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幹本分事 守平常心 勤勞踏實奔明天|修文縣大石...

2020-12-24 天眼新聞

 

「么兒,你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能再像我一樣吃了沒文化的虧」。  我總是對小女兒說這句話,我太希望她能通過知識擁有更美好的未來。我叫李元秀,今年50歲,是貴陽市修文縣大石布依族鄉大石村村民。

李元秀

我們一家6口人,四個女兒中有三個已經出嫁,小女兒正在貴陽上大學,平常只有我和丈夫共同生活勞作。  說來有些不幸,我們這個六口之家除小女兒外,多少都有些生理殘疾,我的腿就是天生不便行走。

駐村第一書記譚必光為李元秀的小女兒送去愛心助學款

總說女娃讀書沒用,但是我不能再讓女兒們走我的老路,對於四個女兒的教育,我和丈夫一直很用心,生活再苦也要送孩子們去上學。特別是國家開展精準扶貧以來,小女兒就學過程中受到了太多照顧,從高中起就有各類助學金,上了大學後每年都有2800元高校助學金,縣鄉兩級的幫扶人都時常關心她的學習,駐村第一書記譚必光還為她送來過愛心助學款,小女兒的學習成長離不開政府的幫助和關心。  當然,家裡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多虧了政府的大力扶持。2013年我家建樓房貸款欠下了4萬元,為了早日還上欠款又貸了4萬耕牛款,邊貸邊還經濟壓力確實很大。

李元秀與自家的新房

不過正好趕上國家對住房、就業、產業發展的幫扶政策,我家修房子就獲得了8300元的補助,今年養牛5頭,養豬9頭,總共獲得了養牛養豬補助金14000元。後來,村裡又給我安排了公益崗位工作,每個月都有穩定收入。這一來二去,前後欠下的8萬元貸款,很快就還清了。  日子總是越過越好的,平常丈夫主要負責養牛餵豬,我也不能閒下來。  家裡的12畝地由我來種,桃子、李子、黃豆、菜籽,每季總有一些收成,今年售賣這些農產品就收穫了3200多元,還有入股的蜜蜂養殖分紅款880元。今後我也會繼續參加鄉裡的種養殖培訓,多學習科學的種養殖經驗,儘量學會自己剪枝蔬果,不能總依賴專家們到地裡來幫我做田間管理。  住房、教育、醫療、產業、就業……國家的幫扶項目裡我家都受到了照顧,再過一年小女兒也要畢業了,其他三個女兒也有自己的生活,我和丈夫也不會停下勞作,除了受政府的扶持,歸根結底還得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奮鬥。  整理 張婷婷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我的脫貧故事 | 陳大國:勤勞使我真正脫貧 勤勞讓我得到幸福 2020-12-1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用勤奮創造美好生活丨修文縣六屯鎮都堡村駐村...
    我叫王鵠,是貴陽新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派駐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都堡村的駐村幹部。2019年9月,我在走訪貧困戶時發現有些貧困戶缺少產業,經濟困難,於是積極與扶貧辦和農業中心聯繫,幫助宋方富等12戶貧困戶發展入戶產業。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不言棄 獨臂大俠一片天 2020-12-1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王陽明:持平常心,行本分事,做自在人
    書生很不服氣,說:「我一生沒有大的過失,憑什麼年紀輕輕就要死掉?」判官說:「你辦私塾、收學費,卻沒有盡心盡職地教學生,折損了自己的福報。」做好本分事,盡心盡力,其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修行。 《圍爐夜話》中說:「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世間本分人太少。做本分人,就要幹本分事。既不能胡作為,也不能不作為。《菜根譚》中也有一句話,叫做:「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幹 就能脫貧丨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
    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
  • 「我的脫貧故事」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修文縣久長街道清水村諶業祥
    我叫諶業祥,是修文縣久長街道清水村五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有三口人,我和兒子都是殘疾人,妻子無就業技能,家中的經濟收入僅靠種地來維持,無法擺脫貧困。2014年,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鎮黨委政府考慮到我家的實際情況,讓我家享受了政策兜底,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兜底保障,一個都不能少|修文縣六屯鎮社會事務辦...
    兜底保障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道防線,是針對自身無力脫貧困難群體的兜底性措施,確保脫貧攻堅的路上不少一戶,不漏一人。蔡坤走訪獨居老人李素英我叫蔡坤,2017年入職貴陽市修文縣六屯鎮群眾工作中心。2019年4月六屯鎮黨委調整我到鎮社會事務辦,全面負責全鎮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心踏實了,我們也就踏實了丨麻江縣杏山街道...
    2017年,我還在縣衛建局工作,就已經開始接觸扶貧對象,那時幫扶的地點是龍山鎮孟江村,任務7戶,這7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李興益貧困戶,七十旬,背駝九十度,還種地、養牛。這讓我對貧困戶充滿了樂觀,踏實肯幹,何愁不脫貧。2018年是扶貧工作最艱巨、繁忙的一年。也正在此時我被調進縣婦聯工作,單位三人,幫扶戶不變。在全縣上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過程中,縣婦聯克服種種困難讓我到鹽山下沉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給生活一個微笑|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舟村村民解德宇
    我叫解德宇,是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舟村華新組村民,今年48歲,患有肌肉萎縮症,二級殘疾,作為一家之主,我努力地承擔著家庭重擔。我選擇在近處謀點事做,但因活少,身體殘疾,勞動力遠不及常人,所以收入不多,生活常常捉襟見肘。
  • 修文縣大石鄉:政法入戶大走訪 禁毒宣傳得人心
    隨著元旦新年的到來,修文縣政法機關積極開展信訪系統「入村寨進社區走企業訪群眾」大走訪活動。大石布依族鄉抓住大走訪活動契機,聯合修文縣禁毒委第一時間發起「禁毒宣傳」冬季攻勢,掀起新一輪禁毒宣傳高潮。領導重視,高位推動。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勤勞雙手撐起脫貧致富夢丨安龍縣篤山鎮萬家...
    還記得,四年前,我們一家四口擠在七十多平方米的老舊房裡居住,我的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兩個小孩正在讀書,一家全靠妻子種地艱辛地維持生活,全家都在為錢發愁,不知道今後的生活該怎麼過。我叫楊秀銀,是篤山鎮萬家店村村民。
  • 勤勞能生四季財——仁和區大紙房村群眾致富奔康見聞
    政府幫,自己幹,勤勞能生四季財。仁和區中壩鄉大紙房村貧困戶在政府幫助下,通過勤勞努力,日子越來越好,摘掉貧困帽子,過上小康生活。走進村民王永明家,小院乾淨整潔,夫妻倆正熟練地整理、打捆小蔥。「價格高的時候,能賣到5元錢1斤。」王永明說。
  • 「我的脫貧故事」山更綠了,水更清了,生活也更好了|餘慶縣龍家鎮...
    自從當上了護林員,這就是我每天雷打不動的行程。我叫蔡德玉,是餘慶縣龍家鎮先鋒村寺堡組的村民,家住先鋒河畔,背靠大山,出門見水,三五畝土地一年種不出幾粒糧食。   能活到現在也是我的福氣,小時候的一個意外,背部嚴重骨折,那時候窮得叮噹響的家,可沒錢到醫院治療,險些就此喪命。
  • 南陽市臥龍區王明旺:曬曬我的脫貧「明白帳」
    南陽市臥龍區王明旺:曬曬我的脫貧「明白帳」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周美嬌 通訊員夏倩 錢鑫 曹飛在南陽市臥龍區安皋鎮和莊村,村民王明旺家中有一本脫貧的「明白帳」,享受的扶貧政策、收支明細……一筆筆記得清清楚楚
  • 「我的脫貧故事」在好政策的扶持下脫貧奔小康丨劍河縣南寨鎮白都...
    我叫楊報報那,是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寨鎮白都村的村民,今年47歲,家裡有我和80歲母親兩人。2014年初,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從小就有語言溝通障礙,與人交流不暢。家庭收入全靠我務農和在村內幹些零活,生活十分貧困。
  • 深化金融服務 決勝脫貧攻堅 農發行修文縣支行注入金融活水助力...
    農發行修文縣支行作為全縣唯一一家農業政策性銀行,支行秉承家國情懷,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職能,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服務脫貧攻堅助力脫貧摘帽。其中,2億元支持修文縣小橋河河道整治工程項目,河道治理全長2.29km,景觀綠化帶各寬70米,工程建成後可改善水域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美化城市環境。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致富不能「等靠要」|赫章縣古基鎮元寶村村民...
    一直從農村長大的我,經歷過艱苦的歲月,現在雖然已是這把年紀了,但覺得這身子骨還很硬朗,總是閒不住,每天必須活動活動,做點事情,才覺得這光陰沒有浪費,晚上也才睡得踏實。  村裡面得知我的這個情況和想法後,就建議我搞點養殖之類的,並在2018年給我申請了10000元的兩頭牛的項目補助,我真的太感謝了。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奮鬥創造幸福生活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方家...
    我叫方送沙,今年52歲,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方家村村民,我的家庭由四人組成,我與妻子都是個沒有多少文化水平的農村人,我常年通過打零工來維持家庭支出,妻子則在家務農照顧子女。因此,在各級幫扶幹部和脫貧幹部的幫助和支持下,從2018年一月開始,村裡便為我安排了生態護林員的公益崗位,每月有800元的工資,有了工作,這讓我重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在2019年8月,村裡又給安排了保潔員的工作,又有每月800元的補貼。
  • 重拾信心幹事業 「老洪」脫貧奔小康
    作為一家頂梁柱的洪帽南開始「破罐子破摔」,事情不幹了,抽菸、打牌、喝酒樣樣來。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2014年。經過村級民主評議,洪帽南被納入精準扶貧戶。「老洪,你孫子能享受殘疾、低保政策,在教育、醫療上也都可以享受到很好的國家政策,你得帶個頭,把不良習性給改了,把日子過起來……」鎮、村幹部一次又一次上門,幫助洪帽南一家落實政策,和他一起制定脫貧計劃,幫助洪帽南樹立脫貧信心。「政府能幫我一時,幫不了一世,要把日子過得順暢,最終要靠自己!」
  • 「我的脫貧故事」陳「懶鬼」的脫貧蛻變路|黔西縣綠化鄉豐收村村民...
    以前,我覺得只要能吃能睡,日子能過得去就行,每天吃完飯就在村裡閒逛,啥也不想幹,村裡的人都叫我陳「懶鬼」,久而久之,我成了村裡出了名的懶漢。老鄉們一句一句「懶鬼」的喊,我也無動於衷,進入貧困系統以後,扶貧幹部和我接觸,我也懶得配合他們。幫扶幹部換了又換,都拿我沒有辦法,叫我去合作社務工,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經常找著藉口就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