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御前侍衛,偏是情痴,一句情話流傳300年

2020-12-05 每晚精讀一本書

1.生來尊貴,但走偏鋒

大清康熙十六年,一名年僅22歲年輕進士被招入宮中,成為康熙身邊的三等御前侍衛。

這個侍衛不但騎射出眾,技藝高強,最令人側目的是,他還滿腹經綸,才學非凡,他寫的詞,梁啓超贊為「直追李後主(李煜)」,王國維稱他是「北宋以來第一人」。

他的詞作流傳甚廣,在清朝曾掀起「家家爭唱《飲水詞》」的風潮,在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裡,讀《納蘭詞》成為年輕人中的一種時尚,民間興起眾多「納迷會」,國內外知識界也掀起一波研究熱潮,「看王家衛電影,讀張愛玲小說,吟納蘭詞」,成為當時文藝青年們一種頗有情調的生活方式。

他就是被後世尊為「清詞三大家」之一的:納蘭性德。

也許有人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你一定在某個地方見過他經典詞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深夜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如果這些詩詞你也不熟悉,再說一個人,你多半聽說過,他就是納蘭性德的父親——納蘭明珠——康熙身邊的紅人、權傾朝野的一品重臣。

如果納蘭性德也像父親一樣,對權力擁有至高無上的企圖心,又或者沿著父親為他規劃的路線向前走的話,他本可能像他的父親和弟弟一樣位極人臣!但納蘭性德偏偏選了最不尋常的路……

2.人活著,終究是為尋找自我

讓我們將時鐘撥回到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

臘月,刺骨的西風,裹挾著深冬濃濃的敵意。

19歲的大內侍衛納蘭明珠,頂著嚴寒,跑進北京廣源寺。

一張書卷氣的青澀臉龐上,喜悅滿溢,不時又流露出絲絲焦慮。

寺內香菸氳氤,明珠燒上一炷香,他等待著寺內的法璍大師給他的第一個孩子起個名字。

「《易經》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這個孩子,我想會是個男孩,就叫成德吧。」 法璍大師說。

一個多月後,明珠府上傳來喜訊,名叫「納蘭成德」的男嬰順利臨盆,初為人父的明珠,欣喜地看著兒子,滿懷期待。(註:後為避太子名諱,「納蘭成德」改名為「納蘭性德」,為了便於閱讀,下面統一按照習慣稱為:納蘭性德)

也許是兒子的出生,給明珠也帶來了好運,不久後成為鑾儀衛,之後又升為內務府郎中,從此也開啟了平步青雲的仕途路。

身為葉赫那拉部首領的後人,明珠天生傳承了祖父的政治嗅覺和天賦,他洞察到大清根基未穩,內憂外患還未完全解除,這個時期皇上身邊最需要什麼樣的人。

於是,他從小培養納蘭性德學習騎射技藝。此外,兼修滿漢文化的明珠,深知漢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他請最好的漢族文士當納蘭性德的老師,系統學習漢文化。

納蘭性德也表現出對漢文化的酷愛,經過幾年學習,不但兼通四書五經,精熟全史,連書法丹青也頗有造詣。後來,他將自己的讀經的感悟整理成四卷《淥水亭雜識》,內容涵蓋歷史、地理、天文、曆法、佛學、音樂、文學、考古等等,可見其涉獵之廣,學問之博。

當然,最令納蘭性德傾心的,還是詩詞。香濃媚豔的《花間集》與婉約派「愁宗」的李後主,對他的性情和文風影響極大。

17歲納蘭性德進入太學讀書,成為大學者徐乾學的學生。21歲考中進士二甲第七名。

截至到這裡,一切都是按照一個貴族子弟天生應該走的路線在走。

人生在世,你走的很多路,多數是家庭和社會為你設計好的。納蘭性德也無不例外。

大多數人就是按著默認鍵一路走過去的。一生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而比之更悲劇的是,有些自我意識萌發的人,他會思考誰在左右他的命運,他要反抗這些天然設計,他只想走自己設計的路。

這也許是納蘭性德一生悲慨不平之氣的起點。

你要反抗這命運劇本,便須以傷痛作代價。

3.若無精神自由,要這富貴何用?

康熙十五年,三藩之亂打到了最關鍵的攻堅階段。

剛中進士的納蘭性德,少年意氣,風華正茂,也曾有過從戎徵戰、報效國家的宏願。

但高中後一年多的時間裡,他一直未等來朝廷的任何任職。

直到康熙十六年秋冬間,他才被任命為乾清門三等侍衛。

您別小看這個侍衛職,當時只有滿族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任職,

很大朝廷重臣,像明珠、索額圖以及後來的和珅,都是從御前侍衛一路走到位及人臣。

大清御前侍衛的職責,不僅僅是保衛皇帝的安全,還要參與皇帝一系列鞍前馬後的服侍,接受一些秘密工作安排,比如和納蘭性德同時擔任御前侍衛的曹寅,就曾被康熙派到江南去監視當地文人的活動。

有的侍衛還需要幫助皇帝整理各地大員的摺子,甚至參議政事。而且多數御前侍衛30歲後,都會獲封為地方官員。

也就是說,只要耐得住心性,慢慢等待,真有才幹,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升遷只是時間問題。

但在納蘭性德看來,這個職位並不足以讓他施展抱負,因為這個職位多數時候只是一個閒職,尤其是身臨御座,見慣宮廷怪相,爾虞我詐,又不得不小心翼翼服侍皇帝,這樣庸碌華貴卻精神緊張的生活,冷卻了納蘭性德的仕宦之心。

然而,生長於皇城下的「烏衣門第」,他無權選擇與這樣的生活隔離,於是,精神上在反抗,現實中在適應,這種分裂令他痛苦不堪。

扈從康熙塞外出巡時,他面對塞外飛雪,觸景傷懷,寫詞將自己比作雪花,「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有人一生追求富貴,有人一生只問真心。

4.

如果說現實與理想之間的不可調和,為納蘭性德的個性蒙上一層陰影的話。

那麼感情上的失意,徹底給他打上一個一生未能解開的心結。這也是納蘭詞裡為什麼總是瀰漫著愁怨與哀傷。

清人的《賃廡筆記》中記載,納蘭性德第一個愛上的人,是自己的表妹。但這個女孩被作為秀女招入宮中,從此二人陌路。納蘭性德愁思鬱結,發誓要見她最後一面。當時正好國喪,他便身披僧袍,假扮喇嘛,混入宮中,見到了那位姑娘。那女孩似有感應,竟也轉頭看到他,然而宮禁森嚴,彼此竟不能說上一句話,悵然而出。

納蘭性德有一首詞《畫堂春》,其中寫道: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似為這位初戀情人而作。

20歲時,納蘭性德大婚。妻子是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聽上去,更像是強強聯手的政治婚姻。

18歲的盧氏溫婉可人,兩人婚後住進明珠在北京西郊修建的別業「桑榆墅」(現在的雙榆樹附近),度過了三年幸福的生活。

也許是上天故意要為納蘭性德的生命,蒙上悲戚的底色,康熙十七年,盧氏因難產亡故。她的死給納蘭性德帶來沉重一擊,使他深感生命無常。

納蘭性德將亡妻暫厝於雙榆樹村南五六裡的雙林寺中,併到寺內宿夜守靈。

他呆坐在亡妻身旁,孤寂悲涼,心如死灰,在昏昏夜色中,吟詠著為妻子寫得悼亡詞:「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一年後,在妻子周年忌日,他再次去雙林寺參謁自己的亡妻,在哀哀經聲寂寂佛火中,他吟念道:「憔悴去,此恨有誰知。天上人間俱悵望,經聲佛火兩悽迷。未夢已先疑。」

納蘭性德的絕望,孤寂,盡訴詞中。

在此後的七年裡,納蘭性德總共為妻子寫了50餘首悼亡詞,每一詞,都來自心尖。他最初的詞集名為《側帽集》,取少年得志「側帽風前花滿路」的瀟灑倜儻之意,在盧氏去世後,他將詞集改名為《飲水集》,「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瀰漫著 「愁似湘江日夜潮」的情緒,有人統計納蘭性德現存的348首詞裡,「愁」字共出現90次,「淚」字出現65次,「恨」字出現39次,其餘如「斷腸」「傷心」「惆悵」「憔悴」「悽涼」等字句觸目皆是。

從他的詞作中,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絕望與哀傷。

在雙林寺棲息的那段日子裡,他開始進入佛法世界,將目光轉向探求生命奧義的宗教世界中,希望探尋未知的命運。

然而,無論探尋與否,答案對錯,命運就在那裡,不可更改,無可抵擋。

他的那句被經典傳誦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雖說是寫給朋友的送別詩,但卻是經歷生離死別後的沉思,腹稿藏於心中許久的一句情話。

妻子死後三年,納蘭性德在父母之命下續弦,但對新妻卻無愛意。在納蘭性德生命一段時間裡,好友顧貞觀為他介紹了江南一位富有詩詞才華的名妓沈宛,雖然兩人交好,但限於身份和血統,納蘭性德無法將這位女子娶進門,他將他接來北京,安頓於德勝門附近。

遺憾的是,只相守半年,納蘭性德因寒疾去世,沈宛懷著他的遺腹子,含淚返回江南。

「夢斷幾能留,香魂一哭休。」

一代才子,懷著遺憾與傷痛,辭別了他痴迷的花、月、夢意象,辭別了他常常駐足觀望的斜陽、燈燭與西風,辭別了他心頭的悽迷、愁怨與春恨秋悲,決計沉睡,不再醒來。

後記:

納蘭性德去世時,年僅30周歲。以他的年齡、眼界與經歷,相對一個傳統的文學家來說,還遠不夠遼闊與深厚,他的詞能被數代人吟唱,流傳至今,只因一個字——「真」,情真意切,字字走心。

雖然他出身權貴家族,但他的詞裡無一絲紈絝子弟的驕傲、優越之氣,而是滿溢一往情深的真情,以及對命運的憂患和思考。雖然在現實中,他無法擺脫命運枷鎖,但在精神世界他超越自我一己的感傷,將視域推衍到將整個人類的生命悲感境界,並發出了慨然長嘆的時代悲歌,這為他的詞作賦予了與世長存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清朝御前侍衛:職權特殊,真的能在皇帝面前帶刀嗎?
    在很多的輕工劇當中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帶著刀,穿著整齊的官服,陪伴在皇帝左右,保護著皇帝的安全。最為形象的莫過於清朝時期的御前侍衛,這類人通常都是皇帝的親信所組成。要知道皇宮之中是不允許攜帶任何道具的,但是唯有御前侍衛能夠帶到保護皇帝。
  • 古代要成為御前侍衛有多難?武功優中擇優,忠誠度萬裡挑一!
    俗話說:古代皇宮中的男人只有兩種半,一種是皇帝本人,一種是宮廷侍衛,剩下半個就是太監。而宮廷侍衛主要負責的是宮禁安全,平時主要職責是看守宮門、巡邏宮禁等,他們直接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這麼重要的崗位,各朝各代當然都有,在我們印象中,這些帶刀侍衛當然是一等一的功夫高手。
  • 御前侍衛納蘭性德
    □新時報記者 徐敏  納蘭性德是清朝最著名的詞人之一康熙十四年成進士,年十六。聖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衛,再遷至一等。」納蘭性德的官職是康熙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他深受寵信,經常隨駕出巡。  在近十年的侍衛生涯中,納蘭性德多次跟隨皇帝離京巡幸。因為家世顯赫,又是近侍,所以他的角色不只是跟隨在皇帝的巡幸隊伍中,而是近距離伴君左右。現存的詩歌中可以看到不少納蘭性德與皇帝的同名詩作,均是他隨君巡幸時所作。比如君臣行吟塞上,都有詩《山海關》。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從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到負責京城門禁守衛、治安緝捕並有權「頒其禁令以肅清城垣」的步軍統領衙門,從根本上講,都屬於皇宮警衛,都是皇帝一人的護衛力量。皇宮警衛皇宮警衛主要包括侍衛處和親軍營。侍衛處統領三種侍衛:內廷侍衛(御前侍衛和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一等、二等、三等、藍翎侍衛)和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侍衛處侍衛都是從滿、蒙上三旗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人員,行政級別高、工資待遇好、官場前途好。
  • 清朝的御前侍衛有多威風?你可別僅僅以為他們只是皇帝的保鏢而已
    但同時清朝是距離現代最近的一個朝代,很多疑問甚至都還有年老一輩的人親身見證過,因此對於清朝的關注度明顯比其他朝代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皇帝身邊的護衛每個朝代都有,從士庶子、錦衣衛、郎中、執御器械等等都有,然而人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清朝的御前侍衛。清朝是如何選拔御前侍衛的?
  • 晚清大內侍衛老照片:圖2是慈禧的貼身侍衛,圖4是御前帶刀侍衛!
    這組照片展現了最真實的晚清大內侍衛,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真實面目 慈禧太后和她的侍衛,看起來並不威武。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
    清朝的御前侍衛雖然都帶著刀,但是皇帝絲毫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相反,在皇帝遇到危險的時候,御前侍衛還會奮不顧身的將皇帝保護的非常好。用現在的話來說,皇帝就是御前侍衛的大金主,只有金主平安無事,他們才能獲取地位及榮耀。
  • 都是皇帝護衛,明朝錦衣衛和清朝御前侍衛有何區別?
    一個東西存在自有存在的道理,所以錦衣衛的存在,還是有他的積極作用,對外搜集敵國情報,使本國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對內整理治安,修築社會公共資源,為百姓著想。 除了錦衣衛,還有個御前侍衛,那麼他們的區別在哪呢?
  • 清朝御前侍衛武藝有多高?絕技「手鉤子」,誰挨一下躺半個月
    從清初開始,清朝皇宮就成立了專職宿衛人員:領侍衛府,一直拱衛清朝皇室長達近三百年。領侍衛府的負責人稱為領侍衛內大臣,常設名額6人,多由皇室親王和皇帝心腹充任。領侍衛內大臣之下,按照品級高低,又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四等侍衛、藍翎侍衛各若干人,常設名額共有995人。
  • 御前侍衛都是他的徒孫!
    傳統武術自古以來就是搏殺之法,民間武術更是有許多武術名家。其聲名遠揚,其功夫卓絕更是名揚海內!李書文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在通訊極為不發達的古代,李書文的名聲能夠流傳至今,可見其有真本事!李書文被稱為「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
  • 雍正王朝:張五哥為何要選擇給十三爺守陵,而不是繼續做御前侍衛
    而所謂「思變」,就是要在審視自己過往的同時,也要不斷地調整和改變自我,讓自己明白現在該怎麼做以及未來該怎麼做,從而獲得轉機。「思危」、「思退」、「思變」,是一個人在變局中為人處世的重要心法,也更加是複雜局勢之下得以安身立命,以圖實現自我人生反轉的根本所在。
  • 皇帝為何從不擔心被御前侍衛刺殺?乾隆:你看看他們都是啥身份
    皇帝,乃封建社會萬人之上的存在,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為了坐上這個位置,無數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然而真正能當上皇帝的,不過400餘人,即使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也要每日每夜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刺殺,會不會有人造反。
  • 御前侍衛:王永祥通過考試後被光緒帝欽點
    1898年是農曆戊戌年,北京武科開考。全國的武舉人紛紛進京趕考,王永祥也躊躇滿志地赴京應考。北京武科試主要的項目也是「馬步箭、刀弓石」。主考官姓李,官居四川總督、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這位主考官對考試的各個項目要求十分嚴格,尤其是開頭的項目,不拿出優異的成績,其他科目即使考好,也很難得中。
  • 皇帝為啥不怕貼身侍衛被人買通?雍正:看侍衛的真實身份,就懂了
    侍衛一職自漢朝時就有記載,但是真正的御前侍衛,也就是天子近侍是在清軍入關時期才被建立。清太祖建立原寢室位置度,作為天子身邊的近侍,保護天子以及皇宮中的安全。那麼侍衛作為天子近臣,又普遍都帶著武器,皇帝就不怕有哪個侍衛被人買通嗎?
  • 海賊王:娜美太上皇被擄走,御前侍衛路飛帶寵物喬巴前往拯救
    哦,打擾了,原來只是被殺手炮擊了而已啊,小喬子快傳御前侍衛路飛前來護駕。而與此同時,御前侍衛路飛也及時趕到但是弗蘭奇大哥卻堅信通過自己的變態能壓制一切,好的,弗蘭奇就這樣開始了,三分鐘的瘋狗模式,對著御前侍衛路飛是一頓暴打,哦哦super,由於兩人速度太快了,烏索普和羅賓就被留在了原地。
  • 大內侍衛有多難當?清朝老侍衛晚年說出4個要求,一般人很難做到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創立「御用拱衛司」,這是我國歷史上首個只聽命於皇帝的部門,這支隊伍另外一個名字大家更加熟悉,那就是錦衣衛,這些人的職權連皇親國戚都要讓上三分,在張廷玉的《明史》中有提到「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藉、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 晚清大內侍衛宮內生活有何奇葩講究?上崗前澆尿,夥食和皇帝一樣
    在眾多的清宮劇中,大內侍衛一直就是個美差,不僅可以一直在皇帝的身邊侍候,基本上都是皇帝的親信。表現得好一點的,便是御前侍衛。一般而言,能當上御前侍衛的人,在出身上都不會太差。比如說,在《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傅恆,就是劇中皇后的弟弟。
  • 皇帝為何不怕貼身侍衛被人買通?乾隆:你看看他們都是啥身份
    貼身的御前侍衛們個個武藝高強,而且天天就在皇帝的面前,按道理是最好的刺殺皇帝的身份,為什麼皇帝卻從不怕被貼身侍衛刺殺呢?這裡面的原因很多,皇太極曾經說過一段話,可以說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皇太極他介紹自己的御前貼身侍衛的時候說到:「朕侍衛四十員,乃太祖在時免役者。或叔伯兄弟之子,或蒙古貝子之子,或官員之子,或朕包衣之子。」
  • 《300英雄》聯動《一人之下》喜迎春節檔 衛宮新皮膚巴御前英姿颯爽
    近日,全民動漫網遊《300英雄》宣布聯動國民IP《一人之下》,新英雄馮寶寶將於1月27日大年初三登場。那個男友力max又說著一口方言的女孩子,終於要來了!不過在寶兒姐到來永恆之地前,《300英雄》本周還將會迎來一位以衛宮之身降臨的少女,傳說中一騎當千的女武士巴御前將會在1月17日應約降臨永恆之地。情回三世未忘夫 狂暴之炎藏於心在本周末應約而來的巴御前,大概是因為思念義仲,希望在永恆之地,這塊能夠召喚英靈的大陸中尋找義仲的痕跡,哪怕是有一絲的可能。
  • 日本流傳的項羽《垓下歌》,比中國的版本多一句!
    不過,據日本學者們研究,在日本流傳的《史記》古抄本中,卻有一些版本所載的《垓下歌》,不是四句而是五句。「 其中多了「威勢廢」一語,由此全詩增加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