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如今的孩子被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包圍著,許多孩子從小就會玩手機、玩電腦,而且玩的那叫一個精通,讓好多成年人都自嘆不如。但是,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小孩子不喜歡玩手機也不喜歡玩電腦,就喜歡看繪本,一看就是一整天,連飯都不吃。網友們紛紛評論,這個小孩子未來一定大有前途。
我們發現,現在的孩子很少看書了,這讓爸爸媽媽們感到抓狂。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所以爸爸媽媽們總是瘋狂地為孩子帶回各種各樣的閱讀書籍讓孩子來讀。但是,現在市面上的各種兒童讀物良莠不齊。前一段時間還爆出孩子閱讀的童書中充斥著很多不良情節的新聞。那這種書籍還應該給孩子繼續看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總有許多爸爸媽媽說:「我在給孩子買的圖書裡發現有一些爆粗口的情節,孩子從小就會說髒話了,這讓我們很擔憂。」確實是這樣。孩子還小,辨別事物的能力有待提高,他們會像一塊海綿一樣吸收著周圍各種各樣的環境的影響。但是作為成年人,我們卻要給孩子把把關了,應該選擇正確的、品質高的書籍來讓孩子讀。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一起甄別各種各樣的讀物呢?
1、避免實用心理作怪
許多爸爸媽媽們挑選兒童讀物的時候,都選擇一些可以和幼兒園或者小學能夠銜接起來的書,企圖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其實,這是實用心理在作怪。讓孩子讀書不應該是功利性的,僅僅選擇家長認為對孩子有用的書也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孩子的好奇心,未來孩子很可能也會厭倦閱讀。
所以,在挑選兒童讀物的時候,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先讓孩子瀏覽一下各種琳琅滿目的讀物,如果發現孩子對某一本書感興趣,並且父母看過之後發現對孩子沒有不良影響,那就把這本書買給孩子吧。
2、選擇閱讀題材廣泛的書
給孩子選書不應該過分追求統一,而應該讓孩子廣泛涉獵不同題材的書籍。包括:繪本、故事書、名著等等。除此之外,一些兒歌或者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普書也可以拿來給孩子讀。
每一種類型的書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對孩子的認知發展也有不同的影響。例如:繪本中有各種各樣的圖畫,可以發展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故事書由一個個簡短的小故事組成,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敘述能力。這些書籍對孩子的發展都十分重要,所以家長和孩子在挑選書籍的時候不應該拘泥於某一種形式的書。
3、不要用價格選擇書籍
許多家長在給孩子選書的時候都存在這樣一個誤區,那就是貴的書一定好,所以就算不看內容,只看價格,應給就選的八九不離十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市面上的書良莠不齊,許多商家抓住了父母愛孩子的心理,就故意把書的價格提高,爸爸媽媽們可千萬不能上當。
除了給孩子買貴的書的家長以外,還有很多家長貪圖便宜,怕花錢而不肯給孩子買他們喜歡的書。因為圖書不是消耗品,一本書孩子可以讀很久,並且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十分有用,為了省錢而不給孩子買書看,很可能影響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作為父母,並不是選擇了合適的書籍之後就可以把書丟給孩子啥都不管了。我們還應該引導孩子去閱讀。
下面的幾個引導孩子讀書的方法可以給各位爸爸媽媽們來做一個參考。
1、為閱讀營造良好的環境
大家都知道,讀書是一件非常「細緻」的工作,需要安靜的環境、充足的燈光以及活躍的大腦。許多爸爸媽媽都選擇讓孩子在屋子裡讀書,自己跑到外邊看電視或者打電話。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在孩子讀書的時候,父母應該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為孩子選擇一個安靜的物資,購置一臺書桌等等,這種充滿儀式感的行為可以讓孩子對閱讀更加有興趣,未來孩子也很可能會把閱讀當作一種自己的生活方式。
2、培養孩子喜愛閱讀的興趣
讀書對許多孩子來說都是痛苦的,我們發現,每次讀書的時候孩子不是扣手,就是心不在焉。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對閱讀缺乏興趣。而閱讀興趣的培養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孩子在沒有入學之前更多的是受到家庭的教育。
當爸媽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可以先嘗試問問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例如孩子比較好奇宇宙探險,那就給孩子買一些類似題材的書,睡前給孩子講。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不要一股腦都講完,留一些懸念。這樣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對書籍好奇了,也就對閱讀更加有興趣了。
3、父母要做出表率
許多不愛讀書的孩子都有一個不愛讀書的爸爸媽媽。我們發現,孩子在小的時候有向師性,就是喜歡模仿老師的行為。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要努力為孩子做出喜歡閱讀的表率。
許多爸爸媽媽在這一點上有了誤區,認為只要給孩子示範幾次怎樣讀書,孩子就能學會了。其實孩子有著敏銳的觀察力,父母所有的假裝行為都被孩子看在眼裡。
所以,父母為孩子做表率不是假裝自己愛讀書,而是父母真的喜歡讀書。這確實需要爸爸媽媽們做一些努力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爸爸媽媽也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讀書,既能為孩子做出表率,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讀書興趣。
這些引導孩子讀書的小方法相信能對各位家長有一些啟示。那麼,關於如何給孩子選擇讀物、如何引導孩子讀書,大家還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