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春宮曲》全詩如下:
昨夜風開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
簾外春寒賜錦袍。
前兩句交待的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後兩句寫故事人物內容。

簡簡單單的四句,含有多大的史話信息量呢?
今天我以一個讀詩人的直覺,來說說我讀這首詩所感知的歷史信息,也就是我在讀這首詩時,想到的與該詩關聯的歷史信息。
初看此詩時,腦子裡直接映射出的是:
未央宮這座建築,漢朝皇家宮殿。
人物漢武帝、平陽公主、衛子夫,隱形人物陳阿嬌。

因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不生育,武帝妹妹平陽公主把自己府裡的歌女衛子夫送與武帝,此詩就是漢武帝初見衛子夫的場景。
衛子夫後來成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
從這些人物說開來又會想到什麼呢?接著說。
詩說漢武帝和第二任皇后,繞不開第一任皇后陳阿嬌。
陳阿嬌是漢武帝的姑姑館陶公主劉嫖的女兒,姑姑曾問漢武帝願不願娶阿嬌為妻,武帝答「若得阿嬌,當金屋藏之」。這就是「金屋藏嬌」這個典故的由來。
漢武帝得衛子夫之後,失寵的陳阿嬌被冷落於長門宮,於是陳皇后重金聘請漢文學大家司馬相如寫下《長門賦》。「長門買賦」的典故由此而來。

提到司馬相如,腦子裡又會串出一串,與司馬相如有關的種種,比如,古代名琴「綠綺」,古曲《鳳求凰》,才女卓文君,成語「文君當壚」,卓文君的《白頭吟》。《白頭吟》中「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千古傳誦,至今不衰。
由衛子夫聯繫到漢朝軍事家大將衛青,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他的威名讓匈奴聞風喪膽。
西漢還有一位大將軍霍去病,是衛子夫的外甥,也是一位軍事家。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有「封狼居胥」,說的就是他。
這是我讀這首小詩時,所能想到的史話信息,至於漢武大帝,那就太多太多,此處不說。
讀詩知史,讀的詩越多,越感覺歷史知識欠缺多,於是就不斷地讀下去,既學詩又學史,兩全其美,何樂不為?(本文原創。圖片來自百度,如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