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垂釣作為新興旅遊項目潛力大、效益高,已逐步凸顯出在海島文化旅遊中特有的地位。5月1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長島綜合試驗區南隍城鄉獲悉,今年,南隍城鄉將以打造更加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海釣文化品牌為目標,以海島文化品牌建設「十個一」標準為抓手,全力打造南隍城鄉「海上桃花源 漁獵南隍城」海釣文化品牌。
17日,在南隍城島深海漁家漁家樂,老闆冷朝華正在和2名從濰坊過來的釣友做著釣魚前的準備工作。「霧太大,不能出海,我們路亞。」冷朝華開車載著2名釣友來到海邊。「路亞簡單點說,就是反覆拋竿與回線,模仿弱小生物引發大魚攻擊的一種垂釣方法,路亞很環保,是一項健康的優雅運動。」
「上鉤了,挺大!」一名釣友釣上來一條兩三斤重的大鱸魚。
深海漁家漁家樂老闆冷朝華,年輕時在省隊當運動員,退役後2009年回到海島辦起了漁家樂。「生長在海島,對海島感情很深,也喜歡釣魚,就辦了個以釣魚為主題的漁家樂。」冷朝華說,他的主題漁家樂已經通過朋友和遊客口口相傳。
冷朝華家裡大廳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魚竿、漁具,客廳裡擺放著他參加全國釣魚賽事取得的獎盃,牆上掛著許多釣友釣魚的照片。他說,「辦漁家樂十幾年,家裡常年住著釣友,少則三五人,多則數十人,和許多遊客、釣友成為很好的朋友,如今釣友遍布全國各地。」
冷朝華拍攝的釣友照片
「來到南隍城島,印象最深的就是,這裡不僅有湛藍的海水,有豐富的深海魚,還有淳樸的漁民。」來自濰坊的釣友姜先生稱,這裡魚種多,垂下的每一桿都有不同的期待、不同的希望。吃住在漁家,釣魚文化特別濃,冷老闆釣魚特別專業,和他學到了不少釣魚知識,「每年我都來三五次,這裡是釣魚者的天堂。」
冷朝華拍攝的釣友照片
據南隍城鄉黨委委員曹全介紹,南隍城鄉所轄南隍城島地處膠遼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匯處,北緯38°的緯度特性決定了這裡水深流大、水質清澈、巖礁密布、藻類豐富,高品質、原生態海珍品資源富集,發展海上垂釣得天獨厚,島上碧海藍天,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被譽為"海上仙島",先後被授予全國健康養殖示範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範基地、山東省首批現代漁業建設示範園區、省級漁業標準化示範基地、省級淺海生態漁業基地、省級名優新水產養殖示範基地等稱號。南隍城海釣場總面積685.76公頃,岸線長度2100米,主要品種有鱸魚、許氏平鮋、黑鯛、大瀧六線魚等,船釣釣場評估資源為11萬kg,可捕量5.5萬kg,可容納海釣船60艘。2018年,南隍城海釣場「省級休閒海釣綜合釣場」稱號,並被授權「漁夫垂釣」標識使用權,2018年、2019年,年度接待遊客遊客10000人次以上,旅遊年收入超400萬元;海上垂釣遊客每年3000人次以上,收入超50萬元,海釣品牌知名度在煙臺市甚至山東省具有一定影響力,旅遊市場不斷拓寬,產品價值不斷提升。
今年,南隍城鄉將全力打造「海上桃花源 漁獵南隍城」海釣文化品牌。
打造海釣線路。近海以初次體驗海釣文化的遊客為主,在靈山南灣、沙池和養殖網箱增設集休閒垂釣、娛樂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海釣體驗項目;遠海以深度體驗海釣文化的遊客為主,在離島約20分鐘航程處固定5-6個海釣地點區域進行垂釣,使遊客在享受海釣愉悅的同時領略沿途風光。
在特有區域打造一處海洋文化展示館,便於遊客深入了解南隍城鄉特有的海釣文化和海洋動植物。對全鄉部分文化牆進行升級改造,在顯眼位置著力一處廣場主題標誌,打造1條「海釣旅遊主題文化街」,不斷推動南隍城海釣品牌影響更加廣泛,知名度不斷增加。
建立一支南隍城自有品牌的專業海釣俱樂部,充分利用智能深水大網箱平臺和「一拖六」網箱平臺,為遊客提供教、食、宿、娛一體的海釣文化體驗,實現規模運作方式,推動全鄉海釣規範化、產業化發展。
據悉,南隍城鄉將充分利用省級休閒海釣釣場和「漁夫垂釣」標識等稱號,加強與國內外知名的專業海釣俱樂部和協會合作,著力舉辦有一定影響力的海釣賽事活動。聘請專業人員設計南隍城海釣文化品牌Logo,謀劃推出具有南隍城特色的文創產品,不斷提升對外形象和影響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鍾建軍 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