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移民,山城棒棒軍,萬縣老城印象

2020-12-22 川哥錄生活

萬州,重慶直轄前,是四川省下屬地級市,那時叫萬縣,轄三區八縣。這是萬縣高筍塘,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依然也是CBD,那時沒有多少電梯房,多數都是矮樓層。隨著重慶直轄,萬縣更名為萬州,歸屬重慶管轄,三峽移民,給萬州帶來了不少的發展機遇。

這座萬州大橋,由於三峽工程蓄水,故在紅光和名亨之間,修建了這座大橋,方便了這一片區的居民,那時的新大橋,新橋都淹沒在水中了。

這是當時勝利路,二馬路外邊的吊腳樓,外邊就是滾滾長江,到江邊運沙,運煤炭的車輛就從這條路開過。

萬州,歷來就是出川通道。那時沒有鐵路,高速路,飛機場,人們外出求學,務工多數都是通過輪船,下遊到湖北宜昌,武漢的居多,上遊到重慶的居多,圖為下船的人們。

都說重慶是山城,的確,萬州也是山城,從城市高處到低處落差比較大,馬路要轉很多彎。圖為高處到低處架設的電線,是不是一看就知道山城的特點了。

那時的碼頭非常繁忙,基本上很多物資運輸都是通過水路運輸,所以碼頭的貨車,棒棒非常多,可能朋友們就看過《山城棒棒軍》,就是那樣的景象。

這是上下船的人們,隨處可見棒棒軍們的身影,他們勤奮,累了,餓了,就在路邊吃飯休息。隨著城市發展,經濟發展,現在很多棒棒們已經不用人力了,取而代之的是三輪車,推推車等。

相關焦點

  • 重慶山城棒棒軍,3200萬山城人永恆的記憶
    山城重慶的特殊地理環境孕育出了一個特殊的行業,他們有個重慶人都知道的稱呼——棒棒軍。▼1997年,重慶方言劇《山城棒棒軍》的播出,讓「棒棒軍」的威名遠播響至今。個性鮮明的人物和啼笑皆非的故事,把山城生活的鬧熱體現地淋漓盡致。曾經,在重慶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棒棒的身影。在悠悠歲月中,他們爬坡上坎,負重前行,挑走了他們的青春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時光荏苒,歲月更替。
  • 成渝星光·尋找雙城文體名人③|《山城棒棒軍》捧紅的「周么雞」在...
    這是一段時隔25年的回憶,把它從腦海裡發掘出來的人叫陳江,照片是他當年拍攝《山城棒棒軍》時工作證上的登記照。陳江是誰?說「周么雞」大家可能更熟悉一點。重慶直轄那年,橫空出世的方言劇《山城棒棒軍》既捧紅了「梅老坎」「毛子」「蠻牛」,也讓「周么雞」陳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紅了起來:坐計程車不收錢、吃飯有人悄悄買單都是「常規操作」。這也成了他之後兩度赴蓉發展的起始。
  • 《三峽好人》影評:賈樟柯拍攝的重慶奉節老城,我當時在那裡讀書
    電影《三峽好人》 ,賈樟柯執導,2006年上映。那一年,我就在影片拍攝地重慶市奉節縣老城念高中。我們是老城高中的最後一屆學生,我們這屆學生離開後,老城的高中就搬到了奉節縣新城區。我見證了這部影片的拍攝和上映,也見證了那個年代,見證了那座老城。
  • 依山而建的縣城,臨水而興的港口,山水之城——巫山初印象
    1950年屬川東行署萬縣專區,後改為四川省萬縣專區。1968年屬萬縣地區,1992年屬萬縣市。1997年隨萬縣市歸屬重慶市直轄。正如我們所熟知的《水調歌頭·遊泳》詞中寫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很好地描繪了三峽大壩建設的宏偉藍圖。此後的幾十裡,國家加快了對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論證,並最終於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建設,揭開三峽庫區群眾搬遷工作的序幕。
  • 三峽博物館,位於重慶人民廣場西側,展示了這座山城的發展歷史
    三峽博物館位於重慶人民廣場的西側,館內收藏了巴蜀青銅器、漢代雕刻藝術品等各類文物數萬件,展示了這座山城的發展歷史, 在館內的「壯麗三峽」展廳,三峽庫區的食物也大量收集,真實再現了三峽的樣子,博物館建築的正上方漏鬥型圓形圓頂就像一個巨大的接露盤,意為「三峽的水要來天了」, 外壁由大面積的藍色玻璃和古風砂巖構成
  • 摩天大樓化身報幕顯示屏、千架無人機閃耀山城夜空!第六屆中國詩歌...
    ……11月7日晚,夜景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山城重慶迎來盛事: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閉幕式在南岸區彈子石廣場舉行。長江經濟帶》本屆詩歌節閉幕式文藝演出《直掛雲帆濟滄海》共分為《走進紅巖》《詩畫山城》《詩耀中華》《時代華章》四個篇章。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第一篇章剛開場就掀起了現場的第一個小高潮。「借來巴山夜雨,為『十四五』新徵程靚麗洗塵。再乘輕舟萬山,把大美母親河巡天遙看——你好!長江經濟帶。」
  • 齊魯文化與三峽移民精神交相輝映 譜寫出新時代團結協作新篇章
    文章提到,齊魯文化與三峽移民精神交相輝映,為開展東西扶貧協作、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精神力量。以下為文章全部內容。山東省淄博市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重慶市石柱縣是重慶集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移民縣、革命老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於一身的區縣。齊魯文化千百年來對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 蒼南徵遷戶與老屋合影 留下老城印象
    該活動組織了蒼南縣攝影協會的20多名攝影師志願者到即將拆遷的老城房屋前,為這裡的居民們留下離別前與老屋的合影。「現在老城改建這是好事,我們忍痛割愛,響應號召。房子帶不走,我們就和它合個影,留作紀念。」作為蒼南城市文化的發祥地,靈溪老城底蘊深厚、人文薈萃,曾是縣城最繁華的街區。近年來,隨著縣城新區板塊的崛起,老城光環逐漸褪去。
  • 一分鐘了解三峽水電站
    由三峽大壩建設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1988年11月,有400多名專家參與的論證工作全部結束。重新提出的三峽工程可行性報告總的結論:三峽工程對四化建設是必要的,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 三峽助我奔小康|雲南峨山:當移民變成化念人,我們就成功了
    這裡是化念鎮平樂村,位於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是溪洛渡水電站外遷移民在化念鎮的四個集中安置點之一。平樂村全景。2013年起,來自雲南省昭通市3個縣(區)、8個鄉鎮的2997名(含隨遷人口14人)溪洛渡水電站外遷移民陸續遷入峨山縣。熱心腸的劉坤金,是移民安置點念江村二組的村民。搬遷前,他是第一批報名參加三峽集團組織的峨山縣實地考察的移民。他說:「那次去考察我就發現,化念這地方,連路邊草都長得特別好,這兒的地一定是種什麼長什麼。」
  • 山城自古英雄氣
    山城重慶,地勢易守難攻,自古為兵家關注的軍事重地。更有一些歷史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抗戰期間遭到日軍無差別大轟炸的悲憤、山城解放時人民在解放碑前的沸騰、成為新中國第四個直轄市時的自豪…… 今日之重慶,眾多經典畫面常被網友津津樂道,諸如磁器口的摩肩接踵、朝天門的市井百態。更有樓間輕軌、魔幻天橋、過江索道、洞子火鍋……這些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的真實寫照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標誌性符號。
  • 南門印象、南浦城根、彩泉映月…萬州城區將新增多個景點,位置在…
    如今,萬州以25公裡環江生態為基礎,正著力打造一環兩岸「十六景」,讓平湖之州成為三峽旅遊線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一環」指萬州濱江活力聚集環;「兩岸」分為北岸文化城市休閒帶和南岸時尚旅遊觀光帶;「十六景」包括彩泉映月、櫻花渡、南門印象、漁聚紅砂、南浦城根、三生雲廊等。
  • 對口支援,春風送暖|中國三峽工程巡禮⑦
    宜昌:三峽機場銀鷹款款落三峽,鐵龍列列入深山三峽船閘過船三峽船閘年貨物吞吐能力已達7000萬噸,升船機已投運,已成名副其實之黃金水道。對口支援春風暖,三峽庫區換新顏自199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開展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的重大決策,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資金逾千億元,僅經濟合作類項目到位資金450億元、無償援助社會公益類項目資金30億元。
  • 三峽什麼時候最好玩?三峽旅遊最合適時間季節
    因為三峽遊船旅遊涉及到三峽大壩等湖北境內的景點,所以今年的三峽旅遊雖然在五一期間也有了四條線路恢復。不過其中除了一艘國內遊船、兩艘五星遊船之外,還有一條線路的執行遊船僅僅是觀光遊船。但小編還是堅信,疫情一定會過去,而三峽旅遊也一定會恢復。
  • 江西景德鎮珠山區:在城市的中心記憶老城印象
    江西景德鎮市珠山區位於昌江東岸,是一座老城,宋代御賜「景德」鎮名之前就已存在。漢代吳芮立馬珠山,鎮民冶陶;唐宋時期,雷公山、董家塢、茶葉塢一帶就有陶瓷生產作坊和窯場;半邊街、徐家街初為小街,明末徐家街、鄧家嶺、青石街已成為景德鎮商業中心。
  • 「保護·活化·傳承」—山城巷微更新的啟示與探討主題沙龍
    在渝中區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它的發展不同於老城推倒城巷的發展,不同於老城推倒重建的做法,而是基於原有歷史風貌、人文記憶的前提下進行建築的立面更新,儘可能保留老街的形制、肌理、空間環境。10月22日,在山城巷金馬曉學(原金馬寺小學舊址)舉行了「保護·活化·傳承」—山城巷微更新的啟示與探討主題沙龍。
  • 一張老照片,看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
    受訪者提供照片對於重慶崽兒李柯成來說,山城巷不是一個普通的街區,那是外婆和媽媽生活過的地方。為了找回童年的點滴記憶,他拿著30年前的珍貴老照片一一尋訪,不僅找到了照片上對應的地點,竟然還找到了照片中的人物。那是一位90歲的原住民老奶奶,在當年幾乎同樣的位置,老奶奶的女兒正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一張老照片,牽出三個重慶人和山城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