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誕生於社會支持系統的崩潰

2021-01-19 大頭小寨


本來不想寫《小丑》的,一是不想劇透,二是害怕有人看了以後更加絕望。後來看了好多劇透的文章,發現不少人真的沒有看懂,再想想這樣R級的電影估計在國內也無法上映,就當狗尾續貂,給大家稍稍解釋一下:


《小丑》是一部不怕劇透的電影。


好的電影都是這樣,即便你知道了所有情節反覆地觀看,還是會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因為最珍貴的不是情節,而是體驗,而好的電影的每一次的體驗都不相同。


看懂一次《小丑》之後,「小丑」便會活在你的心中。


接下來我們就從一件件小事上去還原「小丑」誕生的過程:



失業



電影一開頭的背景音裡用市民採訪的方式表述了一個事實,環衛工人持續50天的大罷工已經讓整個高譚市陷入癱瘓,垃圾遍地,老鼠橫生,官員對此束手無策,老百姓怨聲載道。


儘管環境如此惡劣,亞瑟還是非常努力地想要成為一個大家帶去「歡樂」的人,他努力地練習微笑,認真地工作,但是在工作的廣告牌卻被人搶走了。他穿著小丑的大鞋子拼了命地去追廣告牌,卻被人用廣告牌砸倒在地還圍毆了一頓。圍毆他的孩子說:「他是個菜雞,什麼都做不了,狠狠地揍他,搶他的東西」,可以看出這樣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這個時候,背景中傳來卻是清晰但很遙遠的警笛聲。


亞瑟的同事熱情地送了一把槍給他防身,他剛開始覺得不應該,但是礙於同事的人情,還是非常感激地收下了。當他帶著手槍去表演時候,不慎把槍掉了出來,本來說是道具就可以糊弄過去,但是送給他槍的同事卻陷害了他。於是老闆根本不相信他的任何解釋,直接開掉了亞瑟。


身體瘦弱,並無其他特長的亞瑟,在陷入癱瘓的高譚市裡失業了。一個成年人不能工作,沒有收入,僅剩的一點成就感都無法獲得,這是社會支持奔潰的第一個步。



夢想破滅



亞瑟的夢想是當一名脫口秀演員,雖然自己因為神經性疾病的緣故,在緊張的時候就會控制不住的大笑,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這個夢想。特別是當他失去了小丑的工作之後,他專門去聽脫口秀,認真地記錄和學習脫口秀的技巧,並且在晚上認真地琢磨自己的脫口秀段子。


可是不合時宜的大笑和像卡通塗鴉一樣的文字似乎都說明了亞瑟的狀況不佳,這個時候他還是可以認識到這一點的,於是在筆記本上寫道:「最糟糕的就是人們都希望精神疾病患者裝沒病。」


他第一次登臺表演,好不容易完成了自己的段子,他挺高興的,甚至這種高興讓他幻想出了一段美好的日子。


但是,圓夢的喜悅卻被莫瑞的脫口秀敲的粉碎。莫瑞本來是亞瑟最喜歡的節目主持人,甚至是亞瑟視為爸爸的存在,可是他卻在節目中諷刺亞瑟是根本沒有搞笑天賦的人。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亞瑟第一次登臺後的笨拙,讓亞瑟回憶起表演時候觀眾真正的反應,心灰意冷,倍感絕望,一次又一次地開始排練自己自殺的場景,只希望自己的死亡可以比活著更有價值。


至此,亞瑟的夢想破滅了。


停藥



亞瑟知道自己有神經性大笑的毛病,還有其它一些精神疾病,他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吃7種藥物,但還是沒有辦法讓覺得不難麼難過。


想要加重藥物,卻碰上高譚市削減醫保預算,貧窮且失業的亞瑟連基本的藥物都沒有辦法獲得,於是他的幻覺和妄想開始愈加真實,按照自己的心意發生,無論是第一次登臺表演的歡呼,還是女友的呵護和體貼,原來都是自己的幻覺。


自衛殺人



在亞瑟正式失業的當天,他帶著小丑的妝容心情低落的搭乘地鐵,遇見三個醉酒的年輕人調戲一個姑娘。


姑娘向亞瑟遞來求助的目光,亞瑟表示無可奈何。但是他神經性大笑的毛病發作,一個勁的笑了起來。三個年輕人覺得亞瑟在嘲笑和侮辱他們,於是捨棄了姑娘,過來圍著亞瑟。


姑娘乘機逃跑了,亞瑟卻被三個人圍毆。


空無一人的地鐵上,也許亞瑟會這樣被三個喝醉酒的年輕人圍毆致死,也許是處於失業的憤怒,也許是處於對死亡的恐懼,亞瑟開槍了。先殺掉了兩個正在圍毆他的男子,射傷了第三個人的腿。


亞瑟懵了,第三個人大聲呼救跑出了地鐵,亞瑟不由地追了上去,開槍殺死了對方。


殺父



亞瑟有兩個父親,一個是精神上的父親「莫瑞」。一個是在媽媽信裡發現的「湯瑪斯韋恩」。莫瑞在脫口秀節目中盡情地嘲笑亞瑟,亞瑟除了絕望之外並不恨莫瑞,甚至一遍又一遍地排練,想用自己的死亡表演成一個笑話,帶給大家歡樂。


但是在節目現場,莫瑞一次又一次地歪曲亞瑟的意思,不聽亞瑟的解釋就以自己的主觀臆斷去評價亞瑟所作的事情,特別是自衛殺人的事件,而且還剝奪亞瑟發言的權力。怒火中燒的亞瑟被一步步激將,終於憤而拔槍,在直播現場打爆了莫瑞的頭。


開完槍後,全場震驚,觀眾們開始滿場亂竄。亞瑟激動地雙腿直抖,按耐不住起身之後又給莫瑞開了一槍,然後扔掉手槍,高興地跳起舞來。


莫瑞精神上的父親被他自己殺死了。


亞瑟第一次知道自己是湯瑪斯韋恩的兒子的時候非常震驚。他並不指望自己可以從父親那裡獲得幫助,只希望對方給自己一個擁抱就夠了。沒想到卻被湯瑪斯重拳擊倒在廁所的地板上,說亞瑟的母親和亞瑟都是神經病。


亞瑟跑到精神病院查看資料,才發現湯瑪斯說的都是真的,但是他完全不能原諒湯瑪斯的所作所為,等到亞瑟被攻陷城市的暴徒們封為領袖之後,兩個帶著小丑面具的劫匪打死了湯瑪瑟,並且說:「你罪有應得。」


亞瑟肉體上的父親也被自己間接地殺死了。


弒母



母親可以說是亞瑟善良的底線,他可以忍受各種侮辱和謾罵,只要能照顧好自己生病在床的媽媽就行。


他一直告訴媽媽不要擔心錢的問題,也不需要向湯瑪斯尋求幫助,盡力用自己孱弱的肩膀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哪怕在最絕望的時候,他去見湯瑪斯也僅僅是希望對方能給一些安慰和理解就好,並沒有去尋求任何物質上的幫助。


沒想到的是,湯瑪斯是如此的嫌棄和厭惡。更沒想到的是,自己的母親真的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而自己只是被她領養的棄嬰。最不願意面對的是,自己深愛著的,一心想要去孝順的母親,卻是從小就從肉體和精神上虐待自己的人。


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他在醫院裡想要跟媽媽好好的對話,媽媽卻只想著湯瑪斯韋恩。於是亞瑟用枕頭悶死了自己的母親。


至此,亞瑟最後一道善良的防線也被攻破了,他已經沒有任何牽掛,孑然一身。



亞瑟在絕望之下,對幻想出來的愛情和同事的背叛都採取了報復,無辜的女鄰居和也許只是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撒謊的同事都被亞瑟殺死,但是他放走了毫無還手之力的侏儒,只是因為對方是唯一對他好的人。


所以,我們眼中的真實只是我們眼中的真實,亞瑟的所見所感在他的世界裡也都是無比真實的。當兩種真實相遇的時候,如果差距過大,我們必須做出選擇。


問題是我們很容易相信自己所見所感,卻不能相信亞瑟的所見所感,甚至還會用自己的認知和感受去覆蓋和否定亞瑟的認知和感受,這便是社會對弱勢群體的強姦。


社會支持系統包括家庭的支持,友情和愛情的支持,事業的成就和歸屬,醫學的支持,心理學的支持,社會工作者的支持等等各個方面。想要支持而不去強姦弱勢群體,首先要相信他們的感受,從他們的視角去看,我們才能夠提供微不足道的一點陪伴。


亞瑟在病房中說過,「我這一輩子都沒覺得快樂,唯一讓我覺得快樂的是,本來以為自己的生活是一場悲劇,沒想到卻是一場喜劇。」這也許就是亞瑟經歷了這麼多生活的苦難和折磨之後不改初心,卻又肆意妄為的完美的答案吧。


相關焦點

  • 《小丑》:在這個上沒有人誕生小丑
    來自黑暗壓抑的暴虐的瘋狂是《小丑》的聲音。這是超人所期待的傑作,他不僅是一部關注底層的電影,屬於小人物,也是一部社會警示寓言,當高譚市最終陷入暴亂的泥潭時,沒有人可以責怪小丑他看起來邪惡而冷酷。《小丑》所做的就是用荒謬和更戲劇化的人類悲劇將這樣一個殘酷的社會現實搬上銀幕。當亞瑟原本生活在泥潭中的亞瑟被世界冷漠背叛、被同事背叛、被偶像嘲笑、被社會拋棄,甚至最終被他最親愛的母親「欺騙」,亞瑟在雙重人格中最終死去,小丑逐漸被癲癇和笑聲喚醒,終於在「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的任務中醒來。
  • 《小丑joker》若小丑是託馬斯韋恩的私生子,他還會成為小丑嗎?
    其實在漫畫中,早就說明了小丑這個角色是怎麼誕生的。一開始小丑還沒變成瘋狂時,只是一個普通的化工廠工人,但是充滿壓力的生活讓他不堪重負,白天他要辛苦的工作,而晚上回家後則要照顧已經懷孕的妻子。由於沒有錢,小丑無法負擔妻子懷孕期間的各種費用,於是他和兩個壞人準備去化工廠偷竊。
  • 《小丑》為何如此扣動心弦?展現的是現實社會的現狀
    《小丑》是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這個影片主要講述20世紀80年代,因為生活陷入困境當中的喜劇演員亞瑟從正常慢慢的走向精神崩潰的狀態,開始在哥譚市開啟了一系列的瘋狂犯罪的行為,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的故事。剛開始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是非常驚喜的,因為自身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神秘。
  • 黑人死亡事件激活了當代社會的哥譚模式——小丑
    這也因此讓亞瑟背負著莫大的壓力,瀕臨崩潰。他夢想成為一名喜劇演員,怎奈生活一次次將失望狠狠地砸在他的頭上,被無良少年暴揍,被同事嘲弄,政府定期提供的心理諮詢停止了幫助,還因意外丟掉了工作,母親對他隱瞞了身世……這一切,最終在空蕩的地鐵上隨著亞瑟射出的子彈,徹底掙脫束縛……飽受社會的欺辱與嘲諷,這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最終讓亞瑟選擇報復,他化身成小丑,開槍殺人,一步步走向墮落 ,最終小丑,這個混亂的形象,也在貧富差距懸殊的哥譚市被推崇至頂點
  • 《小丑》是社會現實的寫照,也暗示了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位小丑
    這部電影試圖合理的向我們說明小丑是如何誕生的,他可能只是一個普通人,最終在接連的打擊下一念成魔。亦或是他只是一個有臆想症的精神病患,電影提供了小丑誕生的多種可能性。小丑這部電影就像是社會現實的寫照,在經歷一系列的挫折打擊後,徹底瘋魔,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或許我們更應該向電影裡面小丑曾經的同事,那個侏儒多學習學習,他比起小丑甚至連身體都是有缺陷的,在那樣的社會下他所受到的打擊、嘲笑、生存不會比小丑少。其次,亞瑟懷著一個做喜劇演員的夢,還有一位他粉了多年的愛豆。
  • 小丑Joker | 對抗社會冷漠,小丑在人間
    小丑作為DC重頭戲,開畫以來口碑爆棚,電影不僅僅闡述這位DC大反派的過去,更演示了整個社會貧富差距、疏離冷漠,以及那些生活在底層飽受壓迫和歧視人們的憤怒與悲哀。
  • 全面解析電影《小丑》,揭秘小丑如何一步步誕生!
    40%當亞瑟第二次去心理治療時卻被告知政府需要砍掉社會福利,他不能再接受政府心理諮詢的治療了,這是亞瑟第一次如此直面感受到自己被政府拋棄的感覺。亞瑟的防線再一次後退。60%第二天,亞瑟再一次找到韋恩,希望能在韋恩那裡確認事實,更希望在韋恩那裡獲得一些父愛的精神支持,而亞瑟的幻想卻被韋恩一拳狠狠擊碎。並告知亞瑟是被母親潘妮收養的,而母親潘妮被認定為瘋子。母親精神支柱的不可信,以及父親精神支柱的轟然倒塌。
  • 《小丑》裡展示的美國社會
    這期解釋一下,我們帶大家看看,《小丑》裡展現的美國社會,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 解釋一下 Vol.10 | 《小丑》裡展示的美國社會
  • 那些接近崩潰的時刻,是什麼在給你支持?
    我在書裡讀到:社會支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客觀可見的包括物質上的援助和社會網絡,團體關係的存在和參與;另一類是主觀體驗到的情感上的尊重,支持和理解。研究者說,構建屬於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對於提升主觀幸福感和對抗精神疾病有著重要的意義。於是我更加慶幸在那個搖搖欲墜的沒有自救意識的時期,自己能通過一場爭吵,意外又被動地發現來自家庭的支持這麼有力量。
  • 在殘酷的社會裡,Joker是怎麼變成《小丑》的?
    據說,看到小丑的「笑」的人,大部分都哭了。「過度美化暴力」,這是很多人對電影《小丑》的憂慮之聲。2012年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後,在美國引發了影院槍擊事件,令人擔憂。「這種暴力針對的是不顧弱者的殘酷社會。」但是,也有人呼籲大家更多的關注電影描寫的極度貧富差距。像這樣,《小丑》實際上是一部雙面電影,即是一部雙面角色。
  • 看了這個《小丑》,你可能不會再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
    說到DC大家肯定都知道蝙蝠俠的宿敵小丑吧!今天要和大家嘮一嘮《小丑》(2019)。跟小編了解一下小丑的背景。小丑(The Joker)是美國DC漫畫旗下的超級反派,首次登場於《蝙蝠俠》第1卷第1期(1940年6月)。
  • 解釋一下|《小丑》裡展示的美國社會
    這期解釋一下,我們帶大家看看,《小丑》裡展現的美國社會,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解釋一下 Vol.10 | 《小丑》裡展示的美國社會電影一開場,主角亞瑟扮成的小丑,站在一家樂器店門口充當人肉廣告牌,他不斷旋轉手中的招牌,以吸引路人注意。突然,一群青少年衝過來,他們砸爛廣告牌,給亞瑟一頓毒打。
  • 深度解析《小丑》:一個社會邊緣人的自我救贖
    小丑?很多人對於西方小丑的印象還停留在五顏六色的頭髮,白色的妝容,紅色的大鼻子,咧著嘴塗著鮮豔的口紅,穿著另類的衣服,用自己滑稽,誇張的肢體動作來逗人發笑?很多超級英雄都推出了自己的獨立電影,作為DC中的超級反派,早在之前的時候,小丑這個角色已經是在觀眾群體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隨著小丑的人氣和呼聲越來越高,所以《小丑》他來了,推出了第一部《小丑》獨立電影。曾經一度盛傳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但是傑昆·菲尼克斯打破了這樣的「沉睡魔咒」。但是小丑想要從幕後走向臺前也是費了不少的波折。
  • 小丑電影2019國內上映基本無望 小丑起源重啟更加黑暗血腥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小丑》國內上映基本無望,因為《小丑》包含了「強烈的暴力血腥場面,令人不安的內容、髒話等」而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歸類為R級,而國內對這類電影的引入是非常謹慎的,雖然說這部《小丑》國內上映基本無望,不過小編可以先帶大家了解了解小丑,以便有特殊渠道的網友可以一睹為快。
  • 誰才是真正反派,是小丑?還是創造他的腐敗社會?
    《小丑Joker》是一出時代悲劇,而Joker則是悲劇下的產物。Arthur各方面來說都是社會底層的弱勢。單親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營養不良。身心裡都有著缺陷,患有精神官能症的他總在受到刺激時無法控制大笑,因此並不善言詞,卻從小因為媽媽一席:「你註定要帶給他人歡樂。」
  • DC"小丑"誕生80周年!華金主演《小丑》曝幕後照
    DC"小丑"誕生80周年!80周年的日子,為慶祝這一重要紀念日,華金·菲尼克斯主演作品《小丑》的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曝光了一組電影全新幕後照。《小丑》幕後照此前,華金·菲尼克斯曾憑藉電影《小丑》一舉斬獲今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影片還榮獲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
  • 從《黑暗騎士》到《小丑》的階級鬥爭路線:這才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相比之下,《小丑》則是徹底反精英的民粹主義立場,亞瑟之所以會變成小丑,至少有幾個原因:第一,掌握媒體話語權的莫瑞對他的嘲諷;第二,掌握財富與政治資源的託馬斯·韋恩對他的冷漠與傷害;第三,母親小時候的虐待(母親的妄想症正是關於韋恩的);第四,社會體制所導致的其他的社會壓迫。
  • 《小丑》:是什麼放大了「惡」?
    傑昆還有個當年很出名的但是早逝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所以傑昆的演員生涯免不了被比較,他也常常給人神叨叨的感覺,甚至一度宣布退休,當輿論嘆息,甚至有人嘲諷這哥們還是在哥哥陰影下崩潰的時候。他又請好兄弟卡西·阿弗萊克把那段迷茫期的經歷整了個紀錄片《我仍然在此》,片中的他怎麼看都像神經病,而這整個事件又讓人懷疑是不是他一手策劃,嘲笑眾生。
  • 電影《小丑》一部關於社會和人性的寫照,真實而自然
    首先,這部電影反映了高譚市艱難的社會環境和上層階級醜陋的一面,這是壓倒亞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的社會存在問題。如果我們想推翻他們,我們需要改進。但是發洩和消滅暴力有用嗎?這只是一種情感的暴力表達,對社會進步毫無意義。人們是盲目的。
  • 《心靈捕手》:從威爾的療愈成長,淺析「社會支持系統」的意義
    如果你把握較大、寫出來的較多,恭喜,你的「社會支持系統」是良好的。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來的心理學詞彙,即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精神或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