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營業收入」組合指標亮劍!退市新規標準從優路徑從速,87隻...

2020-12-17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黃靈靈)12月14日,滬深兩市就退市新規發布徵求意見稿。專家認為,此輪改革的核心亮點,在於不再採用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代之以「淨利潤+營業收入」的組合財務指標,這與新證券法發行股票「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的有關要求高度契合。總體而言,退市新規標準更合理,退市節奏更快。從15日市場表現看,新規威懾力顯現,*ST板塊情緒萎靡,個股跌多漲少。

(資料圖,新華社發)

(小標題)豐富退市路徑

對於採用組合財務指標的初衷,交易所表示,隨著註冊制理念不斷深入,盈利已經不是衡量公司價值的唯一標準。本次改革在總結前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新增組合類財務指標,通過多維刻畫,將主營業務持續虧損且收入規模不足1億元的公司識別出來。同時,明確淨利潤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多年來少數上市公司通過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盈餘管理手段規避退市的問題。本次改革後,那些長期沒有主業、持續依靠政府補貼或出售資產保殼的公司將面臨股票退市風險。而主業正常但尚未開始盈利的科技企業,或因行業周期原因暫時虧損的企業則獲得發展空間。

專家認為,引入組合指標,從持續經營能力判斷公司是否應當退市也更貼近國際成熟市場經驗。如在美國上市的亞馬遜,自創立起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即便在1997年上市後,也常年處於虧損或接近虧損狀態,但其股價居高不下,市值一路增長。這是因為亞馬遜沒有把收入轉化成利潤,而是用來投資未來、投資先進科技。如果因單一的淨利潤指標,判定這樣的企業退市,顯然會「錯殺」好公司。

而且,新規下各項財務類指標都是交叉適用的,交叉適用指標將帶來多項排列組合,退市路徑更多,對空殼殭屍企業的打擊面會更廣。

(小標題)優化退市效率

上述專家表示,此次退市新規取消了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既體現了新證券法精神,也延續了科創板、創業板的改革思路。

由於新舊規銜接,新規生效前的*ST公司將「轉換賽道」,如果其2020年年報觸及新規下的退市風險警示情形,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並進入新規下的退市路徑;如果其2020年年報未觸及新規退市風險警示指標但觸及原有規則暫停上市標準的,將被ST,後續根據其2021年年報披露情況判斷公司股票交易狀態。

專家稱,上述過渡期安排是因為退市標準發生改變,這既符合退市制度改革大方向,也是對全市場統一標準的公平處理方式。在本次過渡期安排下,由於新規退市流程縮短至2年,導致*ST公司預計的退市周期與實施暫停上市一樣,並無放鬆,但由於進入新規退市軌道,其適用的標準更加合理。

在新規下2年退市周期內,投資者可以自由交易股票,而不會像此前不能交易暫停上市股票。這在保障投資者權益的同時,進一步體現了改革的市場化導向。「總的看來,退市新規標準更加合理,退市節奏更快,對現有*ST企業的退市標準並未放鬆。」上述專家說。

新規的威懾力可以通過*ST和ST股票的市場表現窺見一二。Wind數據顯示,截至15日收盤,滬深兩市*ST和ST股票迎來大面積跌停,*ST板塊內139隻個股中有87隻下跌,佔比近63%。ST概念指數下跌1.47%,兩市逾40隻戴帽個股跌停。

以公開披露的三季度數據測算,滬深兩市中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且營業收入少於1億元或淨資產為負的公司共有130餘家,這些公司股票在退市新規下可能被實施*ST。(完)

相關焦點

  • 2020年退市新規發布 退市新規增加了哪些內容?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先後發布退市新規。在借鑑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滬深交易所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  A股退市新規出爐 新增多條退市紅線  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多項配套規則進行修訂,並發布修訂後的相關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合稱退市新規),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 退市新規落地!高危預警股生變,17隻存終止上市風險(附名單)
    此次退市新規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成果,主要從優化四大類強制退市指標、簡化退市流程、強化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等三個方面對現行的退市規則體系進行了改革。 根據退市新規,非ST公司,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情形、退市指標及新增重大違法退市指標均以2020年為首個起算年度。截至今年三季度,有34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且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
  • 退市新規下:ST公司的冰火二重天
    退市新規一方面取消了暫停上市及恢復上市環節,加快了退市節奏,縮短了退市時間,提高了退市效率;另一方面完善了財務類退市標準,力求出清殼公司,將原單一的財務指標如淨利潤、 營業收入修改為組合類財務標準即「最近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為負值(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為準)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1億元」。
  • A股退市新規發布 新增多條退市紅線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先後發布退市新規。在借鑑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滬深交易所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參照最新的退市規則,結合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業績,目前A股市場中有超40家上市公司營收低於1億元,且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
  • 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劃下 今後「退市常態化」影響極大!
    12月14日,滬深交易所發布了改革後的退市制度徵求意見稿,退市新規要來了。  此次新規中,上交所新增多個退市指標,包括1元市值退市,財務指標組合退市等,還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深交所設立風險警示板塊,新增重大違法財務造假組合標準。
  • 退市新規來了,多條紅線力度空前:市值不得低於3億,財務指標...
    此次改革,在對原有退市制度細化明確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多條觸及退市的制度標準。堪稱力度空前。在新版退市制度中,改變了以往單純考核淨利潤的退市指標,通過營業收入和扣非淨利潤的組合指標,力求準確刻畫殼公司。同時嚴格退市執行,壓縮規避空間。在交易類、財務類、規範類以及重大違法類指標等方面體現嚴格監管,特別是通過財務類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的交叉適用,打擊規避退市。而且,簡化了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
  • 退市新規落地 財務造假標準大幅收緊 多項紅線力度空前!13大...
    二是調整財務組合指標中營業收入扣除範圍,強化相關信息披露要求。新規規定,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外,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均應當扣除。同時,對於扣非淨利潤前後孰低者為負值的公司,應當在年度報告中明確披露營業收入扣除情況及扣除後的營業收入金額,其年審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對此出具專項核查意見。三是統一主板和中小企業板公司的交易類退市標準。
  • 一元退市、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來看退市新規怎麼說   12月14日晚間,上交所和深交所再出重磅消息,針對退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退市新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完善4類強制退市指標,新增財務造假量化指標,簡化退市程序,通過進一步優化退市指標、縮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以期形成上市
  • A股退市新規出爐:新增多個退市紅線 取消暫停和恢復上市
    來看此次退市新規的主要修訂點:1、新增多個退市指標,包括扣非前後淨利潤孰低者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市值低於3億元、信息披露或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半數以上董事無法對年報或半年報保證真實準確完整、重大違法財務造假、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等。
  • 退市新規超預期!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
    例如,上市公司如第一年觸及淨資產為負、淨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組合指標或審計意見類型任一指標,其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如再次觸及淨資產為負、淨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組合指標之一,或者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其股票將直接終止上市,徹底堵住規避空間。
  • A股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就要來了!過去玩的套路全被堵死...
    其次,本次修訂對於4類強制退市指標均有完善:一是財務類指標方面,取消了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新增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1億元的組合財務指標,同時對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的下一年度財務指標進行交叉適用;二是交易類指標方面,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1元退市」指標
  • 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出爐 A股迎優勝劣汰新生態
    滬深交易所優化退市標準 加大市場出清力度據北京日報報導,14日晚,滬深交易所雙雙發布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進一步優化退市標準,暢通退出渠道,同時簡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退市新規明確交易類、財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等4類強制退市類型以及主動退市情形,並對各自指標分別完善。
  • A股閃電開啟「避雷」模式 ST公司在退市新規威懾下大面積跌停 業內...
    在財務類指標方面,取消了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新增連續兩年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組合財務指標,並對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的下一年度財務指標進行交叉適用。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就此表示,新增淨利潤加營業收入的組合類財務指標,通過多維刻畫將持續
  • 退市新規下的冰火兩重天(附公司名單)
    先看看四類退市情形的規則變化。在財務指標方面,從原來的連續3年/4年虧損變為連續兩年淨利潤(扣非前後孰低)虧損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時,就得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被ST,連續2年,直接終止上市。同時這些被ST的股票,如果被出具了非標審計報告就會觸及終止上市標準。
  • A股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就要來了!過去玩的套路全被堵死 垃圾股再難翻身
    一是財務類指標方面,取消了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新增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1億元的組合財務指標,同時對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的下一年度財務指標進行交叉適用;本次改革後,因財務類指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第二年財務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交叉適用。例如,上市公司如第一年觸及淨資產為負、淨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組合指標或審計意見類型任一指標,其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如再次觸及淨資產為負、淨利潤和營業收入的組合指標之一,或者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其股票將直接終止上市,徹底堵住規避空間。
  • 退市新規15大要點:市值不得低於3億、這些公司危險了!但...
    退市新規15大要點1、交易類指標方面,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1元退市」指標,同時新增「連續20個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盤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的市值指標2、財務類指標方面,取消了原來單一的淨利潤、營業收入指標,新增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1億元的組合財務指標。
  • *ST信託公布重組新進展後漲停 退市新規反救公司摘星不摘帽?
    今年5月初,安信信託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到5月底,安信信託宣布正與重組方協商重組方案,在退市的陰影下,安信信託備受市場關注,根據財報顯示,安信信託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 激辯退市指標:殭屍、空殼、財務造假 這次能否徹底出清?
    財務組合類指標來襲,86家企業拉響警報   多位受訪者認為,與前規類似,在所有退市指標中,財務類指標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   根據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財務類指標由單一指標(淨利潤為負或者營收低於1000萬)轉為組合類指標(扣非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
  • 受益退市新規 萬達電影(002739.SZ)收漲4.44%
    上交所深交所昨晚分別就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向社會徵求意見,其中財務類指標原先只看淨利潤盈虧,現在改成扣非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組合指標。有分析人士指出,今日萬達電影股價強勢的主要原因是證監會公布的退市新規利好。2019年萬達電影淨利潤虧損47.22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再度虧損20.34億元,不出意外的話2020年全年業績較大概率虧損。按照此前退市規則連續2年虧損將被戴帽ST。
  • 郭強:退市新規意見稿是監管「零容忍」還是縱容造假?
    退市標準方面,在前期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改革的基礎上,滬深交易所對4類強制退市指標均有完善。一是新增市值退市,標準為連續20個交易日總市值均低於人民幣3億元。此外,面值退市標準明確為「1元退市」。二是取消單一淨利潤和營收指標,新增組合指標,扣非前/後淨利潤為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將被ST,連續兩年,終止上市;退市風險警示股票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觸及終止上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