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而不同:西漢初年政權架構承襲秦朝,武帝時期君主專制達到最盛

2021-01-12 新聊舊史

雖說「漢承秦制」,但秦漢兩朝還是有諸多不同的

在中國封建君主專制時代的開始,秦朝和漢朝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兩個王朝。

一方面是因為秦漢,作為中國封建君主時代的開端,無論是在君主專制體制的構建,還是統一多民族政權的發展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啟後作用。

其基本上奠定今後中原王朝統治和建立的核心地區,並且這種對於疆域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清朝的滅亡,即便在今天也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另一方面,秦漢政權雖然一直都被放在一起來說,但是了解這段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秦朝和漢朝其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眾所周知秦漢被放在一起討論,無非就是秦朝統治的時間太短了,因此似乎不值得作為一個單獨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分析。

而且劉邦成功建立西漢政權之後,在其早期的政權組織機構和統治方式上,大多數都是採用了秦朝的模式,這就是我們說的"漢承秦制"。

正是因為秦朝的統治時間短暫,再加上其所具備的政治特點,似乎都被西漢所繼承,因此秦漢就經常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史的一個時代,被當做一個體系來進行研究。

但是我們還是要清楚,秦朝和漢朝,起碼和西漢還是有一定不同的,畢竟西漢仿照秦朝建制,主要是因為政權建立初期穩定政局、恢復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而當這種需要被滿足之後,西漢中央政府必然也要做出適時改變了。

漢武帝去世之後,強盛的西漢迅速衰落

從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成功建立西漢政權,到公元8年王莽篡奪西漢領導權西漢覆滅,西漢王朝的統治維持了210年。

從國祚來看,西漢已經實屬不短,特別是秦朝僅僅二世而亡,更加凸顯了西漢王朝國祚之長,即便放到整個中國古代封建歷史時期,西漢的國祚起碼也是數一數二的。

而西漢國祚如此之長,政局如此之穩定,及其在中國古代封建歷史的地位如此之高,其實和漢武帝及前幾位皇帝的苦心孤詣經營,有著直接關係。

劉邦建立西漢初期,經歷了秦朝末期農民大起義和劉邦、項羽兩大勢力的反秦戰爭之後,整個社會百廢待興,本來在秦始皇時期社會矛盾就已經頗為嚴重之時,更是令社會經濟出現了嚴重倒退。

這對於西漢這個新興政權來說,只能夠養精蓄銳,休養生息,這也是漢武帝前面幾位皇帝的重要施政方針。

而且西漢建立之後,北方匈奴勢力虎視眈眈,他們時刻關注著中原地區的動向,並且趁著西漢政權立足未穩之際瘋狂發動入侵,騷擾西漢北方邊境地區,給當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對此西漢統治者只得委曲求全,以和親的方式與匈奴交好,換取外部環境的穩定和和平,以便為恢復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最為基本的客觀條件。

而隨著"文景之治"後西漢國力的恢復以及上升,到了漢武帝時期已經完全具備了反擊匈奴的勢力,當然漢武帝也是這麼做的,通過三次大規模的漢匈戰爭,直接將不可一世的匈奴勢力打得解體。

漢武帝時期的大漢實力毋庸置疑,那麼在漢武帝之後為何西漢的國力會衰落地如此之快呢?

漢武帝去世百年之後,西漢政權便土崩瓦解了,而這種危機在昭宣時期,特別是漢宣帝之時就已經凸顯了。

"昭宣中興"雖然存在,但不可能再次出現武帝時期的盛世局面了

漢武帝執政時期的大規模改革,這也是繼秦朝封建君主專制體制,建立之後的又一次改革,具備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漢武帝在位期間,不論是對內還是對外,相較於西漢前期來說,基本上都是換了一個樣子,這取決於當時西漢的綜合國力強弱,國內國外的形勢狀況。

而也正是這些客觀環境要求,才會使得漢武帝成為西漢,乃至兩漢時期最具成就的君主。

不過漢武帝在徹底完成了封建君主專制的再一次加強之後,其實其會對後面的皇帝,造成比較大的壓力。

一方面是因為漢武帝本人雄才偉略,在執政期間畢竟做出了前無古人的功績,這令其子孫自愧不如。

此外,漢武帝時期對王朝的改革,特別是對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這使得原來那种放松自由的思想環境徹底改變了。

雖然後世人承認"昭宣中興"局面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漢宣帝以後由於思想上、政治勢力上的變化,西漢的統治開始動搖,無法再次回歸此前漢武帝的鼎盛局面了。

相關焦點

  • 秦朝和民國時期是歷史上兩個轉折時期
    歷史上有很多的轉折點,但是大的轉折點只有兩個,一個是從戰國末期到秦國統一天下,另一個是從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為什麼是這兩個時期?因為這兩個過渡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另外秦朝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結束了奴隸制社會,從戰國時期的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專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之後的歷代王朝沿襲了兩千多年,直到清末,其影響十分深遠。自此統一成為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國家的統一是大勢所趨,因此之後有多個朝代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到了明清時期,封建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
  •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複習|專題一: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演進
    這是中國古代史中經常會涉及到的一個重要考點,從歷年的考試試題中,我們可以看到貫穿的一條主線就是君主專制在不斷的加強。但,君主專制演進中,不同的時期,所採取的措施是不相同的,所以高考試題相對來說,考的比較靈活。首先跟學生講清君主專制的概念。指出宰相制度的調整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 為什麼先秦時代朝代都比較長,而秦朝開始朝代都比較短?
    夏商周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業成為最重要的生產生活和經濟來源。政治體制也從夏朝的部落聯盟發展為商朝的封建制,最終在周朝確立了封建制和和宗法制相互融合的政治體制。 正是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百姓愚昧迷信,夏商周時期沒有太大的國內矛盾,除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幾乎很少有奴隸起義(農民起義)。
  • 西漢初建,內憂外患,經濟瀕臨崩潰,如何在漢武帝時發展為高峰
    西漢初年,自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戰爭不斷,後秦始皇一統天下,迎來了短暫的和平,秦朝滅亡後,又是長達數年的楚漢爭霸,經歷了無數次戰爭的土地早已滿目瘡痍,經濟瀕臨崩潰,內有流民無數,外有匈奴虎視眈眈,西漢政權建立之初是如何發展經濟,並在漢武帝時期獲得空前繁榮的呢?
  • 開明專制君主:思想領域的統治和知識精英的附屬
    引言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3~1735年)和乾隆(1736~1795年)等一代偉大的盛世明君,表現出了一種隨機應變的意識和開闊的思想,總之是一種使其特別名副其實地堪稱「開明專制君主」的睿智。
  • 秦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嗎?了解同時期的世界,才更了解自己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大帝國——秦帝國。秦帝國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卻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僅第一次統一中國內地,還統一了各國的文字、度量衡,建立了中央集權、專制帝制,影響了2000年的歷史。那麼同時期的世界其他文明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呢?秦朝是不是最強大的國家呢?
  • 解析西漢內朝制度:君權和相權博弈,結果權力歸於內朝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一統王朝,也正是從那時起,丞相總領朝政的制度就被確立了下來。我們都知道,歷史上君權和相權始終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因為秦朝太過短暫,所以君權的相權之間的矛盾還沒有凸顯出來。 公元前 202 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史稱西漢。
  • 漢朝西漢比較出名的皇帝,你最欣賞哪位?
    漢朝比較出名的皇帝,你最欣賞哪位?我們先說說西漢漢始祖:劉煓(tuān)(約公元前271年--前197年),也作劉湍,即太上皇劉太公,乃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之父,名昂,字執嘉,號顯初,又號太平。生於周赧王四十四年庚寅(公元前271年)八月十五日午時,卒於漢高祖劉邦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五月,崩年七十五歲。秦末漢初沛郡豐邑(今江蘇徐州豐縣)人。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在世時就被尊為太上皇的人。漢高祖:漢高祖出身平民,打敗了實力遠強於自己的項羽,建國之後就開始大殺功臣。
  • 西漢簡史,一文了解西漢朝代
    【西漢簡介】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後又一個大統一朝代,於公元前202年由漢高祖劉邦所創建,都城為長安(今陝西西安),至公元8年被王莽篡漢而亡,享國210年。史學家為了區分後面延續的漢朝,根據都城方位,把這段歷史稱之為西漢。
  • 批判「君為臣綱」唯心主義理學,而導致的反對君主專制思想
    黃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衝,號南雷,又號梨洲,浙江餘姚人,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學史家。他在青年時期,參加過反對當時統治階級內部最腐朽的勢力-閹黨的鬥爭。1644年明王朝覆亡後,他曾參加熊雨軒領導的抗清鬥爭,一直至南明政權徹底垮臺為止。
  • 英國革命:君主專制的覆滅與君主立憲制的誕生
    這一革命風暴的衝擊與滌蕩,最終促成君主專制的覆滅與立憲君主制的誕生。 隨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的壯大,從17世紀初期開始,議會倡導「憲政」的呼聲不斷高漲,將矛頭聚焦於獨裁君主。斯圖亞特王朝詹姆士一世1603年登臺後,繼續推行專制統治。
  • 西漢七代都是明君,一個時代的雄才,這7位皇帝,你認識哪些
    西漢自漢高祖劉邦以來,自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共經歷210年,在這二百多年的歷史中,西漢自高祖劉邦以來連續七代都是明君,這在我國歷史上是非常少有的。其中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千古明君就有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和漢宣帝劉洵。
  • 《過秦論》:課本未收錄的中下兩篇,對西漢制度有什麼主要影響?
    但後來西漢又見於秦國二世而亡,沒有宗室拱衛,眾建諸侯;於是封建制又在西方立國早期重新復活再行分封。然而這種分封也只是暫時的,後來在賈誼、晁錯乃至漢文帝、景帝、武帝等一系列賢君良相的辛苦經營下,終於在賈誼首倡打擊諸侯,晁錯主張「削藩」、主父偃的曲線救國的「眾建諸侯少其力的」推恩令下,西漢又回到了秦國實行的郡縣制度的老路上。
  • 日本漢初政治史與政治制度史研究動態
    特別是延續了近四百年的漢朝,一般被認為是皇帝統治體制基礎形成的朝代。 漢朝的創始人是高祖劉邦及追隨他的蕭何、曹參等功臣們。這一以劉邦為中心的集團被稱為劉邦集團。他們興起於秦末戰亂中,消滅秦朝、擊敗項羽而建立了漢朝。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統一王朝——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而劉邦集團建立的漢朝則延續了近四百年之久。
  • 秦朝是當時世界最強帝國?秦朝建立時,世界上還有哪些大國?
    中華文明擁有5000年的輝煌歷史,並且一度成為全世界最強盛的王朝,但並不是每一時期,中華文明都有絕對的優勢。本篇,我們就來拓展一下視野,了解一下大秦帝國時期的世界。秦朝時期的世界都在先後出現統一的帝國,縱觀當時的世界,統一各個分散的勢力成為大勢所趨。公元前678年,也就是秦朝誕生400多年前,西亞地區的米底王國建立。
  • 魏晉南北朝開國君主皆為卓越之人,為何其諡號都含有「武」字?
    諡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短暫的廢除了諡號這一制度,但秦朝滅亡後漢朝時又恢復了諡號制度。諡號的評法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大動蕩的一個時期,時間跨度數百年。是在漢朝和隋唐之間的一段分裂混亂的時期,包含的政權為:曹魏、西晉、東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宋、齊、梁、陳總共十二個政權。雖然大部分政權的開國君主諡號中都包含武字,但是並不絕對。比如曹魏開國君主魏文帝曹丕、南朝齊國開國君主齊高帝蕭道成等是諡號中就沒有武字。
  • 亨利八世,一個潛在的專制君主
    其國王也成為君主的樣板,承載著絕對君主制的新願景,並且主宰了一個法國文化傳承的黃金時代。在同一年,1660年,查理二世結束了流亡生涯,成為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國王。首先,君主制從一場甚至比投石黨運動更重大的政治危機中存活下來,但是其結果卻和法國迥然不同。一方面,儘管面臨更嚴重的憲法危機,而且1688年另一個斯圖亞特國王也被廢黜了,這個國家卻再也沒有經歷內戰。
  • 君主專制下的「反叛者」,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直指封建弊端
    因此黃宗羲從《明夷待訪錄》中,深刻揭示了這種教育分布極為不公平的社會現實,他主張封建統治者,應該注重對於學校的建設和推廣,使得最基層的民眾也能夠接受教育,這樣才能夠將儒學思想進行深入貫徹。反封建極具批判性黃宗羲作為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目睹了明朝後期乃至走向滅亡的整個過程,在清朝康熙時期,封建君主專製得到進一步加強。具體表現為原來明朝時期的內閣制度進一步衰落,並且逐漸成為一種,具有地位和權力象徵意義的職位和稱號。
  • 身為外戚的王莽為什麼要篡奪西漢的政權?他為什麼能成功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身為外戚的王莽為什麼要篡奪西漢的政權?他為什麼能成功呢? 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然而秦朝三世而亡,其結局和命運可悲可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真正在華夏大地上紮根是從漢朝開始的,自漢高祖劉邦在楚漢爭霸中脫穎而出,大漢   原標題:身為外戚的王莽為什麼要篡奪西漢的政權?他為什麼能成功呢?   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王朝,然而秦朝三世而亡,其結局和命運可悲可嘆!
  • 世人都說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其實,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朝代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於鄗城,後定都於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這裡,我們再來說說西漢和東漢的區別。 東漢基本沿襲了西漢的舊制。當年,為何秦始皇要弄個郡縣制?權力高度集中啊,只是秦朝很快就被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