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蒙克:讓肉體死去,但拯救靈魂

2021-01-20 澎湃新聞
愛德華·蒙克:讓肉體死去,但拯救靈魂

2019-04-05 1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Edvard Munch, At the Coffee Table, 1883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以印象主義起家,但在浪跡天涯時期真與幻、靈與肉的強烈矛盾衝突之下,印象主義已不能讓他酣暢地表達內心的感受、表現觸動靈魂的東西,認識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後,蒙克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The Abbot, woodcut from the Dance of Death series, 1523–26

小漢斯·霍爾拜因是歐洲北方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木版畫《死神之舞》系列和肖像畫,他曾說過:「描畫你自己的生命。」

Edvard Munch, The Sick Child, 1885–86

蒙克第一次與印象主義決裂的是《病孩》,這幅作品是他為了哀悼姐姐所作。他說:「當我用慣常的印象主義勾勒病孩形象遇到困難時,我嘗試了表現主義。在重畫了大約二十次之後,畫仍未完成(好在日後經常重返,我自覺已經絕望只好放棄追求的地方),這是我最終離開了印象主義或寫實主義的標誌。」蒙克終於尋找到了表現主義,卻創造了挪威繪畫史上最受譏諷的記錄。

Edvard Munch, Spring Day on Karl Johans, 1890

蒙克第一次客居巴黎時,嘗試了幾次精細的點彩主義——只用色點作畫。那是他的一次短暫地回歸印象主義,對此他只是這樣解釋:「那幅畫其實只是法國繪畫的一個常用的動機,我當時在巴黎身不由己。」

Edvard Munch, The Storm, 1893

Edvard Munch, Moonlight, 1893

Edvard Munch, Starry Night, 1893

Edvard Munch, Death in the Sickroom, 1893

Edvard Munch, Anxiety, 1894

Edvard Munch, Vampire, 1893

1893年12月,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開畫展。和其它作品一起,蒙克出展了題為「愛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畫所組成。這是他此後命名為「生命的飾帶」組畫的起點。它包括深深地沉浸於大氣的主題:《風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題有揭示愛的陰暗面的,比如《玫瑰與阿美莉》和《吸血鬼》。《病室裡的死亡》則以死亡為主題,基於蒙克對姐姐蘇菲之死的回憶。在這幅畫中,蒙克的全家都在列,畫面的焦點聚集在蒙克的背影上。1894年,「生命的飾帶」加進了《焦躁》、《灰燼》、《聖母(Madonna)》和《女人三階段》作品集。在世紀之交之際,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飾帶」組畫系列。

Edvard Munch, Madonna, 1894

蒙克最知名的作品《吶喊》正屬於《生命的飾帶》組畫系列,他還記得創作《吶喊》的源起:「一天傍晚,我出門行走在一條山路上,在克裡斯蒂安尼亞附近,和兩個朋友一起。那是一段我的靈魂讓生活剝開的日子,夕陽正在落山,已浸入地平線以下的火焰之中。它就像一柄火紅的血劍,划過天穹。蒼天如血,遭條條火舌切割,群山漸成深藍,海灣分割成紫藍、黃與紅色。那輪噴薄的血紅,照在山路與扶欄上,我的友人轉瞬變成炯炯發亮的赤白。我感覺到了一聲極向的尖叫,並聽到了一聲強烈震蕩的尖叫。自然界的色彩,頓時打碎了自然界的線條,隨那聲波一起震顫。這些生命的顫動,不僅把我的眼睛激發,也把我的耳朵調動,我著實聽到了一聲尖叫,之後,我便畫出了油畫《尖叫》。」

Edvard Munch, Ashes, 1894

Edvard Munch, Women in Three Stages (from innocence to old age), 1894

關鍵詞 >> 蒙克,吶喊,油畫,藝術,愛德華·蒙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翠西·艾敏/愛德華·蒙克:探索「靈魂的孤獨」的異同
    在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的展覽「翠西·艾敏/愛德華·蒙克:靈魂的孤獨」中,艾敏選擇了蒙克的傑作與她近期的畫作一起展出,呈現她對蒙克的喜愛、追隨,以及兩位藝術家對情感與靈魂的寂寞的探索。英國當代藝術家翠西·艾敏此前公布了自己與癌症鬥爭的經歷。她在過完57歲生日的後幾天進行了手術,如今,她又重新拿起了畫筆。
  • 愛德華·蒙克丨被焦慮和恐懼籠罩的吶喊人生
    ——愛德華·蒙克如果要選哪位藝術家的作品最能夠緩解焦慮,療愈人心,那知美君一定會選這位一生都在與焦慮、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做鬥爭的愛德華·蒙克。這是第一幅蒙克試圖用色彩的情感含義和油畫顏料的粗糙質地表達自己的畫作。它最初名為《研究》(A Study),蒙克將其描述為自己的第一幅靈魂畫作。1886年,當它在克裡斯蒂安尼亞藝術協會年度秋季展覽中展出時,人們對於被認為還未完成的內容提出了強烈的批評。蒙克回應說:「我們不能全都畫指甲和樹枝。」
  • 愛德華·蒙克的「吶喊與迴響」
    日前,由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邁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攜手挪威Snowflake藝術公司聯合主辦,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大力支持的「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在經過一年的精心籌備後正式在久事美術館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
  • 春雨樹帶你看名畫|愛德華·蒙克的《吶喊》
    ▲ 愛德華·蒙克,挪威國寶級畫家一個肖像和畫作被印在挪威紙幣上的人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一個變了形的、骷髏般的人像,捂著耳朵,作出驚聲尖叫的表情,讓人隔著畫布都能感受到他內心掙扎的恐懼▲ 生命的《吶喊》蒙克完成於1893年的代表作《吶喊》舉世聞名,關於這幅作品,蒙克自己有一段記述:「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陽快要落山時,突然間,天空變得血一樣的紅, 一陣憂傷湧上心頭,我呆呆地佇立在欄杆旁。
  • 「靈魂畫家」蒙克的瘋狂吶喊
    "靈魂畫家"的瘋狂吶喊小夥伴們是否對這幅畫似曾相識:明豔的色彩、大塊的塗抹、扭曲的造型、粗糲的線條。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愛德華·蒙克自己敘述畫的由來。在這幅『生命組畫』中的《吶喊》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形的尖叫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今天在上海久事美術...
    央廣網上海9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由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邁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攜手挪威Snowflake藝術公司聯合主辦,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大力支持的「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在經過一年的精心籌備後正式在久事美術館揭開了他神秘的面紗。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版畫的傳播實現了蒙克最初擴大受眾的願望。2019年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了英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愛德華·蒙克版畫展:「愛與焦慮」,共展出其各時期、各種風格並通過不同基質創作的版畫作品83件。該展覽是英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蒙克版畫作品展。
  • 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將痛苦化為我指間的色彩
    如果要評一個最壓抑的畫家,我一定首選愛德華·蒙克。他的畫作裡總帶著某種憂傷,這種憂傷深深地吸引著觀者,仿佛掉入蒙克為我們描繪的色彩世界。愛德華·蒙克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雕刻雕塑家。1863年12月12日出生於阿達斯巴克,1944年在奧斯陸去世。
  • 《吶喊》等蒙克名作上海開展
    蒙克經典版畫《吶喊》的1895年石刻(手工上色)版本亮相上海。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繼一周多前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在上海外灘展出後,愛德華·蒙克的劃時代經典版畫《吶喊》日前在上海開展。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 《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愛德華·蒙克(1863-1944)由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邁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挪威Snowflake藝術公司共同主辦的「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將於9月25日空降魔都!
  • 人物肖像畫:克裡斯蒂安·蒙克-蒙克|美術作品
    ·蒙克·蒙克·蒙克·蒙克·蒙克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計劃展出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澎湃新聞今天獲悉,上海久事美術館將於今年秋季舉辦蒙克展——「吶喊與迴響——2020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大展 」,計劃展出蒙克的6件橫跨30年不同階段的油畫及47件版畫作品。其中,包括計劃展出一幅《吶喊》石版畫。由於疫情影響,目前上海久事美術館正在與藏家商討運輸,展品等問題,具體展期還尚未確定。
  • 蒙克大展上海開啟:「吶喊與迴響」呈現53件版畫及油畫
    蒙克是從挪威峽灣走出的天才畫家,他的藝術道路可謂一場「逆襲」,通過這場展覽,可以讀到他筆下的孤獨、絕望、焦慮、死亡和愛的感受,這也是畫家的心靈日記。愛德華·蒙克,內在精神的「逆襲」愛德華·蒙克愛德華·蒙克,挪威藝術家、版畫家,現代表現主義之父,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
  • 聽到了蒙克的《吶喊》
    (蒙克)一年之後,蒙克用文字表達的夢幻場面表現在了畫面上。1893年11月20日,蒙克的一位情緒化的朋友兼同行卡爾,來到艾克伯格的森林中,就在《吶喊》的取景位置停了下來。蒙克的畫有一種把你拖拽進畫面的力量,讓直視畫面的你無處遁逃。
  • 蒙克的《吶喊》居然掉色了?
    近日,挪威蒙克博物館宣布,一幅愛德華·蒙克的《吶喊》正在褪色。《吶喊》在經過透射電子顯微鏡成像結果顯示,褪色的顏料表面附著了一層白色晶體粉末,實為人工合成顏料鎘黃氧化後的分解產物硫酸鎘和碳酸鎘。
  • 福利|吶喊與迴響 - 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 《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蒙克的一生飽受親人離世、自身糟糕的健康及精神狀況、坎坷的情感經歷的折磨,所以他的作品著重表現內在的情感,簡化主題對象表面及形式的刻畫,最終使作品的內在精神超越視覺外形;其精神力與表現力都直指觀者的內心與靈魂,從而挖掘所描繪主題的永恆品質。
  • 蒙克的《吶喊》想表達的是什麼?
    《吶喊》(又名為《尖叫》)愛德華·蒙克(挪威)(Edvard Munch 1863-1944)創作於1893年90.8cm*73.7cm現收藏於挪威奧斯陸國家美術館《吶喊》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創作的繪畫作品。
  • 肉體與靈魂的陰陽轉化
    肉體與靈魂這是一對陰陽,這裡陰陽關係應該如何分析呢,陰陽統一當然可以理解,肉體與靈魂合在一起才能夠形成一個完成的人。但是陰陽對立該如何理解呢,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肉體與靈魂的分離,肉體雖然在曹營,可以靈魂確在劉備那個地方。夫妻之間的同床異夢這樣的案例更是不勝枚舉,可見肉體與靈魂的陰陽對立也是屢見不鮮。
  • 海灘風景畫:海灘的繪畫研究、海灘上的月光-蒙克|美術作品
    ·蒙克·蒙克·蒙克美術作品繪製材質:海景油畫(海灘、巖石、海面、天空、雲) – 板面油畫美術作品:有樹木和船隻的海灘景觀_Beach Landscape with Trees and Boats-愛德華·蒙克
  • 蒙克,一直在吶喊
    這張畫是蒙克的爆發,也是蒙克的釋放。 病中的孩子,1985-1986 藝術是蒙克唯一可信賴的。他拿起畫筆,不是為了藝術,而是為了自己的靈魂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