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老頭汪曾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

2020-12-14 秋葉新語

汪曾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

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儘管如此,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並且創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

賈平凹在一首詩中這樣評價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但是在我看來,鸚鵡史航的評價更加貼切:「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

一、梔子花就要香的痛痛快快

前段時間朋友圈裡又颳起了一陣回憶汪老的風,在他一百年誕辰的時候,他在《人間草木》裡對梔子花的描寫又被拿出來討論一番:

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只是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家鄉人說:「碰鼻子香。」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梔子花的香氣散開,仿佛是在對那些人說,「管好你自己!」

很少會有文人喜歡這種開的濃烈香味也濃烈的花,但是汪老寫出這樣的文字,倒也體現了他的隨性淡然心態,活著就是要痛痛快快,何必在意別人眼光。

在他的身上,似乎看不到文人的架子,更多的是對生活和文學的熱愛。

汪老的兒子曾記述過一個故事很有意思,說汪老有時候靈感來了要寫文章,奈何家裡唯一的一張大書桌在女兒那。

放假時,女兒每天睡午覺,汪老就在門口等,像只要下蛋的母雞。

待到女兒終於睡醒出門,汪老衝進去抓起筆就寫,兒子與他開玩笑說老母雞終於等到下蛋了,汪老:「別說話,這次給你下個大的。」

這是多麼隨性的一個老頭啊!

二、沒有一碗米線治癒不了的失戀,如果有,那就來兩碗

汪老還有一大標籤就是愛吃。

相信所有人都記得《端午的鴨蛋》這篇課文,那冒著紅油的高郵鴨蛋,讓我們同著汪老一起瞧不上他鄉的鴨蛋了。

在生活裡,汪老也是個十足的吃貨。

還在西南聯大中文系時,就經常和同鄉同學逃課去泡茶館,邊看書、喝茶,邊談文學、談理想……

剛開始他帶了一些錢,經常下館子,什麼汽鍋雞、烏鍋貼魚、腐乳肉、火腿月餅之類的雲南名吃都吃了一個遍。

後來吃窮了,他就吃米線、餌塊,什麼品類的米線都吃過。

大二那年,汪曾祺失戀了,兩天兩夜不起床。

好友朱德熙嚇壞了,帶著一本字典來到他的茅屋宿舍,叫他出去吃早飯。

汪曾祺摸摸肚子,餓得呱呱叫。

於是倆人到街上把字典賣了,各吃一碗一角三分錢的米線,頓時心情舒暢。

「沒有一碗米線治癒不了的失戀,如果有,那就來兩碗。」

在《做飯》裡,他寫道:「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被關在家裡的這幾個月,從蛋糕到涼皮再到油條,我們從繁忙的大城市裡抽身,回到自己的小家,也體會到了最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氣。

汪曾祺曾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從吃食中參悟人生的況味和哲理。

寫在最後

汪老隨性可愛的性格應該是受其父輩影響,祖父是清末文官,父親是多才有趣的人,善繪畫、喜彈奏、愛打拳、會燒菜、能治病…

官至拔貢、「喝了酒一個人在屋裡大聲背唐詩」的祖父;

畫功了得、通曉各類中國樂器、用胡琴的琴弦做風箏用玻璃片粘小船小亭子的父親,

耳濡目染中,汪曾祺從小學習古文,能詩能畫,小學作文幾乎每次都是「甲上」。

正是這樣,才讓他以後的生活不管如何苦難,也始終保持樂觀。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相關焦點

  • 汪曾祺:歲月濃淡總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歡
    今年是汪曾祺老先生誕辰100周年,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這個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可愛老頭。01汪曾祺是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他的文風自成一體,悠然從容風輕雲淡,在《慢煮生活》這本書裡,我們大概可以管中窺豹。
  • 汪曾祺被譽為最後一個士大夫,摩羅卻把他本身讀作一個悲劇
    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著名作家汪曾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屬於典型的大器晚成,1997年去世後,每年都有幾部作品出版,銷量出乎意料的好,是個去世後出版作品量遠超生前的作家。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幹認為汪曾祺就是一位被忽略的大師。
  • 汪曾祺經典散文集《山河故人》揭示純粹文人是怎樣煉成的
    電影《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導演2015年上映的電影,書籍《山河故人》是收錄了汪曾祺(1920-1997)懷人憶舊系列散文的散文集。本文將從隱藏在《山河故人》懷人憶舊散文中的蛛絲馬跡,去探究汪曾祺這位自稱「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的作家是怎樣煉成的。
  •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一生顛沛流離卻隨遇而安,慢煮生活
    對此,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有自己的答案——「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世界先愛我的,我不能不愛它。「  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1920年,汪曾祺出生在江蘇省高郵市,那個他說有著最好吃的鹹鴨蛋的地方。
  • 汪曾祺誕辰100周年 家鄉文化學者追憶其人品文風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3月5日,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其家鄉高郵舉行。 陳琦 攝   中新網揚州3月5日電 (記者 崔佳明)2020年3月5日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為緬懷汪曾祺先生的為人為文,學習先賢、激勵後昆,當日,其家鄉高郵舉辦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座談會,當地文化學者、作家代表、汪老親屬及汪曾祺作品研究者、汪老文學愛好者等一同追憶汪老的人品文風。
  • 「最後的士大夫」汪曾祺: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今天應該快活
    汪曾祺出生在一個新文學蓬勃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國家命運風起雲湧的時代。汪曾祺剛出生那會兒,家境還算殷實,然而他三歲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學習成績實在不堪。不僅數學、英語成績極差,專業課也不愛做筆記,最後還被西南聯大開除學籍。
  • 汪曾祺,他筆下的蘇州味道絕了!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說過,他心裡當得起美食家的現代文人,只有梁實秋、陸文夫和汪曾祺。三人之中,梁實秋是偶爾談吃的學者,醉翁之意都是一個「雅」;陸文夫是糖醋現實主義的作家,字裡行間藏著的都是江南的蘇州味道;汪曾祺呢,就這麼說吧,如果他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定是位接地氣的美食博主,妥妥的百萬大V。
  • 汪曾祺百年誕辰紀念:他筆下的風景、民俗、俚語等都變得那麼可愛
    今年3月5日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他被有些學者稱之為「最後一位士大夫」,屬於文人作家的代表人物。而之前在文學史家們評價並不怎麼高的汪曾祺,近年來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汪曾祺熱」。汪後來多次提及《說說唱唱》和趙樹理共事的經歷,認為一個戲曲作家不學習民歌,是寫不出好唱詞的。寫小說的,不讀一點民歌和民間故事,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的小說家。可見汪曾祺非常珍惜在《說說唱唱》和《民間文學》的編輯生涯。和趙樹理的交往,對民間文學的了解和熟悉,對汪曾祺的小說創作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 汪曾祺《受戒》
    在庵的附近住著一戶人家,這家人有個非常可愛的小姑娘叫英子,也是長得非常可愛。明海在隨舅舅來山上的時候遇見了她,從此難忘。明海出生書香門第,自小學得一手繪畫。後來,他便不老實在庵裡「吃齋念佛」,總是往英子家跑,後來索性也就深信住英子家了。明海繪畫,英子照著畫的樣子刺透,二人還經常一起做家務、農活。
  • 圓桌|文與畫背後的汪曾祺,何止是「人間送小溫」
    關於他的畫我昨天寫的文中提到「從審視中國文人畫的歷史來看,在當代他或許比很多的專業畫家都要重要得多」,當然不是說他的畫作成就有多巨大,而是談的語境是審視中國文人畫的歷史,看過展覽後,我認為這句話是成立的,一個背景是對當下的美術教育來說,其實也存在著一個文脈斷層的話題,從八九十年代沈從文、汪曾祺、張愛玲這樣一系列作家的受到歡迎,都隱隱存在著文脈接續的需求在裡面。
  • 汪曾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
    —— 汪曾祺 《人間草木》有趣的老頭沈從文評價他「最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史航說「這世間可愛的老頭兒很多,但可愛成汪曾祺這樣的,卻不常見」。我覺得,汪曾祺是一個很有趣的老頭,不一本正經,不擺架子,始終保持一顆童心。
  • 汪曾祺把聊齋裡的鬼,寫成了現代的人
    汪曾祺動筆,不是大刀闊斧地改,但給故事埋下了突出一條岔路般的未盡之意。 《促織》的結局原本是大團圓式的,變成蛐蛐的兒子復活了,他的父親也功名錢財雙收。但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和之前一家人走投無路的故事情緒是矛盾的,也讓一個揭露黑暗的劇本在最後作了某種妥協。蒲松齡也許是化憤怒為慰安,汪曾祺卻毫不猶豫地把兒子「寫死」了——這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 改寫《聊齋》,汪曾祺講出了什麼新故事
    但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和之前一家人走投無路的故事情緒是矛盾的,也讓一個揭露黑暗的劇本在最後作了某種妥協。蒲松齡也許是化憤怒為慰安,汪曾祺卻毫不猶豫地把兒子「寫死」了——這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瑞雲》的原著結尾,在賀生的「幫助」下,瑞雲的臉又恢復了光潔。這個故事原本的主題是讚揚賀生的「不以媸妍易念」,這是道德意識,不是審美意識。
  • 汪曾祺的「自畫像」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與同歲的張愛玲一樣,他的作品至今依然在聚光燈下,被讀者自發地反覆閱讀。提起汪曾祺,人們也許會想到美食、美文,想到他身上的標籤「最後的士大夫」,想到他的創作理念「人間送小溫」。慣常浮現在讀者心中的汪曾祺,是一個隨和的、熱愛生活的作家。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了汪曾祺?他性格中更深的部分又是什麼?
  • 汪曾祺的《受戒》名副其實 和尚可以戀愛娶妻 姑娘可以直抒胸臆
    ——汪曾祺汪曾祺在吳承恩所著的《他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時至今日,您可以踏足景區,追憶故人。汪曾祺紀念館、汪曾祺文學館、汪曾祺故居,等等。汪曾祺的主要短篇小說《受戒》《雞鴨名家》《異秉》;代表小說集《茱萸集》《晚飯花集》;知名散文集《逝水》《蒲橋集》;京劇《範進中舉》,等等。
  • 文字「吃播」汪曾祺:誰還沒饞過語文課本裡《端午的鴨蛋》呢?
    文/馮禕汪曾祺,中國著名的散文家、戲劇家、小說家。談到汪老,總是與「被低估了」或是「不務正業」聯繫在一起,誰讓他是公認的當代名家中最後一位風雅獨殊的文人美食家呢,不但與陸文夫並稱為「文壇上的美食家」,連金庸都說,讀大陸的作品,滿口噙香中國味的作家,當推汪曾祺和鄧友梅。無論什麼樣的「文人食客榜單」,總是有汪老的一席之地。
  • 一周觀展指南|從蘇東坡、金農看到汪曾祺,直面古今文人名跡
    即將進入9月,新的特展紛至沓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從南到北一系列古今文人書畫的展出,從蘇東坡到金農、鄭板橋一直到汪曾祺:其中9月1日對外展出的「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蘇軾是中國文人畫的推行者與實踐者,這也是史上第一次以東坡為名的故宮大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有清代文人畫「揚州八怪」金農等的特展,在浙江美術館,推出的是現當代文學大家汪曾祺書畫特展
  • 書香有線丨草木無心,人間有情——讀汪曾祺《人間草木》有感
    我很喜歡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第一次看到他的《受戒》是在高中的語文讀本裡,文字優美而不華麗,人物鮮明而不誇張,情感濃烈卻不做作,讓人一下子置身於他筆下的那個童話一般美麗的世界當中去。彼時的感覺是欣喜而驚訝的,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從此我記住了汪曾祺這個名字。
  • 二十卷《汪曾祺別集》:「人間送小溫」之外的激蕩與豐沛
    《汪曾祺別集》汪朗是《汪曾祺別集》主編,他說:「我們家老頭去世已經有23年了,這些年他的各種作品集,出了大概有二三百種,可以說各有側重。但是比較完備、比較有特色的,一個是人文社2019年出版的《汪曾祺全集》,再有就是今年這套《汪曾祺別集》了。我們家人覺得,這套《汪曾祺別集》比較完整地反映了汪曾祺的文學主張和創作風格。」
  • 汪曾祺 | 當時驚豔了聞一多,現在驚豔了我們
    汪曾祺後來沒再寫到路翎,可以想見,他曾經多麼高興,就會多麼失望悲傷。其實,四十年代的汪曾祺與路翎並不是一個路子的作家。汪屬京派,路翎是胡風派,寫作風格各異,「三觀」不盡相同。路翎、胡風無疑是革命的追隨者,周公(恩來)至少也將其當作黨的同路人,而汪曾祺所屬京派中那些前輩人物,也反國民黨獨裁,要求民主,但離政治遠,當時及解放後多屬「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