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是對生的困惑,是對愛的無能,還是對絕望的剖白

2020-12-05 老王文史錄

《人間失格》,其實從名字上,也能夠看出,這本書所描寫的事情並不是積極樂觀,充滿正能量的一本書。反而看起來有種比較喪的感覺。

對於這本書,絕對不是一本勵志的書籍。那麼這本書為什麼還會這麼的流行呢?說實話,一般看勵志的是能夠讓我們想打了雞血一樣有激情。

可是物極必反的這個道理大家也是能夠懂得,有的時候喪到了極致,對人來說,也不失為一種激勵,一種安慰。

這本書能夠算得上是作者太宰治的最後一本書,因為他在寫完這本書之後,就跟愛慕他的那個人一起投水自盡了。但是這本書在大眾的心裡還是非常受喜愛的一本書。

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葉藏,一個非常喪的人。為什麼會說他比較喪呢,他整日的待在這個世界上面,天天不知道該幹什麼,整個人都渾渾噩噩的。

在這個世界上,他好像是不應該來到來的。沒有一個圈子能夠接受的下一個小小的他。哪怕是對著所有人討好,討好不成,便開始反抗,可最終還是一無所有。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確實是挺失敗的,也會感到非常痛苦。感受不到生的意義,也沒有愛的體驗,剩下的只有絕望。像這樣的人,也不會被人記住,只會被遺忘在角落中。

整部作品詳細的講解了葉藏是如何一步步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的。以三張照片背後記錄的情感而起,加之認真記錄下來的三篇手記。我們就可以來了解他的故事了。

主人公葉藏膽小敏感,對人生充滿恐懼和焦慮。再加上世事紛亂,人走茶涼,家庭成員之間的虛偽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聊與空虛,社會現實的殘酷,更加劇了他的情感。

這一切都讓他感到悲哀,因為他已經遠離了這個世界,成為了這個世界上的「局外人」,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了。

葉藏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但是他生性敏感內向,就虛弱多病。在他的眼裡,人這種生物,是一個非常奇怪和可怕的生物。

他們可以瞬間變臉,可以明知故犯,哪怕是激烈的爭吵過後還能坦然和平相處。

人性這種東西真的不能深究,因為你看得越透徹對它的恐懼也就會越強烈。葉藏把人性看得很透徹,於是就越發覺得自己理解不了。晚上整日睡不著覺,不停地呻吟著。

他害怕這個世界,但他也想從他懼怕的人們身上得到一絲愛。所以他假裝不再恐懼,扮演了一個滑稽的小丑,逗得人們發笑。

而葉藏對於這樣的技能,仿佛就跟天生的一樣,不用怎麼學就能做好這些事情。

更何況,由於體弱多病,他從小是由公僕撫養長大的,所以他的童年生活更像是一個傀儡,只懂得順從,被別人操縱。

他用他出色的演技欺騙了那麼多人,但他騙不了自己。他仍然不能正常地與人相處,不能適應這個複雜的社會。

對於世間更複雜的愛情與友情,他也是連連受挫。他看不懂女人內心的膚淺,也不懂朋友身上那顆利用的心。

然而,他會的知識妥協和讓步,這也是他心目中的生活方式。所以為了留在這個世上,他不僅妥協,而且還要學習這些卑劣的人性。

為了逃避現實,葉藏經歷了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等等。最終一步步走向了自我毀滅的悲劇。

他的生活,是一個不斷地被否定的過程。作者通過對主角葉藏的人生經歷的描述,再次基礎上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苦悶。

那是怎樣的一種複雜的情感呢,其中有對生的渴望,也有對愛的渴望。可是這一切都得不到的時候,那麼迎接你的就是致命的絕望。這種痛苦很真實。

若是你想要對人生有一個更深刻的感悟,那麼建議你來讀一下這本書。它會給你帶去很多人生的思考與感悟,讓你的思想得到更大的升華。

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進行了解哦。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經典語錄
    ——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2、 懦夫,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會受傷。——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3、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 一切都會過去的。——太宰治《人間失格》經典語錄4、 所謂的世間,不就是你嗎?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何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以前我常聽人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也常聽人說起《人間失格》。那時雖不知「生而為人,為何抱歉」?也不知《人間失格》究竟是怎樣的書。單這寥寥幾字,便使我感到一種悽涼從文字裡侵襲而來。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那麼多人愛?
    《人間失格》自1948年發表後,一直是經典的日本小說,必讀小說之一。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他自己劃下最後的句點。因此,《人間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傳性作品。《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的自白。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一本絕望的書值得細細品味
    《人間失格》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喪的文學作品,它將懦弱、絕望、頹廢描述到了極致,這本書如果你有抑鬱的症狀,千萬不能讀。如果你的心思過於敏感細膩也是非常不建議閱讀的。他的妻子美麗又單純,而且因為過於相信別人最終被侵犯,飽受世態炎涼以及重重打擊的主人公徹底對人世間的一切絕望了,他認為自己已經徹底失去了做人的資格,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
  • 《人間失格》| 他依舊痛並熱愛這失格人間
    在嘗盡了絕望的愛和希望的苦後他還是會說:「用滑稽的言行討好別人,這是我對世人最後的求愛,儘管我對世人感到極度恐懼,但卻也沒辦法對世人死心,於是, 我依靠滑稽這一根細線,維繫著與世人的一絲聯繫。」「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人間失格》:當找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便徹底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太宰治的臨終遺言寫到「不要絕望,在此告辭。」 我想這既是他對生者勇敢面對生活的鼓勵,也是對自己失敗的人生最痛徹心扉的訣別。讀太宰治一定不能脫離當時日本的社會背景,那是一個迷茫困惑的年代,受戰爭的影響,社會秩序混亂不堪,人們的價值體系早已崩潰的千瘡百孔。頹廢、憂鬱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核心思想,而受到那個動蕩年代影響的又豈只是他一人而已。
  • 《人間失格》:「若能避開猛烈的歡喜,就不會有徹骨的悲傷。」
    但他的絕望更像是一把劍,刺穿殘酷的現實,讓人重獲更澎湃的勇氣和更堅定的信念,好好生活。太宰治大概也沒想到,很多年後,困擾他的痛苦會成為一股「正能量」。二戰後,太宰治創作了那本著名的《人間失格》,又名《喪失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無論是否接觸過《人間失格》其書,或者了解太宰治其人,多數人都會有一種感覺,越長大,越強烈。那感覺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間失格》,是絕對「反心靈雞湯」的,作為一部經典的日本文學,譯者「人間失格」的譯名帶有點哲學的韻味,感覺很有品,但不容易理解。
  • 《人間失格》本想治癒悲傷,卻被悲傷治癒
    有時甚至會想人間不值得。我們不一定總是在快樂。但是我們一定總是在追求快樂。生的困惑,愛的無能。太宰治,無助與絕望的靈魂告白。生命的絕唱,永恆的青春。02看過所謂精神病症患者,可以被視為在爭奪自我的戰鬥中不準備徹底投降的人。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太宰治喪文化的代表作便是《人間失格》,意思就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這本書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小說,在日本文壇頗有地位,近幾年在國內社交媒體上也十分流行。說到這本書,很多人想到的就是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生而為人,我很榮幸!《人間失格》
    這幾乎成為我最討厭的一本書,如果有人問起來最讓我討厭的書是哪一本,我一定會回答《人間失格》,並且有很多理由勸你不要看這本書。像這樣僅憑個人意見就草率地否定一本書的價值是不理性的,感覺那時的自己就像紅衛兵一樣激進。同一時間我也幾乎拒絕了所以的日漫,認為日本正在向中國輸出「喪文化」,來腐蝕中國青少年的心,來打消我們的鬥志,這或許是一場政治上的陰謀。
  • 電影《人間失格》:生而為人,對不起!
    《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日本史上還有一位投水而死的青年,夏目漱石的學生藤村操。同樣說了,"生而為人對不起"的松子(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她的扮演滑稽和一生追尋是為了得到父愛和別人的愛,她自始至終沒有得到,但是她從頭到尾都在奮力的追愛,毫無保留的投入。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太宰治曾引用的名句,《人間失格》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所代表的意義。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這本書是由序、三篇手札、後記組成的,序和後記是太宰治以第一人稱講述的,其餘是以主人公大庭葉藏的口吻敘述的。
  • 《人間失格》: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生而為人,無需抱歉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完成這部小說後不久,作者太宰治便和自己的仰慕者一起投水而亡。《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的自白。主人公葉藏生性怯懦敏感,對人類生活充滿恐懼與不安,再加上世道的混亂、人情的炎涼,以及家人之間的虛偽和欺騙、校園生活的無聊與無越、社會現實的冷酷殘忍。
  • 充滿了人性陰暗、頹廢面的《人間失格》,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喜歡?
    提起《人間失格》,也許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到「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但其實,這句話並沒有出現在《人間失格》裡,它最早是由詩人寺內壽太郎提出來的,後來被太宰治引用在了《二十世紀旗手》中。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真的再適合不過了。《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發表於1948年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至今依舊大受追捧。
  • 10句經典告訴你:《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它
    我的回答:有,《人間失格》。很早就聽到過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後來才知道它是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當初看到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很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卑微到覺得連「生而為人」都是一件需要道歉的事情。太宰治的一生,充滿了頹廢的陰暗和消極的灰色,從20歲到39歲,他曾5次嘗試過自殺,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人間失格》這麼喪,為何還這麼多人愛?可以看看這10句經典語錄
    很早就聽到過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後來才知道它是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當初看到第一句話的時候,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能夠覺得"生而為人"都是一件需要道歉的事情。太宰治生在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參議員。他先後自殺5次,最終,他在《人間失格》完成後的一個月投湖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人間失格》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面的句子多讓人絕望
    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本書,一本是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一本是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兩位作者生前都遭遇了夢想和希望破滅的不幸,在完成了書籍出版後,自殺身亡,讓人無比遺憾。一個人所能遭遇到的最大惡意都在這兩本書裡體現出來了,每一個句子都透著作者對人間的絕望和蒼涼,殘忍地觸動人心。猥褻,強姦,欺騙,殉情,沒人理解,沒人陪伴,沒人幫助,沒人信任……生如彼岸花,看不到一點希望,只是血腥、骯髒和麻木。若是你經歷了這些惡意,你又能堅持多久呢?
  • 《人間失格》中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但看完太宰治的也《人間失格》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我告訴朋友說,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好像表達不出具體的感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短短的8個字,是主人公葉藏的濃縮描述。《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太宰治的遺作。作者通過葉藏的第一人稱視覺,帶領大家進入一個悲劇世界。主人公從小懦弱敏感痛苦,戴上假面是他融入周遭的唯一手段。
  • 《人間失格》觀後感
    《人間失格》,就是喪失了成為人的資格,更通俗一點解釋就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是太宰治的最後一部作品,相當於他的自傳,並且,成書之後,他就像書中的主人公葉藏一樣,與愛自己的女人投水自盡。《人間失格》的主人公大庭葉藏,出身富裕家庭,但是卻從未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從孩童時代起,他就充滿了對「人」的恐懼,無法與他人完成正常的交流。為了掩飾自己的這種恐懼,他練就了一種偽裝的本領,那就是:在人群中扮演誇張的小丑。葉藏十幾歲後,獨自到東京求學。離開了家庭的約束,他開始加速自己的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