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總赴蘇會議:馬奇諾防線是無用擺設,史達林:1人頂15個將軍

2020-12-17 騰訊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如果說十大元帥中哪一位最厲害,恐怕爭論個十天半個月也沒有結論,但是要說十大元帥中最有前途、最有潛力的,那莫過於林總了,在解放戰爭中,林總讓四野的名聲響徹雲霄。1955年,林總被授予元帥銜時,也不過四十多歲。

林總不僅在國內戰場上運籌帷幄,就連國際戰場,林總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就比如說30年代末,林總曾被安排到蘇聯養病,期間趕赴了一場蘇聯會議,會上就直言:馬奇諾防線是無用擺設。後來事情果如林總所料。以至於史達林也不得不感嘆:1人頂15個將軍。

林總在蘇聯養病,受到蘇聯歡迎

林總和史達林的結緣,是在他飛往蘇聯養病的時期建立起來的,而就在這個時期,林總徵服了整個蘇聯的領導層。

事情還要從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的平型關大捷說起。那一年,林總和聶榮臻一起帶領著115師全部,配合著友軍的進攻,利用山地戰和近戰的優勢、經驗,將來犯的日本侵略者殺的片甲不留。

該戰役雖然擊斃的日軍不多,只有一千多人,但是卻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鬥,因為它鼓舞了中華民族全體人民的信心,將淞滬戰爭的慘烈挽回了不少。

因此,作為大功臣的林總心中不免有些自鳴得意,畢竟那個時候的林總也不過而立之年。

他穿著日本兵的大棉服,騎著高頭大馬,搖搖晃晃的走在大路上,在一片綠蔭裡顯得十分的惹眼,而就在他即將和閻錫山的部隊碰頭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對方的偵察兵看到一個身穿日本軍服的人朝著自己方緩緩過來,自然十分的警惕,開了一槍。

"砰"的一聲後,林總倒在了血泊之中,這顆子彈好巧不巧穿過了林總的脊髓,傷到了他的神經,這處傷非常的嚴重,我方軍醫想進了一切辦法都束手無策,畢竟當時技術有限且藥品缺乏,一切都一籌莫展。

就在這時有人提出將林總送到蘇聯去治療,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於是林總就坐上了去蘇聯的飛機。

同年九月,林總和妻子來到了蘇聯,令人詫異的是,前來歡迎他們的竟然是蘇聯方面的外交部長!

由於林總年輕有為,在許多大的戰鬥中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因此他的名字早就傳遍了整個蘇聯,而他們的領袖史達林,更是對這個年輕的將軍十分的欣賞和仰慕,因此林總一到蘇聯就被安排在了庫奇諾莊園。

這是一個只有地位極高的人才能夠居住的地方,在這裡,林總獲得了最好的治療。

那時的林總,是一個覺悟很高的共產黨人,對物質生活沒有什麼興趣,他每天唯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閱讀西方的軍事著作,這也成為他日後王者歸來的重要基石。

不過在蘇聯的日子裡,林總最關心的事情還是歐洲戰場的狀況,當時的德國已經在歐洲橫行無阻,他們的速度型坦克配合閃電戰,讓林總被科技帶來的戰鬥深深的震撼住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禮,林總的戰鬥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也是為什麼林總回國後能夠指揮著四野軍打穿全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眼光毒辣,預判馬奇諾防線是無用擺設,史達林大加讚譽

在他休養的幾年裡,歐洲的局勢變幻莫測,有一年,法國宣布要和德國正式開戰,眾所周知,法國和德國早就有宿怨,這只不過是合理的爆發了而已。

當時的法國號稱"高盧雄雞",十分的看不起德國,自稱為"全世界第三"的軍事國家,那麼為什麼他們能夠這麼狂呢?就是因為當時的法國耗資巨萬、花費十年修建的一條"馬奇諾防線"。

這是一條貫穿法國的現代化軍事防護體系,上面是由無數的鋼筋和水泥建造起來的軍事基地,碉堡、炮臺應有盡有,甚至醫院、彈藥庫都有數十個之多,可以說如果打起來,那這就是固若金湯的戰爭堡壘。

而且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全面的戰爭防線,迄今為止都沒有人能夠超越,可以說在當時很多人覺得法國勝算很大。

但是我們的林總對它嗤之以鼻。

一次,史達林在莫斯科召開會議,上面討論的問題就是德國軍隊的動向和戰爭策略,蘇聯的軍事理論家和將軍們不約而同的都認為,德國軍隊將會正面和馬奇諾防線展開對決,只不過在方位上和時間上有不同的見解。

而在一旁旁聽的林總則連連搖頭,他覺得所謂的蘇聯軍事家們也不過如此。

就在此時,史達林先生點名讓林總來發表一下見解,因為他對中國的遊擊戰、地道戰等特殊戰法非常的欣賞。

林總一開始有些懵,畢竟在場的都是蘇聯的元帥、大將,自己的身份地位還有資歷顯然是不足的,推辭了一會後發現史達林非常的認真,於是他也就不再囉嗦,站了起來,這一開口就嚇壞了在座的所有人。

林總說:馬奇諾防線就是無用的擺設!

隨後他給出解釋:在中國雖然沒有馬奇諾防線,但是我們的敵人蔣某人的軍隊,卻有著跟它差不多的防禦工事,他們封鎖和侵犯我們蘇區,但是我們毫不畏懼。因為工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找到它的薄弱區域,集中力量,再強的工事也將是擺設。

緊接著他就給蘇聯的元帥們上了一課,他說:馬奇諾防線有著非常致命的空檔區域,那就是在法國與比利時、荷蘭的邊境,那是一整塊的空白,如果德國先去攻打了荷蘭和比利時,那麼這個所謂的馬奇諾防線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林總說的非常生動,但是當時的歐洲國家作戰就講究硬碰硬的騎士精神,所以蘇聯高層依舊認為林總元帥的判斷十分的不可能,沒有認可他的話。

直到後來,德國真的像林總說的那樣,不到一個月就攻下了法國,這時的蘇聯高層才驚嘆這個來自中國的年輕將軍眼光的獨到之處,後來,史達林也不得不大為誇讚林總:1人能頂我蘇聯15個將軍!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比「馬奇諾防線」耗資更大的「史達林防線」,結局十分悽慘
    耗資50億法郎建造的「馬奇諾防線」是二戰前世界上最堅固的大型防禦工事之一。可是,由於德軍主力從阿登山脈突破到「馬奇諾防線」後方,導致該防線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還成為法軍作戰思想落後的體現。 其實,在蘇聯境內,也有一條類似「馬奇諾防線」的築壘地域。
  • 蘇聯的史達林防線修了十幾年,為何二戰中沒起什麼作用?
    史達林防線從蘇聯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峽到南部的黑海沿岸綿延1000多公裡,共設有32個堡壘地域,擁有4000多個永備火力點,碉堡、障礙物、防空洞等各種軍事設施一應俱全,僅僅工事的牆壁就有1.5米厚。史達林防線可以說固若金湯,是蘇聯人抵抗德國的重要依仗。不過如此固若金湯的防線,在蘇德戰爭中幾乎沒有發揮什麼作用,被德軍輕易突破,讓所有人大跌眼鏡。那麼堅固的史達林防線為何成了擺設?
  • 馬奇諾防線有多牛?巔峰時期的德軍也得繞道
    在二戰歷史上,馬奇諾防線的名聲可不太好。作為一條法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築的防線,最終卻沒能發揮一點兒作用,德國人從其他地方繞道進攻法國,讓馬奇諾防線成了一條無用的擺設。但實際上,馬奇諾防線到底有多牛,估計很多人心裡都沒數。
  • 世界徵服者3:二戰期間的四大著名防線,馬奇諾防線最沒用
    二戰期間,法國為抵禦德國進攻在東部邊境修建了一條聞名世界的防線-馬奇諾防線。說馬奇諾防線聞名世界並不是因為這條防線立有多大功勞,而是這條防線的造價以及長度十分的驚人。其實在二戰期間,除了馬奇諾防線之外還有另外三條十分著名的防線呢,今天魔法阿公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世界徵服者3中的這四大防線吧。
  • 雖是雄關,但是無用,三國時期的「馬奇諾防線」
    馬奇諾防線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是指法國在1928年至1940年間,為防德軍入侵而在其東北邊境地區構築的築壘配系。這道防線造價昂貴,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可是在1940年5月,德國卻繞過馬奇諾防線,成功入侵到法國腹地,使得這道昂貴且堅固的防線直接失去了它的價值和作用。而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同樣有著這樣的戰例,主要有兩個戰例,其一是曹操繞過潼關擊敗西涼聯軍,其二是鄧艾偷渡陰平滅掉蜀漢。
  • 二戰堅如磐石的馬奇諾防線一夜間土崩瓦解,難道是馬奇諾坑了法國
    ,在上面消極防禦的思想影響下國會通過了這次議案,定名為馬奇諾防線,全部由鋼筋混凝土工事構成,混凝土面積達到150萬平方米,工事周圍有無數個鋼板護頂的碉堡和永備火力點,配備有各種重型輕型火炮和輕重機槍,防線內部修建了道路、橋梁、甚至鐵路、醫院、食堂、彈藥庫、發電設備等,整個馬奇諾防線代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建築工程水平,修了大概五年左右,耗資50億法郎相當於法國20年的總國防開支,為了不讓德國人不能跨國邊境線可謂煞費苦心
  • 馬奇諾防線是關鍵
    在法國看來,憑法軍的實力,突破齊格菲防線有能力的,但波軍主力僅5天就被德軍分割包圍,損失比達到60:1;當然,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德軍實力強大,法軍根本不是對手,再加上波蘭迅速滅亡
  •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馬奇諾防線,消極防禦的產物
    一戰結束之後,為防禦德國的復仇,法國根據一戰的經驗修築了一條號稱歐洲最堅固的要塞防線一馬奇諾防線。 然而在1940年,當納粹德國的鐵蹄再次踏上法蘭西的國土之時,馬奇諾防線並沒有發揮法國人預想中的作用,原因在於德軍主力突破阿登高地,遷迴繞過了馬奇諾防線,使其失去了作用。從此,「馬奇諾防線」就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代名詞。
  • 如果當年德軍硬剛馬奇諾防線,二戰結局會怎樣?德國將被法國擊敗
    為了防範德軍鐵騎再次入侵法國,法國人動用巨資修建了舉世矚目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橫跨全部法德邊境,並延伸至比利時境內,幾乎隔絕了德國可能的地面入侵,法國人也因為這條防線的修建而感到心安,從此在軍備上開始鬆弛。而二戰爆發後,一切出乎法國人意料,德國人居然繞過法德邊境的馬奇諾防線,轉而從防守薄弱的比利時和盧森堡南部阿登山區一路南下,迅速以閃電戰逼降了法國!
  • 盤點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防線成代表,長城也上榜
    在世界歷史上都擔得起古代第一軍事工程的殊榮,它在大部分時間內都完美的展示了身為防線應起到的作用,但是在最後外敵還是突破的長城的防線攻進了中國,可見再牢固的軍事防線也總有被攻破的一天。畢竟防線一旦被建造出來,它的屬性就被限制死了,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最無法預測的,永遠都是人。馬奇諾防線在世界各防線中,以徒負虛名著稱,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產物,一戰結束後,法國為了把德軍可能會再次發起的入侵阻擋在外,在德法邊境線上修築的防禦工事,總共花了12年的時間才建成,全長約390公裡。有著堅不可破的美譽。
  • 馬奇諾防線究竟有多強?5800個工事密密麻麻,難怪號稱無法攻破
    意料之外的是德軍根本就沒有攻打馬奇諾,而是直接繞過攻打比利時,兩個月後法國滅亡,隨後進行了敦刻爾克大撤退,撤走了33.6萬人,為後來反攻留下了有生力量,隨後轉入蘇德戰場。馬奇諾防線有多厲害會讓法國人如此自信呢?
  • 造價約50億法郎的馬奇諾防線,是否真的毫無意義?作用體現在哪裡
    外部各種機槍工事、火炮工事、地雷陣地、反坦克戰壕等等戰鬥工事同樣一應俱全的馬奇諾防線也就這樣被建造了出來。納粹德國突破馬奇諾防線按照法國起初的設計思路,目的就是想通過這條防線來預防納粹德國的突然襲擊。一個因為林深水惡而被法國「忽略」的地方。從而也就使得德國僅用了約3天的時間就順利地完成了裝甲軍團的運輸及部署工作,並順利在蒙梅迪附近突破了達拉弟防線,直逼馬奇諾防線最薄弱的背後。如芒刺一般直直地從馬奇諾防線背後深深的插了進去。
  •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齊格菲」防線,為何4個月就被盟軍攻破?
    文/滅霸他爸提到防線,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戰初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這條被法國人寄予厚望的防線,在戰爭爆發後,並未發揮出阻擋敵人的作用,從而成為戰爭史上的笑柄。實際上以規模而論,「馬奇諾」防線只能屈居第二,二戰期間還有一條比它更長、更堅固,規模更加龐大的防線。
  • 歐洲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防線,既不是馬奇諾也不是齊格菲
    從現實的角度來考慮,大西洋壁壘無疑是歐洲人在歷史上建造過的規模最大的防線。雖然法國人和德國人分別修建了馬奇諾防線和齊格菲防線,但大西洋壁全5000公裡的長度(從挪威北部沿著海岸線南下一直到西班牙)、布置的障礙物數量、僱用的勞工數量、耗費的水泥以及鋼材數量都是絕對空前的,可以說,它的出現讓歐洲的其他防線都相形見絀。馬奇諾防線上某處碉堡群的照片。
  • 二戰中為何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依舊沒有擋住德軍的鋼鐵洪流
    德軍若是選擇從正面強攻是很難突破的,即使德軍按照一次世界大戰時候的戰略繞開馬奇諾防線從比利時進攻法國的話,駐守馬奇諾防線附近的法軍可以很快北上支援,這應該是一場長期的消耗戰。但為何事與願違呢?這還要從一次墜機事件說起。1940年1月10日,一名攜帶黃色方案的德國空軍軍官因座機迷航在比利時迫降,由於無法把這一重要文件全部燒毀,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
  • 西方的馬奇諾防線,東方也有。但是,留給後人的歷史思考大不相同
    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早就失去了它應有的軍事價值,現已成為法國、德國邊境線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不管人們對馬奇諾防線遺址有如何觀感,它的確像中國的長城一樣,成為了一種特有的歷史文化景觀。長城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遺存,馬奇諾防線則是法國的一種現代文化的展現。
  • 馬奇諾防線,是個人都知道能繞開,為何英法還是讓德國鑽了空子?
    馬奇諾防線,是二戰之前法國在德法邊境修築的一條長達數百公裡極為堅固的防線,整條防線上的防禦工事均是有鋼筋混凝土構成,號稱是「不可逾越的防線」!然而馬奇諾防線僅僅覆蓋了德法邊境接壤地區,卻沒有完全覆蓋法國東北方向與盧森堡、比利時接壤的地區,這是這一防線存在的明顯漏洞。
  • 盤點那些沒什麼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成代表,外表堅固,實則雞肋
    ,但是這些稱為無法被攻破的防線最終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甚至有些就像繡花枕頭一樣中看不中用,這樣的結果與修築工事的人有很大的關係,戰爭防線的強大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人才、經濟、裝備等才是戰勝的關鍵。說到名過其實的防禦工程,就不得不提起馬奇諾防線,它建立的理由在於一戰後,為了阻擋德國可能會又一次對法國發起的進攻,法國政府作出一項決議,決定在法德邊境構築的築壘配系,總共花了12年的時間才建成,馬奇諾防線的主體工程部分就在邊境線上有數百公裡的長度,有著堅不可破的美譽。
  • 二戰:如果德國沒有繞道阿登森林,能否攻克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
    事實上,希特勒此舉是非常明智的,英法兩國不僅在邊境線上布置了重兵,法國在德法之間還構築了人類史上偉大的軍事工事-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在二戰前足以阻擋千軍萬馬的進攻。 ,全長390多公裡,不僅僅擁有堅不可推的混凝土工事,在各個掩體內還有數不勝數的巨型火炮,當然既然是防線,法國早就為德國坦克集群設置好了反坦克壕、路障等多種針對措施,法國人對馬奇諾防線非常放心。
  • 「東方的馬奇諾防線」為何迅速瓦解?
    烏蘇里江邊的虎頭樞紐據點是日本關東軍精心設計並驅使1萬多名中國勞工耗時6年修築的堅固要塞,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 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1945年8月8日22時50分,蘇聯 向日本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