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雲根僧過白,霜信客來紅

2020-12-05 品詩賞詞

唐代詩人常建曾寫過一首《題破山寺後禪院》,其中兩句流傳久遠,「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抒發了禪者無欲無求、苦修苦行的情懷。後來破山寺就吸引了無數人前來觀看,其中一位詩人也駐足很久,然後信筆賦詩。下面就介紹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字裡行間無不透露濃濃的禪意。

偕顧伊人晚從維摩逾嶺宿破山寺

作者:吳偉業

樹老不言處,秋深無事中。

雲根僧過白,霜信客來紅。

樵語隔林火,茶煙小院風。

杳然松下路,人影石橋東。

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明崇禎四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等職。清順治十年被迫應詔北上,曾擔任國子監祭酒,後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後不復出仕。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長於七言歌行,後人稱之為「梅村體」。

一個深秋的日子,天高雲淡、秋風颯颯,清幽的禪院裡,香霧繚繞、鐘聲悅耳,而滿院的菩提,三生的石上,處處皆含禪意。詩人信步走在寺院周圍,看見白雲悠悠、松濤陣陣,於是停下腳步、駐足欣賞。「樹老不言處,秋深無事中」,首聯從虛而入,寫出深秋時節的靜謐景象,雖不言禪意,卻為下文鋪墊了氛圍。

禪院裡非常靜寂,不時有一些香客來往,偶爾有一些飛鳥經過,卻更顯出這裡的莊嚴和肅穆。「雲根僧過白,霜信客來紅」,詩人再由虛入實,仿佛白雲和紅葉都帶上了靈性和慧根,整個畫面亦虛實結合,充滿靈動之感。好像連綿的雲海變得潔白、經霜的樹葉顯得豔紅,都是因為「僧過」和「客來」的緣故。

接下來詩人的視線又轉到近處,「樵語隔林火,茶煙小院風。」林火隱約、樵夫低語,清風徐徐、茶煙嫋嫋,遠處的樵語隔了很遠都能聽得很清楚,表明環境幽靜;詩人又看見茶煙,更覺心境變得淡泊、澄靜。詩人不說此地安謐,讀者自會體會到其中的含蓄之處,絲毫不遜於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靜寂之夜,月色朦朧,景色也顯得虛無縹緲,詩人的筆端更變得氣韻流動,頗具神韻。詩人盤桓了許久,想要離開,又有些不舍;希望常住,又無法放下。此時山中的霧氣更加濃重,身影也越來越長了,詩人又輕吟兩句,「杳然松下路,人影石橋東。」

松林中小路蜿蜒,石橋邊人影隱約,一靜一動的描寫中,更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此地的無限留戀。雖然沒有最終說破,但讀者早已看出,詩人此時的心境非常淡然,禪意也留駐在他的心中。

縱觀這首禪詩,作者以景語抒寫情語,雖不著一個禪字,卻在字裡行間滿溢著禪意。作者一路走來,看見老樹盤曲、紅葉染霜,聽見樵語、聞到茶香,還有蜿蜒小路、石橋人影,這一切其實都是經過詩人的精心採擷,然後共同組成了完整的意象,表達出詩人對禪境的無限嚮往,而且也從中享受了深遠的禪趣。

相關焦點

  • 北宋才子的一首禪詩,僅是最後10字,就充滿禪意
    下面介紹北宋才子的一首禪詩,僅是最後10字,就充滿禪意。曉出響應山過靜林道中奉寄琳老北宋:毛滂曉色開霜坂,飢烏啄麥畦。山腰餘雪瘦,天面冷雲低。寒意梅花北,禪心柏子西。窗前借殘月,照我度前溪。毛滂,字澤民,北宋詞人,自幼酷愛詩文詞賦,曾與蘇轍交好,擔任過知縣、知州等職務。
  • 清代才子的一首阮郎歸,清新婉約,不輸納蘭性德的小令
    不過納蘭詞雖妙,讀多了卻容易令人太過壓抑,甚至難以自已。清代康熙年間還有一位詞人,雖然只當過縣令,身家地位與納蘭無法相比,但他的作品卻深受當時讀者的喜愛。下面分享清代才子的一首阮郎歸,清新婉約,不輸納蘭性德的小令。
  • 明代才子的一首禪詩,任運自然,充滿禪鋒和機趣
    下面介紹明代才子的一首禪詩,任運自然,充滿禪鋒和機趣。山寺偶題明代:袁宗道漢時城郭梁時寺,日炙風吹秋又春。六代風流煙暝暝,三分舊恨水潾潾。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佛法與天地同存,不依達摩來否而變。作者也在深思中感悟到,禪悟應該著眼自身和現實,如此才能消除煩惱、心緒穩定。而「只宜高枕對嶙峋」,也表達了詩人尊重萬物自然本性、人與萬物和諧相處的觀點。
  • 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意境悠遠,空靈夢幻
    下面介紹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意境悠遠,空靈夢幻。山中夜坐宋代:林一龍寒灘遠嘶月,遺響到巖壁。悠悠千古心,悄悄一卷易。詩人接受過儒家教育,始終留神千古興廢,更是汲汲於功名。可惜他生不逢時,曾經的青雲之志、利祿之心,早已化為南柯一夢。「悄悄」二字,展現出作者早已世情淡漠,希望洞明虛無玄理,以安慰一顆孤寂之心。詩人聚精會神地閱讀,雖然山中寒冷,他卻漸入佳境,似乎整個山林都完全屬於自己。
  • 九能儒僧丹青妙筆繪山水,清代六舟和尚畫《棧橋行旅》
    六舟和尚是佛門高僧,但他更像是一位學富五車的文人才子,與其說他是一位高僧上人,還不如說他是一位高深學者。後人如果想要全面研究19世紀的文化藝術,六舟和尚是無法忽視的一位大家。六舟和尚是浙江海寧人,俗姓姚,因為他年幼時體弱多病,家人怕他夭折,就把他養在寺廟之中,想要靠佛法庇佑,保他長壽。六舟17歲那年正式出家,一生參禪拜佛。
  • 乾隆出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紀曉嵐的下聯堪稱妙對!
    對聯文化可以說已經走進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給老人拜壽祝壽,我們都會寫上幾副壽聯來表達我們美好的祝願,如果親朋好友離世,寫上幾副輓聯以致哀思,如果是兩人喜結連理,那麼寫上幾副喜聯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一年的春節,家家戶戶一早起來,就在門上貼上春聯,可以說對聯文化,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詠物題材的作品,一首優秀的詠物詩不僅形神兼似,而且還要善於運用烘託和反襯的手法。不過這還不夠,詠物詩其實最忌諱純粹賦物,所以只有託物寓意,才能打動讀者。比如唐代的張九齡曾經寫過一首《歸燕詩》,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當時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又不被唐玄宗信任,心灰意冷時賦詩明志。李林甫讀到這首詩也知其必退,心中的猜忌和恚怒也稍解,於是就不在加害於他。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 杜甫給妻子寫首肉麻情詩,被文豪曲解,清代才子:你自己心術不正
    作為一名老師,筆者曾問過女學生一個問題:「在眾多的男性文人裡,大家最想嫁給誰?」得到的回答很多:能文能武的辛棄疾、風趣幽默而又懂生活的蘇軾、一生肝膽的陸遊、豪氣沖天的劉禹錫等。然而在眾多回答中,我很難找到杜甫的名字。箇中原因,大家應該也知道。
  • 清代才子的集句詩,雅俗共賞,茶餘飯後開心一樂,又發人深省
    而集句詩就是集合一些名家名句組成一首詩,要求融會貫通,如出一轍,所以看似簡單,其實卻需要深厚的文學功底。北宋的王安石就很擅長創作集句詩,南宋的文天祥也曾將杜甫的四句詩集成一首新作,也是極富新意。下面介紹清代才子的集句詩,雅俗共賞,茶餘飯後開心一樂,又發人深省。
  •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寫詩表達的是一種意境和心態,禪,同樣也是如此。在我國,有一種詩叫做禪詩,富含禪意。當然禪詩也並非一定是出家人所作,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蘇軾,曹雪芹等知名大家都是寫禪詩的高手。
  • 高僧寒夜難眠,一首禪詩短短20字,卻刻畫細膩,深蘊禪理
    下面介紹的是高僧寒夜難眠,一首禪詩短短20字,卻刻畫細膩,深蘊禪理。夜感宋代:簡長無眠動歸心,寒燈坐將滅。長恐浮雲生,奪我西窗月。簡長,河北趙縣人,與北宋詩人林逋是同時代詩人。師父經常在禪堂教幾位小和尚一些知識,別人可能過幾天就忘得一乾二淨,他卻總是牢記在心,並自覺地時常溫故知新。及至其稍微年長,就已經將寺院裡的典藏書籍都讀了一遍。簡長大師晚年長住東山寺,一年中也會有幾次外出講學雲遊,每次他的講座都是座無虛席,大家聽後也是受益匪淺。大師喜歡讀書,也經常親自到農田幹活,所以身體一直很好,即使三九寒冬,他也就穿幾件單薄的納衣。
  • 此僧感情細膩禪思縝密,他筆下的世界美得驚豔
    少年時出家為僧,嘗與賈島同居青龍寺,後雲遊越州、湖湘、廬山等地。大和年間,為白閣寺僧。與姚合過往甚密,酬唱至多。又與張籍、馬戴等人友善。無可攻詩,多五言,與賈島、周賀齊名。亦以能書名,效柳公權體。【原詩】隕葉作者:無可繞巷夾溪紅,蕭條逐北風。別林遺宿鳥,浮水載鳴蟲。石小埋初盡,枝長落未終。帶霜書麗什,閒讀白雲中。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畫面生動,語言形象,也充滿了禪趣
    下面介紹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畫面生動,語言形象,也充滿了禪趣。 月裡北宋:竹庵士圭月裡嫦娥不畫眉,只將雲霧作羅衣。不知夢逐青鸞去,猶把花枝蓋面歸。這首詩以嫦娥的妝飾打扮,來說明禪理,頗有新意。 作者自小聰慧,不僅精研佛經,而且善寫詩文。每次開設講座,都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認真聆聽。作者善於深入淺出地闡述道理,令人容易理解,更願意親近大師。首句就很吸引人,「月裡嫦娥不畫眉」。嫦娥天生貌美,不用塗脂抹粉。
  • 孟郊的一首禪詩,寫景清幽靜美,刻畫稍帶誇張,卻頗有禪趣
    老人伸出四根手指,說自己只有四歲。國王懷疑自己聽錯了,老人便解釋說:「四年前的我很糊塗,後來我很幸運,得聞佛法、接受了佛陀的教育,終於學會放得下、不計較。」生活的壓力來自內心的紛亂,修禪可以靜心息慮、辨別邪正,壓力也就自然消除。下面介紹孟郊的一首禪詩,寫景清幽靜美,刻畫稍帶誇張,卻頗有禪趣。
  • 詩歌裡的瑞安飛雲渡:雲飛江岸白,日落海門紅
    斷峰僧塔遠,初日海門深。小立蘆風起,乘槎動客心。」這位宋末的遺民詩人,借景抒情,這種淡淡的愁緒,是合乎心境的。  有意思的是,有些沒來過渡口的,也留了詩。如明朝嘉靖年間進士梁有譽,因為朋友任職,寫了長詩《送同年劉朝宗之任瑞安》,其中有四句「飛雲渡口千家樹,梅雨潭邊百丈流。海氣蒸人長似夏,山光依郭迥宜秋。」對仗工整,體物入微,幾無挑剔。可見,飛雲渡在歷史上是相當知名的。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霜)篇
    《贈從弟(其二)》 魏晉·劉楨21、 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五代·李煜22、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魯山山行》 宋·梅堯臣23、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 「原創詩詞」三人行|記娥妝 白去紅飛 相思多少
    掛疏柳、一點斜陽,過院晚、歸鴉競噪。恨難禁,蕭索西風,無情衰草。別怨門荒徑悄。露啼煙嫋。蘸南浦、桂影婆娑,闌幹畔、伊人微渺。記娥妝,白去紅飛,相思多少。又一首前段第三句「見玉人、且喜且悲」,「人」字平聲,兩「且」字俱仄聲。後段第一、二句「覺來滿船清悄,愁恨多少」,「來」字、「愁」字俱平聲,「恨」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所採楊詞二首,惟前後段第五句平仄全異,故不參校。
  • 秋豔摘柿子,事事皆如意,乃「沙田翻白收秔後,霜樹著紅嘗柿時」
    這不,唐代的李益,乘著秋高氣爽,就想著來安國寺紅樓院拜訪詩僧廣宣,不巧和尚外出了,不得入內、又不忍離去,就只得逗留在門外窺視院內景色,從而留下這一首《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隔窗愛竹有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
  • 月落烏啼霜滿天!四首寫霜的古詩詞絕唱,千古名句感受嚴寒冬天!
    冬天裡, 晨間的霜景一點也不輸雪景,王國維就有詞雲「滿地霜華濃似雪」,可能因為秋冬晨間清寒,而太陽升起後霜又消失得很快,不佔據天時與人和,所以寫霜的古詩詞絕唱,在數量上較之寫雪的要遜色不少。【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