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葉大陸:武夷巖茶妖精的製作工藝原來可以這麼複雜(二)!

2021-01-20 青葉大陸

昨天和各位茶友說了武夷巖茶製作的粗製過程,今天接著和大家聊聊精製的過程。

做完青的茶,還是毛茶,只能算是半成品,到消費者手中還需要精製。精製過程包含了下面的這些工序。

和茶友約泡,微信搜青葉大陸

毛揀:挑茶梗、老葉等外觀有瑕疵的,老葉就是揉捻時沒能揉成條索狀,經過烘乾葉片發黃。其實老葉也是可以喝的,只是不耐泡,味淡。

和茶友約泡,微信搜青葉大陸

分篩:通過特製的茶篩,根據孔的大小,將毛揀的茶進行分篩,根據品級銷售時,茶的外觀品相也有著至關重要的的作用。

風選:現在一般都是用風選機了,目的就是為了茶葉的乾淨程度,去除茶末等其他雜物。

和茶友約泡,微信搜青葉大陸

歸堆:將毛茶按一層層倒好,然後均勻混合一起進行歸堆。

最後一步就是焙火了,這一步上一篇已經跟大家說了,就不再強調。到了這一步各位茶友應該對巖茶的整個製作過程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巖茶製作過程,有兩大難點一是發酵二是焙火。

和茶友約泡,微信搜青葉大陸

巖茶是半發酵茶,這個「半」字的度可不是那麼容易把握的,發酵過了做出來就成紅茶了,發酵不到位,茶葉茶葉發青,品相不好質量不行。

再說焙火的難點,焙火的輕重及時間對茶的香氣和口味影響非常的大,前面毛茶做的再好,焙火出問題那就是前功盡棄。所以焙火也是非常考驗制茶師經驗是否老到的標準之一。

整個巖茶的製作過程到這裡就算說完了,有問題或者對文章中某些地方有異議,還請各位茶人不吝賜教。

來「青葉大陸」茶樣免費喝,和全國茶友約「泡」,還可以和茶友玩偷茶小遊戲(微信搜青葉大陸)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丨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
    它取炒青綠茶、小種紅茶製法的精華,在色香味上吸取紅、綠茶之長,形成武夷巖茶(大紅袍)獨特的創製技術。中國茶葉界泰鬥、烏龍專家張天福老先生說:「武夷茶自元至清一直處於興盛時期。史籍中留下的可貴記載,說明了烏龍茶製造技術與歷史上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術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繫。可以說烏龍茶約肇始於16世紀的明代,盛行於清代。」(見《福建烏龍茶》)。
  • 從天價拍賣的茶園,到57萬一斤的巖茶,武夷巖茶還能炒出什麼新梗
    並且,當時武夷巖茶在茶園並非大火特火,尚在韜光養晦,偏安一隅。彼時的茶界紅人是來自閩南的鐵觀音。 故而,在前景明顯不明朗的時候,拋棄馬上就可以見到收益的福州房地產,而轉買武夷山偏僻之地的茶園,實在是令人捏一把汗吶。 幸而,這家茶企,是如此地高瞻遠矚。
  • 烏龍茶與武夷巖茶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當然的,武夷巖茶也是烏龍茶中一種非常好的存在。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去說烏龍茶。烏龍茶的口感特徵茶湯滋味不應帶有苦味、澀味、酵味、酸味、餿味、煙焦味以及其他不正常的味道。福建烏龍茶一品種一個味,品味時自己口感良好就可以。
  • 從一片白紙,到略懂巖茶,你會遇到的這些28條經典巖茶語錄
    見到武夷巖茶,就覺得是大紅袍。再到見山不是山。覺得巖茶好複雜,品種好多,山場好多,還有火功的區分。越接觸,越學習,越是看暈了。到最後,見山還是山。但喝不到母樹大紅袍,可以喝一喝母樹的周邊。喝北鬥,喝奇丹。再不然,喝一泡拼配大紅袍,那也算大紅袍。大紅袍作為武夷巖茶裡的金字招牌,怎麼會讓大夥們喝不到呢。4、拼配大紅袍都是假貨,都是爛茶。
  • 武夷巖茶跨海移植臺灣,成就臺灣名茶凍頂烏龍茶,可謂一脈相連
    謝東閔曾說:「臺灣聞名的凍頂烏龍茶及文山色種茶都是從大陸跨海移植臺灣的。一部臺灣的茶葉史,也是臺灣與大陸血肉相連的見證。」凍頂茶源自武夷,跨海移植臺灣是在清鹹豐五年(1858 年)。這年臺灣鹿谷鄉書生林鳳池渡海參加省試,中了舉人。 福州林氏宗親特為這位來自臺灣的同宗設宴慶賀,並邀請他遊覽武夷山。
  • 茶葉品鑑:武夷巖茶正巖是指什麼?水仙、肉桂、大紅袍如何分辨?
    現在喝武夷巖茶的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疑問也越來越多,綜合起來,今天給大家先來回答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武夷巖茶正巖、半巖是什麼意思?2002年3月,武夷巖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上界定為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裡。
  • 武夷巖茶中,正巖山場的肉桂,為什麼苦澀味不重?
    肉桂作為武夷山的名叢,作為武夷巖茶的當家花旦。它的品種香氣是桂皮香。 桂皮香,在茶葉的香型裡很有個性,獨樹一幟。 聞起來的感覺,像灑在卡布奇諾上的肉桂粉。 同時,也像香料滷料裡的桂皮味,只不過味道沒這麼衝。
  • 頂級武夷巖茶 價目表你喝的已經不是茶了
    武夷山的巖茶,風頭很足,簡單的一盒茶葉,動輒就是所謂大師手工製作,著名坑口的原料,每斤上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很多消費者都在發出疑問?一杯茶,清濁香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天價巖茶的出現,歸其根本,就是一個利字。茶文化在不斷提高的同時,武夷巖茶也在漸漸脫離茶葉所包涵的本質!
  • 深圳長藤青的天氏茗茶榮獲「2018中國武夷巖茶十大品牌」
    熱烈祝賀深圳市長藤青實業旗下品牌「天氏茗茶」榮獲 」2018年度中國武夷巖茶十大品牌」!該活動由消費品牌雜誌媒體中國品牌網舉辦,通過茶葉市場從業專家以及網絡大眾投票,「天氏」品牌在武夷山眾多參選品牌中脫穎而出,感謝茶友們對「天氏茗茶」的喜愛和支持!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彼時,巖茶界的爆款《巖茶十二金釵》正在醞釀。誰也不知道,我們是在車庫改造的茶室裡,打造出了巖茶爆款,至今,它都已經有了10.0版本了。而我們,對1.0版本的《巖茶十二金釵》,卻情有獨鍾,它見證了那些年我們為選茶所灑下的汗,以及倒掉的茶渣……那時才知道,原來,梔子花是在夏天開的。
  • 武夷巖茶的一段羅生門,鬼洞肉桂是真有其事,還是天外來客?
    「因為肉桂等於肉貴嘛,現在賣得這麼貴的巖茶,十有八九就是肉桂。」這邏輯,服,確實沒毛病!《2》聊到最終,那泡名字稀奇古怪的巖茶,還是沒搞清楚它的來歷。要不信,你們可以親自到鬼洞走一走。哪怕小學數學沒學得太好,那一小片肉桂茶樹到底有幾棵,算起來也不是件難事!按茶農們的說法,武夷肉桂一般「三年打頂,五年採摘。」在那一小片肉桂剛種沒幾年的時候,為什麼市場上的「鬼洞」卻能滿天飛?
  • 今年流行什麼樣的武夷巖茶肉桂?桂皮香、蜜桃香還是花果香?
    在某戶天心村茶農家裡,絲毫不客氣地,把他們家裡的各種巖茶一一嘗了個遍。等走出茶農家時,整個村子基本是黑燈瞎火,萬籟俱寂。想了想整晚喝茶的經歷,不得不感嘆,肉桂的江湖地位,仍然是很堅挺的。等閒之茶,動搖不了它。
  • 從肉桂到「肉桂」,玩壞的肉桂,還能撐起武夷巖茶的一片天嗎?
    肉桂風行巖茶圈N年來,幾乎它的各種性格特徵,它的香氣,滋味,山場,工藝,早已經膾炙人口,隨便拎一個喝過幾天巖茶的人出來,都能說個一二三四。卻為何,還會有人對肉桂這個網紅,提出如此基礎的問題呢?想來,還是有人在開始做肉桂的文章了。
  • 皇帝乾隆最愛喝普洱、西湖龍井、武夷巖茶、鐵觀音、還是奶茶?
    賣龍井的說皇帝最愛龍井,賣鐵觀音的說皇帝最愛鐵觀音,賣巖茶的說皇帝最愛巖茶,甚至賣奶茶的說乾隆皇帝最愛喝奶茶。比起明星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代言費,乾隆皇帝代言茶葉,真是無本的生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下幾個維度來看,首先故宮博物館1963年清理的兩噸多清宮遺存茶裡存量最多的是雲南普洱茶,當然不排除普洱可以長久存放,綠茶等就不宜存放的原因。
  • 光靠看幹茶,就能知道巖茶有果香?怕不是個神棍吧?
    《2》巖茶是焙火茶,幹茶上烘焙的香氣明顯,但花果香不顯。所以,在評巖茶時,幹茶主要評外形,而不是茶香。對巖茶的香氣、滋味的審評,重頭戲要放在衝泡之後,並結合湯色、葉底的具體情況,才能得出結論。武夷巖茶的審評,有一套專門的方法。
  • 香氣能迷倒眾生的巖茶,哪怕是水仙還是肉桂,做青一定不能出差池
    按普遍的喝茶看法,武夷巖茶更注重水香。水香指茶湯喝進嘴巴後,能感受到的香氣,別稱落水香。落水香的有無,程度是否濃鬱?可以直觀檢驗巖茶的品質。但昨天在和朋友喝茶交流時,他們提到關於落水香的看法。麻花覺得很有意思。
  • 「5G雲賞茶」福建武夷山首秀,超高清展示巖茶魅力!
    5月17日,中國電信福建公司以「八閩福茶地 5G雲賞茶」為主題,通過5G+4K超高清視頻技術,向社會直播巖茶之王大紅袍母樹風姿、制茶工藝、茶道表演與曜變建盞魅力,同時還特別安排探訪中國電信5G+智慧生態茶園,介紹中國電信5G助力智慧農業發展情況。
  • 武夷巖茶的粘稠與黏膩,一個好,一個壞,三個角度教你正確區分
    武夷巖茶有黏膩感,通常是品質不好的表現。既然如此,就有茶友看不明白了。這巖茶的黏膩與粘稠之間,到底有啥區分?字面上看,意思差得不遠。黏膩,屬於武夷巖茶的負面評價。往往是在比較劣質的巖茶中,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水土環境不佳,容易產出帶黏膩感的巖茶。外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會導致巖茶的鮮葉當中,養分物質積累有限。
  • 從水仙、肉桂,到大紅袍,數數這些年巖茶界的那些「重口味」炒作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周末時,遇到一泡特殊的巖茶。與外面已經泛濫成災,飛禽走獸,群魔亂舞的花名不同。那泡茶的名字很樸實,像村頭的姑娘叫小芳那樣, 它的外包裝上就標「肉桂」二字。乍一看普普通通,不玩套路。
  • 牛欄坑肉桂就是個名字,所有高端的武夷巖茶肉桂,都可以做牛肉?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聽到這樣的說法,高端肉桂都可以稱為牛肉。那位朋友本身喝巖茶不多,小白一個,想著帶客戶喝茶,點泡牛肉比較有面子。誰知道,這「牛肉」在同一家店裡,還能分出這麼多!然後,就請店員作大致介紹。這款紅色包裝的,是「牛肉」的入門款,性價比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