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傳承雷州文化 手寫編纂方言字典

2020-12-17 瀟湘晨報

蔡山桂和他的「幕塘書齋」。

蔡山桂創作的作品,包括雷韻、楹聯等。

《雷州話字典》為1.6萬字條注音、釋義。

人物檔案

蔡山桂今年83歲,30年前投入到與雷州話相關的創作工作中,著有包括《雷州話同音字·雷州歌韻》《雷州古今楹聯選》等多部作品。2009年,蔡山桂獲得「湛江市雷州話傳承人」稱號,2012年-2013年手寫編纂、出版《雷州話字典》。

30多年前,雷州話傳承人蔡山桂投入到與雷州話相關的創作工作中,著有包括《雷州話同音字·雷州歌韻》《雷州古今楹聯選》等多部作品。為了進一步傳承雷州文化,他於2012年-2013年手寫編纂、出版《雷州話字典》。

這部字典收錄了16000個字的雷州話讀音、釋義,還附有部分雷州方言詞語,全書超80萬字,近700頁,被粵西方言研究專家高度評價,「該字典的問世是雷州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此著深入地記錄了雷州話的讀音,是雷州話傳承的力作,影響頗為深遠。」

近日,南都記者專訪了蔡山桂。他回憶了2012年手寫編纂《雷州話字典》的經歷。

「草根文人」

生於1937年的蔡山桂常自嘲是「草根文人」——身為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文化所研究員,湛江師範學院雷陽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的他,只有小學學歷。

蔡山桂今年83歲,普通話帶有閩南口音,語速不快但聲音洪亮有力。無論是談起幼時的成長環境,還是老來的創作經歷,年過八旬的他依舊口齒清晰、表達準確。年幼時的他受限於當時的家庭環境,小學畢業後被迫輟學,此後大部分的學習是通過私塾先生,「私塾就在我家隔壁,在先生的帶領下,我們都是用雷州話誦讀四書五經。」

那時起,讀書成了蔡山桂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他老舊的自建屋內,書房「幕塘書齋」是他的精神居所——這裡藏書5000餘冊,包括《古文觀止》《東萊博議》《史記》《資治通鑑》等。

在身邊多位文化友人的影響下,30年前蔡山桂投入到與雷州話相關的創作工作中,著有包括《雷州話同音字·雷州歌韻》《雷州古今楹聯選》等多部作品。2009年,蔡山桂因此獲得「湛江市雷州話傳承人」稱號。

獲此殊榮後,蔡山桂不禁進一步思考:應該如何繼續為雷州話傳承做出努力?

當時他對雷州話的研究尚淺,僅僅一部同音字作品很難覆蓋雷州話全部字詞,而市面上並沒有一本權威的、經得起推敲的雷州方言字典。

這讓蔡山桂產生了編寫一本當地方言字典的念頭。

編纂字典

該方案基於國際音標,為雷州話音制定了19個聲母、47個韻母,系統地為漢字標註雷州話讀音。

一個人完成一部字典的編寫,這無疑是個浩大的工程。

2012年初,蔡山桂決定全身心投入《雷州話字典》編纂的準備工作,此時的他已年逾古稀。

方言字典編纂的最大難題之一就是注音。

雷州話作為廣東四大方言之一,源於閩南語系,包括雷州半島在內的粵西部分地區共有500多萬人講雷州話,雷州話也是湛江市五縣五區通用的方言。

雷州話有8個聲調,單用漢語拼音顯然不能涵蓋全部的字音。

好在前人在雷州方言研究上留下了寶貴經驗。

上世紀80年代,雷州文化研究前賢蔡葉青曾出版《雷州音字典》《雷州方言詞典》。上述兩本字典僅收錄7000餘字條,但蔡葉青在其中用於標註字音的方法——「雷州話拼音方案」被國內多名從事語言文化研究的學者認可。

該方案基於國際音標,為雷州話音制定了19個聲母、47個韻母,系統地為漢字標註雷州話讀音。「雷州話拼音方案」也成了蔡山桂注音時最主要的依據。

按照這個方案,蔡山桂在每個字條後面,先標註漢語拼音,再標註雷州話拼音。為了便於讀者掌握漢字的雷州話讀音,他還在每個字條中用一個比較淺顯的同音字或切音字(即把兩個常用字的讀音合起來拼出一個音)作為讀音參考。

方言讀音的統一和準確是字典的關鍵所在,對這方面的把握,蔡山桂有著獨特的優勢——由於從小在雷州市雷城鎮長大,蔡山桂的口音是最地道的雷州方言。

後輩接力

全家人動員起來,紛紛支起電腦,分工將蔡山桂的手稿逐字輸入,形成文本,反覆檢查。成稿時,電腦數據顯示,《雷州話字典》全書文本已超80萬字。

為了使每個字的所有意義準確,蔡山桂以《辭海》為範本,反覆翻閱查看,還將字條的繁體書寫、異體書寫歸類,以便讀者進行簡繁對照。

年歲漸長,編寫字典的工作對於蔡山桂來說未免有些吃力。為了儘早編完這部字典,他從2012年初便閉門謝客,專心於此,每天平均工作時間超10個小時。

在他的書房裡,《辭海》上中下三冊詞典貼滿了透明膠帶,「這都是那一年反覆翻開查看,被我翻爛的」。蔡山桂向南都記者談到。

歷經半年時間,《雷州話字典》初稿終於完成,收錄了16000個字,相對比前輩蔡葉青所著的《雷州音字典》,增加了9000字。

由於不熟悉計算機等設備操作,蔡山桂編寫時全靠手寫,16000個字的釋義字條整齊書寫在一沓稿紙上,等待被錄入電腦。如果聘請打字員,這需要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

時值暑假,蔡山桂多個在外讀書的孫子回鄉,在女兒蔡海紅的組織下,全家人動員起來,紛紛支起電腦,分工將蔡山桂的手稿逐字輸入,形成文本,反覆檢查後再列印出來交給他。成稿時,電腦數據顯示,《雷州話字典》全書文本已超80萬字。

完稿後,還需要反覆校對。

蔡山桂告訴南都記者,為了保證字典的準確性,他親自校對,確保每個字條的音調、字義不缺且無誤,全稿不得有絲毫錯字。校對了十遍,蔡山桂還請了身邊多位從事文化工作的朋友幫忙再次校對,最大程度減少失誤。

2013年4月,蔡山桂的《雷州話字典》終於出版。這部字典出版不久後便在湛江市引起較大反響,還曾獲得「湛江市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粵西方言研究專家、湛江師範學院教授陳雲龍在《雷州話字典》序中寫道:「該字典的問世是雷州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

除了《雷州話字典》,蔡山桂還著有《詩文選集》《雷州名聯賞讀》《雷州鄉土文化》《蔡山桂選集》等多部作品,涵蓋了楹聯、雷劇等文化表現形式。

《蔡山桂選集》是他最新出版的一部屬於自己的文集,其中收錄了他過去30年來的部分作品。這本「大部頭」裡包括他此前創作的6部雷劇、1160副楹聯、258首雷歌等多類作品,全書927頁,60萬字。

據當地媒體報導,這些作品早就以各種方式被流傳於民間。其中,《寇準貶雷州》等多部雷劇被搬上戲臺演出;多副楹聯先後被篆刻在雷州的名勝古蹟、戲樓、牌坊、宗祠上;詩詞、地方文史掌故等作品也曾發表於一些雜誌期刊上。

雖然已年過八旬,蔡山桂在傳承雷州文化方面卻未曾止步。

近些年來,蔡山桂開始收徒,為當地本土文化愛好者授課;奔走於雷州市多個中小學,為本地青少年講授雷州人文歷史和楹聯撰寫的知識。他也常鼓勵女兒蔡海紅接過他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傳承雷州方言文化。

採寫/攝影:南都記者 黃小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文化冷知識:漢字有多少個,《康熙字典》是漢字最多的字典麼
    《說文解字》算是字典界的大IP,成功地將娛樂與文化結合的味道。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發展得中規中矩:三國,《廣雅》,是仿照《爾雅》體裁,編纂的一部訓詁學彙編,也被看作是百科詞典,收錄了漢字數量18150個;兩晉,呂忱編的《字林》,是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收錄漢字12824個,儘管沒有前面三國時期的《廣雅》收錄漢字多,但是很有權威性;
  • 雷州清端文化走進湛江一中培才學校
    傳承經典 開啟未來清端文化是雷州半島一顆璀璨的明珠。為更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雷州好聲音,使廣大師生在回味歷史經典、培育家國情懷的同時,接受廉潔文化的薰陶,樹立「崇廉恥貪」的價值觀念,從而有效地拓展學校黨風廉政建設教育陣地,不斷探求校園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
  • 湛江特色文化:雷州儺舞
    今天我想跟大家說說湛江特色文化:雷州儺舞。湛江雷州儺舞是一種獨特的雷儺,是中原地區儺文化與雷州半島崇雷習俗相結合的產物。雷州儺舞是一種獨特的「雷儺」,又叫「走成倀」、「走清將」、「舞巫」等,是雷州民間祈禱雷神遣災祓禳,保佑平安的一種傳統舞蹈。始創於唐貞觀十六年(642)年。
  • 「雷州換鼓」探研
    一、「換鼓」的由來「雷州換鼓」的說法來自於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所編纂的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樂小舍拚生覓偶》開篇的一句話:從來說道天下有四絕,只有「四絕」之首的「雷州換鼓」最為奇特。因為除了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提到外,翻遍各種典籍,再也找不到有人說過「雷州換鼓」這四個字。「雷州換鼓」的字面意思也令人費解。其中可以準確解讀的只有「雷州」二字。
  • 湯溪方言中的「四字成語」
    幾千年來,姑蔑方言形成的湯溪土話一直在延續。 2008年8月,香港陽光衛視為了拍攝大型紀錄片《江南煙雨》,攝製組深入古村民間,在姑蔑後裔中尋訪用「湯溪話」吟唱的民歌,如訴如泣的悲情民歌,讓記者們猶如墜回到遠古的年代; 聲調渾重、字字激揚的姑蔑方言,在香港記者眼裡如同走進了非洲部落,無不為姑蔑方言形成的古老語系傳承如此完美而感動。姑蔑古國後裔的語言自成一派,也引得學者的關注。
  • 老人編纂《直檢字典》 無需查拼音部首5秒找字
    說起字典,大家自然會想起《新華字典》或《現代漢語字典》,它們都是通過部首和拼音的檢索方法查字。這本字典究竟如何使用,昨天,梅雪儔向記者演示查字,5秒鐘內就迅速查到字。高工20年孜孜不倦編纂「直檢字典」梅雪儔,1938年出生,祖籍江蘇無錫,自1957年大學畢業後,他就被分配到溫州工作,至今都生活在溫州,已經是名老溫州了。
  • 對網上「方言本字考」的思考
    也引發了全社會對方言本字寫法的濃厚興趣,一些媒體還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方言,固然是一個大眾廣泛關注、參與度很高的話題,但我國方言歷史悠久,語音迭經演變,漢字源流複雜,不少方言本字是古代漢語的遺留,甚至在今天的通用漢字字庫裡根本無法找到,使得普通輸入法無法輸入。
  • 廣東較難聽懂的一種方言,屬閩南語系一支,是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
    廣東的方言文化各有各的特色,而且與歷史發展也有關係,雖然說在不同區域中所形成的方言文化有不同的發展趨勢,但從總體上說,廣東境內的語言文化還是非常豐富的,像是在全國很知名的粵語,還有客家語等語言,它們在對廣東市民心中佔據了很高的發展地位,而這也是令很多外地人感到比較難懂的地方。
  • 不要在湛江市區尋找隱秘的角落啦,附近這座雷州古城更值得前往
    在廣州灣因法國殖民而開發之前,雷州一直是湛江所在的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一位置從西漢元鼎六年到民國二年達兩千多年。因其所在的雷州半島為南中國第一道門戶,以及廣東、廣西、海南和越南北部四地會聚之所,雷州城也被稱之為「天南重地」。
  • 多些「手寫春聯」喚醒文化自信
    村民們說「手寫春聯」太珍貴了。(1月7日《寧波晚報》)為何在這個時代裡,「手寫春聯」受到了老百姓熱捧?歸結起來,這其實是文化自信的甦醒,是文化自信的回歸,是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說到「手寫春聯」火熱,筆者有著切身經歷。作為基層新聞工作者,跟隨不少「手寫春聯」團隊下過鄉村。組織「手寫春聯」下鄉,是縣委、縣政府每年春節前夕都開展惠民活動。
  • 70歲的《新華字典》出新版了
    8月10日,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新華字典》在它啟動編纂後的70年中,先後經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多次修訂,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創造了人類圖書出版史上的奇蹟。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
  • 溫州現代菜籃子:方言傳承進農貿,文旅研學創新潮
    溫州話(甌語)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屬正統的古漢語「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很接近華夏祖先的語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溫州方言的紛繁複雜程度可謂「三裡不同調,十裡不同音」,在維持族群情感聯繫、留存共同記憶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今很多孩子遇到方言就變成「啞巴」,方言傳播面臨難題,文化挽救保護與非遺傳承已經刻不容緩。
  • 字與詞勾勒中國——《新華字典》12版這樣修訂
    作為一部小型語文工具書,它以較小的篇幅提供最有用的字詞形音義信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成為億萬群眾讀書識字、學習文化的良師益友。國慶期間,《光明悅讀》特別策劃——《新華字典》修訂與新中國文化發展專版,通過《新華字典》修訂者和使用者的親身講述,以小字典展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果和國家的文明進步。
  • 動畫配音:方言能否等於地區文化
    現在看電視電影的時候,偶爾也是為了顯示語言和電視的特色文化,會伴有方言的配音,這些作品也是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滿足了當地觀眾的習慣,很多人也逐漸的思考一個問題:  方言配音作品:方言能等於地區文化嗎?  在四川話方言配音作品中的《貓和老鼠》中,氣急敗壞的老貓會對小老鼠說「我要你娃死的棒硬」,就連原英文版本老鼠歸家的哼的小調,也變成了四川話的小調了。
  • 動畫配音:方言能否等於地區文化
    現在看電視電影的時候,偶爾也是為了顯示語言和電視的特色文化,會伴有方言的配音,這些作品也是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滿足了當地觀眾的習慣,很多人也逐漸的思考一個問題: 方言配音作品:方言能等於地區文化嗎?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編寫的方言詞典,大多仿照或者參考《現代漢語詞典》,而通語詞典的編纂方式,並不完全適合方言詞典。我們認為,大型漢語方言詞典的編纂,應注意以下幾點:  3.1 對方言的定位  每一個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一個自給自足的語言結構。
  • 唐山方言被納入有聲資料庫 採集代表性發音人
    唐山方言作為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脈,因其濃厚的地域特色和獨特魅力,在全國範圍內廣為流傳,唐山方言被列為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河北庫建設的試點,對保護和傳承唐山方言這種特殊的語言符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河北庫唐山試點調查團隊成員劉伯群表示,如今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交流的廣泛暢通,以及推廣普通話等多重因素影響,方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現在很多年輕人交往時會刻意避開方言,覺得方言『有點土』,更多地選用普通話這種時尚語言。方言作為溝通鄉情的一種重要工具,但目前已經退居到第二位,而且正在逐漸弱化甚至消失,拯救方言已經刻不容緩。」
  • 山東省編纂《山東省老字號誌》,為老字號著書立言
    近日,山東省商務廳和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山東省地方史志研究院)聯合下發關於《<山東省老字號誌>編纂工作方案》的通知,決定於2019年啟動《山東省老字號誌》編纂工作,為山東省老字號品牌和企業著書立言,延續老字號厚重歷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工商文化。
  • 這個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之地,你對這裡的民俗文化了解嗎
    民俗文化雷州文化雷州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的美譽。雷州文化既是廣東四大民系文化之一,也是湛江主要文化之一。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話方言為特徵的區域性文化,其分布範圍包括今雷州、遂溪、徐聞、麻章、東海島、霞山以及廉江一部分地區。
  • 改革古韻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改革古典詩詞韻律中、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曉宇宙論文作品平仄格律是中華詩詞先祖們留給後人的經典文化。是根據中國文字的平聲仄聲而形成的文化底蘊。這可是先人們的經驗總結,一首詩歌的每一句都昂揚頓挫,生生不息,旋律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