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募資10周破3886億:券商融資接力賽的秘密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債券募資10周破3886億:券商融資接力賽的秘密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研究數據顯示,券商在春節之後呈現出顯著高漲的融資熱情。

4月16日午間,中信建投發布公告,其2020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二期)的發行工作已於2020年4月15日結束,實際發行規模人民幣30億元,最終票面利率為2.56%。

該期債券期限為3年期,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營運資金,償還到期債務。其中不超過30億元用於償還到期債務,其擬償還的是中信建投2017年公開發行、且將於2020年4月20日到期的40億規模公司債券。

這並非個例,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近日眾多券商相繼加入發債大軍。

4月15日,天風證券也成功完成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疫情防控債)的發行工作。此外,部分券商也啟動了股權融資「補血」。

「今年以來券商積極發債補血,一是券商對資本市場未來走勢積極樂觀,有動力補充資本金加速未來業務擴張。二是當前利率處於較低的階段,流動性相對寬鬆,是較好的發債的時機。」4月16日,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受訪指出。

按照其邏輯,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隨著科創板的深入和創業板註冊制的推進,資本中介業務越發成為券商的核心業務,對於券商而言,補充資本金、夯實資本實力是提升未來競爭力的核心。

趨勢的變化發生在春節過後。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在短短兩個半月時間裡,已經有6家券商完成了股權融資,融資金額合計346.18億元,較2019年2-4月合計231.74億元的總融資金額增長近五成。

其中,中銀證券在今年2月順利完成IPO發行,登陸資本市場,合計融資15.21億元,顯著增加淨資本,投向包括投行業務、零售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證券投資業務、私募股權投資業務、期貨業務、研究與機構業務以及風控合規和信息技術八大業務領域。

中信證券通過定向增發完成對廣州證券的收購,天風證券、東吳證券分別通過配股融資53.49億元、59.88億元,東方財富、華安證券分別可轉債融資73億元、28億元。

然而,這只是今年券商大力融資的一角,證券公司在債券方面的接力融資規模則更為龐大。

wind數據顯示,春節後(2月至今),截至4月16日,已有44家上市公司發行了包括公司債、短期融資券、ABS等類型的153隻債券,募集資金總額高達3886億元,而2019年同期,這一數據僅為1897億元,同比增長了104.85%,2019年上半年,券商債券融資金額也才勉強突破四千億。

具體來看,短期融資券仍是券商債券融資最高的方式,29家券商通過短期融資券融資2091億元,佔總金額的比例高達53.81%;其次是公司債,36家券商通過發行公司債融資1752億元,佔比為45.08%。

融資金額最高的仍是中信證券,其在春節以來發行了14隻債券,融資金額累計達到450億元;其次是招商證券,發行債券8隻,累計發行面額285億元;中信建投排名第三,發行債券7隻,累計發行面額260億元。

記者梳理了各大券商的募資公告,發現券商今年來股權融資或債務融資的資金用途大多是用於補充資本金、擴大證券信用業務規模和提高抗風險能力等。

如不久前中信證券就在2020年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中指出,本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等相關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公司將根據實際業務需要靈活使用資金,主要用於發展資本中介型業務。

天風證券發行的「2020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疫情防控債)」也指出,募集資金可用於支持疫情防護防控相關業務,包括但不限於補充為疫區或因疫情受損的客戶提供股權質押業務的資金;為疫區或因疫情受損的客戶提供兩融業務的資金;利用股權質押或者兩融等業務為參與疫情防控的企業,如醫藥研發、醫療器械製造、物資運輸倉儲、疫區建設施工等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等。

而補血推動發展的另一面,離不開寬鬆的市場環境與政策支持。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券商發行債券的票面利率普遍要顯著低於2019年同期,2020年2月至今,153隻債券的平均票面利率為2.78%,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值為3.76%。

今年發行的債券中,票面利率最高的是第一創業證券於3月18日發行的「2020年證券公司次級債券(第一期)」,與民生證券於3月17日發行的「2020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疫情防控債)」,票面利率均為5%。

利率最低的「2020年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票面利率低至0.2%,「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資券(債券通)」的票面利率也只有1.40%。

而2019年同期利率最高的「大同證券非公開發行2019年次級債券(第一期)」票面發行利率高達6%,排名第二的「民生證券2019年非公開發行第一次公司債券(第一期)」票面發行利率也突破了5.2%;發行利率最低的「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資券」也高達2.71%,普遍高於今年的票面利率水平。

「(今年券商發債比較多)一個主要原因是資金成本比較低,現在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到了2.5%,時間窗口比較好,這是很關鍵的。」4月16日,長城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劉文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

此外,劉文強還表示,目前券商的債券融資熱情也離不開監管部門的支持。今年3月1日,在新《證券法》實施的首日,發改委、證監會、兩大交易所接連發布重要通知,全面實施公司債、企業債發行註冊制,債券發行受理及審核流程大大簡化。

「近日監管層接連召開會議,對資本市場定調,雖然短期內市場出現階段性波動,但不會影響資本市場螺旋上升的大方向,大家都比較看好資本市場的發展,所以趁著現在資金成本比較低,做必要的資本儲備、補充。」劉文強說道。

相關焦點

  • 券商1.7萬億元大融資襲來
    2020年以來,券商通過發行債券、定增、配股、可轉債等融資總規模已近1.7萬億元,債券融資仍是券商最主要的融資手段,發債規模超1.5萬億元,佔比近90%。在直接融資的大背景下,券商大融資悄然襲來。
  • A股上市券商密集「補血」 11家證券公司擬定增超千億
    A股券商發布募資方案,其中6家上市券商的定增已經完成,合計募集資金612.05億元,另有5家上市券商定增尚在推行中,預計募資總額約468.56億元。本次定增預案,距離上次配資再融資完成,剛好半年時間。  這並非個例。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11家A股券商發布募資方案,其中6家上市券商的定增已經完成,合計募集資金612.05億元,另有5家上市券商定增尚在推行中,預計募資總額約468.56億元。11家上市券商合計(擬)募資額約1080.61億元。
  • 中資、外資、港資券商 過去兩年港股保薦數量及IPO募資表現那家強?
    >募資逾100億的14家IPO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10家,參與度為71.4%;募資介於50-100億的17家IPO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13家,參與度為76.5%;募資介於20-50億的34家IPO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23家,參與度為67.6%;募資介於10-20億的42家IPO中,中資券商參與保薦34家,參與度為81.0%;募資介於5-10
  • 2020年IPO募資額創10年新高!「三中一華」大賺,廣發證券為何很慘?
    來源:今日新財經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開啟了精彩紛呈的一年,尤其是IPO融資大放異彩,創近十年來募資新高。其中,IPO融資大放異彩,創近十年來募資新高。《今日新財經》發現,2020年投行江湖的廝殺也愈發激烈。中信證券以3203.92億元繼續佔據2020年股權承銷業務排行榜的榜首。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位列第二和第三,承銷金額分別為2315億元和1530億元。華泰聯合證券排行榜第四,承銷金額1402億元。「三中一華」股權承銷份額佔據近半壁江山,佔總融資金額的49%。
  • 拆解一季度中小板IPO後備隊:74家企業擬募資453億
    4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提出,拓寬企業低成本融資渠道,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板備受矚目。時代財經查詢發現,4月10日,證監會公布的《深交所中小板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共計74家企業正在排隊。
  • 券商ETF(512000)融資融券信息(12-10)
    券商ETF(512000)2020-12-10融資融券信息顯示,券商ETF融資餘額2,476,214,309元,融券餘額82,188,505.2元,融資買入額146,547,795元,融資償還額127,013,444
  • 火速啟動8家券商大調查,多家頭部券商低費率承銷央企債...
    這一調查事出中核融資租賃的債券發行招標事件,而距離7月9日公布招標結果,僅過去10天時間,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引起監管關注,可見事件之嚴重程度。中核融資租賃一單21億額度的債券承銷,為何引來多家頭部券商的低價爭奪?為何在行業加強自律的大背景下,又報出如此低價?誰是主跑,誰是陪跑?主跑者又是何資質被中核融資租賃垂青?
  • 上半年券商投行哪家強?「三中一華」IPO業務乏力 多家冷門選手逆襲
    IPO募資規模進一步下滑今年上半年,對券商投行而言,業務發展形勢可謂喜憂參半,IPO、增發融資規模均出現同比下降,而公司債、可轉債、企業債等均實現同比較大幅度的增長。去年IPO市場相對2017年而言是個小年。不過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IPO市場仍然沒有回暖,即使剔除去年上半年工業富聯這樣的大型IPO後,今年上半年IPO募資金額仍然不及去年上半年。
  • 券業年內股債承銷突破10萬億,中信、中信建投搶佔1/4市場...
    「註冊制」三步走改革快速推進,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成為國家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年內券商承銷的股、債融資規模合計已突破10萬億,遠超去年全年之和。券商承銷股、債規模已超10萬億近日,證監會官網發布易會滿的署名文章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直接融資存量達到79.8萬億元,約佔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29%。其中,「十三五」時期,新增直接融資38.9萬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32%。
  • 上市未滿兩年掀起券業併購 從天風證券看中型券商突圍
    與此同時,天風證券醞釀近一年的80億配股方案,將於3月10日啟動,配股價格為3.60元/股,配股比例為10配3,募集資金不超過55.94億元(含發行費用)。一邊收購,一邊配股。2018年10月上市的天風證券,登陸資本市場後擴充資本金動作頻頻。
  • 「券業場」頭部券商齊聚集 參與第一創業42億定增!罕見「追捧...
    根據公告,第一創業7月22日將以6.00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A股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為42億元,扣除承銷保薦費、中介費、印花稅等發行費用後的實際籌資金額為41.37億元。本次非公開發行聯席保薦機構是華創證券和一創投行。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名為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浙商證券。
  • 2020券商投行業績榜單:「三中一華」穩居前四 廣發證券損失慘重
    原標題:2020券商投行業績榜單:「三中一華」穩居前四,廣發證券損失慘重   1月4日,資本邦獲悉,在科創板與創業板實施註冊制的背景下,2020年成為券商IPO
  • 康弘藥業五年將募資57億布局主業 10年研發眼科一類新藥研發費率24%
    12月4日晚,康弘藥業披露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34.72億元,用於眼科用藥等產業項目建設。今年3月,康弘藥業完成了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募資16.30億元,投向KH系列生物新藥產業化項目等。康弘藥業是一家家族企業,由柯尊洪一家三口實際控制、經營管理。
  • 疫情防控債發行破千億元 券商多措並舉投入金融抗疫
    券商投行積極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協調和承銷疫情防控債等方式,及時高效地提供相應的融資服務支持。  疫情發生以來,證券行業除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身疫區公益捐贈外,還按照證監會有關通知要求,積極響協會倡議,發揮服務融資專業優勢,妥善維護系統運營安全,著力加強投資者服務,積極行動提振市場信心。
  • 拆解四月主板IPO:151家企業擬募資1948億
    【中介機構】前11家券商承攬過半項目IPO項目集中於頭部券商的趨勢不減,這種情況在主板排隊名單中也十分明顯。時代財經梳理發現,41家券商參與主板IPO項目,前11家投行合計承攬超過半數項目。就保薦家數看,中信建投以17個項目傲視群雄,中信證券與國泰君安分別以13個、10個項目分列二三名,這也是承攬數達到兩位數僅有的3家,其餘券商分得項目數均不足兩位數。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名單中,有四家企業由兩家券商聯合保薦。
  • 債券黑洞:數百億債券發行「難產」,多企業稱主因是成本走高
    本周一至周三(11月23日至25日),有8隻債券取消發行,而上周五(11月20日)僅一天就有至少12隻債券取消發行。Wind數據顯示,11月10日永煤集團債券違約以來,已有約460億債券推遲或發行失敗。 其中三家取消發債的企業內部人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暫緩發行主因是成本走高,但對自身影響不大。
  • 雅居樂(3383)挫逾2% 發15億人幣債券再融資
    原標題:《異動股》雅居樂(3383)挫逾2%,發15億人幣債券再融資    雅居樂(03383)現價跌2.26%,報10.4元;
  • 2020年進擊的證券業:「做大做強」萬億元規模券商誕生 「以攻為守...
    也是在這一時期,券商迎來了註冊制改革、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打造航母級券商等歷史時刻和機遇。在此背景下,券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在今年,A股「集齊」總資產前十大券商,上市券商隊伍擴充至40家、國內第一家總資產破萬億元的券商誕生、券商大手筆融資意圖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行業整合分化進程提速,第五次券業合併潮漸進。一個全新的券業格局正在顯現。
  • 券商業務類型一文看懂!
    所謂「轉」,指券商機構借到資金和證券後再「轉」借給客戶。從其他金融機構角度看,向券商機構提供資金和證券供其開展融資融券業務,便稱為轉融通業務。融資融券類金融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常見業務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方式:一是打包做成單一類金融產品募資,二是打包做成集合類金融產品募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