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老兵回憶:曾抓到一個黑人士兵,以為塗了油漆,他是個學生

2021-01-13 記者倪好

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有很多後悔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把黑人單獨編成戰鬥單位,比如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一個黑人連臨陣倒戈,直接向志願軍投降(後文詳述)。

志願軍第26軍76師227團2營4連1排的一個老戰士在回憶抗美援朝時,也提到了活捉一個黑人士兵的往事,他們一開始都以為這人塗了油漆,沒想到他天生就是這樣,還是個大學生。從那個黑人士兵的口中得知,他們在朝鮮戰場的美軍中確實不受待見。

穿志願軍軍裝的黑人俘虜

以下內容根據老兵回憶敘述,老兵以老楊指代:

在老楊的回憶中,與黑白互相不對付的美軍不同,志願軍十分團結,比如說老楊所在的4連,除了一排長老宋50多歲外,其他人基本上是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大家都是中國人能聊得來,互相照應,互相幫助。

另外,部隊團結一致也是因為心裡充滿希望,生活有奔頭,知道身後是新中國,只要打勝了仗,回去就能在自己的地上耕種,還能娶媳婦。一排長老宋回國後復員了,當了村裡的羊倌,公社裡的羊都歸他放,他復員後給連裡來信,大家才知道他的情況。

老宋參軍前窮得吃不上飯,打跑了日本人、美國人,日子變好了,他才能安心放羊,他覺得很滿足。

每個志願軍戰士其實都跟老宋想得差不多,大家都盼著回去過好日子,但美軍那邊不一樣,我們俘虜的黑人士兵就一直哭,我們聽不懂他說的話,後來給他送到後方,他說了實話,白人長官讓他們幹最危險的活兒,他們有苦難言,志願軍沒有虐待他們,這使他很感動。

(注釋:美軍在韓戰中確實區別對待膚色不同的士兵,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25步兵師號稱「熱帶閃電」,曾在二戰的菲律賓戰役中擊斃日軍6000人,創造過不俗的戰績。

1950年7月5日至18日,第25步兵師在師長威廉·B·基恩少將的帶領下,從日本出發前往朝鮮半島,登陸後在釜山設防。9月之後,25步兵師多次和志願軍交手,沒有佔到便宜,但也沒有付出多大損傷。

轉折發生於二次戰役期間,在上九洞戰鬥中,25步兵師第24步兵團(黑人團)的一個連因為白人長官命令他們朝火線衝鋒,於是全連向志願軍投降。

一整個連陣前起義,這在美軍歷史上都十分罕見,氣得基恩少將直接把24團番號取消了。然而,士氣一落千丈的25步兵師又在三次戰役中吃了敗仗,1個營被志願軍擊潰。

基恩少將立刻向美國國防部報告,希望取消單獨的黑人編制,將白人和黑人混編,以防臨陣倒戈。後來美軍採納了這項建議。)

老楊回憶說,他們俘虜黑人士兵完全是個意外,根本沒想到這種情況。

戰鬥發生在1951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具體時間他記不清了,只記得連長命令他到前沿陣地傳達口令,內容很簡單,提醒值班哨兵不準打盹,不值班的戰士作好戰鬥準備,各班長要隨時觀察陣地死角,武器和彈藥不準離身。

連長之所以發出這樣一個命令,是因為當時美軍吃了志願軍善打夜戰的虧,於是裝備了很多夜視儀,藉助夜視儀的幫助,美軍經常晚上偷偷摸摸爬到志願軍陣地,抓哨兵捉舌頭。

老楊摸到前沿哨位,看到哨兵直勾勾盯著不遠處,他正要說話,哨兵一巴掌捂住了他的嘴,示意不要講話,右手指向陣地前的移動目標。

只見一個黑影向哨位慢慢爬來,老楊和哨兵互相打了手勢,挪開了位置,當時志願軍活捉敵人的戰術是不用說出口的,全靠手勢,就像現在的特種部隊。

那個黑影接近哨位後,猛撲向哨兵,用力過猛,一下砸到了樹樁上,敵人抓的不是真哨兵,而是用來欺騙敵人的假人。假人就是一截木樁子戴著軍帽,平時立在陣地上,欺騙敵人向它射擊,志願軍就在旁邊觀察敵人火力點的位置。

敵人撲向了假哨兵,還來不及反應,老楊和真哨兵就猛撲上去,將敵人壓在地上,沒想到這個人很有勁,力道奇大,不過老楊壓住了對方的關節,那人只能亂撲騰,實際上沒法動彈。

志願軍俘虜的黑人士兵

兩人合力用急救包將敵人的嘴封住,繳了武器後押回主陣地。戰士們好奇地都來看俘虜,這人全身黑乎乎的,大家沒見過黑人,當時都以為這是美軍夜間作戰塗的偽裝油漆。

老楊和戰友把俘虜押到連部,連部沒有英語翻譯,一級一級往上交,終於找到了會說英語的參謀,通過交談得知,這是個美國黑人,還是大學生,當兵才一年。他的部隊被志願軍消滅了大部分,整個部隊除了軍官是白人外,士兵都是黑人,他們都有很強的厭戰情緒。

這個黑人被送到了戰俘營,後來的遭遇大家就不知道了,反正按照志願軍對待戰俘的規矩,他過得肯定不錯。

抓了這個黑人後沒幾天,老楊又抓了一個戰俘。那天夜裡,他還是到前沿哨位傳達連長的口令,到了一個哨位沒看見哨兵,正納悶的時候,黑暗中哨兵向他揮了揮手,老楊看到動靜,慢慢爬了過去。

兩個人同時觀察容易被敵人利用的射擊死角時,隱隱約約發現了一批移動目標向陣地運動過來。很明顯,敵人這是要偷襲了!

老楊趕緊通知整個前沿陣地,很快大家就各就各位,等到七八十米標線時,全班所有火力一齊射擊,美軍意識到偷襲失敗,索性把自家陣地上的探照燈打開,照的志願軍陣地亮如白晝。對方這是想利用光照致盲志願軍,好讓他們自己人撤下陣地,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他們探照燈功率太大,反而也讓撤退的美軍無所遁形。

探照燈掃過戰場的時候,老楊看到一個敵兵躲在不遠處的彈坑裡,他估計這個人是想等探照燈熄滅後再跑,那個時候更安全。

老楊沒有給他機會,爬出戰壕後迅速靠近彈坑,用手榴彈把他砸昏了,等美軍探照燈熄滅後,老楊把他拖進了坑道。因為無法交流,老楊還是照舊把他交到了連部,一級一級往後送。原來這還不是個美軍,而是個土耳其兵。

志願軍俘虜的聯合國軍士兵

剛把人送走,老楊立刻回到了陣地,他明白聯合國軍的這些襲擾行動,是在試探志願軍防禦陣地的虛實,這是大舉進攻的前奏。

戰士們誰都不歇著,加修工事,完善坑道,幹得熱火朝天,美軍一看老楊他們的防守陣地無懈可擊,把突破點選在別處。不久之後,上甘嶺防禦戰就開始了,美軍和15軍較上了勁。

上甘嶺戰役老楊沒參加,他們26軍是預備隊,在西方山下觀戰待命。沒有參加上甘嶺戰役,老楊有點遺憾,不過他覺得自己也沒吃虧,俘虜了兩個「聯合國軍」,也算對得起家鄉父老了。

那個黑人大學生後來怎麼樣,老楊不知道,後來交換戰俘時大概率是回國了,這個黑人運氣挺好,遇到了志願軍,換做二戰時的日軍,那後果就難料了。

相關焦點

  • 尋找志願軍老兵
    作為「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的發起人之一,他和志願者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聯繫廠家、制訂方案,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們定做過冬的棉服。  趙波的另一個身份是演員。2016年,他參演的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電視劇《三八線》上映,這部「讓一幫男人流著淚」拍完的電視劇讓劇組很多演員第一次接觸到志願軍老兵這個群體,「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也由此誕生。
  • 他是志願軍的黑人戰俘,娶了一個中國老婆,回美國開8家中餐廳
    我們知道,韓戰中,美國軍隊有很多士兵成了志願軍的俘虜,這些俘虜在我方享受到了很好的待遇,當他們獲得釋放的時候,有一部分士兵喜歡上了中國,寧願呆在貧窮的中國,不想回到富饒的美國,亞當斯就是其中的一位士兵。
  • 日裔美軍士兵眼中的朝韓戰爭:面對志願軍的槍口,我們舉起了雙手
    此時的高橋才13歲,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已經是美國國籍,卻要遭到這樣的對待。而此時的高橋的確不太明白,美國是個膚色歧視多麼嚴重的國家!直到1945年,17歲的高橋進入美國陸軍以後,他才意識到,在軍隊中,不同膚色的人被分到不同的部隊中,這種情況在很多年以後依舊沒有改變。
  • 志願軍戰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美軍士兵為何聽了後卻喜出望外?
    最近,在湖南電視臺播出的一檔節目中,已經88歲的志願軍老兵慄緒華在採訪中提起抗美援朝戰爭時激動不已,他豪邁地說道:「我們當年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Hello!Laydownyourarms,Wewon′tkillyou。』」
  • 志願軍入朝參戰,有沒有喀秋莎火箭炮?看看志願軍老兵怎麼說
    不過蘇軍士兵更喜歡稱之為喀秋莎火箭炮,這款武器也成為德軍的噩夢,不過之所以被國人知曉,更多的是因為在抗美援朝中,我軍也曾使用這樣的武器,實際上很多人懷疑,蘇聯是不是在抗美援朝時候
  • 抗美援朝時,美國「黑人連」主動向志願軍投降,到底怎麼回事?
    但不久,敵人一個加強連強渡九龍江前來支援,但當接近4連陣地時,4連3班的班長作為前沿哨所,最先向美軍開火,6個美軍士兵被打死,其他美軍嚇得跑到山上。 此時該團1營封鎖住敵人退路,2營在營長李玉恆的帶領下,對美軍進行猛烈打擊,同時還派出分隊迂迴對敵進行包圍。在戰鬥中,志願軍發現對面的美軍是青一色的黑人,而且被圍困後已經亂成一團。
  • 志願軍翻譯劉祿曾:停戰夜隔山喊話美軍士兵
    落實寬待政策,讓美國俘虜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上海解放後,從東吳大學法學院(位於上海)畢業的劉祿曾原準備到學校工作。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志願軍抓到的「聯合國軍」俘虜在語言上無法溝通,繳獲的戰利品也難以識別,急需一批語言人才。
  • 軍歌嘹亮憶崢嶸——專訪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何開偉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記者專訪了東川三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兵,如今他們已是八、九十歲的耄耋老人,提及當年參戰,他們無比自豪,為祖國為人民無怨無悔。眼前這位身板硬朗、精神矍鑠的老人,便是96歲高齡的何開偉,老人45年加入滇軍60軍,曾被派往越南接受日本投降。長春起義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50軍148師,參加過平津、渡江等戰役。
  • 一名美軍士兵的奇特經歷:喝醉後做出搞笑的事,志願軍救了他一命
    眾人順著他手指著的方向,果然看到一塊巖石後面蜷縮著一個美軍士兵。奇怪的是,此人手上並沒有拿任何武器,只是抓著一個酒瓶子,他蓬頭垢面、面容消瘦、目光呆滯,看上去有氣無力,一見到志願軍,他神色顯得很慌亂,甚至像是很害怕。7連巡邏隊當即跑過去,把這個美軍士兵抓了起來。只聽到他嘴裡不停地哇哇亂叫,但因為這支巡邏隊沒人聽得懂英語,只好把他抓回連部去。
  • 智勇雙全:志願軍一個班打散南朝鮮一個營,還抓了一堆俘虜
    到了近現代熱兵器戰爭時代,這一觀點同樣適用,士氣、人心、戰術等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均超過兵數因素,因為戰爭不是簡單的數字對比,而是要用心去打。在韓戰中,南朝鮮軍隊的表現可謂是慘不忍睹,連美國這個最大的盟友都不忍直視,毫不客氣的說就是個豬隊友,很多時候不僅不能發揮正面作用,反而經常拖累盟軍,坑了美軍不知道多少次,美軍為此吃盡了苦頭。
  • 老兵的回憶讓人淚目
    「我是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老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是我最愛唱的一首歌。」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的「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上,87歲的志願軍老兵喬和春看到一件件熟悉的展品,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 日本老兵的侵華回憶:第一次刺殺中國人,每個人都怕的發抖
    劍橋大學博士、作家詹姆士道斯,早年私下採訪了一批尚存人世的侵華日本老兵,這些老兵大多年過八旬,坦承在年輕時做過最令人髮指的惡行。在回憶中,他們講述了第一次殺害手無寸鐵平民的經過。
  • 志願軍老兵:一輪齊射,美軍陣地基本沒活物
    志願軍很缺裝備,也沒有重炮。航空兵就更是少見,只能依靠蘇聯當時的秘密空軍打掩護,不然情況更加的危急。 這嚴重危害到了我國的安全。在初期的韓戰當中我軍因為武器和資源都不夠,所以沒有能夠抗住美國人的攻擊。這時候我軍支援朝鮮,可以說是以犧牲士兵的生命為基礎進行的一場戰爭。當時美軍還用坦克和重炮還有機槍組來形成了一種環形的陣地,這對於我軍來說情況十分的不利。我軍火力實在是太弱,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志願軍俘虜了美騎一師士兵,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很好奇:他們為什麼沒...
    抗美援朝雲山戰役後,志願軍俘虜了美騎一師很多士兵,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很好奇:「他們不是叫什麼美騎一師嗎,為什麼沒有馬?」 夜間,美軍正在通往城中的公路橋上巡邏放哨,忽然來了一連穿著整齊隊列整齊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軍隊大搖大擺往城裡走,路過美軍崗哨的時候,有個軍官還一本正經和美軍握了一下手,然後大搖大擺光明正大就進了城,美軍以為他們是南朝鮮李承晚的部隊。 結果不一會兒,城裡就槍聲大作,襲擊太突然,差點把美騎一師八團三營M連的屎都打出來了……
  • 一部經典的戰爭大片《聖安娜奇蹟》,4個黑人士兵的道德操守
    4名來自美國的第92師的黑人士兵。在激烈的被充當炮灰的戰爭中和大部隊走散。由於深陷敵軍的戰區是人緊繃著神經來到了一個聖安娜的小村莊。這個語言不通的義大利村莊是當地村民起初對他們防備敵視。可隨著戰鬥進程,他們逐漸受到了村民的歡迎和尊敬。但不久之後大批德軍開始攻打聖安娜的小村莊。面對一方是一直在國內備受歧視。在軍隊中備受白人,上司欺壓的黑人部隊。
  • 為志願軍提供上億張手紙,當年美軍宣傳戰被志願軍女兵一首歌完爆
    當時一首流行曲《莉莉瑪蓮》曾成為軸心國和同盟國士兵共同熱愛的一首情歌,美軍經常用留聲機向德軍陣地播放這首歌,久而久之很多德軍士兵的士氣直線下降,以至於在西線作戰後期經常大量向盟軍投降。而米格15的出現,也讓美軍感到十分棘手,這種戰機在當時是堪比美軍主力戰機F86的先進武器,美軍急於試圖了解其性能,所以就展開了一個賞金計劃,他們通過無線電廣播和傳單方式宣傳,第一個駕駛該機投奔美軍的飛行員,無論他是蘇聯人、中國人還是朝鮮人,都會獲得十萬美元的獎金,這幾乎等於當時一個美國普通工人三十年的薪水!而且他還會得到美國的保護甚至國籍,其真實身份也會被徹底保密。
  • 訪原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翻譯劉祿曾
    落實寬待政策,讓美國俘虜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上海解放後,從東吳大學法學院(位於上海)畢業的劉祿曾原準備到學校工作。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志願軍抓到的「聯合國軍」俘虜在語言上無法溝通,繳獲的戰利品也難以識別,急需一批語言人才。學過英語的劉祿曾響應祖國召喚參軍入伍,北上赴朝。
  • 八位抗美援朝老兵演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向18萬志願軍烈士...
    其中一位老兵還是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當這些身戴軍功章的老兵們在舞臺上合唱了一曲激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時,他們的精神面貌打動了在場的所有觀眾。 68年前,數百萬中國軍人跨過鴨綠江,投身抗美援朝的戰場,十餘萬中國軍人埋骨他鄉,二十餘萬傷員回國治療,2萬餘人被俘。
  • 志願軍老兵成都觀看《金剛川》銘記抗美援朝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10月25日,中影晴瑞影城CGS舉辦「致敬英雄兒女」《金剛川》觀影活動,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代表現場觀影。本次活動,成都影迷與志願軍老兵王光柄、韓雨秋、郭明清,「特級英雄」黃繼光後人黃擁軍,還有部分現役軍人代表共同觀影。「我老了,背也駝了,扛槍打仗不行了,但有義務宣傳抗美援朝精神。」88歲的老兵韓雨秋說道。《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役背後的一段真實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