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領丨3000識字測試表,純漢字+拼音版,暑期識字必備資源!

2021-01-20 育兒坐標

小學畢業要求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

中學畢業要求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


一、第一學段(1~2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二、第二學段(3~4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三、第三學段(5~6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四、第四學段(7~9年級)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左右。三千字可以覆蓋小學階段了,讓娃在低齡的時候就儲備足夠的識字量,為以後的自主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朵媽這次找到了一份3000識字測試表,word版本是純漢字,pdf版本是有拼音注音。給孩子測試、鞏固、學習都可以。


Word版本


相關焦點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提起教孩子識字,估計很多家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要不要教娃學拼音。畢竟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學認字。但其實教孩子認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直接教,不用先學拼音。為了能讓大家明白這一點,我們需要先了解漢字和漢語拼音的一些基礎知識。
  • 語文新教材先教識字再教拼音? 老師:很好的嘗試
    據省內多家媒體報導,新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將先教識字再教拼音。對這一變化,我市各方怎麼看?  學生家長:眾說紛紜觀點大相逕庭  據《寧波晚報》報導,現行的語文教材,一年級的目錄順序是: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識字二、課文。而新教材的目錄順序為: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識字二、課文。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入學後有差別,尤其是這3方面
    因為我們這一代父母上小學的時候,都是「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當時的教學方法是先學拼音,然後讓孩子「注音識字」的方式識字、閱讀。而現行的「部編版」語文課本卻剛好相反,孩子入學後先識字,然後再學拼音。所以一些先學拼音的孩子,往往在識字階段會過度依賴拼讀,缺少學習漢字的意識,記憶漢字書寫、讀音等方面效果會較差。而先學漢字的孩子,以識記為主,拼音作為輔助方法,學習漢字和拼音的效果都會更好。
  • 用拼音識字的不足逐漸顯現出來了
    一、拼音識字造成了音形義三者的分裂漢字的音形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漢字的「形」指是漢字是一幅畫,有的還是一幅動態的畫面、動態的場景,如「仝」,這個圖畫就是眾人打夯的畫面。有的字還是長篇的歷史劇,如「水滸」中的「滸」,這個字就展示《水滸》這部名著的主題。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由原來的先學拼音,再開始學習識字,變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可能教材編者意識到,拼音識字的不足,想恢復到從前的先識字,再學拼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小學課本雖有拼音,可多數語文老師不會拼音,教學生識字還是傳統的直接讀音的方法。用會讀的字,來標註生字的讀音。普通話中字的聲調更沒有進入學生的課程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讀音及其音調逐漸被重視起來。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原則與策略
    監測結果顯示,以選擇題形式考查時,學生對形近字的辨識掌握情況較好,漢字的結構與筆畫、辨析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義項掌握情況較差。特別是漢字的結構與筆畫部分,得分率最低。以填空和問答題形式考查時,答題中的錯別字現象比較明顯,即便是抄寫測試,「算」「擦」兩個結構較複雜的漢字也存在部件書寫錯誤的情況。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變化   入學先認字再學拼音  總課量有所減少記者了解到,此次部編版教材更加強調4個標準,即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以變化較大的語文科目為例,據語文一年級上下冊、七年級上下冊主編,北大語文研究所所長溫儒敏介紹,一年級語文把拼音學習推後,先認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 一年級識字1600,布布識字洪恩識字和悟空識字,到底哪個更好用?
    隨著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改革,新教材不僅重視孩子的閱讀能力,也很重視孩子對漢字的學習。魚sir認識的很多家長就跟我說過,如果重新經歷一次幼小銜接,一定要把孩子的識字基礎打牢。既然說到了識字,那麼魚sir今天就來聊一聊識字APP。
  • 「先識字」和「先學拼音」的孩子,上小學後差距很大,有3點不同
    不過,現行的「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中將拼音和識字的順序做了調整,變成了先識字、後學拼音。不過,雖然小學的課本改了,但幼升小的時候孩子多多少少還是要提前學一點的,所以很多家長都在考慮,是按照原來的方法先教識字還是按照現行的標準先教孩子拼音?
  • 福廈等地小學語文率先「變臉」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課本第一冊識字量減少到300字一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最大的變化是,以前是先學拼音再識字,現在是先識字再學拼音,這其實是借鑑了過去北師大版語文。市教科院小學語文教研員肖俊宇說,小朋友先識40個字,學會寫17個字後,才開始學拼音。他認為,這種變化的好處是:原先先學拼音,還分聲母韻母,很多孩子分不清,難免有挫敗感。
  • 洪恩識字 VS 悟空識字,選擇前你一定要知道的這幾點!
    課程體系 洪恩識字將課程分為3個等級,識字啟蒙1-200個漢字、學前常用字201-600個漢字、幼小銜接601-1300漢字。適合完全零基礎到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學完可以達到教育部規定的小學一年級水平。上課體驗洪恩識字的上課流程是玩—認—練—寫,而悟空識字的上課流程是初識漢字—快速鞏固—跟讀漢字—聽音辨字—認字辨音—組詞填空。
  •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課文篇數大減
    小學一年級新生《語文》要換新教材 先識字再學拼音 課文篇數大減  拼音出場順序有變 識字量減少  張店區綠杉園小學教導主任房麗表示,部編新教材跟原來的魯教版教材相比,框架大致相同,由入學教育、拼音、識字寫字、閱讀四大部分組成。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到底要不要在幼兒園教孩子學拼音識字?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上小學就要吃大虧?1、為什麼國家明令禁止超前教育,還有這麼多幼兒園這麼做?2018年7月17日,我們國家教育部就發文明確禁止幼兒園教漢字拼音、識字、計算和英語等小學化的內容,不允許給孩子布置小學化的內容。
  • 神奇的識字魔法師
    女兒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和爸爸一起編識字故事,一起發現每個字的記憶竅門!在女兒眼裡他是故事大王,在學生們眼裡他就是魔法師!賦予漢字生命,讓孩子無比喜愛!王德雷老師畢業於師範院校,經過17年的教學實踐與不斷創新最終研發出一套高效神奇的識字方法,贏得家長和教育界同行的高度讚許。讓枯燥的識字教學妙趣橫生;生澀的漢字過目不忘。引來媒體紛紛報導,並被邀請到各地分享教學經驗。今天記者帶您走近王德雷老師,一同探究這位魔法師的神奇之處!「孩子的啟蒙教育非常重要!
  • 先識字再學拼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此前熱傳已久的最新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新舊教材有何變化?新教材有何特色?為此,本報記者特邀剛參加「2016年浙江省小學語文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回來的黃巖小學語文教研員牟錫釗和有著20多年語文教學經驗的黃巖實驗小學老師鄭菊青,第一時間解讀新學期中新教材新變化。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學習類APP評測,關於英語、識字、數學類啟蒙
    本次測評不含任何商業推廣,純經驗分享!優勢:AI語音系統靈敏度較高,豐富的動畫和原創繪本資源適合細聽,體會英語語言韻律之美。英語發音純正,語速自然。不足:英語流利說少兒版還處於探索階段,課程方面需要更多完善互動,提高真人教學部分。
  • 孩子幾歲開始識字最好?牢記6個識字常識,學齡前識字1000不是夢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太過於焦慮,簡單的就拿孩子識字這件事來說:過晚識字擔心孩子的識字量太少,會輸在同齡孩子後面,過早的識字又擔心影響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反而會得不償失。到底讓孩子幾歲開始識字好呢?有的孩子3歲時就開始認字寫字,原因是身邊的孩子都已經開始識字了,家長們百般著急的恐怕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
  • 李玫瑾:幾歲開始識字最好?牢記6個常識,學齡前識字1000不是夢
    牢記6個識字小常識,學齡前識字1000不是夢1、識字環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夠看到漢字,比如包裝上的說明書,超市裡零食上的名稱,馬路旁的路牌,報紙上的廣告都可以拿來讓孩子識字,父母需要做的便是幫助孩子認識這些物品上的漢字
  • 鄭希怡女兒上學種菜引熱議,7歲之前,該不該讓孩子學拼音識字?
    7歲之前,該不該讓孩子學拼音、識字?其實,沒有哪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能快快樂樂長大。但讓孩子在幼兒園玩幾年,上學之後,面對孩子寫字慢、拼音不會等問題,他們就後悔了。在我看來,每個孩子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必以別人家孩子為參照物,別人家孩子怎樣,我家孩子就要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