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宋元明清的畫作,且具備多樣、豐富的仙山面貌。「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將於7月1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樓展覽室開展。「澎湃新聞」獲悉,展覽中不僅可以看到傳五代時期董源的《洞天山堂》、明代仇英的《雲溪仙館圖》,而且可以觀賞元代方從義、明代謝時臣、文嘉、文伯仁等仙山題材的山水佳作。另外,此次展覽以明代時期仙山題材的山水畫居多。據悉,傳董源《洞天山堂圖》的展期是7/1-8/13,方從義《神嶽瓊林圖》的展期是8/14-9/25,冷謙《白嶽圖》的展期是8/14-9/25。
傳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圖》軸
傳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圖》軸 局部
萊仙島與崑侖神山是傳說中的兩大仙境樂園,《史記》記載,戰國時期君王遣人探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而崑侖山則是《山海經》所描述的神域。兩地皆居住著仙聖,並有豐富物產及神異動植物。六朝至唐代時期,隨著道教盛行,道士們逐漸將地圖上的真實名山仙道化,形成洞天福地之說,使得仙境更具現實性。名山洞府對於追求仙道的人而言,不僅是採藥、煉丹、修行的地方,更是遇仙、升仙的媒介。
明 文伯仁 《方壺圖》軸
明 文嘉 《畫瀛洲仙侶圖》軸
對於求仙仿道、仙山樓閣、玉洞群仙等仙境題材在中國山水畫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有的刻畫仙人故事,如傳宋趙伯駒的《飛仙圖》;有的講述道士修仙如明鄭重的《仿王蒙葛洪移居圖》;有的描繪仙境生活,如明仇英的《雲溪仙館圖》。畫面中無不充斥對得道成仙的嚮往。基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宋元明清的畫作,且具備多樣、豐富的仙山面貌。「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將於7月1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2樓展覽室開展。此次特展精選三十幅繪畫,分「仙境飄渺」、「別有洞天」、「修行採藥·遇仙升仙」三個單元。展覽中不僅可以看到傳五代時期董源的《洞天山堂》、明代仇英的《雲溪仙館圖》,而且可以觀賞元代方從義、明代文嘉、文伯仁等仙山題材的山水佳作。另外,此次展覽以明代時期仙山題材的山水畫居多。據悉,傳董源《洞天山堂圖》的展期是7/1-8/13,方從義《神嶽瓊林圖》的展期是8/14-9/25,冷謙《白嶽圖》的展期是8/14-9/25。
元 方從義 《神嶽瓊林圖》軸
明 謝時臣《 四皓圖》軸
第一單元「仙境飄渺」,呈現畫中瑰奇變幻的仙山樓閣,以及崑崙、蓬萊、方壺、瀛洲等仙境樂園,作品包括宋緙絲《仙山樓閣圖》、明文伯仁《方壺圖》、傳宋趙大亨《蓬萊仙會》等。第二單元「別有洞天」,以道教的洞天福地觀念為主軸,彰顯靈山洞府的神秘氛圍,與道士畫家對聖山的崇敬,傳五代董源《洞天山堂圖》、元方從義《神嶽瓊林圖》是代表作品。此二件作品屬於限展品,分前後期展出。
第三單元「修行採藥·遇仙升仙」則是探尋一般人的慕仙心理,及入山修道由凡入聖的實踐與超脫,展件包括傳宋燕文貴《三仙授簡》、明崔子忠《雲中雞犬》等。
傳宋 燕文貴 《三仙授簡圖》軸
明 陸治 《仙山玉洞圖》軸
明 崔子忠 《雲中雞犬圖》軸
值得一提的是,「葛稚川移居」是歷代畫家表現求仙仿道、遁世修行的經典題材,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有傳世名作《葛稚川移居圖》,明代鄭重有《仿王蒙葛洪移居圖》,明末崔子忠有《雲中雞犬》,清代有張若澄《畫葛洪山居圖》,等等。這些作品都描繪了東晉道學家、煉丹家葛洪騎牛攜子侄徙家至羅浮山煉丹的故事。詩仙李白也曾對葛洪無比的羨慕,詠詩云:「聞說神仙晉葛洪,煉丹曾此佔雲峰。」詩聖杜甫在《贈李白》詩中也提到,「未就丹砂愧葛洪」。由此可見,歷代文人雅士無不羨慕嚮往葛稚川的修仙生活。
文人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嚮往神仙生活,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歷代統治者的倡導。統治者一方面為了強調君權神授,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通過煉丹服食、求道訪仙等途徑以求長生不老,實現永久統治。漢武帝常服食丹藥,李唐王朝奉老子為祖先,宋徽宗以道君自居,明嘉靖皇帝為求長生退隱深宮二十年,清雍正皇帝勤政之餘不忘煉丹修仙。上有所好,下必有所依。再加之,求長生、嚮往仙境,也是上至皇家貴族、士大夫,下至平民商賈人性本能的願望。且有明一代,達到了一個高峰。因此,這一時期畫家的筆下或滿足統治者長生不老的願望,或憧憬自己駕鶴成仙的夢想,畫裡面常常會出現「重巒疊嶂之間有仙山樓閣,浩瀚四海之中隱蓬萊仙境」的場景。
明 仇英 《雲溪仙館圖》軸
明 仇英 《雲溪仙館圖》軸 局部
明 仇英 《雲溪仙館圖》軸 局部
如果說,明代是道教傳播的一座高峰,那麼明代仇英所繪道教題材的繪畫同樣也是一座高峰,他所描繪仙境的傳世山水作品不勝枚舉。其中,《雲溪仙館圖》軸就是其中代表。在此幅畫作中,遠景白雲繚繞,仙山崢嶸矗立中築有樓閣,樓閣中有仕女閒談、走動、或歌或舞。溪水從谷澗流出,匯流成河;河邊長松亭亭。全幅設色清麗恬淡,山石皆以小斧劈寫之,建築細謹,承襲院體界畫之風。另外,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還有一件仇英作品——《仙山樓閣圖》,與此圖相類似,畫面上方同寫有陸師道仙山賦。
——————————
延伸閱讀
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展件清單
展期
:2018 年 7 月 1 日至 9 月 25 日正館陳列室:202、208、212
仙境飄渺
1. 宋 緙絲仙山樓閣 冊
2. 明 文伯仁 方壺圖 軸
3. 明 文嘉 畫瀛洲仙侶 軸
4. 明 仇英 雲溪仙館 軸
5. 傳宋 趙大亨 蓬萊仙會 軸
6. 傳宋 趙伯駒 飛仙圖 軸
7. 明 張鈇 畫陸深願豐堂會仙山圖 卷
8. 明 謝時臣 四皓 軸
9. 清 乾隆朝 繡雲山樓閣 軸
10. 傳宋 方椿年 諸仙匯祝圖 卷
11. 清 顧銓 摹阮郜女仙圖 卷
12. 清 緙絲群仙祝壽圖 軸
別有洞天
13. 傳五代 董源 洞天山堂 軸 (展期:7/1-8/13)
14. 元 方從義 神嶽瓊林 軸(展期:8/14-9/25)
15. 元 冷謙 白嶽圖 軸(展期:8/14-9/25)
16. 明 陸治 仙山玉洞 軸
17. 明 張宏 林屋洞 冊
18. 明 鄭重 仿王蒙葛洪移居圖 軸
19. 清 董教增 羅浮山圖 軸
20. 清 張若澄 畫葛洪山居圖 軸
21. 清 王炳 仿趙伯駒桃源圖 卷
修行採藥遇仙升仙
22. 明 石銳 軒轅問道 卷
23. 傳宋 李唐 仙巖採藥 冊
24. 傳宋 厲昭慶 採芝獻壽 冊
25. 傳宋 燕文貴 三仙授簡 軸
26. 宋 無款 松巖談道 冊
27. 明 崔子忠 雲中雞犬 軸
28. 傳元 無款 畫鍾離仙跡 卷
29. 清 無款 赤松 冊
30. 清 無款 安期生 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