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念茲在茲,全力以赴

2020-12-19 念佛居士

所以信心建立之後,我們一定要一門深入,這個很重要啊,人做事一定要專心致志。《莊子》裡記載,有一天,孔子到楚國去,在樹林裡看到一位駝背的老人用竹竿粘蟬,他一伸手臂就粘捕一個蟬,好像從地上拾取一樣。

孔子和學生覺得這位老人非常巧,就問他是否有什麼門道。駝背老人說 :我為了訓練抓知了,開始練習在我的竿子上壘丸子,經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壘起兩個丸子而不掉下來,那麼失手的情況就很少 ;

然後又練習壘起三個丸子在竿頭上,如果不掉下來的話,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 ;當壘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時,手臂就非常平衡,眼睛就非常專注,在樹上粘知了就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了。

在抓知了的過程當中,「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但在這個老人的眼裡,知了的蟬翼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孔子非常感慨,這就是「凝於神」,精神凝聚在一個地方,「用志不分」,才能得到這個效果。

無論是做世間的事業,還是修出世間的道業,一定要用志不分,一心一意,全神貫注。我們在這世間也看到,如果是一個天生的盲人,他的聽力就很敏銳 ;如果他的耳朵聾了,他的眼睛就很犀銳,可以明察秋毫。

戰國時期的大音樂家師曠,為了讓自己辨識音樂的能力登峰造極,故意把自己的眼睛燻瞎了,他的耳根功能馬上就上去,聽到哪個國家的音樂,就能了知此國的興衰,聽到一個人講話,就知道他的命運。

《陰符經》講「絕利一源」,就是杜絕所有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東西,集中在一點上,「用師十倍」,產生的效果跟分散的狀態相比就提高了十倍。

如果「三反晝夜」精益求精,就專注在一點,那是「用師萬倍」,是幾何級數的增長,比分散的狀態提高一萬倍的效果。

這些道理是相通的,我們念佛也是要絕利一源,念茲在茲,全力以赴,要在這個名號當中不斷反覆。因為一開始,我們熟悉的都是五欲六塵,這些不需要我們做意就來到我們的頭腦當中。

而我們對這個名號很生疏,如果我們不很作意的話,佛號提都提不起來。我們一天到晚對佛號這麼生疏,就感受不到佛號的功德,就不能從這個無盡的寶藏開顯出一點法財、一點法喜,這樣念了十年八載,就會越來越沒有味道,就會覺得這個法門不行。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念佛人學了若干年,由於信心提不上來,知見透不過去,功夫不能得力,就覺得念佛實在是太無聊、太無奈、太枯燥、太沒有利益,很容易退轉。——大安法師:《淨土資糧信願行》

相關焦點

  • 「淨土宗」宗祖師論淨土的「生因」究竟是什麼?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演繹和評價「淨土三經」及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的開宗《觀經四帖疏》說明,行者以三心為正因,念佛為正行;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乘佛願力,得生淨土,是釋迦和彌陀的本懷,諸佛齊證的誠實言。諸位淨土宗祖師依教立宗,亦不乖此「生因」相承下去。
  • 明辨是非~論淨土宗的弊端與誤人子弟
    都是修學淨土宗的人,自己說淨土宗如何如何殊勝,其他法門如何如何不好之類的話。任何佛教經典經續與諸佛菩薩,從未說過淨土宗如何如何殊勝之類的話。釋迦牟尼佛有預言蓮花生大士在他涅槃後會來弘揚密法,並沒有預言中國東晉慧遠法師的淨土宗。釋迦牟尼佛從未提過淨土宗念佛法門殊勝之類的話。
  • 聖淨空法王:密宗比淨土宗高,但不適合普通人
    中國佛教有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 淨土宗星空多璀璨!善導大師、慧遠大師乃至其他祖師
    宗祖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他對後人的影響力,如果不了解這些,後人修學就會感覺找不到依據,就會模糊。尤其是淨土宗的定祖,不是以法義上的承接關係,而是後人推戴的,這樣就不知道到底依準什麼,初學、甚至很多修學淨土門多年的,都沒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觀念。今以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為例,略明宗祖之特殊行德。
  • 玄中寺是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有三位高僧影響力極大
    玄中寺是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中國佛教共分八宗,而淨土宗獨尊念佛,現在在日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廣泛傳播的淨土宗其實就發源於此。玄中寺歷史上出過三位高僧,分別是北魏時期的曇鸞法師,隋未唐初的道綽法師,唐朝的善導法師。這三位法師在漢傳佛教裡都有極高的地位,也有很多佛法流傳於世。
  • 這3方面,看中國「淨土宗」祖統,其師承、立祖未必直接師徒制?
    第一方面:有祖統不一定有宗的傳承,淨土宗的祖統正是一例很多淨土行者知道有「蓮宗十三祖」系譜,以為淨土宗如他宗一樣,既有祖師,自然就有宗的傳承。事實上,就中國佛教的宗派而言,有宗的傳承必然有祖師繼統(簡稱「祖統」) ,但有祖統不一定有宗的傳承,「蓮宗十三祖」的祖統正是一例。
  • 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看淨土宗祖庭文化的價值意蘊一一以九江...
    作者:淨興江西九江廬山東林寺是淨土宗文化發祥地。慧遠法師創立了淨土宗信仰、淨土宗文化及其祖庭文化。淨土宗祖庭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拓展型載體,也將成為關心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弘揚傳承問題、關心與關注佛教中國化命運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與破譯淨(蓮)宗佛學祖師慧遠法師與東林漢傳佛教淨土宗文化密碼,本文試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考察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標本涵義和借鑑意義。
  • 淨宗法師:淨土行人應依淨土祖師
    所謂「願力不思議宗」,如果依諸師的解釋,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思,諸師是說這個人臨終發了菩提心才往生,可是善導大師、曇鸞大師的解釋都不這麼說。下面說,「而佛以本願不可思議神力攝令生彼」,往生是靠佛的神力。到極樂世界之後呢?「必當復以神力生其無上道心」,「無上道心」就是「佛道根芽」。
  • 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時隔37年迎來新門主
    6月6日上午,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新門主大谷光淳在京都市下京區的西本願寺內繼承法統。(共同社)【共同社6月6日電】日本佛教淨土真宗本願寺派6日在本山西本願寺(位於京都市下京區)舉行「法統繼承儀式」,時隔37年迎來新門主。全國的僧侶及門徒約八千人列席了儀式。前門主大谷光真(68歲)的長子大谷光淳(36歲)宣布就任第25代門主,他表示「將面向未來,竭盡全力把(淨土真宗的教誨中的)法意傳給世人。」據本願寺派介紹,新門主光淳生於京都市。
  • ...當代"維度看淨土宗祖庭文化的價值意蘊一一以九江廬山東林寺為例
    作者:淨興江西九江廬山東林寺是淨土宗文化發祥地。慧遠法師創立了淨土宗信仰、淨土宗文化及其祖庭文化。淨土宗祖庭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拓展型載體,也將成為關心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弘揚傳承問題、關心與關注佛教中國化命運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與破譯淨(蓮)宗佛學祖師慧遠法師與東林漢傳佛教淨土宗文化密碼,本文試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考察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標本涵義和借鑑意義。
  • 淨土宗:為什麼要一門深入的念佛
    從極樂世界過來的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中如是開示:大凡修淨土人,最忌諱的是夾雜。什麼是夾雜?即是又讀經,又持咒,又做種種法會,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禪,又要談些吉兇禍福、見神見鬼的話。這些都屬於夾雜。既夾雜,則心不專一;心不專一,則見佛往生就難了,這樣不就空費了一生的事嗎?
  • 漫畫|35張高清美圖,帶你極速了解淨土宗高僧道綽大師的一生!
    12.這一次,大師來到了山西石壁玄中寺,這裡是淨土宗祖師曇鸞大師晚年住錫的道場,此時離鸞祖往生過去了69年。13.寺內有記錄鸞祖生平的碑文,大師目睹之後豁然醒悟,百感交集。鸞祖所倡導的淨土法門,不正是自己苦苦追尋的嗎?14.大師當即在鸞祖塔前自誓為弟子,從此放下聖道修行,歸心淨土,日誦佛號七萬聲。
  • 淨土宗藝術:韓國甘山寺阿彌陀佛立像和萬日結社念佛
    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接與願印,表示阿彌陀佛接引念佛眾生往生極樂淨土。身披通肩大衣,衣紋似印度笈多王朝(320—350)的樣式,薄衣貼體,只是身材較短。佛像通身「U」形衣紋表現出佛身豐實的輪廓,整體洋溢著生命力。舟形的背光與佛身同一石材,連成一體;三重頭光和身光都雕刻著精緻的花紋,外周援以火焰紋裝飾。
  • 佛教:淨土宗的修行心法,只要記住淨空法師給的這十個字就夠了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淨土宗在當代的一位高僧——淨空法師,他的老師是李炳南居士,而李居士的老師就是淨宗十三祖,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老和尚,而印祖早已經故去多年,所以修淨土的師兄,真的不妨多看看淨空法師的文集或者視頻。
  • 蕅益大師是明朝高僧,是淨土宗第九祖,通曉經律論三藏,影響最大
    蕅益大師是明朝高僧,是淨土宗第九祖,通曉經律論三藏,影響最大蕅益大師【己巳除夕白三寶文】菩薩戒比丘智旭,第三閱律藏畢。敬然臂香三炷,供本師釋迦牟尼三劫三千諸佛、一切批柰邪為首、及一切尊法、彌勒菩薩、優波離尊者及西天東土宏律大師。又三炷,代同學某等,供養三寶。
  • 藕益大師把佛教諸宗歸入淨土,倡導地藏信仰來解決現實中的苦難
    起初他著意於宣傳戒律,但根本沒有人注意他的行動,從此他潛心研究佛經,開始做禪教一致與淨土理論的工作。智旭的佛學深受天台宗學說影響,以一念統攝教禪各家,而最終則歸於念佛的當下之念。智旭告訴信徒,不要在心外覓法,法外亦無處覓心,整天參禪、看教、學律,終是歸於一念。
  • 淨土宗為何強調持阿彌陀佛名號?
    在整個淨土宗的傳承當中,最強調持名的是善導大師。有人問他說,您為什麼強調持名呢?善導大師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他說,你執持名號與佛本願相應,你念佛直接跟佛的本願相應。而他提出這個答案以後,歷代祖師沒有人敢反對,與佛本願相應。諸位!你要知道一個觀念,我們不要用聖道的思考。你要知道淨土法門是一個他力加被的法門,他不是一個自力。自力的法門,我們不要說是哪一個法門高下,因為很難講。
  • 佛教淨土有許多種,修行佛法的你,知道禪宗所說的淨土在哪裡嗎?
    一說到佛祖在佛法教義中所極力倡導的淨土,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廣為人知的西方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的淨土之中,被稱揚為但受諸樂而無復這娑婆世界的種種苦難,被視為是成佛而解脫苦海之後的終極歸宿,極樂淨土是許多學佛者所嚮往的涅槃聖境。
  • 日本戰國「一向一揆」主要為一向宗,那什麼是在「一向宗」呢?
    日本本願寺大將—下間賴廉其中由唐朝時期傳入日本的「天台宗」分離出來的「日連宗」和「淨土宗」就是一向宗的前身。後來兩宗合併,歷史上將其稱之為「淨土真宗」。淨土真宗極力鼓吹佛祖的能力,只要能夠口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經常誦讀「法蓮華經」,就能夠脫身成為活佛。
  • 「古今佛門高僧大德」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聖賢錄》
    【高僧大德】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聖賢錄》袾宏。字佛慧,號蓮池,杭州仁和沈氏的子弟。年十七歲,中秀才,以學問德行著稱。鄰居有一位老婦人,每日念佛號數千,袾宏問她是何緣故,老婦人說:『我的先生持佛名號,臨命終毫無病苦,與人拱手作別而往生,因此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袾宏從此之後即歸心於西方淨土,書寫「生死事大」四個字,放在桌子前面,以自我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