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這兩個個國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其廣泛的政治影響力、繁榮的經濟實力、璀璨的文化吸引力、超強的軍事力量,他們對當時的世界都產生了廣泛的,巨大的而且強有力的影響。羅馬帝國的影響在現代都可以找得到,而美國的影響力肯定會持續非常的久遠。
公元3世紀的羅馬帝國,發生了嚴重的奴隸制危機,社會各個層面陷入了危機,羅馬的實力下降了,邊境問題越來越嚴重。蠻族不斷的入侵羅馬的領土,深入到帝國境內。在這樣的背景下,羅馬帝國的軍隊在3世紀危機期間蠻族化的進程加快了,已經與其本身的傳統大相逕庭。羅馬軍隊中出現蠻族不是3世紀才有的,在羅馬剛成立的時候就有蠻族在軍隊中服役,是羅馬忠實的衛士,但是當時的蠻族士兵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軍隊都是羅馬人。恩格斯認為,蠻族大批的進入羅馬軍隊始於圖拉真時代,由於大規模的對外用兵,他把羅馬軍隊的軍團數量增加到了30個。來自蠻族地區的「外人」大量的到羅馬軍隊中服役,學的一門手藝獲得羅馬的公民權,這些都標誌著羅馬帝國的軍隊構成成分發生了質的變化。
哈德良時代,軍隊的蠻族化更進一步,首先是軍隊中的非義大利化,當時的軍隊中真正的義大利公民所佔的比重已經微不足道,更多的士兵來自行省,東方的來自亞洲,希臘,馬其頓;西方的來自西班牙,德國等地區。哈德良擴大了公民權的範圍造成了這種結果 。蠻族在軍隊和政治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在奧古斯都的時代蠻族佔據了軍隊中的三分之二。
其實,羅馬帝國的軍隊蠻族化的原因:首先,是帝國軍事實力的下降;其次,是駐紮在行省的軍團,隨著成員的變化,具有了種族的性質;再次,帝國兵員大量減少,傳統的兵源中,一些有錢人不願意服役,另一些逃跑了;最後,蠻族大多好戰,只要給錢就可以,相比從新訓練的兵員成本降低了。這為羅馬帝國軍隊的蠻族化提供了外在的條件。
然而隨著蠻族在軍隊中的佔比上升,他們在政治和生活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到帝國後期,這些蠻族的士兵有時候也能躋身高級官職。在加力伊努斯皇帝時期(公元260年)他從日耳曼人和摩爾人中組成建了一支新的騎兵,作為自己的親兵,可見當時的蠻族在羅馬軍隊中的地位。
隨著蠻族在軍隊佔據主導的力量,蠻族在政治上被各個政治團體爭相拉攏,他們必然給予蠻族更大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利益。這些利益又給了蠻族更大的力量,反向又增加了蠻族的資本,再拉攏就需要更大的利益了。這是個相互促進增長的循環,成了羅馬皇帝解不開的死扣。
這些蠻族士兵大部分是以僱傭兵的形式存在於羅馬軍隊中,戰爭的時候打仗,沒有戰爭的就解散。他們進入軍團後,就獲得了在軍營附近田地耕作的權力,漸漸地和當地的百姓融合在一起,成了當地的居民。這些蠻族士兵參與了羅馬所有的軍事事件,政治事件,對外開疆擴土、對內打擊叛亂、參與羅馬內部的政治紛爭、和各黨派結為共同的利益團體,最終成長為羅馬內部最大的軍事力量。
這些蠻族的人員在羅馬的生活中吸收了一部分羅馬的先進文化,但又保留了一部分自己傳統的文化習俗,他們一部分覺得自己和羅馬是一體的,另一部分覺得自己在羅馬中是獨特的,是和羅馬人有區別的,使得他們和羅馬人存在了一部分文化上的分別。在政治生活方面羅馬也不可能給他們所有人和羅馬人一樣的政治生活權力,這也造成了羅馬人和蠻族人的部分分歧。在軍隊中羅馬人是步兵,而蠻族大多是騎兵,在蠻族佔據了軍隊中的大多數之後,羅馬引以自豪的羅馬步兵就快消失了,造成了羅馬人和蠻族之間的矛盾。和人一樣離得遠了覺得對方好,離得近了就覺得對方不好,民族之間也是一樣的,最初蠻族進入羅馬是帶著崇拜和敬仰的心態來的,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先進,那麼優秀,那麼的高尚。然而在融入羅馬久了之後,就會覺得也不過如此,覺得他們貪婪,腐敗,懦弱,覺得他們需要依靠自己,蠻族人慢慢起了自傲之心。
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造成了蠻族在羅馬帝國中不斷地發生叛亂,燒殺搶掠,以軍事實力幹預政治。從邊境地區開始,不斷地向羅馬中心蔓延,引起了羅馬更大地混亂,使得各個行省呈現割據之勢,終於在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
而現在的美國正在經受著種族問題帶來的仇恨。美國黑人佛洛依德的死亡不只是個案,在美國這種事情是經常發生的。美國黑人從作為奴隸被販賣進美國,而後經過黑人解放運動取得和白人在法律上一樣的權力,但是在生活中還是經受各種各樣的歧視。黑人融入了美國,有知名的明星,運動員,各行各業都有黑人,美國文化中也有黑人的貢獻。然而這些改變了黑人受歧視的地位了嗎?所以美國隔幾年就要出現一次黑人的騷動,出現一次黑人權利運動。黑人又不能夠徹底融入美國的正常社會生活,這些都是真實的寫照 ,這裡面既文化的因素,也有政治因素,還有經濟方面的各種問題。
現在的美國共和黨代表的是盎格魯——撒克遜(俗稱紅脖子)白人的利益,美國民主黨代表的多元種族的利益,他們之間現在產生了根本性的矛盾。在政治上原來的妥協與合作被對抗取代。互相指責,互相拆臺,相互汙名化。為了取得選民的認同,不斷地強化立場,污衊對方的立場。雖吸引到相應的種族和觀點的人員的認同,卻也強化了自己觀點的不可更改性,進而向極端方向蔓延。由於這些問題,美國社會都開始割裂了,各個方面的人員都需要表態,學者,科學家,記者等等都需要站隊,不能由中間立場,非此即彼,這給美國社會劃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
美國這次的危機應該可以度過去,但問題還是不會得到解決。美國社會有一個歧視鏈,白人、拉丁人、黑人、亞裔依次排開。美國成立之初就是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中心建立地,當時已在美國生活的英國和德國清教徒合作構建了美國的基礎,這是美國的主流(不管是從文化,經濟,政治,軍事都是主流),之後經過一連串的鬥爭納入義大利人,愛爾蘭人。黑人是作為奴隸引進的,拉丁裔是吞併墨西哥進入的。再之後就是大規模移民和偷渡過來的人。2017年的美國非拉美裔白人佔62.1%,拉丁裔佔17.4%,非裔美國人佔13.2%,亞裔佔5.4%,混血佔2.5%,其餘佔1.4%。從2014年開始有色人種的新生兒佔主要地位,而歐洲移民佔少數地位。美國的皮尤西裔中心的機構的報告稱,到了2050年,非美裔的美國白人的比例將降低為美國總人口的47%。
拉丁裔美國人現在是美國的第二大族群,他們有著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習以及政治訴求。現在的拉美裔人群在適應著美國的生活,雖然他們在美國的生活中受到歧視,和各種不公正的待遇。這些都意味著拉美裔有著尋求自己政治、文化、生活方面權力的需求,是和美國白人不同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拉美裔在美國社會中將佔據多數,他們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大,從各個方面影響美國,這是一股龐大的力量,不管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段,當他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意味著和原來的美國的區別,也就意味著美國進入一個全方位的紛爭中,或者最後出現一個拉丁美洲的美國,又或者和西羅馬帝國一樣。
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說過:拉美裔的文化或許將成為美國的主流文化,從根本上改變美國。如果美國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可能走向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