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衛國戰爭的天空之翼:拉式系列戰鬥機,戰功赫赫!

2020-12-22 裝備資料庫

拉式戰鬥機是由拉沃奇金格爾布諾夫和古德科夫聯合設計製造的一系列輕型戰鬥機,各型累計生產約2.3萬架。在二戰的硝煙中,它們以其卓越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與德機展開了激烈對抗,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拉式系列戰鬥機總設計師拉沃奇金

拉氏家族中,第一位走上戰場的成員是誕生於1940年的拉-3,是二戰初期蘇聯最好的戰鬥機。由於當時蘇聯缺少鋁材,拉-3為全木質結構,外形修長流暢,輕巧美觀大方。自重僅有2.65噸,最大時速558千米,航程647千米,配有1門20毫米機炮、1挺12.7毫米機槍、2挺7.62毫米機槍。從性能到火力,拉-3都可以與德國的Me-109相抗衡,因此戰爭一開始就被立刻派往戰場,產量也迫於戰爭的壓力不斷提升,共有6528架出產,是1942年冬季大反攻的主力機種。

拉氏家族第一種走向戰場的機型:拉-3戰鬥機

拉式戰鬥機的發展並不順利,但其在二戰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就是來源於它的與時俱進。拉-3問世不久,由於蘇聯水冷發動機數量有限,蘇聯最高統帥部就決定將其優先用於雅克式飛機,拉-3被迫停產,格爾布諾夫和古德科夫離開了設計團隊。然而,拉沃奇金並沒有氣餒,而是採用可靠性更高的空氣冷卻式發動機,稱為拉-5。

拉-5的功率增加了55%,最大時速增至650千米,機頭裝有2門斯伐克20毫米協調式機炮,每門攜彈200發,6000米以下中、低空綜合性能已超過當時德軍主力機種Me-109D2,也優於同時期歐美戰機。1942年6~12月,首批1129架拉-5下線,並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力挫德國的Me-109、 Ju-87等戰鬥機,扭轉了蘇聯一潰千裡的局勢。1943年,發動機性能和機身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的拉-5H問世,在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戰役開戰的5天內,就擊落德機936架。二戰期間,共有1萬餘架拉-5飛往戰場,成為蘇聯的主力戰機之一。

拉-5戰鬥機

1943年,拉沃奇金還推出了時速高達680千米的拉-7。拉-7在武器方面升級為3門23毫米機炮,而且具有更優異的爬升性能,僅需4.5分鐘就可以從地面飛到5000米高度。此外,拉-7的發動機在冬天無需熱水就能啟動,非常適應蘇聯的寒冬氣候。飛機還能在未經碾壓的土跑道上起飛,具有很強的戰場適應性。拉-7總共生產了近6000架,是蘇聯衛國戰爭後期的主力機型。

衛國戰爭後期的主力機型拉-7

二戰雖然已經接近尾聲,但拉沃奇金的腳步並沒有停止,他又研製了全金屬戰鬥機拉-9、遠程戰鬥機拉-11、噴氣式戰鬥機拉-15、後掠翼飛機拉-160等,但隨著和平的到來,這些飛機的產量和影響力也大大降低。

二戰時期的天空戰機密布,無數王牌飛行員相繼湧現,但要論反法西斯戰線中表現最為卓越的飛行員,蘇聯的伊凡尼闊日杜布當之無愧。

蘇聯王牌飛行員員伊凡尼闊日杜布

闊日杜布於1920年6月8日出生在烏克蘭的一個小山村,在肖斯特化學工藝學校學習時加入了當地的航空俱樂部學習飛行,1940年在蘇聯的備戰浪潮中進入殲擊機航校。雖然成績優異,但一心嚮往戰爭的他卻被留校任教,直到1943才進入戰場。

滿懷壯志的闊日杜布在第一次戰鬥中遭遇的卻是下馬威。1943年3月26日,他駕駛拉-5執行護航任務,與德軍飛機遭遇。滿腹經綸但缺乏戰場經驗的闊日杜布完全無法實施有效攻擊,結果在6架Me-109的圍追堵截中狼狽逃回,座駕被炮火嚴重損毀而報廢。但闊日杜布並未因此消沉,憑藉著自己的豐富知識和技術儲備,他很快適應了戰場,並刻苦研習,不斷創新戰法,顯示出過人的戰鬥能力,以至於德軍一聽到闊日杜布在天上的消息,就會軍心大亂,倉皇逃竄。

有一次,闊日杜布駕駛拉-7飛到柏林,遇到了美軍一架B-17轟炸機,當時為B-17護航的P-51 「野馬」將其誤認為是德國飛機,對闊日杜布發起攻擊。P-51是人類活塞式戰鬥機的頂級作品(我們會在日後的文章中介紹),性能遠超拉-7,然而結果卻是兩架戰機均被闊日杜布擊落,一名飛行員被打死。雖然這是一次不幸的誤擊事件,但闊日杜布的戰鬥才華卻顯現得淋漓盡致。

蘇聯空軍元帥闊日杜布

在短短2年出頭的空戰歲月中,闊日杜布累計戰鬥出動330次,空中戰鬥120次,擊落敵機62架,甚至包括蘇聯擊落的唯一一架Me-262噴氣式戰鬥機。這一戰績不僅在同盟國中居於首位,而且他自己從未受過傷,堪稱奇蹟,被譽為「偉大衛國戰爭中誕生的巨星"。

1985年5月,闊日杜布被晉升為空軍元帥。闊日杜布曾駕駛的一架拉-7機身被圖上62顆銀星,至今仍留在俄羅斯加加林空軍學院供後人瞻仰。

相關焦點

  • 紅色戰鷹,從拉格-1到拉-7戰鬥機,淺談二戰拉沃切金系列戰鬥機
    如果要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制戰鬥機,那麼拉沃切金、圖波列夫、雅科夫列夫、米高揚和伊留申五大航空設計局,是研究者無法繞過的蘇聯航空設計局。這5大航空設計局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期間,為蘇聯空軍提供了從輕型偵察機到轟炸機等一系列戰機,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 飛向納粹德國的「復仇之翼」,蘇聯La-7戰鬥機
    Lavochkin La-7活塞式戰鬥機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殲擊機,也是整場戰爭之中蘇聯空軍最實用的一款戰機。作為與納粹德國對抗的重要空中力量,L-7的速度在當時處於頂尖水準,火力也十分強大,在對空、對地攻擊,以及掩護轟炸機進行作戰任務和攔截敵軍飛機時效果非常明顯,為蘇聯衛國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 紅星鐵翼,二戰中的蘇聯戰鬥機
    與基本型伊-15的區別是上主翼改為平直並採用支柱結構。這種飛機參加過西班牙內戰、蘇芬戰爭、抗日戰爭、諾門罕戰役。蘇德戰爭爆發後該機完全不是新銳德機的對手,多承擔對地攻擊任務。波利卡爾波夫伊-153。伊-15系列最後的量產型,也是蘇德戰爭爆發時的主力戰鬥機之一。該機安裝了更大馬力的發動機,主輪可收放,主翼恢復為基本型的倒海鷗翼。該機已偏離戰鬥機的發展趨勢,屬於投產前就過時的機型。
  • 美國「空中飛蛇」戰鬥機 為前蘇聯打贏衛國戰爭立下大功
    這是1943年期間,位於美國圖拉荷馬(Tullaholma)空軍基地的,美軍第118戰鬥機中隊的P-39「空中飛蛇」單發單座戰鬥機,地勤們正在對它們進行維護的場景。「空中飛蛇」是美國貝爾公司研發的,昨天還給大家分享了貝爾P-63「眼鏡王蛇」戰鬥機進行風洞試驗的舊照。
  • 衛國戰爭中與納粹戰鬥的蘇聯美女
    但這些這並沒有影響她在衛國戰爭期間成為一名無線電操作員,一名偵察員和一名狙擊手。在戰後的歲月中,加尼耶娃實現了自己的表演夢想,並在電影中扮演多個角色,還從事東方研究和語言學研究。加尼耶娃於2010年在莫斯科去世,她被認為是位謙虛,睿智和美麗的女人。
  • 戰後雅克陸基戰鬥機——雅克-25戰鬥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軍用航空工業一共誕生了5大航空設計局,而雅科夫列夫設計局就是其中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拉-5/7系列戰鬥機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雅克-38戰鬥機但實際上,在戰後戰機噴氣化的早期,雅科夫列夫設計局並沒有落於人後,幾乎在米高揚設計局的米格-15戰鬥機叱吒蘇維埃天空的同時,雅科夫列夫設計局也開始開發屬於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而雅克-25戰鬥機就是其中之一。
  • 蘇聯的紅色毛驢,曾保衛中國領空,短小精悍的伊16戰鬥機
    這種蘇聯小驢在誕生之初,的確有諸多先進之處,尤其早期裝備的M-22引擎更是讓這頭小驢擁有了將近400多公裡的航速,在沒有了固定式起落架,機身張線的束縛下,一舉讓毛驢5型成為了那個時代速度最快的戰鬥機。兩款戰鬥機在西班牙內戰中表現還不算差,在對抗西班牙國民軍手中德國戰鬥機,義大利提供的CR32'箭'式戰鬥機,速度更快的伊-16戰鬥機,還是具有較大優勢的。在西班牙內戰中,蘇聯志願隊飛行員,使用俯衝—射擊—拉起—再俯衝的戰術,充分利用了伊-16的高速和優良的加速性能。可謂是在西班牙內戰中痛擊了國民軍。
  • 二戰美英都嫌棄的P-39戰鬥機,為何成了蘇聯飛行員的大殺器?
    沒想到的是,在英美兩國被冷落的飛蛇卻受到了蘇聯飛行員的青睞,被應用於各個戰場,成為蘇維埃飛行員獵殺漢斯的利器。蘇維埃空戰藝術之父波克雷什金(也是戰爭期間蘇聯空軍二號王牌)、三號王牌列奇卡洛夫、四號王牌古拉耶夫都曾駕駛飛蛇縱橫沙場,令德國空軍聞風喪膽。 同樣的飛機,在不同的戰場待遇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這就需要從飛蛇的性能說起。
  • 拉式戰機:螺旋槳飛機的「絕唱」
    拉-9飛機。 資料圖片說起俄軍戰機,你會第一時間想起蘇霍伊、伊爾、米格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與這些聲名赫赫的明星戰機相比,有一種飛機顯得格外低調,那就是拉式飛機。從此,雖然俄羅斯的天空不再有拉式飛機的身影,拉式品牌卻在浩瀚無垠的太空重獲新生。家具廠被「趕鴨子上架」,上演逆風翻盤的好戲一紙命令,改變了一家企業的前途命運——1937年6月1日,位於莫斯科郊外的一家家具廠,隨著蘇聯政府的一紙命令,從此沒有了昔日熟悉的電鋸、刨床轟鳴聲。
  • 戰功赫赫的蘇聯元帥朱可夫為何在其人生巔峰後鬱鬱而終?
    尤其是在二戰期間,朱可夫率領蘇聯紅軍同德國法西斯浴血奮戰,成為了二戰時期蘇聯最高副統帥。他幾乎策劃和指揮了蘇聯所有對德戰爭,包括著名的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和攻克柏林戰役等等。
  • 紅色戰鷹,從雅克-1、雅克-9再到雅克-3,簡述二戰雅克系列戰鬥機
    在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拉沃切金、圖波列夫、雅科夫列夫、米高揚和伊留申五大航空設計局,為戰時蘇聯空軍提供了數量龐大且性能先進的各式戰機,造就了一系列經典的蘇制系列戰機。雅科夫列夫設計局設計的雅克系列戰鬥機,從衛國戰爭爆發到衛國戰爭結束,橫跨了蘇聯空軍在衛國戰爭期間的所有重大戰鬥,為蘇聯衛國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雅克系列戰鬥機有比較清晰的了解,本文將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衛國戰爭作為主線,向讀者朋友們大致介紹雅科夫列夫的主要幾款作品。
  • 現代戰鬥機雛形——伊-16戰機,見證蘇聯航空工業騰飛的開始!
    20世紀20~30年代也是航空工業蓬勃發展的時期,伊-16就是在這次浪潮中誕生的一種重要機型,它的諸多設計元素被後來的活塞式戰鬥機甚至今天的現代戰鬥機所沿襲。伊-15戰機依舊保持老式戰鬥機的基本特徵伊-16的前身是蘇聯天才設計師波爾卡波夫研製的伊-3、伊-5、伊-6、伊-7、伊-9、伊-10、伊-11、伊-13、伊-15等一系列戰鬥機。
  • 同為司令員授的銜級不一樣,有人鳴不平,看資歷和戰功就一目了然
    他們同樣是大軍種司令員,但是所授的銜級不一樣,有人替劉亞樓鳴不平,但要從他們的革命資歷和戰功來分析,就不會覺得不公平。北代戰爭:北伐戰爭是國共第一次聯手共同消滅軍閥,此次革命意義非凡。這時蕭勁光剛從蘇聯回來,擔任國軍第二軍第六師當黨代表,因作戰勇敢立下了赫赫戰功。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的將軍,參加過北伐戰爭的極少。所以說蕭勁光的革命資歷非常老。
  • 第三代戰鬥機的巔峰之作——麥道F-15「鷹」式戰鬥機
    「鷹」式戰鬥機作為一款半個世紀以前的設計依然擁有相當充裕的改進潛力。在不少習慣使用「肉眼風洞」的人士眼中,F-15戰鬥機沒有採用邊條、翼身融合、前緣縫翼,也沒有採用某些人士特別喜歡鼓吹的中央升力體等一系列「財富密碼」式「三代機氣動設計」,因此他們往往都嘲笑F-15屬於「二代機」外形,同時有些人士也注意到F/A-18戰鬥機的LERX設計,並習慣將其同F-15進行對比,以便凸顯蘇聯人的氣動設計和美國人不存在明顯差距(F/A-18在1980年投產,米格-29在1983年服役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開國上將劉亞樓,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最高做到蘇軍什麼軍銜?
    開國上將劉亞樓,一生戰功赫赫,在紅軍時期,他歷任第12師35團政委、紅1軍團第2師政治部主任、紅1軍團第1師師長等職,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突破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進攻遵義、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等著名戰役,在這些九死一生的戰鬥中,劉亞樓與師長陳光率部擔任主攻,多次承擔急難險重任務
  • 樂高星球大戰終極收藏系列新品:A翼星際戰鬥機
    樂高LEGO的「星球大戰」玩具終極收藏(Ultimate Collector)系列最近公布了新品,編號75275: A翼星際戰鬥機(A-wing Starfighter)。終極收藏系列不管是設計上還是價格上都是樂高「星戰」系列的佼佼者,同系列的還有大名鼎鼎的「死星」和「千年隼」。
  • 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的著名戰鬥機,哪個最出色?
    1940年春,英國派出一個飛機採購團向美國訂購戰鬥機。美國北美飛機製造公司答應在較短的時間內為英國生產一種新式的戰鬥機。經過120天的研製,10月11日樣機製成,10月26日試飛成功。新機服役編號定為P-51。英國人給它取名為「野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P-51戰鬥機立下了顯赫的戰功。
  • 前蘇聯/俄羅斯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
    前蘇聯/俄羅斯米格-31「捕狐犬」戰鬥機米格-31的北約代號為「捕狐犬」(Foxhound),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一款雙座全天候截擊機,於1982年開始進入前蘇聯軍隊服役,直到目前仍有超過200架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 蘇聯第一代突破音速的戰鬥機,功勳顯赫的米格-19
    儘管米格-17的改進型在加力狀態下已經能夠突破音速,但是蘇聯的米格設計局並沒有滿足於此,他們很快設計出了更加新式的米格-19戰鬥機,而米格-19戰鬥機是蘇聯第一代真正的超音速戰鬥機,從米格-19之後,米格設計局隨即開啟了超音速航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