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馬帝國的蠻族化,看今天美國內部的衝突

2020-12-16 耳舌不掩

談起這兩個個國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其廣泛的政治影響力、繁榮的經濟實力、璀璨的文化吸引力、超強的軍事力量,他們對當時的世界都產生了廣泛的,巨大的而且強有力的影響。羅馬帝國的影響在現代都可以找得到,而美國的影響力肯定會持續非常的久遠。

古羅馬鬥獸場

公元3世紀的羅馬帝國,發生了嚴重的奴隸制危機,社會各個層面陷入了危機,羅馬的實力下降了,邊境問題越來越嚴重。蠻族不斷的入侵羅馬的領土,深入到帝國境內。在這樣的背景下,羅馬帝國的軍隊在3世紀危機期間蠻族化的進程加快了,已經與其本身的傳統大相逕庭。羅馬軍隊中出現蠻族不是3世紀才有的,在羅馬剛成立的時候就有蠻族在軍隊中服役,是羅馬忠實的衛士,但是當時的蠻族士兵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軍隊都是羅馬人。恩格斯認為,蠻族大批的進入羅馬軍隊始於圖拉真時代,由於大規模的對外用兵,他把羅馬軍隊的軍團數量增加到了30個。來自蠻族地區的「外人」大量的到羅馬軍隊中服役,學的一門手藝獲得羅馬的公民權,這些都標誌著羅馬帝國的軍隊構成成分發生了質的變化。

哈德良時代,軍隊的蠻族化更進一步,首先是軍隊中的非義大利化,當時的軍隊中真正的義大利公民所佔的比重已經微不足道,更多的士兵來自行省,東方的來自亞洲,希臘,馬其頓;西方的來自西班牙,德國等地區。哈德良擴大了公民權的範圍造成了這種結果 。蠻族在軍隊和政治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在奧古斯都的時代蠻族佔據了軍隊中的三分之二。

羅馬士兵

其實,羅馬帝國的軍隊蠻族化的原因:首先,是帝國軍事實力的下降;其次,是駐紮在行省的軍團,隨著成員的變化,具有了種族的性質;再次,帝國兵員大量減少,傳統的兵源中,一些有錢人不願意服役,另一些逃跑了;最後,蠻族大多好戰,只要給錢就可以,相比從新訓練的兵員成本降低了。這為羅馬帝國軍隊的蠻族化提供了外在的條件。

然而隨著蠻族在軍隊中的佔比上升,他們在政治和生活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到帝國後期,這些蠻族的士兵有時候也能躋身高級官職。在加力伊努斯皇帝時期(公元260年)他從日耳曼人和摩爾人中組成建了一支新的騎兵,作為自己的親兵,可見當時的蠻族在羅馬軍隊中的地位。

隨著蠻族在軍隊佔據主導的力量,蠻族在政治上被各個政治團體爭相拉攏,他們必然給予蠻族更大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利益。這些利益又給了蠻族更大的力量,反向又增加了蠻族的資本,再拉攏就需要更大的利益了。這是個相互促進增長的循環,成了羅馬皇帝解不開的死扣。

這些蠻族士兵大部分是以僱傭兵的形式存在於羅馬軍隊中,戰爭的時候打仗,沒有戰爭的就解散。他們進入軍團後,就獲得了在軍營附近田地耕作的權力,漸漸地和當地的百姓融合在一起,成了當地的居民。這些蠻族士兵參與了羅馬所有的軍事事件,政治事件,對外開疆擴土、對內打擊叛亂、參與羅馬內部的政治紛爭、和各黨派結為共同的利益團體,最終成長為羅馬內部最大的軍事力量。

這些蠻族的人員在羅馬的生活中吸收了一部分羅馬的先進文化,但又保留了一部分自己傳統的文化習俗,他們一部分覺得自己和羅馬是一體的,另一部分覺得自己在羅馬中是獨特的,是和羅馬人有區別的,使得他們和羅馬人存在了一部分文化上的分別。在政治生活方面羅馬也不可能給他們所有人和羅馬人一樣的政治生活權力,這也造成了羅馬人和蠻族人的部分分歧。在軍隊中羅馬人是步兵,而蠻族大多是騎兵,在蠻族佔據了軍隊中的大多數之後,羅馬引以自豪的羅馬步兵就快消失了,造成了羅馬人和蠻族之間的矛盾。和人一樣離得遠了覺得對方好,離得近了就覺得對方不好,民族之間也是一樣的,最初蠻族進入羅馬是帶著崇拜和敬仰的心態來的,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先進,那麼優秀,那麼的高尚。然而在融入羅馬久了之後,就會覺得也不過如此,覺得他們貪婪,腐敗,懦弱,覺得他們需要依靠自己,蠻族人慢慢起了自傲之心。

奧古斯都

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造成了蠻族在羅馬帝國中不斷地發生叛亂,燒殺搶掠,以軍事實力幹預政治。從邊境地區開始,不斷地向羅馬中心蔓延,引起了羅馬更大地混亂,使得各個行省呈現割據之勢,終於在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

而現在的美國正在經受著種族問題帶來的仇恨。美國黑人佛洛依德的死亡不只是個案,在美國這種事情是經常發生的。美國黑人從作為奴隸被販賣進美國,而後經過黑人解放運動取得和白人在法律上一樣的權力,但是在生活中還是經受各種各樣的歧視。黑人融入了美國,有知名的明星,運動員,各行各業都有黑人,美國文化中也有黑人的貢獻。然而這些改變了黑人受歧視的地位了嗎?所以美國隔幾年就要出現一次黑人的騷動,出現一次黑人權利運動。黑人又不能夠徹底融入美國的正常社會生活,這些都是真實的寫照 ,這裡面既文化的因素,也有政治因素,還有經濟方面的各種問題。

黑人命貴運動

現在的美國共和黨代表的是盎格魯——撒克遜(俗稱紅脖子)白人的利益,美國民主黨代表的多元種族的利益,他們之間現在產生了根本性的矛盾。在政治上原來的妥協與合作被對抗取代。互相指責,互相拆臺,相互汙名化。為了取得選民的認同,不斷地強化立場,污衊對方的立場。雖吸引到相應的種族和觀點的人員的認同,卻也強化了自己觀點的不可更改性,進而向極端方向蔓延。由於這些問題,美國社會都開始割裂了,各個方面的人員都需要表態,學者,科學家,記者等等都需要站隊,不能由中間立場,非此即彼,這給美國社會劃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

美國這次的危機應該可以度過去,但問題還是不會得到解決。美國社會有一個歧視鏈,白人、拉丁人、黑人、亞裔依次排開。美國成立之初就是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中心建立地,當時已在美國生活的英國和德國清教徒合作構建了美國的基礎,這是美國的主流(不管是從文化,經濟,政治,軍事都是主流),之後經過一連串的鬥爭納入義大利人,愛爾蘭人。黑人是作為奴隸引進的,拉丁裔是吞併墨西哥進入的。再之後就是大規模移民和偷渡過來的人。2017年的美國非拉美裔白人佔62.1%,拉丁裔佔17.4%,非裔美國人佔13.2%,亞裔佔5.4%,混血佔2.5%,其餘佔1.4%。從2014年開始有色人種的新生兒佔主要地位,而歐洲移民佔少數地位。美國的皮尤西裔中心的機構的報告稱,到了2050年,非美裔的美國白人的比例將降低為美國總人口的47%。

拉丁裔美國人現在是美國的第二大族群,他們有著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習以及政治訴求。現在的拉美裔人群在適應著美國的生活,雖然他們在美國的生活中受到歧視,和各種不公正的待遇。這些都意味著拉美裔有著尋求自己政治、文化、生活方面權力的需求,是和美國白人不同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拉美裔在美國社會中將佔據多數,他們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大,從各個方面影響美國,這是一股龐大的力量,不管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段,當他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意味著和原來的美國的區別,也就意味著美國進入一個全方位的紛爭中,或者最後出現一個拉丁美洲的美國,又或者和西羅馬帝國一樣。

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說過:拉美裔的文化或許將成為美國的主流文化,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如果美國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可能走向衰弱。

相關焦點

  • 血脈漸弱的「羅馬軍團」——公元2—3世紀羅馬軍隊的日益蠻族化
    羅馬皇帝塞維魯(193—211年在位)羅馬軍隊的日益蠻族化,在塞維魯統治時期,暫時鞏固了混亂的政局。但蠻族士兵大量進入軍隊,也就意味著合法地滲透進羅馬帝國的軍事領域,甚至可以接觸到軍隊的中心(近衛軍),實際上已經擁有了一定程度的軍權;而由於,他們並不能保證對皇帝的絕對忠誠。
  • 羅馬帝國隕落的原因
    羅馬帝國的事跡可謂是十分勵志。當時羅馬帝國的綜合國力僅次於漢代中國,為世界的一極。但由於帕提亞帝國(安息)和貴霜帝國的阻礙,兩位大佬一直沒機會扳一下手腕。然而再龐大的帝國也終究擺脫不了自然規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以君士坦丁堡為都城的東羅馬帝國和以羅馬為都城的西羅馬帝國,實力大損。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人民起義和蠻族入侵中走向了滅亡。
  • 蠻族在羅馬帝國衰亡中扮演的角色:一著不慎導致滅頂之災
    三世紀危機後,羅馬帝國的頹勢更加無法挽回,與此同時蠻族群逐漸登上羅馬經濟、軍事、政治的舞臺,在羅馬帝國的衰亡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蠻族和羅馬人的衝突除因為羅馬疆界擴張後到達蠻族勢力邊界,蠻族部落因人口增長而垂涎羅馬的肥沃土地,還因為氣候的影響和鬼使神差的蝴蝶效應。更加寒冷的氣候減少了蠻族耕地、牧場的面積,驅使他們向西南方向進發,在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義大利都有他們的足跡。因為中國漢代朝廷對匈奴採取的進攻政策,使匈奴損失慘重,不得不往西南方尋找出路,從而導致了民族遷徙的連鎖反應。
  • 一件小事,看美國「政治正確」的自我衝突
    美國總統川普14日剛在白宮籤署了相關因香港問題「制裁中國」的法案。也正是在這種氛圍之下,拜登引用中國偉人的名言一下子變成了「政治不正確」。 尤其是川普支持者,他們已在社交媒體上抨擊拜登是 「中國喬」和「北京拜登」。這事,怎麼看怎麼魔幻。
  • 今天的義大利與古羅馬帝國,兩者之間是否存在繼承關係
    提起古羅馬帝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它奠定了今天西方文明的基礎。後來分裂為東西羅馬後,這個西羅馬帝國很快就滅亡了,而東羅馬帝國卻能夠像我們東方的王朝一樣,一直延續了長達1000多年之久。那麼到底誰才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嗎?看地圖你會發現歐洲大陸有4個最大的半島,還有一個懸於海外的大不列顛群島。因為這個歐洲大陸不像非洲、南美洲那樣相對較規整,這個歐洲大陸好像南亞東南亞,要麼是特別大的半島,要麼是島嶼,總之特別的「支離破碎」。
  • 已經滅亡的東羅馬帝國,到底屬於今天哪個國家的歷史?
    關於東羅馬帝國有個問題,後世一直爭論不休,就是東羅馬帝國到底屬於今天哪個國家的歷史? 東羅馬帝國屬於什麼國家的歷史,有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是義大利歷史。 東羅馬帝國是公元395年由羅馬帝國分裂出來的兩個國家之一,另一個是西羅馬帝國。
  • 昔日強盛的羅馬帝國,為何在「一夜之間」被野蠻人徵服!
    從一世紀後,一些野蠻人部落突然崛起了,他們不斷入侵破壞羅馬帝國,最終在公元五世紀,羅馬淪陷了。什麼是野蠻人?在羅馬帝國時期,「野蠻人」僅表示「外國人」,事實是,許多「野蠻人」部落成分本身就相當複雜。他們並不是像電影描繪的那樣一群群山野人群,他們有強大的組織能力。
  • 美國現在有多「可憐」?加拿大市長:如同目睹羅馬帝國的衰落
    自2020年1月21日,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公布美國境內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例至今,已有8個多月的時間,而美國不僅沒有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反而還讓病毒擴散的速度越來越快。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全球疫情實時監測系統顯示,全美新冠確診病例已經突破700萬例,而美國的新冠感染人數由600萬升至700萬僅僅用了25天!
  • 羅馬帝國經久不衰,閒聊文娛作品中的羅馬元素
    羅馬帝國的元素大量出現在現代文藝作品中今天,我就打算聊聊,這些羅馬帝國的「文藝化身」們,限於本人有限的相關知識,必定會存在很多沒有聊到的東西,希望各位讀者諒解,同時也我也希望讀者們能夠補充對於遊戲玩家而言,其實在不少銷量巨作中,都有羅馬帝國的影子,比如,一個最新正傳在2011年發售,到今天依然有許多玩家沉浸在這個遊戲的擴展性中的遊戲,這個遊戲就是著名的《上古捲軸》。
  • 淺談奧古斯都統治羅馬帝國時期採取的「守成」戰略
    羅馬帝國疆域在公元前27年,屋大維打敗群雄,改稱奧古斯都,終結了共和制,建立起羅馬帝國。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稱:"羅馬帝國疆域西到大西洋、北至萊茵河和多瑙河、東以幼發拉底河為界、南到達阿拉伯和阿非利加的沙漠,把大自然的地理限制當作永久的防線和邊界。"而如何治理這個龐大的帝國,成為了擺在奧古斯都面前的現實問題。
  • 羅馬帝國和帝國時代的鬥爭不是羅馬帝國和保加利亞的鬥爭
    拜佔庭和保加利亞的衝突在6世紀就開始了,摩爾人,小亞細亞人也有參與。但在這方面希臘人做的更好。可以參考我在如何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保加利亞國王比維拉的軍事實力?-鬥魚梅八八的回答中的回答。而這中間,摩爾人和保加利亞的衝突是永遠不可能跨越幾十萬人口,幾百年的時間跨度的。整個歐洲歷史上,就是羅馬帝國和帝國時代的鬥爭,而不是羅馬帝國和保加利亞的鬥爭。而羅馬帝國這個龐大帝國的鼎盛時期,前半段是在奧斯曼帝國的控制下,後半段是奧斯曼和羅馬帝國的撕裂後統治大不列顛王國。而歷史從來不是純人種力量的爭奪。
  • 羅馬帝國為何驟而隕落?
    羅馬帝國此時已基本上斷裂為東西兩大板塊,東部區域相對穩定,也有可靠的稅源,而西部區域則反覆遭受著蠻族部落的侵襲。最初,匈人部族跟其他蠻族部落一樣,為羅馬帝國輸送僱傭兵,但隨著後者的加速衰落,兩者之間的關係先是變得平等,而後更有前者凌駕於後者的態勢。羅馬帝國每年需向匈人部族繳納特定數額的黃金歲貢,還需承諾不再接收來自匈人部族的叛逃者。
  • 近代德意志國家的起源: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與邦國制的形成
    然而相比於內部穩定統一的法蘭西王國來說,外表貌似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其實隱患重重:公元14世紀開始,法蘭西王國和不列顛群島的英格蘭王國都形成了君主議會制的國家政治體系,但是此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卻陷入了長期的分裂割據之中,伴隨著地方諸侯的權力膨脹,中世紀晚期神聖羅馬帝國邦國制的確立更是標誌著帝國的四分五裂,嚴重阻礙了近現代德意志國家的統一步伐;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邦國制的確立也為後來德意志國家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 東羅馬帝國1000多年歷史,西羅馬卻不足100年,兩國的差距在哪?
    前言: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帝國。僅僅不到一百年,西羅馬帝國就崩潰了,而東方的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又延續了1000多年。西方陷落後,東方拜佔庭甚至擴大了一些領土,所以關於"羅馬為何淪陷"一直飽受爭議。
  • 羅馬帝國為何衰落?
    羅馬帝國為何衰落?一些人認為,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羅馬標誌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直到中世紀,羅馬帝國才走下歷史舞臺。這樣不同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選擇哪個羅馬作為探討對象。據在線歷史頻道HistoryHit報導,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兩部分,即西羅馬帝國與拜佔庭帝國。西羅馬帝國以羅馬為首都,而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堡)為首都。
  • 美國會像歷史上的羅馬帝國一樣走向崩潰?看看這7大跡象
    歷史學家、哲學家和許多偉大的思想家都把美國比作古代的羅馬帝國。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美國沿襲了古羅馬的許多傳統和習俗。美國的先輩們以羅馬共和國為他們的新政府的模板。許多人錯誤地認為美國人生活在一個民主國家——那不是真的,承蒙古羅馬人的恩惠,美國是個共和制國家。
  • 基本處於同時期的安息帝國和貴霜帝國,為什麼沒有羅馬帝國出名?
    貴霜帝國貴霜帝國很少有人知道,貴霜帝國其實是中亞一部分和南亞,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加上阿富汗。位於今天波斯灣和伊朗高原一帶,與羅馬帝國隔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於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和羅馬帝國接壤並偶有交戰。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便成為了商貿中心。漢朝時期絲綢之路出使者最遠到達了安息境內,不過沒有達到過羅馬。
  • 3-4世紀的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陷入內部割據,外敵(主要是日耳曼人和波斯人)入侵的危機中,三世紀危機開始了。此後,從公元235年至284年,不到50年,羅馬帝國前後換了26個皇帝,其中只有1個是病死的。剩下的死於非命。 在三世紀危機期間,蠻族如日耳曼人中的法蘭克人,哥特人紛紛湧入帝國,薩珊波斯(見下一講)也趁火打劫。奪去許多土地。帝國內部,也有許多人自立為王,帝國四分五裂。
  • 從羅馬帝國衰亡到羅馬世界轉型 :晚期羅馬史研究範式的轉變
    從學術史上看,現代學者認為,吉本通過這部六卷本的鴻篇巨製經典性地確立了「羅馬帝國衰亡」模式,主宰此後學術界達兩百年之久。「我們關於中世紀早期的整個認識都帶有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色彩。 他們將羅馬帝國衰亡當做一個理所當然的歷史事實,不加質疑,而是關注羅馬帝國為何衰亡。甚至有學者認為羅馬帝國的建立就意味著衰亡,其代表人物有美國中世紀史家林恩•桑戴克和古典學家沃爾班克(F.M.Walbank)。桑戴克說:「至於如何精確地解釋偉大羅馬帝國的衰亡,是一個不易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史料缺乏。
  • ​世界史之中世紀3:神聖羅馬帝國與法蘭克帝國
    查理曼帝國至少在理論上奠定了後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礎,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取消為止。教宗利奧三世認為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標誌著神聖羅馬帝國的開端,然而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那時的帝國應該叫做法蘭克帝國。3,法蘭克王國分裂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