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書法:天真自然之書風與揮灑個性之詩風

2020-12-15 漢府古文化

與天真的性格相聯繫, 米芾認為書法就應該抒寫真性情, 不要矯揉造作, 他在《答紹彭書來論晉帖誤字》詩中的「意足我自足, 放筆一戲空」 ,充分表達了抒寫個人情懷的觀點。只要找到了書寫過程中的感覺, 能夠讓主體的情感充分展現, 就達到了目的。

米芾又在《海嶽名言》中云:「心即貯之, 隨意落筆, 皆得自然, 備其古雅。」指出首先要心中有字, 以意驅筆, 而非單純追求寫字, 才能「自然」。這樣寫出的字是最自然的, 傳達出的感情也是最真實的。米芾追求自然之書風詳見拙文《米芾的書法藝術觀》 。

米芾的獨特個性與自由思想除了表現在書法中, 在其詩文中也同樣流露出來。在詩歌與書法中都會貫穿主體的思想感情, 書法在抒情方面是詩歌有益的、必要的補充。米芾融注到書法與詩歌中的感情也是一致的, 都是其真實性格的外在顯現。米芾不遇於時, 以「顛」求得別人注意, 在其詩中也時有標新立異之舉, 如《除書學博士呈時宰》一詩, 對自己半生浸淫書畫終得登廟堂歡欣鼓舞, 對朝見天子情景充滿美好回憶, 「浪說書名落人世」, 在自謙同時流露出自負。

李白被玄宗召見時得意地雲「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狂妄之極, 米詩可與此媲美。米芾在詩中毫不掩飾興奮得意之情, 不矯揉造作, 足見其心無芥蒂。歷來文人追求功名者多不敢直言功名, 一方面內心強烈追求封侯入相之榮耀, 一方面還要帖上清高的標籤, 猶抱琵琶半遮面。而米芾以其真誠率直的性格毫不掩飾地表達內心真實想法, 剝落了某些文人追求功名的遮羞布, 大家在嘲笑其赤裸的同時又不得不讚嘆其率真。

米芾雖個性率真, 但對人品極其重視, 有詩云:「好藝心靈自不凡, 臭穢功名皆一戲」 (《題蘇中令家故物薛稷鶴》) , 推崇德藝雙馨。其《蕭閒堂詩》 (並序) 則更全面表達了重人品、不為利誘的思想。米芾在詩中一面表達仕途失意之情, 同時申明自己高潔志向, 「君子之交, 小人之仇」, 亦為其人格精神之寫照。他沉痛地指責道:「仕開速進之路, 則世人之邪說大行, 紛紛不求己而非人, 豈其本心, 實利之誘。」譴責時人為追求功名而違心行事。「向老交漸稀, 背憎十六七」, 是世態炎涼的真實寫照, 他自詡「我不愧孟浩然」, 在豁達之中透露出一種無奈, 同時也表明自己的高潔志向。

米詩多有感嘆時運、表明志向之作, 如「天運亦已廣, 四序或不周」 (《元祐辛未上元後一日同周文之劉瑞邁章縱矩遊浮玉》) , 「青鬆勁挺姿, 凌霄恥屈盤」 (《擬古》其一) , 「龜鶴年壽齊, 羽介所託殊。種種是靈物, 相得忘形軀。鶴有衝霄心, 龜厭曳尾居」 (《擬古》其二) , 「江山一世新, 風雅六朝卑。對酒勸不飲, 操懷誰與知」 (《壯觀》) , 「魚鳥難馴湖海志, 岸沙汀竹憶山林」 (《太常二絕》其一) , 「功名皆一戲, 未覺負平生」 (《題所得蔣氏帖》) , 「吟看飛鳥沒, 坐到夕陽時」 (《淨名二首》其一) , 「平生會心趣, 都在淨名中」 (《雜詠三首》其三) 。

米芾雖個性張揚, 但對仕途及自身有著清醒的認識, 難求飛黃騰達, 所以時常流露出對權貴不滿與對時運的抱怨。晚唐羅隱有詩「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 米芾也感覺到冥冥之中似有「天運」, 但自己卻未得到蔭及。個性張揚的人往往更渴望追求內心的平靜, 米芾也是如此, 「吟看非鳥沒」句極類王維「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如此狂放痴顛的人竟然寫出如此超脫、曠達的詩句, 不能不令人佩服。

再如宋·莊綽《雞肋編》卷上載:「其 (米芾) 作文亦狂怪, 嘗作詩云:「飯白雲留子, 茶甘露有兄。」人不省露兄故實, 扣之, 乃曰:「只是甘露哥哥耳。」 (光緒) 《丹徒縣誌》 (一) 卷三三《文苑》亦載此事。米芾詩中多平白直述, 不類宋代文人多用典故, 呈顯才學, 所以往往不為時人所接受。其詩有時帶有戲謔的成分, 張揚個性與怪誕舉止既有做作成分, 又含自然天性, 不可一概抹殺, 類似《驅蝗蟲詩》之作, 即為此類詩歌代表。

然很多正統文人接受不了米芾這樣的風格, 如宋·劉克莊就在《跋本朝名筆六家·米元章》中直接批評道:「餘嘗評其詞翰, 要是世俗詭異之觀, 非天地衝和之氣也。學者當以歐公、蔡字為師。」代表了正統文人對米芾詩文的看法。米芾之特立獨行固有其自我標榜之意, 同時也是其向傳統世俗的挑戰。經過北宋初期的「古文運動」, 傳統儒學在文學中逐漸又佔據了統治地位, 「詩教」色彩越來越濃, 而米芾不啻是一種反叛與顛覆。其書法「寶晉」, 其詩歌於內在精神上也要恢復「魏晉風流」, 徹底張揚人性。

錢鍾書先生指出:「 (米芾) 詩文皆時出奇逸, 而率野者、堆垛者居其太半, 律體尤煊染有俗藻。」 明確指出了米芾詩文的優缺點, 確為灼見。其詩有清新絕塵之作, 似涓涓細流, 在宋詩中顯得卓爾不群;有詼諧戲謔之作, 純是個性自由揮灑, 不加雕琢, 確有「率野」之陋, 如《驅蝗蟲詩》、《除書學博士呈時宰》等詩;而「堆垛」之作比比皆是, 不勝枚舉。

米芾這幾種迥異詩風與追求自由之書風既有相似之處, 也有矛盾的地方, 在其人格與文藝思想中亦是如此, 一方面傳統儒學思想對其影響頗深, 他在詩、書方面亦注意學習前人, 其書稱「集古字」即為例證。另一方面又張揚個性, 顯出與眾不同之處, 是以時出「顛」態, 其詩、書也尋求突破法度。二者集合於一體, 就形成了米芾複雜、矛盾的人格與文藝思想。

相關焦點

  •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個性張揚,崇尚天真自然
    米芾個性張揚, 崇尚天真自然, 這在文人日趨學人化的北宋, 顯得特立獨行。在宋代文人中象米芾這樣推崇魏晉風流、以自然人性面對社會的不多, 這無疑是對傳統儒學的一種反叛。北宋文人對「晉宋間人」之接受主要是書法藝術理論及詩文風格上的認同, 還沒有用此來稱呼那種與「晉宋間人」相類的具有飄逸風度的當代人物。 可以說米芾是最接近「晉宋間人」的宋代文人。他生性率真, 言行舉止有異常人, 甚至得到了「米顛」的稱號。
  • 說說宋代書法的天真
    書法史上很多書法論述就涉及宋人書法的天真,清劉墉《論書絕句》:「蘇、黃佳氣本天真,姑射丰姿不染塵。筆軟墨豐皆入妙,無窮機軸出清新。」其《石蒼舒醉墨堂》詩云:「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不但主張書法無法,認為「把筆無定法」等等,而且強調信手,讚賞「信手自然,動有姿態」(《題魯公書草》)的書風,因而其書被稱為「信手書」。蘇軾的這些主張和創作實踐,如果深人一層看,都是通向「曠然天真」、「不問遠近」 之美的。
  • 北宋米芾的書法風格及藝術魅力
    書法藝術遵循美的創造規律, 探求漢字書寫的藝術表現。莊子曰:「樸素乃為天下之大美。」老子曰:「道法自然。」書亦有道, 大道自然, 樸素與自然乃美之至高境界。米芾集傳統與創新於一身, 其書法藝術及書學思想充滿樸素色彩, 其獨特的藝術思想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
  • 米芾的書法有多好?看看他作品中的用筆特徵與章法就知道了
    如以上的文章所說的一樣,米芾先學唐書風,後又學魏晉的書風,甚至還研究古代的篆書。這樣的書風在其作品中都有所表現,他二十九歲時於唐閻立本所繪《步攀圖》之後題名,其中書形瘦長,結體緊結,筆勢內趨,確有歐、褚、柳書法的特徵,但米芾書法水準向高境地轉換的契機是從魏晉書法中取得的。他學習晉的書法時也受到宋代《淳化閣帖》的比較大的影響。
  • 宋代書法家米芾對唐詩的學習
    米芾是宋代文人中個性突出者, 其文藝作品具有極強的個人色彩, 彰顯「個性」是其主導的書學思想, 「自我」意識滲透在詩歌創作之中。他在詩、書方面都注意學習古人, 詩學唐, 追求平淡自然的詩風;書宗晉, 在注重基礎點畫同時力求表達真實性情。
  • 兩宋書法,鮮明的尚意之風
    宋代以歐陽修、蘇軾為代表,倡導「學書消日」的態度和「意造無法」的創作觀念,注重張揚書家主體精神世界的特殊性。無論是天資極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已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一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鬱鬱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一種自由抒寫的審美意趣。
  • 米芾和蔡襄書法的不同:「刷字」與「勒字」
    上復問:「卿書何如?」對曰:「臣書刷字」。以上米芾所說勒字、排字、描字, 皆是做作之詞, 自己說刷字, 刷便是揮灑自如, 一無做作。雖然顯得有些刻薄, 但卻概括了各家書法的主要特徵。鄧散木在《臨書偶得》中對米書的「刷」字做了這樣的分析:「竹葉有正背偏側, 竹枝長短粗細, 一叢竹子, 從枝到葉, 絕不相同。所以畫家畫竹, 也運用不同的筆法來畫出它的不同姿態。
  • 米芾書法高清大圖30幅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勳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為武職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輔,官至武衛將年。其母閻氏,曾為宋英宗趙曙皇后高氏的乳娘。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體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 宋代書法家米芾名氣很大,書法風格鮮明,卻有大缺點
    米芾是宋代書法新風的代表人物。宋代書法是能與晉唐相提並論的。宋四家中,米芾同蘇軾黃庭堅三人的書法是北宋書法新風的代表,而米芾名氣主要得益於書法。米芾的書法使轉縱橫,窮極變化。《戎薛帖》四行,前兩行行書,筆筆壓紙,筆筆離紙;而後兩行忽作草書,連綿宕逸,體現出他認為的王獻之書的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為一筆書者」的審美情趣。
  • 蘇軾與米芾書法,孰高孰低?
    ,也就是在書法歷史長河的書內觀書,其長河固然滔滔,但少了花草、亭臺、溪流般的書外,自然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論書法藝術,既要書內觀書,又要書外觀書,如果以這樣的視角來看米芾和蘇軾之別,才是真的有點意思。,米芾悟出了「始專學晉人,其書大進」,第一次會面時,蘇軾45歲,米芾31歲,後來米芾走上了書法的康莊大道。
  • 顏真卿和柳公權書法傳承千年,被後人稱為字帖,米芾:都是醜書
    到了宋代之後,尤其是宋四家的審美觀點,開始以尚意書風為主要審美,尚意書等就是發揮書法家的個性,不受傳統書法的束縛。當米芾學習了晉人的書法之後,他認為晉人的書法才是正宗的書法,這種書風更符合自己的藝術審美,學習晉人書法之後再看唐代的楷書,他認為過於呆板,因此,口無遮攔的他批評了顏真卿和柳公權。
  • 「蘇、黃、米、蔡」四位書法大家尚自然思想有什麼不同?
    「蘇、黃、米、蔡」作為宋朝書法四大家,引領了一代尚意思潮,這四大家中,除了蔡襄是崇古尚意的一個過渡者之外,其餘三人均是「尚意」書風的主要代表者,而且三人都崇尚的是一種自然真率的風格,但蘇軾的尚自然思想更為全面系統,引領了整個宋朝的書法尚自然思想,處於鮮明的旗幟地位。
  • 都說米芾很顛狂,哈哈,原來米芾還有這麼多有趣的故事
    他的《拜中嶽命帖》中記述他改監中嶽廟,職為「閒祿」,曾有 「閒祿是身榮」、「圖書老此生」之句。米芾書法米芾一生之所以沒有擔任過重要的官職,第一是因為他沒有經過科舉選拔,第二是因為他「不能與世俯仰」的耿直性格以至他「從仕數困」。第三是他那癲狂的個性和怪誕的舉止致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 米芾書法造詣如何?看看單字結構就知道了
    從書法用筆史的角度,唐前書家用筆豐富,以側鋒絞轉筆法居多,唐後中鋒、提按居主導地位。而側鋒和筆鋒使轉的多種變化在米芾手裡完成了最大限度地發掘,所謂「鋒勢備全」、「八面出鋒」、「刷字」等的提出,讓米芾在書法史上留下了一批點畫豐富,質感強烈,情態生動的經典作品。
  • 天下第一美帖:米芾行書《蜀素帖》
    米芾,可謂北宋書畫界的天才,其山水畫因其大寫意之風,被譽為「米家山水」,而其書法因其癲狂個性和不拘一體被後世稱為「米體」,可見功力。米芾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因其為書痴迷,癲狂而怪誕,米芾又被人稱為「米瘋子」。
  • 曹寶麟被譽為當代米芾,他的書法古風撲面,這才是書法
    在中國現代書壇中,有這樣一位知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法度嚴謹,筆筆精到,功力深厚,可謂是古風撲面,不少網友看了他的書法作品說:「這才是書法,很有看頭。」曹寶麟也被人譽為當代的米芾。曹寶麟,江蘇無錫人,當代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滄浪書社社員、國際書協副主席。
  • 米芾嗜古成癖,為何卻獨服「篆籀」之筆?
    宋人對書法研究和學習已經開始溯源,他們對篆籀是有一定認識的。朱長文在《墨池編》中《籀文》便有對篆籀的相關記載::籀文者,周太史史籀之所作也。與古文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籀文。《七略》曰:史籀者,周史官,教學童也。甄酆定六書,與孔氏壁中古文異體。二曰奇字,是也,其跡有石鼓文存焉。蓋諷宣王畋獵之所作,今在陳倉。李斯小篆,兼採其意。史籀,籀文之祖也。
  • 米芾是中國書法技法的第一人?看完你就懂了!
    在這其中,有婦孺皆知的王羲之王獻之,有「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有草聖懷素張旭,有「宋四家」蘇黃米蔡。那麼這些大家中,誰是書法技法水平最高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書法的發展歷程。
  • 寄情翰墨,遊戲人生,米芾強烈的藝術個性
    米芾的書法實踐, 正是不因襲古人, 苛刻求疵, 體現出了顛覆性, 其顛覆性是他的書法語言——「刷字」。米芾資質聰穎, 才華橫益。自幼能「日讀律詩百首」, 過目成誦, 稍長後, 博識強記, 「為文奇險, 不踏襲前人軌轍」 (《宋史·文苑傳》203卷) 在「出身冗濁」的陰影下, 米芾遭人羞辱詬病, 其精神在壓抑之中, 他無奈和不顧忌個性怪異, 舉止顛狂, 仕途顛躓。
  • 學米芾書法最好的居然是他
    米芾是位書法大家,愛好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米芾及其作品。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後遷居湖北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鎮江現在仍然有很多關於米芾的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