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生命的意義就是活在當下

2020-12-14 小樓好書

關於活著的困惑2020年一開始,便給全世界一記悶棍,直接打懵。

相信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每天一睜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今天的疫情如何:全國各地新的數據、病例情況、相關權威專家的建議……

看著看著,感覺自己嗓子發癢,心跳加快,趕快跳起來測個體溫,唉,還好!還好!

甚至,就連下樓扔個垃圾都心驚膽跳。

網上有一個湖北武漢的視頻,一個醫生在給病患餵水,病患嫌燙,說等一下再喝。說完這句話,人就沒了。醫生崩潰大哭,仿佛就是一眨眼的功夫,陰陽已經兩隔。

從來沒有如此深切地感受到,死亡距離我們是這麼近。

《論語》記載: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大概是:孔子的弟子季路向孔子詢問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說:「還沒有學會侍奉人,怎麼能夠奉事鬼呢?」季路又問:「我大膽地問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還不懂得生,怎麼懂得死?」

是啊,我們還沒有懂得好好生活,怎麼就突然要面對死亡的威脅了?

我們當然會害怕,會恐慌,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面對它。

其實,在少年讀書時代,我不止一次思考過生和死的問題。

人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要讀書,成績好怎樣,不好又怎樣?考上了大學會怎樣?考不上大學又會怎樣?找到工作之後呢?......

我就像哈姆雷特一樣,不斷地問自己,心情壓抑而得不到答案。我甚至想到了死亡,是不是結束這無聊的人生就沒有這些苦惱了?!

但是,一想到含辛茹苦將我養大的父母,我又於心不忍。於是就一直在這矛盾中備受煎熬。

記得巴金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燈》,那個時候的我非常渴求有一盞指引我人生道路的明燈!

我們應該如何去解惑前幾天,孩子情緒低落,不知怎麼就聊到生死。他問我:「既然人都是要死的,為什麼還要活著?」

一瞬間,我以為自己聽錯了。他才小學四年級,怎麼會有這樣的問題,是他太敏感,還是我太粗心?

兒子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人,究竟為什麼而活著?

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曾經積極地探尋過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樣的。

可能還有很多人還在尋找自己活著的理由。關於這件事,我覺得:

1、一定要和別人傾訴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有一個兒時的夥伴,交情很好。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給她寫了信,把自己的苦惱一股腦發洩給她看。

她很快回信了,罵我是傻瓜,又說:「人從生下來,就是要受苦的,別問為什麼麼!……」

我已經記不清她還說了什麼,但是讀到信的那一刻,我覺得這個世界是溫暖的。

第一次知道了,原來好好活著是我的使命,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乎你。

湖北武漢,有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姨被安排進了重症病房。本來,她是抱著必死的心進醫院的,所以她什麼也沒有帶。

但是,每天晚上在她睡覺前,都會有一位年輕的護士,坐在床邊跟她聊天,給她鼓勵加油。

看到她什麼也沒帶,把自己的牛奶、食物都帶過來給她吃。讓她把牛奶當水喝,說這樣身體肯定會好起來的。

看到跟自己兒女一樣大的護士們這樣關心愛護自己,這位本來準備放棄生命的阿姨有了和病毒鬥爭的決心。

最後,阿姨順利康復,只是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想念那位年輕的護士。

原來,別人一個在乎的表現,能夠給你活下去的勇氣。

所以,當你困惑的時候,一定要找人傾訴,朋友、父母、心理醫生……都可以。這個世界,在乎你的人很多。

2、多讀書,在哲人的思想裡尋找自己的答案。

讀書不僅僅可以讓你「腹有詩書氣自華」,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哲人的思想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尼採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書,不僅給我們以知識的灌溉,更是我們需要的力量的源泉。

餘華寫過一部小說《活著》,主人公富貴一生經歷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苦難,即使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更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

小說完成後,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臺灣《中國時報》十本好書獎,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獎等眾多獎項。

餘華說:「寫作的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猶太人維克多·弗蘭克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之一,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

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沒有打垮他的意志,反而更加堅定地頑強地活著。他67歲學習駕駛飛機,80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用行動給我們詮釋了該如何去追尋生命的意義。

他說,人們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巨的使命。

不論國籍和地域,人類的思想是相通的。

朋友的話和哲人的話都使我豁然開朗:生命的意義,存在於我們活著的過程當中。

賀拉斯說過,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我告訴我的孩子:人註定會死,但之前一定要好好地活著。因為我們要用整個生命去追尋和體會活著的意義,尋找到它存在的價值。

如何好好地活,不負生命。大千世界,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走在平凡的人生路上。

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一樣的人生軌跡。對於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但是我們發現生命意義的途徑卻是相似的。

1、找到自己的核心事業,並投身進去。

不知道是誰說的,一個人不論是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他自己的天性,找到了真正喜歡的事,並且一心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

我們都有這樣的親身經歷,選擇了自己的不喜歡的專業,讀的痛苦萬分;畢業後,找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簡直是一種煎熬。

難道我們的人生就註定了要這樣被圈養麼?我們開始懷疑,這樣的人生還有意義嗎?

電影《哪吒之魔丸出世》的導演餃子,從小到大,他酷愛繪畫,大家也稱讚他畫的好。

但是餃子家境普通,父母都在醫院工作,他知道醫生是一個日後不愁溫飽的職業,而畫畫可能連餬口都做不到。

於是,他考入了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但是,他的夢想卻一直都在,痛苦地糾結之後,餃子在大三那年放棄了醫學,自學MAYA(三維動畫軟體),入行CG(計算機動畫)。

多年以後,我們在電影院看到這部中國動漫界的驚天之作《哪吒》。

逆天改命的不僅僅是哪吒,還有餃子。

周國平說過,沒有核心事業的人,生活會分裂成兩個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勞作,一部分是無所用心的休閒。

去做你認為最重要的那件事,全心投入,就能體會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2、積極去體驗你想要體驗的一切。

日本最年輕的臨終關懷醫師大津秀一,在多年行醫的經驗基礎上,耳聞目睹過1000例病患者的臨終遺憾後,寫下了《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一書。

排名第一的就是:沒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想要去西藏,那就趕緊做計劃,去吧!

你想學烘焙,網絡、書本有很多課程指導,不要再等!

很想聽一場音樂會,那就不管明天下不下雨,訂票吧!什麼?錢不夠?那就努力掙錢,然後用一場音樂會獎勵自己……

你想談戀愛,那就不要窩在家裡刷手機,積極尋找自己看中的姑娘。不要害怕失戀,那也是一種人生體驗。

你會發現:西藏的天空很高很藍,純淨得要接近天堂;自己烘焙的蛋糕很甜,其實也沒那麼難;音樂會很好聽,還偶遇了帥帥的提琴手;姑娘的秀髮柔美,是我心中的維納斯…….

你的生命在此刻就是豐盈的,有意義的。

3、經歷痛苦和磨難。

如果說生命也有意義,那麼遭受苦難也有意義。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態度和行動。

面對糟糕的原生家庭,有人自怨自艾,一直沉溺其中,自己也走上糟糕的人生路;有的人選擇正確地面對,把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

當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現實時,我們就面臨著自我轉變的挑戰。

由於家境貧寒,畢業後父母也沒有能力幫我謀求工作,他們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來愛我。

我一個人背負行囊出外謀生,遭遇過冒充同學來接我的人販子,火車上述說婚姻不幸的中年猥瑣男,深夜在陌生城市下錯了車,凌晨一點獨自一人去趕火車,親眼看見劫匪在不遠處搶劫,被身份可疑的人尾隨......

這段人生經歷教會我更加堅強、勇敢地面對人生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難,我變得更加獨立。後來戀愛、結婚、生子、買房、買車,在一個二線城市定居,所有的一切都沒有讓父母操心。

原生家庭不能給予我的,我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所有不能打敗你的,必將成就更好的你,這也就是苦難對於我們的意義。

也許,在2019年末時,你給自己制定了新年計劃:業績達到公司排名前5,家裡的車開了幾年了該換一輛了,孩子要上小學了,要考慮學區房了......

現在想想,這些在病毒的威脅面前,壓根不值一提。

待在家裡的日子,化妝品基本是不用的,天天口罩蒙面,也無人關注你是否塗了隔離霜,抹了唇彩;衣服基本就是一套睡衣,什麼內外搭配,顏色風格全部拜拜!只要保暖,不感冒,我情願躺在被窩裡不起床......

想想以前,面對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和壓力,就折騰得自己要死要活。高考失利,愛人不見,職場敗北......我們覺得生不如死,等到真正面對死亡的威脅時,才覺得那些又算得了什麼啊!?只要明天能讓我摘掉口罩走在陽光裡,我什麼也不求了!

窩在家裡的日子讓我感觸很深,身外之物真的無需太多,只有健康和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理智地分析對我們自身防護有用的信息,勤洗手,家裡保持通風,兩天消毒一次。

儘量不出門,出門一定戴好口罩,眼鏡。出門回來後外套放陽臺通風,洗個熱水澡換掉全身衣物,放洗衣機用消毒液清洗。

朋友圈不信謠,不傳謠,不發負面煽動別人情緒的話語。因為疫情過後,國家一定會給大家一個交待,當前最重要的是抗擊疫情。

我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我可以控制自己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疫情當前,我們也需要這樣的勇氣和信心,讓自己能夠直面苦難,即使身處逆境也能頭腦冷靜,從容面對。

好好地活在當下,對於我來說,就是生命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生命的意義:活在當下,不怨不悔
    日出而作年輕人,快醒醒吧!丟掉眼前的安逸,尋找人生路上的智者,為你的困惑指點迷津。
  • 《奧斯卡與玫瑰奶奶》:生命的意義,就是用末日的心態活在當下
    我將通過小說的劇情,為你解讀奧斯卡是如何通過向死而生獲得生命的圓滿,向死而生給奧斯卡帶來的三大改變和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在生命中踐行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學活出我們的意義。奧斯卡幸福地離世了03生命的意義,就是向死而生,用末日的心態活在當下"因為他,我歡笑,我品嘗快樂
  • 《活出生命的意義》: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個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個人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這句話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活出生命的意義》是弗蘭克爾的代表作,曾經感動千千萬萬的人,被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迄今為止,這本書銷售已達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
  • 集中營煉獄歸來《活出生命的意義》
    可是,如果你們看過維克多·弗蘭克爾博士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了解他在納粹的幾所集中營裡遭遇的一切和所做出的反應,你們才會真正理解生命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們會發現,《活出生命的意義》的深刻遠非《肖申克的救贖》可比。他從集中營煉獄歸來,克服了種種磨難與傷害。
  • 科幻大片《太空旅客》揭示了生命和愛情的意義在於活在當下
    由于吉姆的自私,奧羅拉陷入了生命的盡頭。此時此刻,奧羅拉真的想殺了吉姆。面對獨居和阻礙他人的生活選擇,沒有人是標準答案明朝偉大的哲學家王陽明說過理性在人們的頭腦中。當我們處在吉姆的處境時,大多數人可能會做和吉姆一樣的事情,這是人性的本質。面對孤獨和死亡,內心的渴望是人性所固有的,選擇利己主義也是正確的。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活在當下,活出自己的精彩
    關鍵詞:雕琢生命自我磨礪珍視生命成就此生不懼磨難  ⑥對於生命的意義,應該辯證地看待舍與得、生與死、虛與實,只有付出自我,無私奉獻,為他人為事業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的價值,才能放大生命的意義,才能生命永恆。
  • 讀書抗疫——活出生命的意義
    來源:以諾教育作者:譚文清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滿懷熱忱的為大家奉上,這樣一本我如同珍寶一樣的書,因為他曾經在我生命最灰暗的時刻,照亮了我腳下的道路,他就是維克多弗蘭克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實際上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那就是,意義何在?而你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弗蘭克開創的意義療法,試圖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必須決定自己為什麼負責?對什麼負責?以及對誰負責?
  • 經典《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是時候,該閱讀並思考生命的意義了。他擁有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並在加利福尼亞聖迭哥國際大學教授意義療法。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並被翻譯成34種語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義》銷售超過千萬冊,獲選為」美國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 《活出生命的意義》: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從《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的閱讀中,領略到這本被美國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獨特的魅力。這本書字裡行間是作者感人肺腑的人生歷程,那一幕幕納粹集中營地獄般的殘酷;那直面人生與厄運的搏鬥;那一行行充滿摯愛妻子的思念;那一段段發自內心對親人對社會崇高的責任的文字;那一篇篇意義療法的生動論述,都是如此扣人心弦,直達內心深處。
  • 深析《一條狗的使命》:活著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思考為什麼而活
    究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作為一條狗,貝利也是這樣,它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經歷四世回到了最初的主人伊森身邊,明白了一條狗的使命。第一世的它,是一條金毛。弗蘭克爾說:「如果生命有意義,那麼遭受苦難也有意義。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中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不再完整。」也許我們每個人都生來孤獨,也許每個人所要走的路上都充滿坎坷,也許苦難總會將成功阻擋,但這正是堅持的意義所在,不斷努力,不斷堅持。
  • 活著只是暫時,死亡才是永恆,再次思考生命的意義
    所以,樹木雖然無思無想,沒有自我,但它們參與環境建設、自然組成,它們極具用途,而這就是它們的意義。樹木儘管無思無想,好歹還是生命。一塊石頭呢?它們何止是無思無想,連生命都不是。那它們的存在有意義嗎?是的,它們沒有思想,不是生命,亙古長存,不知意義為何物,但是它們對我們人類的意義何其重大。
  • 維根斯坦說:永生屬於活在當下的人
    文∣閒時翻書君維根斯坦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把永恆視為無時間感而不是時間的永續,那麼永生屬於活在當下的人。」閒時翻書君:「活在當下」已經不是新鮮的概念,但把這種理念同「永生」聯繫在一起,還是第一次看到,有種難以言喻的震撼感。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給出的答案太殘酷,讓人難以接受
    生命的意義是一個解構人類存在的目的與意義的哲學問題。這個概念通過許多相關問題體現出來,例如:「我為何在此」「什麼是生命?」「生命的真諦是什麼?」。在歷史長河中,它也是哲學,科學以及神學一直所思索的主題。前人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與意識形態背景下也給出了很多的多元化答案。
  • 朗誦:最美的不是來世,而是今生!
    來世只是一種精神寄託,可以幻想,不可信任。 來世,太遙遠,是我們永遠都到不了的地方。來世,就是傳言,沒辦法親眼看見。來世,是留存在心中的世界,來世,是善意的謊言和欺騙。 最美的不是來世,而是今生。來世,沒有你我,來世,不會出現。
  • 什麼是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這幾個字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有時候我們生活感到焦慮,情緒低落,我們自己或者朋友就這樣的安慰鼓勵我們「要活在當下!」但是大家真的知道什麼是活在當下嗎?說著是很簡單,但是真的這麼做卻很難,或者說我們不敢去活在當下。
  • 生命不可複製,珍惜才是最美麗
    人生,永遠不可複製,時間能創造一切,也能泯滅一切,珍惜當下,也許,下一秒,時光依舊,佳人遠去。失去的,回不來,錯過的,留遺憾,人生就是這樣,不給你彩排的機會,不給你預料的可能,你做錯的,錯過的,失去的,統統都不能更改。歲月,永遠不會回頭,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但卻又實實在在地在人們身邊無情而匆匆地流逝。
  • 對話陳劍鍠:在苦的當下,才可以提升生命的意義
    我們就在這裡,我們對生命的痛苦是如此的真切,有朋友在問,我們每天都要為生活那樣的辛苦。教授,我們還有什麼資格談生命的意義?因為生活實在太痛苦了,請您先回答這個問題。陳劍鍠教授:因為在苦當中才能夠看到生命的意義。佛法講的是苦集滅道「四聖諦」,苦諦,諦就是我們看到那個真實,諦就是諦理詳實,就是事情的真相,我們的確是在苦當中,這是事實,所以苦。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苦是一個真實的事情。
  • 羅翔老師新年寄語:心懷永恆,活在當下
    對於時間,無所謂珍惜與浪費,時間如環無端,歷史沒有意義。跳出時間的閉路循環,人生方有大的解脫。這種對時間的態度在相當程度上是冷漠甚至充滿敵意的,在某種意義上它完全消解了時間這個概念。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時間是線性的,有始有終。因此時間的意義是非凡的,有許多特定的時間點都具有特定的意義,歷史並不是虛無的。
  • 生活不宜,且行 珍惜,活在當下 網友:活著,愛心中所愛
    生活不宜,且行 珍惜,活在當下 網友:活著,愛心中所愛唯有健康、開心、快樂的活著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活在當下是唯一的意義!人生在世 除了生死無大事。人生短暫,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好好珍惜當下每一天,好好珍惜對自己好的每個人……今天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正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傷心,上班的路上還說人家的尾,一早也是晦氣的很,看到消息,第一震驚,然後覺得生命無常,最後,在生死面前,事兒都不是事!下面可能會有人說: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敢停止奮鬥賺錢,沒錢你不敢吃好的,不敢生病,生病了連看病都看不起!
  • 《活了100萬次的貓》-感受生命的意義
    故事梗概:一隻虎斑貓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在101萬次它成為一隻野貓,它很開心,它完全屬於自己,它遇到一隻白貓,這是它第一次有愛的感覺,它和白貓生活在一起,生下很多隻小貓,它們很幸福。直到白貓死去,虎斑貓也跟隨白貓而去,這次它再也沒有醒來……作者以繪本的形式在表達生命的意義:我是誰?什麼是愛?當我們越來越迷茫的時候我們做父母必然會迷茫,我們不知道能帶給他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