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楊柳觀音,為觀音三十三應化身之首,可消除一切災厄和病痛

2020-12-22 歷史國學教堂

在佛學的歷史傳承中,楊柳觀音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之首尊。〝應身相〞為楊柳觀音的〝化身相〞既是〝佛身〞!「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其〝應身〞法相為:1、立相:左手結施無畏印,右手持楊柳枝,站立於蓮花座上。2、坐相:女式包頭,披肩長巾,左手持淨瓶,右手執楊柳枝(表千手觀音之楊柳手三昧),踞坐於巖畔之蓮花座上。以楊柳枝替人消弭病災,誓言拔濟眾生病苦,所以又稱為藥王觀音。

在古印度時,人們認為楊枝可消災除病,治癒一切疑難雜症。佛經有云:「若欲消除身上眾病者,當修楊柳知藥法,其藥王觀自在像,相好莊嚴。」

另外異有所載,佛陀向數千比丘與菩薩介紹西方三聖,談到觀世音菩薩時曾說:「毗舍離人,即具楊枝淨水,授觀世音菩薩。」

楊枝亦稱楊柳,在古印度是刷牙的齒木,印度或西域宴客多贈楊枝和香水,表示懇請,因此,佛教中請佛菩薩也用楊枝淨水錶達誠意。

我今具楊枝淨水,惟願大悲哀憐攝受。

觀音菩薩利樂眾生,隨緣自在,恰似楊柳隨風自在。忍辱柔和的觀音德相,配合自在柔軟的楊柳枝,既是楊柳觀音的聖像特徵。

楊柳觀音的楊柳淨水法為:楊柳為拂動之物,以象徵〝慧〞;淨水為清澈之物,象徵〝定〞。用以消災解除疾病、災厄之觀音法,「楊柳觀音」才會有「藥王觀音」的別名。

看到「楊柳觀音」就想到觀世音菩薩手持楊柳、淨瓶,為眾生治病,消除眾生身體疾病苦痛。楊柳有避邪的功效,以前醫學不發達,嬰兒有的體弱多病,在身邊系綁桃枝、柳枝,用以避邪消災除病難。

在古印度或西域宴客時,贈與柳枝、淨水錶達懇請之意。佛教中也常用楊柳、淨瓶,迎請佛、菩薩表達真誠之意。釋迦牟尼佛在普門品經典中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煩惱不安,用心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可得到心境舒解與其感應。

自古以來,中國人深信柳枝具有靈力。而古羅馬人,也曾經用煎柳葉,來治療牙疾。二十世紀的德國人,更以科學方法,提煉柳枝中的酸鹽,製作成舉世聞名的解熱、鎮痛藥劑─阿斯匹靈。

其中二次大戰中,救活了不少人類。因此在經典上,就有了「若欲消除身上眾病,當修持楊柳枝法。」故又稱楊柳觀音,為藥王觀音。此觀音為利益眾生,會隨著眾生的願望而示現。恰如楊柳之隨風蕩漾一樣。而不忍拂逆。

楊柳觀音的形象,相好莊嚴,右手持楊柳枝,左手當胸持淨瓶。被視為千手觀音中的楊柳手所化身。可消除一切災厄和病痛。

供養此尊,一般家庭,淨瓶瓶口應朝上,表示裝滿福氣。是不能朝下的,否則視為「漏氣」。瓶口朝下,表示化眾生、施福之意,為一般寺廟供信眾所求之用。供奉此尊,有此禁忌,請特別注意,不可不慎。

若修楊柳枝藥法,可消除身上之眾病。於千手觀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楊柳枝手。佛經上說:觀音菩薩手持淨瓶和楊柳枝,以大慈悲心遍灑甘露法水,令眾生消災免難。

觀音菩薩是慈悲和博愛的化身。我們不但要禮敬祂,更應以菩薩心作為自己的心;多一份慈悲,少一點怨憤與自私,苦難也可化為喜悅。楊柳觀音是以手執楊柳枝為其特徵的觀音像。

西域如今都有個習俗,每日以楊枝細條剔齒,熟嚼枝頭以淨牙,稱齒木。當地有這樣的禮節,向貴客贈齒木及淨水,以表示祝人健康,及懇請之意。另外,古代印度,人們認為楊枝可以消災除病。

身患種種疾病者,應手執楊柳枝誦念真言。據認為,楊柳觀音的出現應當與此有關。還有人認為楊柳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是以楊柳喻佛法的興旺發展。民間流行的楊柳觀音像,一般作手持淨瓶、楊枝。


好了,佛教:楊柳觀音,為觀音三十三應化身之首,可消除一切災厄和病痛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還請大家祈求菩薩保佑的時候,也要懂得靠自己,渡己渡人,這樣方能結善因,得善果!





 


相關焦點

  • 三十三種觀音你認識幾種?
    觀音菩薩應化無方,故其相狀頗多,以二臂正觀音為其本形,餘者皆為菩薩示現神變自在化身,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有二臂、四臂乃至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其化相則有準提、青頸、香王、十一面、如意輪、千手千眼、不空罥索等。
  • 佛教:多羅觀音,除眾生苦惱,使一切眾生喜悅,遍入諸佛法界自性
    在佛教的信仰之中,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隨緣救度眾生,因此極受民間百姓推崇,且三十三尊應身像各具不同寓意,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多羅觀音,除眾生苦惱,使一切眾生喜悅,遍入諸佛法界自性。〝多羅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二十四尊,〝化身相〞是〝童女身〞的示現。其意為眼、極度、救度,故而略稱「度母」。多羅觀音安置在胎藏界曼荼羅西方,密號行願金剛,或悲生金剛。
  • 佛教:德王觀音,以梵王身得度者,護佑眾生青雲直上,仕途無量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像所代表的意義,前面十像列舉部分提供大眾了解,具滿懷慈悲,行於娑婆世界,濟度苦惱眾生,善行圓滿的「觀世音菩薩」。〝德王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一尊,化身相〞既是〝梵王身〞,亦有化身相為〝長者身〞之說法!佛經有載:「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 佛教:「圓光觀音」以無垢清淨光,為眾生消災解難,帶來祥和喜悅
    從古到今,關於觀世音菩薩的傳說太多太多,今天就為大家介紹菩薩三十三像中的圓光觀音菩薩: 無垢圓光觀世音,性淨明露常寂光;能伏眾生災風火,普明圓照遍十方。圓光菩薩在三十三觀音像中排第四位,其〝應身相〞為梵王身〞!《普門品》曰:「應以梵王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圓光觀音法相最常見的版本第一種為合掌,安坐於蓮臺或巖石上,有時亦有雙手持念珠作合掌印。代表觀音的慈愛圓滿,光明赫赫的表徵,觀音以累劫修來的無垢清淨光,圓熟的智慧為眾生消災解難,帶來祥和與喜悅。
  • 密宗造像中的觀音信仰
    在西藏,觀音菩薩也為藏族同胞所尊崇,以各種形式的化身出現,成為西藏的保護神。觀音信仰的流行,不同的觀音圖象被一再繪製。松贊幹布迎請的世間尊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觀音化現的西藏保護神。松贊幹布、DALAI等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在西藏的化身,觀音信仰在藏傳佛教遍及的地區成為最為重要的佛教信仰。
  • 佛教:阿耨觀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在佛教中,很多人可能會奇怪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普度眾生,但世間受苦難者如此眾多,菩薩又是怎樣一一感應的呢?其實,觀音在佛教歷史文化中具有三十三應身像,且每一尊皆有不同寓意,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其中之一的阿耨觀音:佛經中稱阿耨觀音「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阿耨〞是梵文,代表最高成就者。
  • 觀音三十三法相,六時合掌觀音一如灑水觀音持蓮觀音
    故一如觀音,亦是修養達到最高境界之法相。 法華經普門品(大九·五八上):'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 觀音指點寓意不二為一,不異為如,是為一如,即真如之理。不二觀音 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寓意八萬四千法門,不二法門最高。
  • 淺談觀世音菩薩(附:三十三觀音聖像)
    所以在民間傳說中,南海觀音、普賢、廣殊竟然是三兄妹,而且還是道教至尊玉帝冊封,很顯然這沒什麼可考性,大概「僅供娛樂」。當然,在《隋書》等文獻記載中,也有「妙善菩薩」的說法和稱呼,與民間傳聞是否一致,就不得而知了。那麼,官方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又是如何的呢?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在藏傳佛教中,最為廣泛的信仰當屬觀音菩薩。在整個藏區,男女老幼無人不會誦念觀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除此之外,在藏族人民當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藏族先民,是神猴和羅剎女結合而生。當神猴猶豫不決的時候,正是觀音菩薩明確指示,在雪域繁衍人類是莫大的功德。
  • 佛教:眾寶觀音,護佑眾生家業興旺,代代昌盛,世世繁榮
    01開篇序佛教文化雖然起源於西方,但說起我國對於佛教代表人物的推崇,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應該還要遠勝西方,而且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化身相早已深入人心〝眾寶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七尊。〝應身相〞為眾寶觀音的〝化身相〞是〝優婆塞身〞亦有說是〝長者身〞的示現。「優婆塞」乃是印度對於受過菩薩戒的在家修行者之稱呼。
  • 佛公、平安扣、觀音、水滴、無事牌等最常見的寓意,簡明扼要重點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是大乘佛教的根本。唐代以後,觀音形象被漢化佛教不斷改造,最後定型為「三十三觀音",每一種觀音,對不同的眾生有著不同的身相,也表達出不同的法門,有著不盡相同的吉祥寓意,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接下來給大家說下幾種最常見觀音像種類和寓意。
  • 翡翠觀音有幾種?這些觀音的寓意有什麼不同?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觀音一直很受普通人的景仰,也所以觀音是最常見的人物雕刻題材之一。各種各樣的翡翠觀音,金觀音,銀觀音,只要能雕刻的飾品那就必定有觀音。
  • 湖北寺廟石雕三面觀音廠家加工——下城新聞
    竺法護初譯「光世音」 其弟 子聶道真改為「觀音」。玄奘新譯為觀自在,中國每略稱為觀音。石雕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音是過去的正 法明如 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
  • 觀音信仰的流行及其圖象創製的經典依據
    晉代 銅觀音立像,殘高17.5cm 故宮博物院藏 漢傳佛教中的觀音信仰雖然我國早在東漢末期就已經有與觀音有關的經典在東土傳譯,但在後世流布的有關觀世音的經典中,以竺法護286年所譯《正法華》和鳩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花經》(406年)最為著名。北齊高歡開府時,盧裕泰譯《高王觀世音經》,北齊觀音信奉開始流行起來。
  • 佛教:如何獲得「觀音感應」?
    例如,唐玄奘法師西行求法,歷盡千辛萬苦,每遇艱難險阻,危險災厄,便以至誠之心稱念觀音菩薩聖號,或誦念《心經》,每次都化險為夷,安全度過,就被認為是觀音菩薩慈悲護佑所致。還有一則著名的觀音感應故事,說的是北宋名臣範仲淹,夢到亡母來哭求,請僧人為她誦《金剛經》,以超度救拔;範仲淹是大孝子,醒後便即照辦。
  • 佛教電影《觀世音傳奇》全集
    當我們明心見性、完成使命,進入大道,人人皆可成聖賢!因為你最終的方向都是完成生命的蛻變。所以,未來新紀元,註定就是一場大道行者的修行,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完成使命,回歸本源。我們就相互珍惜當下,珍惜每一次思想的碰撞與心靈的共振!一起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一起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一起共享和祖國與時代共同成長進步的機會!讓我們在見證祖國偉大復興的同時,也一起見證自己的修煉與成長吧!
  • 觀音化身為少女嫁給少年──魚籃觀音的故事
    編輯:儼然這次臨摹的是張大千的魚籃觀音。眾所周知,魚籃觀音是觀音三十三身中的一身。顧名思義,就是手持魚籃的觀音,那是觀音化身為少女嫁給馬郎的民間婦女形象。明初散文三大家之一宋濂於《魚籃觀音像讚》有云:「予按,《觀音感應傳》:唐元和十二年,陝右金沙灘上有一美豔女子,絜籃鬻魚,人競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經,一夕能誦《普門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辭曰:『一身豈堪配眾夫邪!請易《金剛經》,如前期。』能者復居其半。女又辭,請易《法華經》,期以三日。惟馬氏子能。女令具禮成婚。
  •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太乙救苦天尊的神仙形象為:頭戴冕旒,身著朝服,紫金瑞相,頭上有環繞九色神光,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衛護身旁」。
  • 佛教:魚籃觀音,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以佛法勸眾生永絕其淫
    於是觀音菩薩化身為一位手提魚籃的少女,向公眾籌募建橋經費,該化身被稱為「魚籃觀音」。魚籃觀音此相緣起於唐代民間的信養,「魚籃觀音」像系示意「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在佛教中記載諸鬼王等,有持善行掌事利益諸眾,將來可成佛、成菩薩。〝魚籃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尊,〝化身相〞既是〝小王身〞!
  • 佛教:瀧見觀音,芸芸眾生如墮火坑,菩薩能頃刻間將火坑化作蓮池
    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三「應身相」廣為流傳,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瀧見觀音,首先請看這瀧見觀音顯靈的歷史故事:莊嚴瀧見觀世音,妙香芬馥悅意常;般若真智施無畏,進趣真淨妙吉祥。這便是瀧見觀音最為熟知的民間傳說之一。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瀧見觀音因其像坐在巖石上觀賞瀑布,又名「觀瀑觀音」或「飛瀑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八尊,化身相為「大自在天身」。佛經有云:「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在佛學歷史的典故中,〝瀧〞意即湍急河流中之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