在和他溝通演講稿的過程中,我卻意外地看到了一個職場新人滿滿的焦慮與迷茫:我很迷茫,好不容易進了編制,卻只有日復一日的巡山護林和內勤材料。除此之外,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居然是抓蛇!去年一整年我放生救助了300多條蛇。看著你加班、跳槽,我好羨慕啊,至少你在為了可能更好的未來拼搏著,不斷吸收著新東西。
  • 你特麼給公司交學費了嗎??」
    「我是來你們公司學習的,不給工資也可以」「天天讓我列印整理資料,也太瞧不起人了吧?」.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很多上司交代的小事,他也沒有能力很好完成。於是,他把鍋甩給上司:我不會你可以來教我啊!拜託,什麼都不會,公司要你何用?在學校,你交錢坐在教室,老師有義務教你。在公司,公司發錢,你還要坐在原地等別人來教??你是來工作還是來當CEO???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去指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