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湖」是怎麼從昆明跑到北京的?還與這成語有關?

2020-12-10 異色陽光故事會

凡是到過北京頤和園的遊客,都會駐足於昆明湖畔,遍覽朝暉夕陰的皇家盛景。昆明湖水來自昌平白浮泉和京西玉泉山,元朝時就是北方漕運的重要水道,自元代建立大都城後,歷代帝王前往西山遊覽,船隻都從這裡出發。在得名「昆明湖」之前,這片水域有不同的名字,比如「甕山泊」、「西海」、「西湖」、「金海」等,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正式將「西湖」定名為「昆明湖」。

可是眾所周知,昆明是雲南省的省會,遠在北京的皇家園林裡,為什麼會有一座「昆明湖」呢?恰好,昆明也有一座聞名中外的湖泊——滇池,滇池又有「昆明湖」的別名,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什麼聯繫呢?

先秦時期,雲南一帶屬於「西南夷」,相傳戰國時期,楚國將軍莊蹻受命開拓大西南,進入雲南地界後到達了滇池,但在返回楚地的過程中,發現歸鄉的路已經被秦國佔領,他們只能留在雲南,和當地人進行了融合併建立起自己的國家——「滇國」。西漢初年,當時的西南夷除了地處雲南的滇國外,較大的還有地處貴州的夜郎國、地處四川的邛都國等。可以說西南夷諸國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國家形態和較高的文明程度,只是因為交通不便,與內地進行的交流很少。在通往中原的道路被秦國封鎖之後,大西南在「世外桃源」的狀態停滯了很長時間。

漢朝建立之後,朝廷開始派人與周邊建立聯繫,當時的使者也來到了西南地區,先到了滇國,發現這裡的人「不知有漢」,滇王還問「大漢和我們哪個更大?」到了夜郎國,當地人也是如此。於是司馬遷將這些事情記在《史記·西南夷列傳》裡,流傳到現在就成了「夜郎自大」這個成語。其實滇國國王才是第一個展現出「自大」面貌的。

滇國也好,夜郎國也好,雖然地處邊遠,領土狹小,也稱得上是當地的一霸。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後,向漢武帝匯報說他在西域見到當地人使用從印度買來的蜀布和竹杖,推測蜀地與印度相距不遠,並且存在著通商路線。漢武帝想將這條通商路線納為己有,就派人出使印度,但使者到了昆明,被當地人困住。看來要想打通中原到印度的商路,就必須搬掉昆明這塊絆腳石,於是漢武帝決定兵發雲南。

讀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水泊梁山八百裡,是山寨的天然屏障。昆明位於滇池岸邊,同樣是這個道理。漢軍開到雲南,已經人困馬乏,再加上不習水戰,一連幾戰下來都損兵折將。看來滇人據天險固守,自覺得有能力和大漢掰掰手腕,也不是純粹的自高自大。

畢竟戰爭最後拼的是國力,漢武帝下達了一個極具魄力的命令,在都城長安興建一座和滇池等大的人工湖,用來訓練士兵進行水上作戰。為了表達戰之必勝的決心,這個人工湖就被命名為「昆明池」。經過昆明池上的訓練,漢軍再次兵發雲南,勢如破竹,滇王向漢武帝請降稱臣。而昆明池就此搖身一變成了長安一大名勝,一直到唐代都是重要的水源地。昆明池舊址現在仍然可考,並且成為西安市的鬥門水庫。

近兩千年後,乾隆皇帝以「十全老人」自居,他覺得自己什麼都要和古聖先賢比上一比。所以用漢武帝曾經建造過的「昆明池」給自己園林中的水域命名,在他看來也是天經地義的了。巧的是,到了清朝末期,清政府真的用昆明池來訓練水師,從光緒十二年(1886年)開始,設立昆明湖水操學堂,為清朝的海軍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

說起來,若不是那「夜郎自大」的滇王扣留漢朝使臣,漢武帝也不會大興土木在長安模擬建造滇池,兩千年後的北京城裡,「甕山泊」就會有個別的名字吧。

相關焦點

  • 昆明湖,乾隆仿照它修建,面積15000畝,就在西安,還有牛郎織女
    頤和園面積大,佔地290公頃,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許多人到北京,是一定會去頤和園的。連趙本山小品《就差錢》裡面,都提到爺倆去北京,要去頤和園,故宮,長城看看。皇家園林,都是由宮殿和湖海組成。像避暑山莊裡的如意湖,圓明園裡的福海,還有頤和園裡面的昆明湖,等等。頤和園的前身,是乾隆皇帝用448萬兩白銀,建造的清漪園。
  • 昆明湖畔「小江南」稻風飄香 清朝三代皇帝經營130年
    昆明湖原是北京西北郊眾多泉水匯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裡濼、大泊湖、甕山泊等名稱,由於地處北京西郊,又被稱為西湖。在清代前期北京西郊萬壽山、玉泉山周邊地帶生產的優質粳型稻米,被稱為京西稻。歷經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130多年的經營,才形成了規模,到乾隆後期,京西稻的種植已達到萬畝。這當中,昆明湖發揮了重要的水源灌溉作用。
  • 昆明航空「昆明=北京」航線順利首航
    ,標誌著昆明航 「昆明=北京」航線正式開通,昆明航再次完善了國內一線城市航線布局,在航線網絡構建歷程上邁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去程為上午08:25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起飛,12:15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返程時間為13:25從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起飛,17:30到達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 成語「四分五裂」是怎麼來的?與戰國時的魏國有關
    在我國的成語寶庫中,有些看上去就不像是成語,反而像是俗語。比如四分五裂,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成語。所謂「更像成語」,至少是要出自正規史書的原文(大意),比如出自《史記》的「背水一戰」、出自《三國志》的「推心置腹」。實際上,看上去不像成語的「四分五裂」,出自《戰國策-魏策一》。四分五裂這個成語與戰國時魏國的生存環境有密切的關係。
  • 北京亦莊一年節出8個昆明湖!
    咱們開發區一年節水量是1590萬立方米相當於8個昆明湖!不過這日常節水「門道」可不只存在於廚房的小小天地衛生間也藏著一本「節水經」角落裡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臉盆旁邊還有一個比膝蓋高的大水桶「這些都是盛我們家經常洗衣服的廢水用的,有了這盆子和水桶,我們家洗一次衣服的廢水夠衝三天馬桶呢。」
  • 有關昆明的二十個知識!最初的昆明不是地名
    1.昆明以前位於四川 昆明這個詞語可追溯到西漢時期,一開始叫昆、昆彌、昆淋等,也不是城市名稱,而是分布於我國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一帶的一個古代民族的名字,一直到南詔時,昆明族才東遷到滇池周邊區域。
  • 事業單位:科舉有關成語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科舉有關常識是考試的重要內容。科舉制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考試制度,同時產生了許多與之相關的成語。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總結與科舉有關的較為常見的成語。(二)常見相關成語1.金榜題名:殿試錄取結果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
  • 有哪些和《左傳》有關的成語故事?
    成語的起源有很多,例如歷史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等,那麼你知道,《左傳》作為我國現存的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有哪些成語是和它有關的嗎?《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較為完整的編年體史書,下列成語中,哪個不是出自《左傳》?
  • 成語「四分五裂」是如何來的?和戰國時的魏國有關
    在我國的成語寶庫中,有些看上去就不像是成語,反而像是俗語。比如四分五裂,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成語。所謂「更像成語」,至少是要出自正規史書的原文(大意),比如出自《史記》的「背水一戰」、出自《三國志》的「推心置腹」。實際上,看上去不像成語的「四分五裂」,出自《戰國策-魏策一》。
  • 「不動聲色」這個成語竟然和安陽老城的他有關?
    [清平樂韓琦劇照]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和韓琦有關嗎?且聽華夏玄鳥高紅國老師娓娓道來......「衣錦晝行」「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晚節黃花」4個成語典故,就都與韓琦有關。「垂紳正笏」與「不動聲色」成語「垂紳正笏」與「不動聲色」,出自《相州晝錦堂記》:「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 這個寒冷的冬季最讓人嚮往的一定是「春城」昆明
    昆明冬櫻花地處雲貴高原中部滇池盆地北部的昆明,是一座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的古老城市,這座三面環山南瀕滇池的城市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溼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加之有高原湖泊滇池、和諧相處的海鷗來到昆明一定要遊覽滇池,位於西山腳下的滇池又被稱為昆明湖,這座南北長、東西略窄,形似弦月的湖泊是中國第六大內陸淡水湖,素有"五百裡滇池"之稱。
  • 3000年從未改名字的城市,1500多個成語和它有關,境內景點眾多
    如古城西安、北京、商丘、洛陽等,縱觀這些古城的歷史在改朝換代之時,都會被改名字,如南京共有44個曾用名,似乎不改名字的古城不是一個合格的古城。但今天給大家介紹河北的一座古城,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但從古至今依然就一個名字,還有1500多個成語和它有關,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這個城市就是邯鄲。
  • 成語「牛溲馬勃」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和一個歷史典故有關,長見識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語言是我們思想交流的工具,而成語是我們離不開的精彩詞句。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我們說話時成語出口成章,成語已經印在了我們的大腦中。儘管我們對常用的成語很熟悉,但它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很多成語的出處不甚了解,當然就有經常用錯成語的尷尬情況。
  • 與鼠有關的成語和歇後語都有哪些?
    今年是鼠年,學生特意總結了一些與鼠有關的成語和歇後語,希望能夠與各位進行互動交流學習。鼠目寸光,這個成語一般形容一個人目光短淺,做事情的格局不夠大,看事情不夠遠,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計劃。與之相近的成語就是井底之蛙,鼠肚雞腸,與之相反的成語就是高瞻遠矚,我們老百姓有一句口頭禪:「不要和女人計較,因為女人頭髮長見識短」。意思就是女人有些時候看問題沒有男性看得遠,心量不夠大,總是喜歡斤斤計較。當然學生不是在惡意攻擊女性,希望各位女性同胞諒解。賊眉鼠眼,這個成語一般形容一個人言行舉止不夠端莊,神情飄忽不定,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
  • 北京老照片:1924年的天壇和頤和園
    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佛香閣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築,建築在萬壽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臺基上,南對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築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氣勢恢宏頤和園門廊前的香爐頤和園有兩對銅龍,分別位於仁壽殿和排雲殿前。
  • 【成語故事】這七個成語都與北魏清河人崔浩有關
    崔浩從小受到良好的儒家傳統教育,愛好文學、博覽經史,同時還兼學天象陰陽和百家之言。20歲時擔任了朝廷的直郎、給事秘書、著作郎等官職,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謀臣之一,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死於國史之獄。以下七則成語分別在政治能力、軍事才華及為人處事等方面介紹了這位北魏名臣。腹背受敵,這個詞通常表示受敵人的前後夾攻。
  • 出人頭地、明日黃花……和蘇軾有關的成語,你知道幾個?
    蘇軾作為大宋朝的標杆人物,詩詞書畫無一不通,五一不絕,他的作品流傳千古,經久不息,跟他有關的成語自然也不少,那麼,你又知道哪幾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和蘇軾有關的成語以及這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後來,這個詞就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成語,代指過時了的東西或者事情。不過很多人經常把這個詞理解錯誤,認為「明日黃花」是指明天的菊花,代指未來美好的事物,完全把意思搞反了。事實上,這個詞還隱含有另外的一層意思,就是要珍惜眼前,及時行樂。
  • 三長兩短、七情六慾、八拜之交……有關數字的成語有哪些?
    從一到十,衍生出不同的成語。本文匯總一談。古代表示整數的漢字有哪些?一說是和棺木有關。棺木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棺蓋及棺底分別俗稱天與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分別叫彩頭彩尾。合計是四長兩短。但棺蓋是人死後才蓋上的,所以只稱「三長兩短」作為死的別稱,後來再加入意外、災禍等意思。
  • 一課譯詞:和書有關的詩詞成語
    一課譯詞:和書有關的詩詞成語 chinadaily.com.cn 2020-04-23 16:43
  • 日本選出年度新創成語 多與疫情有關 「醫師奮診」奪冠
    「醫師奮診」當選日本年度最佳新創成語(產經新聞) 海外網12月22日電 當地時間22日,日本住友生命保險公司選出了50個代表今年的新創成語,大多與新冠肺炎疫情有關據日本《產經新聞》22日報導,50個入選作品中,多數與疫情有關,其中包括描繪全民佩戴口罩的「全面口覆」,製藥企業開展疫苗研發競爭的「藥家爭鳴」,表達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的「收束渴望」,以及期待能驅疫妖怪「尼彥」現世的「妖姿顯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