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標準和追求目標。|《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論語之重新解釋)

2020-12-12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1.20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筆者注】本章講的是篤這一價值的特點。朱熹《論語集注》:言不可以容貌取人也。李澤厚先生的解釋就是根據朱熹的註解而來。根據這一解釋,「莊」字被譯出「裝」字,意思是裝出來。筆者有兩處疑問:一是忠厚老實就是君子嗎?未必。即使一個人是真的忠厚老實,也不能與君子劃等號。剛談一談忠厚老實,就往君子身上靠,明顯不妥,距離君子遠著呢。二是忠厚老實能夠只通過臉色裝出來嗎?欺騙小孩子還行。根據一個人的臉色就稱讚他忠厚老實,說明稱讚別人的這個人沒腦子。還有一處疑問,筆者限於工具無法確定,即「莊」字與「裝」字有沒有通用的先例?筆者沒有查到。基於以上疑問,筆者認為,朱熹的註解值得商榷。

篤,是儒家確立的一種價值。《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篤指忠實,一心一意。忠實,即忠誠可靠。篤這種價值,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價值,與道德沒有直接關係,既不屬於君子,也不屬於小人。君子、小人、既非君子又非小人的普通人,都可以作為行為標準和追求目標。屬於君子、小人這一體系所專有的價值,如忠、孝、信、義等,可以稱為專有價值;屬於君子、小人、普通人等所有社會成員所擁有的價值,如博、審、慎、明、篤等,可以稱為普遍價值。儒家思想沒有將這些價值進行區分。原因在於這些價值屬於人性的不同方面,忠、孝、信、義等價值屬於道德,博、審、慎、明、篤等價值屬於知性。孔子講的許多東西都是人性,但沒有對人性作進一步的細分,而是將知性、情感、道德三類人性混用,因而也沒有對這些價值作進一步分類。

篤這種價值既然與道德沒有直接關係,自然與君子也聯繫不起來。孔子在本章中提出的疑問,在某種程度上觸及到了這個問題。可惜,孔子沒有進一步作出闡述。筆者將以上述分析為基礎,作出新的解釋。

【筆者譯】孔子說:「就做事情忠誠可靠、一心一意而論,是稱為君子的人做得好一些呢,還是面色莊重的人做得好呢?」

相關焦點

  • ...即可被社會認可為君子|《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論語之重新解釋)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筆者注】本章講的是成為一個君子的基本條件。司馬牛笨得出奇,孔子回答他時,不能從大的方面著手,只能從最基本的東西入手。所以,本章與上一章讀起來,讓人覺得孔子的回答有些不解渴。問題很大,回答很小。
  • 儒家與道家相輔相成,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思想
    儒家文化倡導我們仁、義、禮、智、信各個方面的教義。而道家似與其相反追求的是養生之道,遂有曾經的長生不老之說。但實際上兩者各有其宗旨,各有其精華。這二者似乎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互相輔佐使得人們有種相對平衡的做人做事的原則。儒家思想,自古以來也是中國的主導思想。以孔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儒家思想更是影響了千秋萬代的華夏子孫。
  • 以物理學看國學:熵增定律佐證儒家思想
    基於人體的物質性,如果用熵增定律理解人生,我們發現它竟然能讓我們茅塞頓開,大徹大悟,更為神奇的是它還與兩千多年前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不謀而合!它們都認為人生應當去積極的作為,用力的活。在人的一生中為什麼總會生病,並在老年時因多種疾病纏身而死去?為什麼如果消極懶散地對待生活,人生必然荒蕪?為什麼無節制縱慾的人生必將走上自我毀滅的歧路?
  • 韓愈與朱熹——淺談《論語筆解》的特點與思想及其對朱熹之影響
    如上文中「六十而耳順」「宰予晝寢」兩例,雖是文字改動,但也可以窺探此二處韓愈以孔子之意為非,須得進行一番改動和重新闡發,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總之,韓愈對以對前人質疑為主,充分體現了《筆解》不懼權威,勇於質疑的特點。
  • 基督教與儒家思想的勝利(局部與偏見)
    這種結論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質疑,他們解決質疑的方法,是重新理性的思考,甚至辯論,直到得出一個新的共識。整個基督教的發展史,這一行為貫穿始終。這種思辨似的發展理念,使基督教像一個有機體一樣,隨著外部環境——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新陳代謝,具有了頑強的生命力。而在其後基督教的宗教改革中,你同樣可以看到這種生命力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和基督教最為相似的是儒家思想。
  • 朱熹《論語集注》研究綜述
    姚徽《論朱熹<論語集注>的特點及貢獻》一文指出,縱觀《論語集注》全書 ,朱熹最擅長從細微處闡發其理學思想,由於他是以自己的理學思想去觀照孔子的言行 ,因此時時發揮出與重訓詁考證的漢魏學者大相逕庭的新解 ,因此這也是他最受人攻擊之處。
  • 既然仁這麼難做到,為什麼還要追求仁?不追求仁行不行?|《儒家思想...
    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仞乎?」【筆者注】本章講的是仁可分為不同層次。綜合上兩章與本章來看,仁作為最高的價值追求,可以分為不同層次,適應不同層次的人群的需要。仁不是某個階層所獨有,也不是某個智力層次的人所專有。就每一個人來說,他所處的社會層次不同,所追求的仁也可以不同。就顏回的才智來說,孔子直接從國家制度的層次和抽象思維的角度來談仁,他能理解。
  • 從《論語》看孔子遇到的不同思想者的質疑
    這裡之所稱之為不同思想者,有兩層含義:一是"思想"者,而不是像前文所提到的陽貨、叔孫武叔之流只從目前問題出發、作出膚淺反對之聲的從政之人,二是思想"者",即其並非成名大家,從《論語》記載來看,這些人也未在 歷史 上留有名號,只是有思想的人,沒有系統的理論流傳下來。   《論語》以《憲問》篇和《微子》篇為代表,記述了七位不同思想者與孔子的相遇情形。
  • 敬畏生命,捨生取義,談儒家思想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中的作用
    黨的正確領導及政府有力的管控措施當然是主因,除此之外,個人認為,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傳統文化亦深深影響著國民的行為。首先,儒家敬畏生命的思想深入人心。早在兩千多年前,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先哲就已經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價值理念。
  • 抗擊新冠病毒,是用道家思想,還是儒家思想,還是佛教思想?
    假如設置三個"lCV病房"做試驗,一個用道家思想,一個用儒家思想,一個用佛教思想。情況會怎麼樣呢?有充足的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有舞蹈,有歌聲。媒體報導,以此為美。這次疫情的積極意義就是:讓人重新認識道家思想,重新把道家思想請回來,因為在道家思想面前,病毒只能逐漸消失。
  • 儒家思想為何流傳這樣廣?一句話告訴你真相
    將老師比作春雨,將師德與春雨的特點聯繫在一起,很好地形容出老師對學生的溫柔體貼和無私奉獻。說起老師與師德,古代最有名的老師自然是「至聖先師」孔子。那麼,孔子究竟是什麼樣的老師呢?以孔子為首的儒家思想,為何從古至今,流傳如此之廣?我認為一句古話可能會告訴你真相。孔子是什麼樣的老師?
  • 在商向儒——一代儒商張謇的思想精髓
    張謇之所以能夠成就彪炳千秋的驚世偉業,關鍵在於他有堅定的信念、興國的夢想、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過人的勇氣和堅毅的意志,根本在於他有源於儒家學說而又超越時代、超越常人的智慧,其精髓就是其博大精深的「在商向儒」思想。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價值體系的核心。它不僅影響中國幾千年,而且在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 《論語》仁學體系新詮
    「仁」的實踐方式是「下學上達」,實踐途徑是「忠恕之道」。「愛人」也是實踐仁的基本途徑。孔子的「一貫之道」是「仁」,「仁」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居核心、包諸德、合天人、貫內外,通透於其個體生命的成長之中,造就了至聖的人格境界。孔子「仁學」為傳統儒學奠定了基本規模和詮釋方向,對於今天重建新儒學思想體系具有正本清源、返本開新的意義。
  •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
    這就需要建立一套眾所周知的標準,才能起到人人知法守法,維護社會公平的作用。這套標準就是明頒天下的法律。儒家主張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的差別,而法家堅決反對人為因素的影響,認為人在法律面前應該是無差別的平等。
  • 打破鬼神迷信思想,需要重塑傳統文化
    儒家的情況較為複雜,在理論上關於鬼神的態度,儒家是明確的懷疑或是否定鬼神的,但是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往往又有著祭祀或崇拜鬼神的行為,儒家強調的祭祀天地、祖先和萬物神靈的祭禮,對儒門聖人的頂禮膜拜,將聖人神人化、鬼神化,進行祭祀崇拜,這不僅僅在民間大眾中極度盛行,事實上上層的士大夫之流往往也是宣傳提倡的。
  • 北宋物質生活豐足,士大夫追求「粗茶淡飯」來滿足精神需求
    「粗茶淡飯」,也成為了北宋士紳階層的一種新型飲食文化,成為了北宋文人的新的精神追求。為何明明在擁有了十分富足的物質生活條件之下,要追求這種十分「簡陋」的飲食文化呢?這既與北宋士紳階層本身的精神態度有關,也和當時的主流文化思想有著一定的淵源。
  • 儒家思想與神話:董仲舒的天命思想
    漢代思想的建樹是多方面的,和神話有關的也是層出不窮。例如在漢代儒家思想體系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天命理論和神權政治;道教思想中的長生不老思想和神道理論;讖諱中和神話有關聯的神學唯心主義思想。儒家思想與神話一、董仲舒的天命思想董仲舒思想是以天人感應為內容和特點的唯心主義目的論。天人關係是其哲學思想探討的基本問題。分析董仲舒的思想,首先要對他的「天論」進行分析。董仲舒的主要著作中,有一系列的天命鬼神思想。
  • 儒家經典《論語》十句經典名言,看完受益一生
    《論語》是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經典之一,全書約一萬二千字,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之交。1. 三思而後行。出自春秋·孔丘《論語·公冶長》。三:多次、反覆。經過反覆思考之後再來採取行動。2.
  • 男寶寶取名:《論語》氣宇不凡的小男孩名字,真的是一名一氣質
    《論語》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經典著作。《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據。一、《論語》中的儒家智慧,讀懂了竟受益匪淺,還可以給寶寶起名字!1.
  • 儒家思想文化到底是害了中國人還是救了中國人?
    最終使得天下群起而攻之,秦朝滅亡。漢朝建立後不再學秦使用法家治國,而是採取道家「黃老之術」治國。最終的實踐證明道家並不適合治國,因為道家思想太難世俗化。獨尊儒術最終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登上政治舞臺,雖然董仲舒的儒家對比孔子的儒家有一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