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澳大利亞「代購」群體擔憂被擠出市場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新聞網10月20日報導,依靠代購澳大利業商品而發家的代購者們正面臨著被擠出市場的風險。代購者們通過向中國的顧客介紹、銷售澳大利亞的商品,賺得盆缽體滿。不過,當地一些大的品牌商並在設法排擠這些代購者。

在2015年澳大利亞的嬰兒奶粉緊缺事件中,從事國際貿易中灰色交易的人們以「代購者」的身份而見知於澳大利亞。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致使澳大利亞本地超市的奶粉被掃購一空。有一部分人在幫中國國內的朋友和家人寄送奶粉時發現了其中的商機,開始做起了代購商品的生意。

代購者們以高達200澳元/罐的價格向求奶粉心切的消費者出售奶粉,獲得了巨額利潤。隨著該行為頻頻見諸報端,人們開始知道了這項服務的存在,代購者們便開始逐步擴張業務。他們的開始接受大訂單,並將代購品從奶粉擴展到食品、營養保健品、化妝品等各種各樣的商品。

代購商群體將澳大利亞的產品推向了中國市場,收到了顧客的好評。這引起了澳大利亞商品製造商們的注意,他們決定利用代購者們給他們的商品積累下來的良好聲譽。大家熟知的早餐食品生產商——新康利(sanitarium)便是利用了這一點,成功地打入中國市場。新康利將在1500家傳統實體店中上架,同時還將通過阿里巴巴等網絡銷售平臺的旗艦店銷售商品。其實,早在新康利之前,便有多家澳大利亞公司挺進了中國市場。但不同的是,新康利並未像其他公司一樣擠壓代購者們的生存空間,而是承諾會向他們敞開懷抱。

顧問服務公司Access China的經理王女士表示,澳大利亞公司擴展中國市場引發了代購群體的恐慌。「自從知道澳大利亞的許多產品直接進入中國市場後,代購者們便一直在擔心他們會被這些大公司擠出市場,這種擔憂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尤其嚴重。」王女士說,「大公司的加入,對代購這種銷售模式構成了競爭,代購者們應設法提高其服務。」同時,王女士也提到,大公司竭盡全力打壓代購者的做法存在風險。因為代購者們可以叫顧客不要買某些產品,而顧客們正好又對代購者們的建議十分買帳。

蒂姆是雪梨的一個企業家,在此之前他曾經從事過三年的代購服務。他現在已經放棄了代購之路,成為了一名合法的零售商。他在雪梨開了六家針對中國遊客的商店,專門銷售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產品。創業之初,他通過中國的微信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等進行推廣,但是沒過多久便發現,代購銷售模式存在局限——「因為代購就一個人在做,就像一個在澳大利亞單幹的經銷商,對於商業來說,這種模式太局限了。」蒂姆說。

報導說,代購可能會逐漸消退,澳大利亞的大公司正沉浸在重掌市場的喜悅之中,但是網絡銷售商阿里巴巴的高層警告,擠壓代購群體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阿里巴巴集團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業務發展經理約翰•羅根表示,「我們到過中國的客戶就會明白,代購群體的重要性」,他認為澳大利亞企業擴展中國市場最好的辦法便是與代購者們進行合作。

正如王女士所說:「當下來講,代購群體仍然是向中國消費者推銷商品的重要渠道。」(實習編譯:湯思維 審稿:譚利婭)

相關焦點

  • 曾經火爆的澳大利亞「代購」,如今卻瀕臨破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澳大利亞在中國人的眼中,是一片富饒美麗的土地。福利待遇好、環境優美、教育資源豐富,因此有許多中國人移民到澳大利亞,目前,澳大利亞的華人華僑已經有67萬,佔據澳常住人口的3.41%。此外,每年都有無數中國人到澳旅遊,同時中國留學生也絡繹不絕,2019年就有26.1萬中國留學生,佔比27.3%,是澳洲留學生最大的群體。然而,疫情期間澳大利亞旅遊業首先就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此前,中國遊客每年給澳大利亞帶來123億澳元的貢獻,佔國際遊客消費額的三分之一。而如今在澳大利亞,幾乎已經看不到中國遊客的身影。
  • 中國人不去旅遊後,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
    中國人不去旅遊後,澳大利亞30%代購店倒閉,澳媒:中國人變了 現在很多人都不會再為溫飽問題而發愁憂鬱,更多的人能夠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閒暇時間可以去旅旅遊,欣賞一下祖國的大好山河。旅遊業的發展為遊客提供了眾多的美景,也為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帶來了經濟收入。
  • 疫情下澳洲代購店倒閉奶粉滯銷 澳媒:中國人消費方式變了
    澳大利亞一家代購店(abc)海外網10月19日電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克裡斯娜·劉剛剛從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畢業,目前在一家餐館打工,同時也兼做海外代購生意,幫助中國消費者在澳大利亞購買奶粉、保健品、化妝品等。「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據克裡斯娜·劉稱,自今年年初以來,海外代購需求一直在急劇下降。以前,自己每月至少賣出300罐嬰兒奶粉,但在今年9月只賣出了50罐。「我非常想念那些忙碌的日子。
  • 澳媒:30%澳代購店倒閉 中國人消費方式變了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克裡斯娜·劉剛剛從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畢業,目前在一家餐館打工,同時也兼做海外代購生意,幫助中國消費者在澳大利亞購買奶粉、保健品、化妝品等。「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據克裡斯娜·劉稱,自今年年初以來,海外代購需求一直在急劇下降。以前,自己每月至少賣出300罐嬰兒奶粉,但在今年9月只賣出了50罐。
  • 澳媒:30%澳代購店倒閉 中國人消費方式變了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疫情正在悄悄改變中國人的消費方式。克裡斯娜·劉剛剛從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畢業,目前在一家餐館打工,同時也兼做海外代購生意,幫助中國消費者在澳大利亞購買奶粉、保健品、化妝品等。「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據克裡斯娜·劉稱,自今年年初以來,海外代購需求一直在急劇下降。以前,自己每月至少賣出300罐嬰兒奶粉,但在今年9月只賣出了50罐。
  • 澳大利亞嬰兒奶粉出現滯銷 澳洲30%代購店倒閉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7日報導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消費者在海外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受到衝擊,其30%的代購專賣店倒閉,嬰兒奶粉出現滯銷。  澳媒還分析稱,疫情期間,海外入境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國際留學生。疫情前,澳大利亞估計有15萬人從事代購,除了專業代購,還有許多短暫停留的人或是遊客,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
  • 代購大撤退!澳大利亞奶粉大量滯銷!行業遭遇「超級風暴」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日前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代購量大幅下降,澳大利亞諸多品牌都受到了衝擊,當地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代購行業徹底被疫情顛覆,部分代購專賣店倒閉,而嬰兒奶粉更是出現了大量滯銷。疫情前,澳大利亞估計有15萬人從事代購,除了專業代購,還有許多遊客和國際留學生充當著臨時代購的角色,約有1000家實體專賣店迎合了這一需求。然而,疫情期間,海外入境人數大幅下降,尤其是國際留學生,但隨著澳大利亞邊境關閉以及封鎖禁令的實施,以代購渠道為代表的澳大利亞零售貿易受到巨大衝擊。澳大利亞品牌與代購諮詢公司Honeyroo表示,目前約有30%的代購專賣店暫時或永久關閉。
  • 代購大撤退!澳諸多產品出現大量滯銷,面臨「超級風暴」危機
    ,這使得澳大利亞代購行業裡有30%的代購專賣店出現了暫時或永久倒閉的局面。 此前,澳大利亞代購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包括專業代購及遊客和留學生充當的臨時代購在內的從業人員可能達到15萬人,而為了迎合國際代購風潮,澳大利亞當地開設的實體代購專賣店也達到了
  • 澳媒終於知錯了?替美國出頭自尋絕路,這次只有中國能救澳大利亞
    【南方+11月20日訊】11月19日,澳媒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的文章,其主要內容是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承認,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澳產品有巨大需求的國家。澳大利亞找遍全球都找不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國家?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中澳關係跌到谷底,中國市場遭其同盟國瓜分,澳媒:真的值得嗎?
    澳洲媒體報導,隨著中澳關係的惡化,中國也因澳大利亞的紅酒事件對澳洲實行了徵收關稅的懲罰。對此,中國的市場份額也被澳大利亞其他同盟國瓜分。長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貿易主要由鐵礦石支撐,並因此得到了澳大利亞大多數人的支持。
  • 耿爽狠戳澳媒虛偽!
    澳記者稱不相信網上言論,沒聽到中國人對澳不滿,耿爽:你接觸面不夠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8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針對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競業日前接受澳媒採訪時認為,澳政府最近的所作所為可能引起中國民眾的不滿,進而影響中國民眾的消費傾向,西方媒體斷章取義炒作「中國對澳經濟脅迫」,路透社記者提問說,澳外交部對中國對澳「經濟脅迫」提出抗議,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澳大利亞國內打擊代購呼聲高漲 政府被指不作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澳大利亞「新快網」1月29日報導,澳大利亞政府被指沒有能力確保本地家長能持續買到所需的嬰兒奶粉,反而依賴供應商不斷滿足需求。研究平行進口對消費者影響的經濟學家們表示,澳大利亞政府應效仿香港地區的做法,限制奶粉出口。然而,澳兩位部長的發言人證實,政府沒有這種打算,就連在現有法律下採取措施的想法都沒有。
  • 澳媒:澳大利亞對原住民的歧視堪比美國「弗洛伊德事件」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報導截圖 澳大利亞原住民泛指在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離岸島嶼和託雷斯海峽群島,世代居住並擁有土地的土著居民,他們本是澳大利亞原來的主人,但卻一直沒有享受到應有的人權待遇,並經常淪為暴力執法的犧牲品。
  • 「中國叫停澳煤炭進口」?澳媒:可能使澳大利亞每年損失150億
    文章表示,雖然澳政府目前還沒有收到關於這項禁令的正式書面通知,但如果該禁令成真,在中澳貿易關係不斷緊張之際,它將標誌著「迄今為止衝突的最大升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中國的煤炭禁令可能使澳大利亞每年損失150億澳元。」
  • 被徵收反傾銷稅後,澳葡萄酒市場再迎來噩耗,澳媒:徹底退出中國
    12月3日的中國商務部記者會上,發言人高峰宣布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的反傾銷措施延長至9個月,即持續至明年8月份,並且強調中方調查機構會按照法律程序進行調查,確定最終反傾銷措施。莫裡森政府這些反應也在外界的意料之中,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的數據,中國是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的最大目的地,在該國2020年前九個月出口量中佔了39%,因此澳國葡萄酒再次迎來噩耗。何況倘若中方長達9月的反傾銷措施一旦落實,那麼就等於宣判了澳國葡萄酒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終結,澳媒認為這段時間裡足以讓他們丟失所有份額,可能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
    澳媒聲稱:澳正與臺灣對話試圖止血】與中國大陸發生貿易摩擦,澳大利亞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聲稱,澳大利亞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雪梨晨鋒報》在12日報導指出,雖然澳大利亞目前尚不考慮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總理莫裡森領導的政府急需尋找替代市場,為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打擊止血;報導宣稱,雖然礙於議題敏感而選擇匿名,不過,臺澳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
  • 代購生意太好,澳大利亞郵局也開了一家中國直郵店
    澳大利亞郵局也開始幫著代購做生意了。 在雪梨,澳大利亞郵局開了一家中國直郵店,不提供郵政服務,而是賣嬰兒奶粉、嬰兒用品、護膚品和維生素,且售出的商品只能郵寄到中國。澳大利亞郵局介紹說,這個零售店僅僅是試點,想看下來澳大利亞的中國遊客的消費能力,還沒有後續開店計劃。 中國人是澳大利亞海淘的主力軍。以奶粉為例,據統計,2015 年澳大利亞超市銷售的所有嬰兒配方奶粉中,有一半被運往中國,為了保證國內的奶粉供應,澳大利亞奶粉限購令越來越嚴,從最初的每人限購 8 罐,收緊至 2017 年底的每人 2 罐。
  • 澳媒: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結果可想而知
    11月進入下半月,澳媒此前炒作的「中國對澳貿易產品禁令」並未成為現實,這一情況讓澳出口商們暫時鬆了一口氣,但緊張情緒依舊在澳各行業出口商間蔓延。 中國從澳進口大量鐵礦石、煤炭等,澳留學旅遊等中國市場也十分廣大,鑑於兩國關係惡化,這類行業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有媒體和國際輿論指出,澳經濟發展試圖轉變對華依賴,但尋求「替代者」的想法是難以實現的。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的結果可想而知。
  • 沒了中國代購,澳洲國民奶粉竟賣不出去!旅遊、移民、教育受重創
    說到代購,在澳華人肯定不陌生,這兩年澳洲代購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許多在澳華人也加入了代購的隊伍中,可是疫情爆發後,邊境關了,公民也限制出境了,由於旅行限制的原因,許多代購沒辦法繼續做生意了。此前,Geoff Babidge還曾呼籲,「隨著疫情的結束,我希望代購能重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