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筆者注】本章講的是篤這一價值的特點。朱熹《論語集注》:言不可以容貌取人也。李澤厚先生的解釋就是根據朱熹的註解而來。根據這一解釋,「莊」字被譯出「裝」字,意思是裝出來。筆者有兩處疑問:一是忠厚老實就是君子嗎?未必。即使一個人是真的忠厚老實,也不能與君子劃等號。剛談一談忠厚老實,就往君子身上靠,明顯不妥,距離君子遠著呢。二是忠厚老實能夠只通過臉色裝出來嗎?欺騙小孩子還行。根據一個人的臉色就稱讚他忠厚老實,說明稱讚別人的這個人沒腦子。還有一處疑問,筆者限於工具無法確定,即「莊」字與「裝」字有沒有通用的先例?筆者沒有查到。基於以上疑問,筆者認為,朱熹的註解值得商榷。
篤,是儒家確立的一種價值。《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篤指忠實,一心一意。忠實,即忠誠可靠。篤這種價值,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價值,與道德沒有直接關係,既不屬於君子,也不屬於小人。君子、小人、既非君子又非小人的普通人,都可以作為行為標準和追求目標。屬於君子、小人這一體系所專有的價值,如忠、孝、信、義等,可以稱為專有價值;屬於君子、小人、普通人等所有社會成員所擁有的價值,如博、審、慎、明、篤等,可以稱為普遍價值。儒家思想沒有將這些價值進行區分。原因在於這些價值屬於人性的不同方面,忠、孝、信、義等價值屬於道德,博、審、慎、明、篤等價值屬於知性。孔子講的許多東西都是人性,但沒有對人性作進一步的細分,而是將知性、情感、道德三類人性混用,因而也沒有對這些價值作進一步分類。
篤這種價值既然與道德沒有直接關係,自然與君子也聯繫不起來。孔子在本章中提出的疑問,在某種程度上觸及到了這個問題。可惜,孔子沒有進一步作出闡述。筆者將以上述分析為基礎,作出新的解釋。
【筆者譯】孔子說:「就做事情忠誠可靠、一心一意而論,是稱為君子的人做得好一些呢,還是面色莊重的人做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