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對還是錯
是對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指的人人具備向善向好心。所以長期的道德堅持感化,會對一個地方的德政產生影響。這並不是說,這其中沒有反覆,沒有低谷。五代十國時期如人間地獄,宋開國是不是興仁,正法又興旺了一段時間。宋滅之後,後來也不是沒有興旺的。所以任何時候,人人皆具備堯舜之心。這是要肯定的。不要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放棄。
但是人道本身是煩惱道,在這個道貪嗔痴非常嚴重,有人別人認為」十惡不赦」,實際上向善心還是有的,不過被業障汙染了,暫時顯示不出來了。但是無論多麼嚴重,哪怕到了某個饑荒遍地,戰亂四起的時候,還是要記住人之初性本善,要行仁政,行仁義禮智信,這樣才能不斷拯救正法。
非要詳細的說,堯舜時期,人人行善,大道滄滄。春秋也還有宋襄公仁義,楚莊王止戈為武,樸素仁義觀一直深入華夏人心。後來漢興儒,實際上是將堯舜時期的清明政治用新宗教的方式規定下來,這才有了無數治世。但是人道本身並不完美,貪嗔痴慢疑很重,所以大道也有受傷的時候。但是無論何時,教法不滅,則大道不滅。則常興旺,這是恆定的。這也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