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山阻擊戰:4萬滇軍抗擊日軍兩個師團,堅守27天死傷2萬人

2020-12-15 清風小基地

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喬萬尼奧裡(意)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704,閱讀約2分鐘

七七事變後,雲南主席龍雲當即表示支持抗戰,並立即組建第60軍,該軍兵力4萬人,相當於建立了一個集團軍,其中黎族士兵2.4萬人。為了提高部隊戰鬥力,他還把重點放在武器的裝備上,這一點絲毫不弱於王牌德國機械師。

1937年10月12日,盧漢還未知道南京淪陷,就率部來到武漢。老蔣一聽,立馬讓鹿晗在武漢巡遊,從而振奮了民心。武漢市民紛紛叫好。

徐州會戰打響後,盧漢率部投入戰場。1938年4月,第10集團軍進攻郫縣,第60軍立即趕往前線部隊,在禹王山一帶阻擊。

這裡是郫縣的最高點,與臺兒莊相對應。具有極高的戰略地位。如果這個地方失守,日軍向徐州集結,50萬主力部隊就很難從徐州脫身。一旦日軍包下餃子,那麼中國就再也無法與日軍展開大規模作戰。

在臺兒莊大捷中,60軍表現出了非凡的實力。李宗仁這才把它放在禹王山一帶,要它堅守陣地十天,以方便主力撤離。接到軍令狀後,鹿晗自稱穩守陣地,確保完成任務。

進入陣地後,第60軍立即進行工事的修築。日軍第10軍派出兩個精銳師團5萬餘人,企圖從這裡進入徐州。日軍派出炮彈和飛機轟炸陣地,並派出坦克掩護步兵,企圖奪取陣地。

60軍的戰士們並不害怕。大家一邊守著第一陣地,一邊打著工事。就這樣,他們堅持到第10天,打退了敵人的幾次進攻,沒有失去任何陣地。

但李宗仁要求繼續停止進攻,以便主力更好地撤出徐州。盧漢毅然服從。雖然官兵們傷亡慘重,但他命令他們進行自衛。

就這樣,27天後的5月18號,第60軍撤出陣地,但兩萬兵力受損。滇軍的鐵血,令人欽佩。

參考文獻:《抗日戰爭史》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相關焦點

  • 禹王山血戰,滇軍60軍為何能堅守27天?日軍:拼了命的國軍太可怕
    1938年4月22日,日軍磯谷和板垣兩個甲等師團及偽軍一部共5萬多人向國軍60軍據守的禹王山陣地發起了猛攻。禹王山地處徐州北部,海拔僅有126米,但在廣袤的魯南平原上,卻成了敵我雙方必爭的「高地」。
  • 「忠烈樹」,血肉築起鋼鐵長城——訪禹王山抗日阻擊戰紀念館
    千年運河畔,屹立一座承載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戰精神之山——邳州市禹王山。1938年四五月間,中國軍隊和日寇以禹王山為中心戰場,展開了一場歷時27天、100多次拉鋸的慘烈激戰,史稱「禹王山抗日阻擊戰」。出滇抗戰的國民革命軍第60軍,全軍13869名將士為國捐軀。
  • 禹王山阻擊戰,60軍為啥能堅守27個晝夜?日軍:火力比我們還猛
    滇軍第60軍更是在禹王山一戰成名。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雲南王龍雲將全省的主力部隊整編為60軍,全軍轄三個師4萬餘人。隨後60軍在昆明巫家壩舉行了誓師大會,軍長盧漢帶領全軍4萬多名將士振臂高呼:「以犧牲的決心,作破釜沉舟的抗戰!」滇軍出雲南後,立刻趕往南京,準備參加南京保衛戰,然而走到中途時南京已經陷落了,於是又奉命改道奔赴武漢。
  • 衡陽保衛戰殲敵4萬,為何日軍只承認一半?剩餘的兩萬不算「人」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老蔣先後在正面戰場上組織了22次大型會戰和保衛戰,其中日軍唯一承認傷亡數字超過我軍的當屬衡陽保衛戰。戰前,重慶軍委會給方先覺的命令是堅守10到15天,而橫山勇認為只需要一天就可以拿下衡陽。
  • 上高會戰日軍有多慘?打了7天不知被圍,1個師團差點全軍覆沒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1:上高會戰第34師團從27日開始的潰逃如一場噩夢,第33師團說他們遭受的苦難無法用語言形容1941年3月-4月,中日雙方在南昌附近的上高地區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會戰。
  • 二戰1941年的菲律賓戰役日軍兩個師團擊潰美菲聯軍10萬人
    1941年12月7日隨著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取得成功,太平洋戰爭和南亞地區的保衛戰正式全面爆發,日軍採取了類似於德國的閃電戰術一樣,對整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展開全面的閃電式入侵,其中菲律賓地區是當時日本南下作戰.戰略方針中的一個重點目標區域,當時菲律賓不僅有豐富的橡膠,桐油,石油資源,還是當時美軍在亞洲地區最大空軍和海軍軍事基地所在處,不僅停靠著美軍40艘炮艇軍艦,還有300多架戰鬥機和轟炸機部署菲律賓以及周圍島嶼機場內部,美軍當時在南亞的力量成為了日本向南亞全面擴張的最大絆腳石,因此日軍調集當時中國戰區作戰多年的兩個師團前往去登陸佔領
  • 這場40多天的攻堅戰,被日本戰史稱作苦難,每一天都如人間地獄
    一時間日軍第68和第116兩個師團共5萬多名敵軍在飛機、坦克和重炮的掩護下,很快向衡陽發起了瘋狂的進攻。 而且,日軍在這次進攻的部署上又額外投入了4個重炮大隊和2個迫擊炮大隊。雙方歷經數個晝夜的持續作戰後,最終日軍2個師團傷亡共計8000多人,而陣亡人數中更是包括了1個聯隊長和6個大隊長,就連中層的日軍指揮官也基本上盡數替換的一輪。不過,第10軍同樣也付出了傷亡4000餘人的代價。 日軍萬萬沒想到一座僅有20萬左右人口的小城衡陽,竟然能讓數餘萬日軍駐足不前。
  • 鬼子十大王牌師團的最終宿命!
    【日寇的師團】抗戰初期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抗戰中期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鬥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日軍的編制在結構和規模上顯得與眾不同。比如當時國軍師一級的標準規模普遍在一萬人左右,而日軍的師團一級規模參考了一戰時美軍的編制,規模和火力的配備上都很強大,一個師團的人數都將近三萬人了。
  • 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有多狼狽?彈盡糧絕,一個步兵聯隊活著的不到500人
    在這一次木下勇擬定的作戰方案裡,日軍首先計劃以第6、第40兩個師團的兵力擊潰新牆河一線的我第20軍,並將20軍主力包圍並殲滅;隨後以第3和第6兩個師團擊潰我第37軍。 20軍面對的是日軍3個師團的進攻,而薛嶽要求其堅守10天後再轉移至日軍的側後等待合圍追擊的時機。 1941年12月24日,日軍第6和第40師團全部進入新牆河北岸,在猛烈炮火轟擊之後,第40師團率先發起攻擊。其渡河過程中,我20軍第134師對敵人進行了猛烈的阻擊。日軍的推進非常兇猛,下午2點,日軍已經突破了第134師一線陣地。
  • 萬家嶺大捷,日軍106師團差點被砸碎,師團長回國就被轉入預備役
    106師團,師團長為松浦淳六郎,其實熟悉抗戰時期日軍的編制,就能夠明白,岡村寧次的第十一軍實際上屬於臨時組建,算不上是什麼精銳,除了下屬的第六師團屬於甲種師團外,剩餘的全部都是乙種師團。 岡村寧次本身具有相當的才能,當時日軍27師團被我軍包圍,形勢危急,岡村寧次為了救出被包圍的27師團,
  • 「萬家嶺」日軍屍橫遍野,眼看就全殲日軍一個師團,可惜天意弄人
    ,它是徵召的預備役人員臨時組建的,隸屬於日軍第十一軍,是該軍的二等師團戰鬥力相對較低。參加武漢會戰之前有16000人兵力,在沿南潯路一線作戰中,傷亡達到八千餘人,中、小隊長死傷過半,幾乎喪失了戰鬥能力,落的個日軍最弱師團名聲。師團長為日本陸軍中將松浦淳六郎。
  • 緬北反攻戰: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第56師團、第33師團、 第53師團以及之後的第2師團、第49師團一部■關卡設置:第一關於邦之前的戰鬥第二關於邦之戰第三關參加修路的大軍包括美軍兩個工兵團又兩個工兵營、中國兩個工兵營以及英國人組織的印度、尼泊爾、西藏等地的勞工。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日軍兵分三路襲擊武漢,薛嶽奉命率領第一兵團在九江南側阻擊日軍,薛嶽下令部隊進駐廬山,依託山區地利阻擊岡村寧次的日本第十一軍。雙方在廬山地區激戰月餘,岡村寧次始終無法突破廬山防線,進攻武漢的時間也從八月底推遲到了九月初,但是始終無法達成目標。
  • 臺兒莊戰役,國軍兩個特殊的打法,成功擊潰日軍王牌部隊
    據統計,國軍在這場戰役中,共投入29萬的兵力,而日軍則投入約5萬人,但這5萬人則是日軍中的兩大王牌部隊——板垣師團、磯谷師團。這場戰役能夠取得勝利,完全得益於國軍的兩個特殊打法,成功擊潰了日軍的磯谷師團。說這兩個特殊打法之前,要先了解到臺兒莊戰役中國軍的戰術安排。
  • 鐵原阻擊戰,63軍2萬人所剩無幾,彭老總涉險出迎
    在抗美援朝期間,讓我軍損失慘重的除了上甘嶺戰役,就是著名地鐵原阻擊戰。 當時負責阻擊的是第63軍,其軍長傅崇碧後來回憶稱:"彭老總一天五次來電,命令必須死守鐵原"。63軍因此死傷無數,兵力幾乎被打完,終於經過13天的抵抗,成功堅守住陣地,殲敵2萬餘人。
  • 他堅守47天最終降日,把大義留給國家,生命留給傷兵罵名留給自己
    有部電影《集結號》講述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全連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期間因戰事過於激烈或者其他原因他們並沒有聽到撤退的號聲,47名戰士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幾近全軍覆沒,為國捐軀!
  • 什麼抗戰5個軍拿不下日軍1個師團?看一下日軍武器裝備就知道了
    什麼抗戰時期日軍那麼難打?我們以被稱為戰爭史上千古笑柄的蘭封會戰為例子。蘭封會戰以15萬軍隊卻無法殲滅日軍土肥原第14師團2萬多人。從參戰部隊看,有第74軍,第27軍,第71軍,還有第64軍,32軍。可以說投入的部隊都屬於精銳主力部隊,但是為何5個軍15萬人,都拿不下日軍一個第14師團呢?肯定有在指揮等方面的問題,但是也有武器上的問題。整個戰鬥大概過程是,經過48小時晝夜攻擊,第64,71軍突破了日軍在蘭封東面的防禦陣地,奪取三義集。
  • 薛嶽與日軍一個師惡戰萬家嶺,驚動了天皇,10日殲滅一個日軍師團
    而這個機會可以說是稍縱即逝,他沒有給薛嶽調整的機會,在20日讓日軍106師團突破五臺嶺一線中軍陣地,從側背攻擊德安的中國軍,25日,淞浦帶領10000多人在突破了五臺嶺的防線後,迅速朝縱深插去。而這個時候的薛嶽正準備返回南昌,突然聽到106師團已經與守軍脫離了接觸,不知去向雖然他心中迷惑,但是依舊沒有意識到這一次的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