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開啟「緊信用」周期!未來10年房價邏輯變了

2021-01-14 騰訊網

這兩天,央行召開2021年工作會議。

去年至今,經濟已走出陰霾,並呈現企穩態勢,新的一年,下一步央行的貨幣政策會怎麼走?還有沒有降息、降準的動作?房地產金融政策何去何從?新形勢下,對普通人來說應該如何應對?

會議指出:延續實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的監管、強化支付領域監管;制定債券市場發展規劃;實施房地產金融管理制度;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測試。

其中有一句很有「新意」的話:實施房地產金融管理制度。很多朋友對這句話不太了解,啥叫金融管理制度?說白了,就是「限貸」,不管是開發商還是購房者,總之就是不讓房地產行業獲得太多信貸資源。

在1月初,央行正式實施了《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將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分檔設定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內容說簡單也簡單:只要是中資銀行,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個人房貸的餘額佔比,都不能超過央行設定的「上限」,這是剛性的「硬規定」。

具體來說:六大國有大行(工農中建、郵政、交通)、國家開發銀行為第一檔,兩個上限分別為40%和32.5%,在5檔中最高。

招行、農發銀行、浦發、中信、興業等17家中型銀行,為第二檔,兩個上限分別為27.5%和20%。

第三檔是中資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主要包括城商行、民營銀行、大中城市和城區農合機構等,兩個上限分別為22.5%和17.5%。

後兩檔是縣域農合機構和村鎮銀行,跟大家的關係不大,上限定得也很低,就不再多說了。

絕大部分人的房貸,都是在六大行和中型銀行做的,這兩檔銀行的涉房貸款,現在大部分沒有超出新規的上限,但央行此舉,就相當於給銀行套上了「緊箍咒」。

注意,金融管理制度是有過渡期的,少則2年,多則4年。

未來2-4年的時間裡,每家銀行要時刻計算涉房貸款的佔比,謹小慎微地執行新規,流向樓市的錢必然會變少。

比如,在位列第二檔的銀行中,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超出27.5%的上限5.7個百分點和6.2個百分點,過渡期為4年;浦發銀行和平安銀行分別超出27.5%的上限0.4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過渡期為2年。

第一財經記者調取了部分房企的數據,根據匯總結果,碧桂園、旭輝控股和融創中國涉及了所有4家超限的第二檔上市銀行,遠洋集團、美的置業、建發國際、中海發展、雅居樂則涉及了其中3家超限銀行。

這就是央行對房地產市場的「魄力」,言出必行。

既然說了要實施長效機制,房地產金融集中管理制度就絕不是一句空話。

別小看這個制度,對樓市來說,意味著將開啟「緊信用」周期。中泰證券經濟學家梁中華指出:展望2021年,順周期的居民融資主要體現的是房地產相關的融資,未來會受到房貸集中度監管的影響,增速可能會出現回落,整體來說,我國「緊信用」的周期已經緩慢開啟。

在我國,居民部門的融資是順周期的,當經濟處於下降周期的時候,老百姓對於未來保持謹慎,會放緩融資節奏,普遍不敢貸款,在經濟回升,房價上漲的時期,購房者又敢借錢、敢負債、加槓桿,信用擴張很迅猛,此時就是「寬信用」周期。

比如,2020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順周期的居民融資大幅縮減,逆周期的政府和企業融資大量增加。而下半年經濟恢復後,順周期的居民融資大幅抬升,而企業融資回落到了季節性的增長常態。

從這個角度來說,房地產金融管理制度的出臺,必然會使樓市開啟「緊信用」的周期。

所謂「緊信用」,說白了,就是信貸門檻增高,個人房貸的難度會增加,房企融資的難度也會倍增,樓市無法再靠「金融槓桿」驅動了。

藍白認為,緊信用周期一旦開啟,未來10年,房價邏輯都會發生改變。

最典型的變化,是房價從「雞犬升天」變成「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房改以來的前20年,我國GDP每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城鎮化大幕開啟,出口、消費、投資等各行各業都欣欣向榮,過去買房,是各個城市普漲,別管城鄉結合部,還是遠郊的新城區,沾著一丁點概念就能炒起來,隨便下手都可以,2015-2017年這一波最為典型,不管小縣城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地市,房價翻倍的城市比比皆是。

但是,未來10年,隨著房貸門檻越來越高,緊信用周期開啟後,缺乏信貸支持的樓市,必然會出現「價格塌陷」。

剛剛過去的2020年,已經有這樣的跡象。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城房價指數,去年房價漲幅前十的城市是:深圳、成都、銀川、瀋陽、寧波、西寧、廣州、杭州、北京、上海。

與此同時,從區域分布來看,11個下跌的城市中,黃河流域、華北地區最為集中,包括天津、鄭州、太原、濟南、石家莊、青島等中心城市。

很有意思對不對?北上廣深,在2020年房價全部上漲,這是2015年以來從來沒有的現象。

未來10年,有錢,有人,有資源的城市,哪怕有限購、限貸、限售的束縛,因為樓市的整體信貸資源變少,越來越多的購房者會更傾向於「把錢花在刀刃上」,大城市的核心區域會越來越吃香。

而那些城市擴張太過迅猛,片區多,人口導入緩慢的中西部二線城市(特指新城區),包括體量小、人口持續流出的三四線城市,還需努力。

來源:藍白財經

相關焦點

  • 樓市凜冬的環京經濟圈,正開啟5年新周期
    一方面,在環京限購高壓和新冠疫情衝擊下,樓市持續疲軟,多地房價回到了2016年爆漲行情前的原點。樓市資本論研究院做出了一個新判斷:經過5年價值蓄積,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已開啟環京經濟新周期,醞釀重大反彈。一個地區的樓市發展,歸根到底取決於其經濟基本面。而組成經濟基本面的交通、產業、人口等關鍵要素,作為該區域的價值底板,通過市場價值規律的作用,最終必定要傳導到樓市上。
  • 未來樓市要變天了!
    這塊地塊周邊有馬欒山公園、在建的第二實驗學校,還規劃有一54班九年一貫制學校。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地塊離16號線的新屋站和橫塘站只有500多米的距離。但目前周邊比較荒涼,暫時沒有二手房,整體的城市面貌和配套都還需要建設,16號線也預計要到2023年才能開通,整體建設周期會稍長。
  • 3大樓市風險下,買房邏輯該變了!業內人坦言:未來2年別碰期房
    雖然現在住房租賃市場越來越正規了,但是租房總有一種漂泊感,萬一遇到房東漲租或者要賣房的情況,租客還得頻繁搬家,甚至還會遇到少部分房東,惡意不退押金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些糟心事,結束租房生涯,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依然是每個年輕人奮鬥的目標,結合當前的樓市現狀,我要奉勸大家,未來2年,我們的買房邏輯改變一變了,不然在三大潛在樓市風險下
  • 來直至2035年瀋陽樓市還會經歷最少4到5波樓市周期
    他們拿出了過去20年的房價數據作為參考,根據數據表顯示,2000年至2020年這20年內: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漲幅在13-14倍左右;廣州、重慶、杭州、成都、武漢等強二線城市,房價漲幅也均8-10倍左右!由此,該財經媒體推算出未來15年,全國各大城市房價圖:第一梯隊:深圳,北京,每平米將破27萬!
  • 深圳和上海的房價 不存在泡沫|檀樓市
    很多人覺得現在房價充滿了泡沫,覺得深圳和上海的房價太貴了。但是,今天我想告訴你的是,上海和深圳的房價,不存在泡沫。樓市有自己的周期,現在火熱、兩年後下行,其實並不矛盾,在我們看來,樓市的短期回撤和長期做多,並不矛盾。至少在未來的十五年內,樓市短期回撤和長期做多這樣的場景,是並存的,勸人在經濟發達城市買房,依然是善事。
  • 還指望明年房價漲一波?省省吧,中央給樓市加了蓋兒
    濠哥認為,上述四大因素,是決定樓市與房價的最關鍵要素,也是我們觀察未來房地產趨勢的關鍵信號。 關於貨幣政策,李迅雷表示,預計明年的信用政策會更加克制,一方面是經濟逐漸恢復,刺激的必要性在減弱;另一方面是出於防風險的需求,上半年信用大幅寬鬆後,部分資金流向房地產、股市等資產領域,企業信用擴張的過程中資質下沉的現象也明顯變多,增加了經濟運行的風險,槓桿率也大幅攀升。 他認為,其實今年下半年來信用的投放其實也已經在收斂了。
  • 西安樓市調控「加碼」,房價在哪個水平線,未來房價上漲有望嗎?
    樓市經濟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似乎從未出現蕭條狀況,除了今年2月份的疫情讓房產銷量下降了那麼一丁點。然而,房價今年依然我行我素的上漲。而西安市房價今年就持續上漲。針對西安樓市這塊「炙熱燃燒」的火團,樓市終於出了新政來降溫了。未來西安房價上漲還有希望嗎?
  • 在樓市,你有沒有幹過這些蠢事?
    但是,要馬上得出這樣的結論是不負責任的,事實上我也需要走一步看一步,就如我以前常說的那樣:對於樓市,我通常只預判6個月。但買房的周期最少是4年,老司機根本沒辦法依據這一次調控來預判4年後的樓市,所以我也不會依據這一次調控來告訴你該買還是該等。
  • 未來10年,樓市將出現的「5大變化」,你怎麼看?
    而另外觀點認為,未來房價會穩中有升,因為居民收入和物價都在漲,房子作為保值 增值的投資渠道,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去除了。更何況,我國居民大量財富都在房地產上,房價是不能大跌的。面對這兩種不同的觀點,老百姓就會對感到迷茫,感覺兩邊都有道理,既然中央已經提出「房住不炒」,那房價就不會再大漲了。但是,未來房價是穩中有漲,還是回歸居住屬性,這就存在著較大爭議了。
  • 無錫樓市3大信號曝光!未來房價...
    無錫樓市3大信號曝光!未來房價......)無論是樓市利率(5年期LPR),還是實體利率(1年期LPR),都未進行調整。 這也意味著,貨幣政策風向已變,最寬鬆時刻或許已經過去。 要知道,在房地產出現局部泡沫的情況下,繼續降息將可能引發新一輪房價上漲。
  • 剛剛樓市九大預言曝光,影響無錫房價走勢!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更關鍵的還是看明年樓市走勢。究竟2021年無錫樓市行情怎麼樣?會呈現什麼樣的局面?能不能買房?今天,無錫樓市動態也分享一下對明年無錫樓市的9個大膽預言,僅供參考。預言一:2021年樓市調控不會放鬆,鼓勵因城施策從大環境來看,今年樓市整體的導向是「穩定市場、一城一策」,無錫乃至全國市場整體基本上經歷了先揚後抑的節奏,「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將依然是2021年的重點方向。
  • 疫情之後,關於武漢樓市以及房價的一些探討!
    還是那句話,以下幾個觀點若能讓諸位在接下來迷茫的樓市中少一些方向上的困惑,本人榮幸之至。觀點1:未來一兩年內買房,請避開二手房。為什麼年前封城?對於眾多剛需:如果手頭錢緊又想買房,疫情之後的二手房市場絕對是可以淘到寶的。一命二運三風水,有些東西只要家人過的開心,是可以不在意的。觀點2:如果有能力,請準備好搶新房,特別是改善性新盤。對於老百姓:疫情持續一兩個月也好,持續三五個月也罷。
  • 2020年滬深樓市獨領風騷,「動力密碼」有啥不同?
    深圳樓市彈性十足,屢屢霸佔樓市頭條,房價創下歷史新高,近期網紅盤打新,其火爆場面可謂路人皆知,10月份二手房房價同環比漲幅,時隔3個月之後再次雙雙排在「全國第一」,「7.15」的調控只保鮮了3個月。那麼上海呢?貌似表現並沒那麼筋道。其實,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如果看看今年上海樓市與過去3年的比較,你就會發現,其實上海也並不遜色於深圳。
  • 深圳樓市大逆轉:30%購房者沒了資格 有業主當天降價60萬
    深圳樓市大逆轉:30%購房者沒了資格 有業主當天降價60萬】3年落戶+社保,令大約30%的購房者失去了資格,市場帶訪和成交明顯下滑,更關鍵的是,房價上漲的預期被扭轉,樓市運行的邏輯被改變,不少炒房客被新政堵在了門外,拿著房票的人有底氣了,樓市進入了買方市場,從狂熱走向平靜。
  • 樓市連打兩針「冷卻劑」,今年買房,未來10年還能「大賺一筆」?
    本文來源:探房杜咔咔對於房價,我相信絕對是每個國人最為關心的事情,畢竟房價漲跌關係到絕大部分家庭的資產變動。有房的希望房價漲一些,好讓自己的財富繼續漲值。要知道,在過去的20年內,房子的均價從2000元一平方漲到現在9000多一平方,足足增長了4倍。
  • 清和泉資本2021年度策略:全面緊信用的概率較低跨周期調節更值得關注
    展望2021年的市場,我們必須要回答四個關鍵問題:一是A股歷史上「牛不過三」,這次會不會不一樣?長期來看,A股牛市周期已經在拉長;短期來看,政策周期能否被熨平是最關鍵的因素。二是明年政策走向到底是「全面緊信用」還是「跨周期調節」?這關係到政策收縮的節奏和力度。三是市場哪些是確定性趨勢,哪些是不確定性因素?
  • 未來10年,樓市的問題可能不再是高房價,而是這3大難題
    誠然,現在高房價問題是很多人一直關心的問題,因為房價過高,很多購房者不得不背負巨大的房貸壓力,有些人甚至因為房價過高而買不起房子。總而言之,現在高房價問題確實是樓市一直存在的問題。不過隨著樓市的發展,如今的樓市已經逐漸進入新環境,房價正在一步步進入穩定狀態,過去房價大漲的趨勢也已經不復存在。
  • 西安房價「熄火」,但買房卻更難了!
    在去年年報中,S姐指出:隨著第三方定價機構參與房價審批,2020年房價將更合理,更貼近市場,短期內限價政策不會取消,房價依然穩定。另一方面,此輪樓市上升周期內,限價政策下土地成本攀升,拉高未來房價預期。2020年已經收官,過去的一年裡,西安是一直在執行限價政策,但頻換管理機構可見活不好幹,房價究竟穩的如何?明年能穩住嗎?
  • DW很痛,房價要跌?2020南寧樓市必讀10大預判(附未來5年觀察)
    文/七小劍[樓市老江湖,仗劍走天涯]前一周,小二郎問我:「韓老師,快到2020年了,你寫篇2020年樓市預測的稿子吧。」我說:「分享會該說的也說了,不想寫了。有些真話又不太好說,動不動就被刪稿,沒啥意思。」嘴上這麼說,心裡卻還是痒痒的。
  • 未來5年,廣州樓市十大預言,信不信由你
    過去20年,全國房價翻了接近五倍,部分熱點城市房價漲幅高達1000%。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喊房價下跌的人,「臉」都被打腫了。如今,隨著全國房價走勢持續分化,對城市樓市預測難度越來越高,稍有不慎便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