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之《白蓮教》裡的大忽悠

2020-12-09 寫乎

作者:張長國

一組聊齋的圖片

在《聊齋志異》一書中,描寫了許多奇奇怪怪的故事。在這些故事當中,有很多的事情其實並不是如書中描寫的那樣有著超自然能力的存在,只不過是人們在口口相傳中添油加醋,被蒲松齡記錄下來,成為了書中的故事。

所以我們不能把這些故事作為真實存在的故事。但是有一些故事卻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並沒有像他在書中描寫的那樣神奇,我們就來揭秘其中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白蓮教」。

(一)有些所謂的法術是故作神秘

這個故事是怎樣說的呢?是說有一個山西人會法術。

他曾經有一天出門,就在堂屋當中放了一個盆子,又用一個盆子蓋在上面,並讓看門的人蹲在旁邊一直守著,並對他說,不要打開來看。等走了以後,看盆子的人忍不住好奇心,就拿開了盆子來看。見到下面的盆子盛了一盆清水,水上有一個用草編的船。

看盆子的人很奇怪,就用指頭撥了幾下,草船一下子翻了。這個人急忙又把這個船扶正了,仍然用盆子蓋上。不長一會兒,這個會法術的人來了,狠狠地責備這個看盆子的人,說,你為何不聽我的招呼?私自打開了盆子,把船給弄翻了。

看盆子的人覺得沒有人發現,於是就堅持不承認。這個會法術的人就說,剛才我到海上去,坐的船忽然翻了,你為何欺騙我。

這件事傳揚出來以後人們都感覺這個會法術的人非常厲害。

過了幾天,一天夜裡這個會法術的人點燃了幾根巨大的蠟燭在堂屋裡,又讓這個人守著,並囑咐說別讓風把蠟燭給吹滅了。等到了半夜,這個會法術的人還沒有回來。看的人非常睏倦了,就跑到床上睡著了。醒來的時候發現蠟燭已經滅了,他急忙爬起來又重新點燃了。

沒多長時間,這個會法術的人進門來了,責備這個看的人把蠟燭給看滅了。看蠟燭的人心裡非常奇怪,就不承認,說,我一直沒有睡覺,蠟燭哪裡熄滅了?會法術的人非常生氣,就說,剛才讓我摸黑走了十多裡地,你還說沒有讓蠟燭滅掉。

這個人非常驚訝,對他的法術深信不疑。

(二)用法術逃生只不過是障眼法

後來,這個會法術的人一家被官府捉住了,準備把他們送到京城裡去審問。

走到太行山的時候,忽然從山裡出來了一個巨人,身高有大樹那樣高,眼睛像碗那樣大,嘴巴像盆子那樣,牙齒露到外面有一尺多長。押人的士兵都害怕的不敢走路。

這時候,被押送的這個會法術的人說,這是個妖怪,我的妻子可以把他給制服。於是,士兵就解開了他妻子的身上的繩索。他的妻子拿著長槍上前與巨人搏鬥,巨人就抓住他的妻子一下放到嘴裡吃掉了。這讓押送的士兵非常害怕。

這個會法術的人又說,讓我的兒子去吧,我的兒子也能夠打敗這個妖怪。等走到這個妖怪跟前的時候,妖怪又把會法術人的兒子給送到嘴裡吃掉了。

這個時候,押送的士兵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正在這個時候會法術的人大哭起來,而且非常憤怒的說,既然吃了我的妻子,又吃了我的孩子,我不甘心,我要自己去把這個妖怪殺掉。押送的士兵又把這個人從牢籠裡放出來,讓他去打妖怪。

這個人拿了一把刀,跟妖怪搏鬥了兩下,巨人捉住這個會法術的人一下子又送進了嘴裡,以後妖怪就扭頭走了。

(三)揭秘法術的本來面貌

我們從這裡可以仔細分析一下,這其實並不是這個會法術的人真的有法術。從第一個故事和第二個故事來看,這個會法術的人只不過是故弄玄虛罷了。

他在屋子裡放了一個盆子和點上蠟燭以後,其實並沒有走遠,只是躲在一個隱蔽的地方來觀察。所以他能夠知道看盆子和蠟燭的人沒有盡到職責。

最後被妖怪吃掉的時候,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妖怪,我們知道,古代的人科學素養並不高,如果這個會法術的人和押送他的士兵私下溝通好的話,也就是說找好變法術的「託」的話,再找幾個人踩著高蹺裝扮成妖怪的樣子,就完全能夠達到他的目的。

所以說,白蓮教這一個故事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圈套,會法術的人通過這種方式逃跑了,被忽悠的,是當時的官府。

【作者簡介】張長國,某縣作協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讀聊齋之《書痴》:蒲松齡筆下的織女,為何躲在《漢書》裡?

運用現代知識推測秦始皇的相貌:個子不高?瘦小?膚色較暗?

相關焦點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隨時莫忘漢衣冠」——《觀瀑圖》考張石民與張瑤星及孔尚任的交往五、李學良:《破異——探秘聊齋志異中的方術世界》《破異——探秘〈聊齋志異〉中的方術世界》,李學良著,當代世界出版社2017年版。第二篇 《瞳人語》:存神養生術第三篇 《畫壁》:大千世界枕中記第四篇 《咬鬼》:見鬼的真相第五篇 《捉狐》:黃鼠狼的氣功第六篇 《王六郎》:土地公的心機第七篇 《偷桃》:白蓮教之通天繩
  • 《聊齋志異》中的山西故事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多次提到白蓮教,比如明代萬曆年間山東最活躍的「徐鴻儒」,就多次出現在蒲松齡筆下。在這些小說中,跟徐鴻儒和白蓮教有關的,大多是撒豆成兵、摺紙成馬的一類法術。今天要讀的,就是《聊齋志異》中的《白蓮教》。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居然寫過瀘州的故事,這是真的嗎?
    最近有熱心瀘州民俗文化的朋友跟沽酒客詢問,說看到有人寫說著名的清代短篇小說大家蒲松齡先生居然在他的《聊齋志異》裡寫了關於瀘州的故事,這一發現讓他頗為興奮,因為作為一個比較有影響力家喻戶曉的名著短篇小說集,雖然是文言文,但是它的故事通過以前的連環畫即小人書,戲曲、評書、電影、電視以及白話文聊齋類書籍等等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不知道大家有無發現,蒲松齡筆下的鬼大都與民間傳說中的鬼不同,她們不僅沒有一絲兇殘恐怖,而且楚楚可憐,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似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 《聊齋志異》寫作背後的故事:大明湖帶給蒲松齡太多靈感
    我們都知道《聊齋志異》吧!其實這本曠世巨作和濟南有著很深的淵源!快跟著泉崽一起看看吧!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選材奇特多是狐仙鬼怪,曾被稱為"明清六大奇書」之一。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作者的原因。作為清初久試不第的讀書人,蒲先生授館為業,心有不甘。眼見小說頗有市場,也動了寫書傳世的念頭。可寫啥好呢?歷史有框架操作空間小,兼責任重大,又有《三國演義》《水滸》大山在前,寫市井人生,民間傳奇吧,"三言二拍"也搜羅殆盡。
  • 一篇發生在濟南的《聊齋志異》小說
    《聊齋志異》中發生在濟南的小說較多,有三十來篇。不過當時屬於濟南府的還包括淄川、長山、信陽、周村、章丘、歷城、德州等,如淄川、德州等現在並不屬濟南。要注意的是,《聊齋》中還提到過「稷下」,其實也指濟南而不是今天的淄博。發生在濟南省城的小說也有不少,畢竟蒲松齡57歲時還去過濟南參加鄉試。
  • 聊齋志異:只談愛情,不談生子?我蒲松齡第一個不同意
    張國鋒,江蘇無錫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卞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小說研究,著有《太平廣記會教》《話說金瓶梅》《話說紅樓》《話說西遊》《話說聊齋》《話說水滸》《武林外傳詩論》等著作。張國風對《聊齋志異》有著非常獨特的見解和認識,今天我們就通過《聊齋的鬼狐世界》這本書來對聊齋世界的狐鬼仙人有一些新的認識吧。
  • 蒲松齡的南遊與《聊齋》創作
    誠然,蒲松齡在南遊前就已經開始寫了一些《聊齋》故事,如《畫壁》,其《聊齋》創作並非始於南遊,但儘管如此,南遊期間的作品與南遊前的作品同處於《聊齋》創作的初始階段,則是不爭的事實;在《聊齋》這一浩大工程的構建中,它們一併具有開創性意義和奠基性質。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明末清初,蒲松齡出生在一戶落魄地主家,誰也沒想到真的一生執著於科舉卻屢次落榜的落魄文人最終卻憑藉一本志怪小說聊齋名傳至今,更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寫鬼怪狐妖,起因卻是他的老婆。十八歲時,蒲松齡取了年僅十五歲的老婆劉氏,在當時嫌貧愛富的風氣下,妻子劉氏非但沒有嫌棄他家境窘迫,反而不離不棄。這讓蒲松齡倍感欣慰,為了不往劉氏嫁他一場蒲松齡勵志一定要金榜題名。僅在一年後,他便通過童子試,一舉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寧鎮半個山東。
  • 《聊齋志異》的由來,蒲松齡耗盡心血,康熙喜愛,故以書房為名
    據傳聞清初時期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原名為《鬼狐傳》。而《聊齋志異》這個書名可能就是康熙改的,還親筆題了字。這裡面還有一段稀奇的故事呢。有一年,蒲松齡依然像往年一樣,進京準備應試,這場大考他狀態特別好,考完之後,感覺非常滿意。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為什麼都說《野狗》是最恐怖的一個?
    《野狗》是蒲松齡創作的一篇僅280字的小說,收錄在《聊齋志異》第一卷中。在三百多篇聊齋故事中,《野狗》的篇幅短小,故事情節也很簡單。然而其恐怖程度甚至超過了著名的《畫皮》,其原因就在於這是一篇披著鬼神外衣的紀實文字,真實的再現了幾百年前清軍對山東地區的一場大屠殺。
  • 《聊齋志異》全書約500篇,寫狐的有80多篇,蒲松齡想表達什麼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全書約500篇,寫狐的有80多篇。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而講「人狐戀」大約佔總數的一半。《聊齋志異》中,「人狐戀情」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題材,人類男子與狐女是一種最常見的人物結構關係模式。這些人狐戀的故事情節大概相同,大多以肉體關係開始發展。
  • 《聊齋志異》——「起死回生」現象分析
    引言:《聊齋志異》中經常出現人或鬼或狐或精等的起死回生現象,其中不同故事中的死亡與復活都有著各自的獨特之處,起死回生的奇妙在蒲松齡的筆下顯得不再如往常我們所讀過的故事那樣平淡。那麼這一概念也在蒲松齡等文人的腦海中形成,所以他將此融入到了《聊齋志異》中的一些故事當中,無論是其所處年代、宗教、前人作品等都對蒲松齡有著深刻影響,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蒲松齡是喜愛起死回生這一情節的,他所創作的這些篇章中的起死回生各自有著各自的特點,這樣也就有著別樣的特色和意義供我們來研究和體會。
  • 《聊齋》中的濱州「誌異」
    □錢傑《聊齋志異》(據二十四卷抄本)卷一中的《屍變》,是很多人都覺得最嚇人的一篇。書上說,這個故事的發生地點在濱州陽信縣蔡店。這個所謂的「蔡店」離陽信縣城五六裡地(有人考證是現在城西北三公裡外的蔡王店村)。
  • 《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他在2005年面世的兩卷全譯本序言裡說:「翻閱這部《聊齋志異》,任何一個讀者,無論其意願好壞,都不免會感知到作品的出類拔萃,世界文學裡罕有其匹。該書應在世界文壇佔有重要地位。」  在雷維眼裡,蒲松齡便是中國古典文苑中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達摩。他不肯順世隨俗,而是一心參禪,以文筆引人走入一個清平世界。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在蒲松齡的筆下,刻畫了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狐仙、鬼怪、花妖,都與人類發生了各式各樣的情感糾葛,怪力亂神,讓人嘆為觀止。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科舉失意的他轉而開始對民間光怪陸離的狐妖精怪的故事感興趣,於是便開始收集民間故事,經過自己的加工之後,用盡大半生的經歷,寫出了驚世之作《聊齋志異》。如果說聊齋中的書生都是蒲松齡自身的寫照,那麼他筆下溫柔小意、美麗多情的狐妖精怪,就全都是他妻子的影子。
  • 《聊齋志異》聶小倩是寧採臣產生的幻覺嗎?
    01我們加在《聊齋志異》上的標籤有很多,蒲松齡也利用在家門口開茶館的機會搜集了大量奇聞異事悉數被收集到《聊齋志異》裡,從《畫皮》花花公子的悲劇,到《倩女幽魂》寧採臣和聶小倩的人鬼情未了,我們在影視劇中,見過太多《聊齋》裡的愛恨情仇。
  • 冥界世俗化:《聊齋志異》的鬼魂形象及其深層意蘊
    到了蒲松齡生活的封建社會晚期,社會方方面面積累的矛盾都一觸即發,可悲可嘆之事,比比皆是。蒲松齡根據現實的生命感受,將生死萬象寫成動人的鬼狐故事,把一生的積鬱和理想都寄寓其中。《聊齋志異》中有鬼故事170多篇,約佔全書總數的三分之一。《聊齋志異》以幽明相通、人鬼共存的小說審美方式,真切描繪了人們在惡劣的生存時空中生死掙扎,抒寫了人的生命情感和生命意志。
  • 《聊齋志異》的土偶一文,說泥人和人生孩子,蒲松齡想表達什麼?
    作者:學思知行(一組聊齋的圖片)在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這本志怪小說中,有許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仔細分析起來,其實,它是真實存在的事情。在《聊齋志異》中一篇名為「土偶」的文章中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姓馬的,娶了一個姓王的妻子,兩個人關係很好,但不幸的是,這個姓馬的早早就去世了,而且,兩個人沒有留下後代。這個妻子王氏的父母想讓他們的女兒再嫁。但是,他們的女兒非常倔強,就不願意再嫁。她的母親對她說,你還年輕,又沒有孩子,以後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