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斷腕這個詞,本來是指人被毒蛇咬傷手後,為了防止毒性傳染到全身,果斷自斷手腕以求保命,後來被人用來形容當機立斷的豪氣和勇敢。在北宋,其實有另一種版本的「壯士斷腕」,但與勇敢卻不沾邊,恰恰說明主角是個逃避責任的人。這樣的事在根源上與皇帝有關。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來看一下吧。
北宋神宗在位期間,熙寧四年(1071年),開封有一遊手好閒的人叫李小二,平日好好吃懶做,也沒成家,吃了上頓不顧下頓。有一天李小二大喊著:救命啊!引來鄰居前來,大家看到李小二手臂全是血,手腕處受了傷,手似乎是保不住了。鄰居叫來郎中給他止血,鄰居們把這件事逐級上報,知府韓維知道後,問李小二是怎麼回事,李小二說原來他是為逃避「保甲法」故意自己斷了自己的手腕。
原來是這保甲法正是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中的一項,在宋神宗支持下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推行新政,其中就有保甲法,針對原來北宋原來兵多但不精,軍費高昂等問題。保甲法的具體措施是將鄉村民戶加以編制,十家為一保,民戶家有兩丁以上抽一丁為保丁,農閒時集中起來接受軍事訓練。客觀上說,保甲法發揮了明顯的作用:既加強了對農村的治安管理,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又構建起全國性的軍事儲備,還節省了大量的訓練費用。
在農閒時鄉親們集中起來訓練時,像李小二這樣的懶漢就非常不願意了,可是沒辦法,只得勉強去訓練,隨著訓練量不斷加大,李小二的心情越來越差,最後兵行險招,在家中自己一刀砍在自己手腕上,這樣他就成為傷殘,無法參加訓練。也就是說李小二為逃避訓練,故意砍斷自己的手腕,讓自己由健全人變成「殘疾人士」,無法訓練,也無法投入將來可能發生的實戰。
這麼一個偶然事件,被知府韓維報告給皇帝,借題發揮,說新政激起百姓自殘,表達新政不得民心的意思。後來,出現了大旱,很長時間不下雨,就這樣一部分反對新政的人就以「天變」為由要廢除新政。連一向支持變法的宋神宗也開始動搖了。後來還罷免了王安石的宰相。雖然很快王安石又重新當上宰相,但支持新政的人更少了。宋神宗死後,王安石主動辭職,不久司馬光當上宰相,幾乎把新政全部廢除,這樣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以失敗而告終。
今日一悟:李小二的一刀下去,自己成了殘疾人,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一刀竟然間接動搖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有許多原因,其中沒考慮到民間的具體情況,新法有時顯得有些一刀切,未照顧到部分特殊人的實際情況。這就提醒我們,做任何事,要充分調研,發現新情況,及時處理,不能使其變成別人攻擊我們的重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