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有很多後悔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把黑人單獨編成戰鬥單位,比如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一個黑人連臨陣倒戈,直接向志願軍投降(後文詳述)。
志願軍第26軍76師227團2營4連1排的一個老戰士在回憶抗美援朝時,也提到了活捉一個黑人士兵的往事,他們一開始都以為這人塗了油漆,沒想到他天生就是這樣,還是個大學生。從那個黑人士兵的口中得知,他們在朝鮮戰場的美軍中確實不受待見。
以下內容根據老兵回憶敘述,老兵以老楊指代:
在老楊的回憶中,與黑白互相不對付的美軍不同,志願軍十分團結,比如說老楊所在的4連,除了一排長老宋50多歲外,其他人基本上是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大家都是中國人能聊得來,互相照應,互相幫助。
另外,部隊團結一致也是因為心裡充滿希望,生活有奔頭,知道身後是新中國,只要打勝了仗,回去就能在自己的地上耕種,還能娶媳婦。一排長老宋回國後復員了,當了村裡的羊倌,公社裡的羊都歸他放,他復員後給連裡來信,大家才知道他的情況。
老宋參軍前窮得吃不上飯,打跑了日本人、美國人,日子變好了,他才能安心放羊,他覺得很滿足。
每個志願軍戰士其實都跟老宋想得差不多,大家都盼著回去過好日子,但美軍那邊不一樣,我們俘虜的黑人士兵就一直哭,我們聽不懂他說的話,後來給他送到後方,他說了實話,白人長官讓他們幹最危險的活兒,他們有苦難言,志願軍沒有虐待他們,這使他很感動。
(注釋:美軍在韓戰中確實區別對待膚色不同的士兵,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25步兵師號稱「熱帶閃電」,曾在二戰的菲律賓戰役中擊斃日軍6000人,創造過不俗的戰績。
1950年7月5日至18日,第25步兵師在師長威廉·B·基恩少將的帶領下,從日本出發前往朝鮮半島,登陸後在釜山設防。9月之後,25步兵師多次和志願軍交手,沒有佔到便宜,但也沒有付出多大損傷。
轉折發生於二次戰役期間,在上九洞戰鬥中,25步兵師第24步兵團(黑人團)的一個連因為白人長官命令他們朝火線衝鋒,於是全連向志願軍投降。
一整個連陣前起義,這在美軍歷史上都十分罕見,氣得基恩少將直接把24團番號取消了。然而,士氣一落千丈的25步兵師又在三次戰役中吃了敗仗,1個營被志願軍擊潰。
基恩少將立刻向美國國防部報告,希望取消單獨的黑人編制,將白人和黑人混編,以防臨陣倒戈。後來美軍採納了這項建議。)
老楊回憶說,他們俘虜黑人士兵完全是個意外,根本沒想到這種情況。
戰鬥發生在1951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具體時間他記不清了,只記得連長命令他到前沿陣地傳達口令,內容很簡單,提醒值班哨兵不準打盹,不值班的戰士作好戰鬥準備,各班長要隨時觀察陣地死角,武器和彈藥不準離身。
連長之所以發出這樣一個命令,是因為當時美軍吃了志願軍善打夜戰的虧,於是裝備了很多夜視儀,藉助夜視儀的幫助,美軍經常晚上偷偷摸摸爬到志願軍陣地,抓哨兵捉舌頭。
老楊摸到前沿哨位,看到哨兵直勾勾盯著不遠處,他正要說話,哨兵一巴掌捂住了他的嘴,示意不要講話,右手指向陣地前的移動目標。
只見一個黑影向哨位慢慢爬來,老楊和哨兵互相打了手勢,挪開了位置,當時志願軍活捉敵人的戰術是不用說出口的,全靠手勢,就像現在的特種部隊。
那個黑影接近哨位後,猛撲向哨兵,用力過猛,一下砸到了樹樁上,敵人抓的不是真哨兵,而是用來欺騙敵人的假人。假人就是一截木樁子戴著軍帽,平時立在陣地上,欺騙敵人向它射擊,志願軍就在旁邊觀察敵人火力點的位置。
敵人撲向了假哨兵,還來不及反應,老楊和真哨兵就猛撲上去,將敵人壓在地上,沒想到這個人很有勁,力道奇大,不過老楊壓住了對方的關節,那人只能亂撲騰,實際上沒法動彈。
兩人合力用急救包將敵人的嘴封住,繳了武器後押回主陣地。戰士們好奇地都來看俘虜,這人全身黑乎乎的,大家沒見過黑人,當時都以為這是美軍夜間作戰塗的偽裝油漆。
老楊和戰友把俘虜押到連部,連部沒有英語翻譯,一級一級往上交,終於找到了會說英語的參謀,通過交談得知,這是個美國黑人,還是大學生,當兵才一年。他的部隊被志願軍消滅了大部分,整個部隊除了軍官是白人外,士兵都是黑人,他們都有很強的厭戰情緒。
這個黑人被送到了戰俘營,後來的遭遇大家就不知道了,反正按照志願軍對待戰俘的規矩,他過得肯定不錯。
抓了這個黑人後沒幾天,老楊又抓了一個戰俘。那天夜裡,他還是到前沿哨位傳達連長的口令,到了一個哨位沒看見哨兵,正納悶的時候,黑暗中哨兵向他揮了揮手,老楊看到動靜,慢慢爬了過去。
兩個人同時觀察容易被敵人利用的射擊死角時,隱隱約約發現了一批移動目標向陣地運動過來。很明顯,敵人這是要偷襲了!
老楊趕緊通知整個前沿陣地,很快大家就各就各位,等到七八十米標線時,全班所有火力一齊射擊,美軍意識到偷襲失敗,索性把自家陣地上的探照燈打開,照的志願軍陣地亮如白晝。對方這是想利用光照致盲志願軍,好讓他們自己人撤下陣地,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他們探照燈功率太大,反而也讓撤退的美軍無所遁形。
探照燈掃過戰場的時候,老楊看到一個敵兵躲在不遠處的彈坑裡,他估計這個人是想等探照燈熄滅後再跑,那個時候更安全。
老楊沒有給他機會,爬出戰壕後迅速靠近彈坑,用手榴彈把他砸昏了,等美軍探照燈熄滅後,老楊把他拖進了坑道。因為無法交流,老楊還是照舊把他交到了連部,一級一級往後送。原來這還不是個美軍,而是個土耳其兵。
剛把人送走,老楊立刻回到了陣地,他明白聯合國軍的這些襲擾行動,是在試探志願軍防禦陣地的虛實,這是大舉進攻的前奏。
戰士們誰都不歇著,加修工事,完善坑道,幹得熱火朝天,美軍一看老楊他們的防守陣地無懈可擊,把突破點選在別處。不久之後,上甘嶺防禦戰就開始了,美軍和15軍較上了勁。
上甘嶺戰役老楊沒參加,他們26軍是預備隊,在西方山下觀戰待命。沒有參加上甘嶺戰役,老楊有點遺憾,不過他覺得自己也沒吃虧,俘虜了兩個「聯合國軍」,也算對得起家鄉父老了。
那個黑人大學生後來怎麼樣,老楊不知道,後來交換戰俘時大概率是回國了,這個黑人運氣挺好,遇到了志願軍,換做二戰時的日軍,那後果就難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