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美言可市
原典
道者,萬物之奧①,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②,尊行可以加人③。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太子,置三公④,雖有拱璧以先駟馬⑤,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⑥,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注釋
①奧:深,隱藏;庇蔭。也可理解為不被人看見的地方。②美言可以市:美妙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的尊重和敬仰。③尊行可以加人:高尚的行為可以見重於人。④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即太師、太傅、太保。⑤拱壁以先駟馬:拱壁,指雙手捧著貴重的玉。駟馬,四匹馬駕的車。古代的獻禮,輕物在先,重物在後。⑥求以得:有求即可獲得。
譯文
大道是萬物的庇蔭,是善良人的法寶,也是不善良的人的依靠。美妙的言辭能換來別人的尊重,高尚的行為可以見重於人。人就算有不善的,大道又怎麼會捨棄他們呢?所以人們擁立天子,設置三公,即使在四匹駿馬之前獻上巨大的寶璧,也不如安安穩穩地進獻這個大道。古人為何重視這個大道呢?不正是說:有求即能獲得,有罪即可免除嗎?所以大道才為天下人所重視。
善人是對得道人的稱呼,不善人是未得道人的稱呼,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都屬於「不善人」一類的。
得道的人以身和道,明了大道是萬物生化的奧妙所在,遊於萬物之初,他們能把握陰陽,提挈天地,大道的寶貴深有體會!
我們沒有得道,還會被煩惱左右,被妄想糾纏。這時候我們需要一些勤勉之功和執勞之力,用聖人智慧保一分清明,用道的力量保一分警覺,常保常持,日積月累以近道,以免顛倒傾覆,苦海輪迴。就像旋轉的陀螺一樣,如果沒有持續的力量給它,陀螺就會倒掉。道對我們未得到的「不善人」來說就是保險繩、保護傘,是持續的能量源,是「不善人之所保」。
世俗的富貴沒法和大道的尊貴相比,「立太子,置三公」不若一日悟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悟道後萬法一身,同出一源,幻象歸真,功過即破,哪有罪與罰的分別。言語隨心,動靜隨性,聽其言、觀其行,心悅誠服,遇到得道的人我們感覺自己身心安住於道妙之中,道者為人所敬隨,正所謂「得道者多助」。
暫時未開悟的人通過不斷地修行,不斷地累積,最終都會開悟,不要自己放棄,老子說「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因為人人有個本心佛,我們的自性與佛無二,只不過現在沒有證見到,還在因地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