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的二次戰爭:單車被美團滴滴偷襲,新業務步步驚心

2021-01-08 砍柴網

「核心提示」 快送、團購、造車,哈囉從單車伸出的觸角越來越多,業務跨度越來越大,而每一項業務,都面臨著殘酷的競爭,對手不乏滴滴、美團、阿里等巨頭企業,正當哈囉東奔西突之時,滴滴、美團殺回單車業務,哈囉不得不多線作戰。

李開逐嗅到了危險氣息。

" 車鑰匙 " 項目推進的時間眼看已快一年,但市場範圍卻依然停留在上海,雖然仍然有 VC 願意支持,但在他看來,這個項目已經走到難以為繼的局面。

" 我反倒認為可以試試共享單車。" 作為哈囉的合伙人之一,他向創始人楊磊進言。楊磊也告訴他,自己上周去北京見投資人時,恰好聽對方聊過。

公司便有了轉型的念頭。

那是 2016 年,兩人對話的背景是:共享單車賽道內,摩拜和 ofo 如日中天,兩家手握資金均超過了 10 億元。相比之下,哈囉手裡只有不到 4000 萬元。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憑藉 " 農村包圍城市 " 的打法,哈囉成功避開鋒芒,在摩拜和 ofo 的絞殺下 " 奇蹟 " 般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攻下兩輪市場的頭把交椅,完成了從 " 瀕危動物 " 向出行巨獸的驚心一躍。

如今,哈囉早已不是當初捉襟見肘的初創公司,但那種關於 " 飢餓 " 的焦慮卻依然存在——單車業務不賺錢,盈利的電單車業務卻又遭滴滴、美團阻擊。於是,網約車、換電、團購等業務成了哈囉的 " 新寵 ",甚至不惜親自下場造車。

東奔西突的哈囉,正在急於尋找一個新的盈利點。

衝擊四輪,未打入核心

2018 年,摩拜被美團收購,ofo 深陷破產醜聞,哈囉抓住機會,一舉成為行業第一。

年中,滴滴順風車兩起安全事件相繼發生,導致順風車業務下線,哈囉再次瞄準巨頭留下的空隙,在 2019 年 2 月順勢推出順風車業務,正式跨入四輪市場。

從業務協同來說,四輪業務是哈囉完善自身出行版圖必不可少的一塊,有了順風車的加持,平臺的流量鎖住了,用戶粘性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

而且順風車本就是一塊肥肉—— 2017 年,滴滴順風車的 GMV 接近 200 億元,淨利潤接近 9 億元,為滴滴貢獻了 9 成的利潤。

從時機來看,哈囉進入順風車市場的選擇也幾乎無可挑剔。滴滴被迫暫時退出,留下大片空白,嘀嗒手裡的份額還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正是時局大亂之時。遺憾的是,哈囉沒能像單車那樣,抓住成為龍頭的機會。

哈囉官方披露,順風車業務已經在全國 300 多個城市上線,但具體的份額卻從未披露。據嘀嗒招股書披露的信息,2019 年嘀嗒出行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達 66.5%。加之滴滴順風車回歸、高德的順風車上線,留給哈囉的市場空間變得更加狹窄。

高調從兩輪跨入四輪業務,哈囉四輪業務的第一槍沒能一炮打響,聯繫用戶端的反應來看,反響不大是有原因的。

在北京,有順風車用戶向豹變抱怨哈囉打車難的問題," 一個多小時都叫不到車 "," 平臺上顯示的司機都是沒接過單的新司機,要麼就是只接了一兩單,邀請也沒反應 "。

社交平臺上,那些有幸叫到哈囉順風車的用戶也頗有微詞,車主私下拼單、車輛和車主認證信息不準確等問題經常出現。

順風車業務水花不大,但這並不妨礙哈囉進入四輪市場的決心。

哈囉內部代號為 " 經濟車 " 的網約車項目在廣東中山市完成試運營。10 月 25 日,哈囉又在惠州市、汕尾市、河源市上線。從低線市場出發,這個網約車項目主打的正是普惠,哈囉出行副總裁江濤曾對媒體表示,哈囉打車的價格 " 是主流網約車價格的六折 "。

滴滴牢牢掌握著網約車市場的主動權,哈囉想要破局,除了捨得前期放血,還必須解決運力的問題。面對哈囉的 " 侵犯 ",滴滴立即實行阻擊戰略。從 12 月 23 日起,滴滴對中山市的網約車價格進行調整,其中大部分時段的資費都有所下調。

網約車在下沉市場激烈碰撞,本身已經說明行業出現了內捲化。國內網約車市場規模的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2019 年我國網約車行業的市場規模為 3044.1 億元,同比增長率較上一年放緩了 25 個百分點,僅為 3.42%,

哈囉想要分得一杯羹,只會難上加難。

兩輪業務,遭美團、滴滴阻擊

哈囉上四輪業務,官方說法是搭建出行生態,不過尋找新增長點是更真實的訴求。

單車、電單車業務,哈囉成功坐到了主位,不過依然逃不過盈利焦慮,尤其是 ofo 倒下之後,資本對共享單車、電單車更加謹慎,哈囉需要自身 " 造血 ",不僅是養活單車業務,還是拓展其他業務的基礎。

2020 年 4 月,楊磊對媒體透露,"2019 年哈囉的兩輪車業務已經獲得了一些毛利,隨著業務規模持續發展及效率提升,2020 年的目標是集團首次實現盈虧平衡,業務 100%增長。"

楊磊敢說盈虧平衡,很大程度上是電單車業務給的底氣。

業內人士跟豹變算過一筆帳:一般來說,電單車騎行時間在 15 分鐘左右,客單價 2 元。以一天翻臺率 6 次計算,一輛電單車營收 12 元。成本上,一臺電單車為 3000 元左右,1 天的損耗為 1.5 元,如果以 10 萬臺電單車計算,一天的淨利潤就有 105 萬,大約 9.5 個月就能回本。

有媒體報導稱,據哈囉內部計算,在將採購成本按時間均攤的情況下,其電單車業務已經實現盈利。

實現盈利的電單車業務,很快被滴滴、美團盯上。今年下半年,滴滴、美團和哈囉在長沙掀起電單車大戰,不僅瘋狂投車,甚至動用了踢車、燒二維碼等非常規手段,但沒過多久,就重蹈了共享單車的覆轍。40 萬輛無牌電單車在長沙遭到清退,僅有 6 萬輛符合標準,其中哈囉電單車的數量為 7974 輛。

據一位接近哈囉的人士透露,那些被清退的電單車,被集中放在租金便宜的露天場所,等待上牌,各家能夠上牌的數量則還需要和相關部門進行協商。

幾萬臺電單車一下減少到幾千臺,員工能幹的活自然就少了。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波清退潮過後,負責運維的員工大約走了三分之二。

對美團、滴滴來說,單車業務對企業的戰略協同、用戶導流、完善出行版圖等方面至關重要,而他們搶奪市場的直接方式便是打價格戰,哈囉本來可以贏利的業務,再次遭遇衝擊。

兩輪業務是哈囉的發家業務,是其做生活平臺的流量大本營,遭到 " 偷襲 " 後,流量和盈利要面臨雙重考驗。

遊擊戰術,多線出擊

出行業務遭遇兩面夾擊,哈囉選擇調整方向,由出行平臺改為生活平臺,向美團的方向加速前行。

2020 年 12 月,昔日曾帶領哈囉調轉船頭的李開逐,又一次站在了公司業務變化的關鍵節點," 基於 4 億龐大用戶基數,哈囉將構建基於出行的綜合性普惠生活服務平臺。"

兩輪、四輪,再到如今的生活服務平臺,哈囉越來越有和美團 battle 的趨勢。兩者都是通過高頻覆蓋低頻,走超級平臺的路子。

哈囉的平臺鋪得越來越開,2020 年初,哈囉就在內部討論過依託網約車的物流業務,經過 1 個多月的討論後,該項目最終在 3 月底立項,在 5 月底最早於東莞和佛山兩個城市上線測試。這項服務主要聚焦於市內中短途場景,跨城最遠不超過 500KM , 以遞送 30KG 以下文件、樣品、小件物品為主。

其實早在哈囉之前,滴滴的跑腿服務就已經在上海、深圳、重慶等 21 個城市上線, 曹操出行更是在去年就推出了主打同城物流服務的 " 曹操幫忙 "。一切都並不新奇。但在實際的體驗中,哈囉快送還是顯出了 " 生疏 " ——該配送服務由順風車司機完成,接單響應時間過長、甚至無人接單的問題依然無解。

介入配送市場,哈囉沒有組建起像單車那樣的能打的團隊。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社區團購上。2020 年 6 月,哈囉在山東淄博切入社區團購賽道,之後迅速覆蓋張店、周村、桓臺、臨淄、淄川等多個城市,開團數量最多時超過 1000 個。

不過,由於無法實現盈虧平衡,賽道內又持續有巨頭空降,哈囉選擇了退出。

據悉,在放棄社區團購後,哈囉又嘗試了生鮮店的模式,如開在淄博桓臺縣的生鮮店 " 哈先生 "。最新的情況是,哈囉又在進行新的嘗試,通過社區直通車的模式,為社區用戶提供生鮮便民服務,目前已在張店、周村、淄川、恆臺、臨淄等地開城。

除了同城送貨、團購等熱門業務,在哈囉 APP 上,如今你還可以直接在首頁上看到火車票、查路線等功能,甚還可以向它借點錢。今年 4 月,哈囉還曾上線過針對 " 吃喝玩樂 " 的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飲等到店服務,但目前在 APP 上已經找不到了。

看起來,哈囉並沒有耐心去打持久戰,熱衷的,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遊擊。當然,出行之外的嘗試是陌生領域,多嘗試並沒有壞處,但單車業務遭受阻擊的時刻,哈囉的多線出擊,讓自身的防線暴露在勁敵面前。

哈囉的二次戰爭,還沒有找準主進攻方向。

來源:豹變

相關焦點

  • 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今年8月,滴滴青桔推出了三款新車型。滴滴表示,未來不僅會延伸青桔IP化屬性,同時會更細化拆分使用場景,推出較傳統共享單車更加小巧輕盈的新車型等精準需求產品。而在補貼上,滴滴幾乎是三家力度最大的。電單車成為青桔今年重點發展業務,兩輪也成為滴滴如今擴招最多的部門。這讓哈囉多多少少感覺到了危機。
  • 哈囉的「二次戰爭」
    如今,哈囉早已不是當初捉襟見肘的初創公司,但那種關於「飢餓」的焦慮卻依然存在——單車業務不賺錢,盈利的電單車業務卻又遭滴滴、美團阻擊。於是,網約車、換電、團購等業務成了哈囉的「新寵」,甚至不惜親自下場造車。 東奔西突的哈囉,正在急於尋找一個新的盈利點。
  • 哈囉的「二次戰爭」
    憑藉「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哈囉成功避開鋒芒,在摩拜和ofo的絞殺下「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攻下兩輪市場的頭把交椅,完成了從「瀕危動物」向出行巨獸的驚心一躍。如今,哈囉早已不是當初捉襟見肘的初創公司,但那種關於「飢餓」的焦慮卻依然存在——單車業務不賺錢,盈利的電單車業務卻又遭滴滴、美團阻擊。於是,網約車、換電、團購等業務成了哈囉的「新寵」,甚至不惜親自下場造車。
  • 美團、滴滴、哈囉同入局,共享單車通電後又是門好生意?
    在共享經濟火熱時,除了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也曾悄然興起,無奈並沒有掀起多大風浪,玩家們也黯然收場,倖存者寥寥無幾。但最近風向開始變了,哈囉、美團、滴滴等大佬紛紛入局電單車,一場新的戰事正在打響。單車通電,市場再變疫情影響下,大家的出行方式發生了一定變化,不少擠地鐵、公交的人換成單車和電動車,陰差陽錯之下共享出行領域迎來第二春。面對商機,阿里的哈囉和滴滴的青桔先後傳出巨額融資消息,在保持共享單車運作前提下,現金流紛紛落到電單車上。
  • 滴滴青桔、美團入局電單車 中國共享電單車將投放800萬輛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車輛可達到800萬輛,收入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在今年,電單車市場出現新變化。除了早已入局的哈囉出行,滴滴青桔、美團也開始加速電單車布局,行業格局瞬息萬變。
  • 在滴滴的光環下,共享單車霸主誕生,超越哈囉、美團,行業第一
    整體來看,過去一年共享單車市場交易額達到124.1億,相比2019年增長了80億,發展勢頭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單車大規模普及不過四五年時間,這期間市場規模一直在持續擴張。而且,共享單車市場格局也發生了改變,主要參與者從摩拜、ofo變為哈羅、青桔和美團。
  • 打贏共享單車戰但焦慮猶在 哈囉尋找新引擎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王琳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共享單車的戰爭結束後,贏家哈囉在市場的聲音越來越弱。打開哈囉App,你會發現,這不再是一個僅僅提供兩輪服務的App,你可以在上面打到順風車、買到火車票,還可以借到錢。
  • 迷路哈囉,哈囉又在嘗試盲目地擴張
    由於當時多數城市不鼓勵發展電單車,難以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直至2019年對電單車規範化政策的出臺,共享電單車市場重現活力。2020年4月,哈囉出行CEO楊磊對外宣布,哈囉電單車市場份額達到70%。但這個「70%」之下,不知道美團和滴滴認不認。
  • 王興欲加碼,美團單車不再「坐以待斃」?
    在此情況下,做出收縮單車業務的決定也就不難理解了。同理,美團單車業務的發展出現轉機,以至將成為「明年核心投資領域」則是基於美團今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整體盈利、新業務能及時止損且營收轉正的基礎之上。對此,王興表示,美團在過去幾個季度一直都在改善經營效率,減少虧損,並且在不同業務板塊之間協調資源。
  • 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哈囉出行掘金網約車市場
    摩拜單車正式停止服務,相關業務、服務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這個結局在2018年美團全資收購摩拜之際便已註定。 "哈囉打車"是哈囉出行在今年10月底啟動的新業務,這項新業務的啟動使得哈囉生態化業務布局更加豐盈,全面涵蓋"兩輪"到"四輪"的城市出行服務。
  • 哈囉出行: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如何做電單車業務?| 36氪專訪
    今年4月,滴滴出行CEO程維宣布,未來3年內要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在這個目標下,電單車是青桔今年的重點方向之一,而青桔也在4月宣布拿到超過10億美元大額融資。 美團和滴滴青桔此番高調進場、布局電單車,大有5年前共享單車興起時群雄逐鹿的架勢。
  • 哈囉想要在滴滴出行中分一杯羹 滴滴想進入單車市場 咋這麼亂
    招手即停的計程車,APP上呼叫服務的共享出行,還有完全靠人力的共享單車。在共享出行方面,滴滴目前處於中國的「老大」地位,共享單車方面,哈囉也絕對是鶴立雞群。只是,現在這兩個傢伙,好像有一場「硬仗」。7月13日,哈囉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對媒體表示,哈囉出行已經在鄭州獲得網約車牌照。之後,會嘗試做一些更加普惠的出行方式,具體怎麼做,還在醞釀之中。
  • 誰也沒猜透的單車結局:ofo摩拜未合併,哈囉反騎到頭上了
    哈囉的兩大貴人:永安行、螞蟻金服就在摩拜和ofo在一線城市打得火熱之時,哈羅單車默默選擇了布局二三線城市,避開了與強勢對手的正面競爭,而後逆勢崛起。當時,共享單車出現了從百團大戰到兩強爭霸的局面,ofo和摩拜得到了大量的融資,而留給哈羅單車的資本並不多,一定程度上導致哈羅單車長期陷入資金緊張之中。就在2017年10月,永安行解救了困境中的哈羅單車。
  • 華益弘在哪裡捐助的山區兒童:留給哈囉的時間不多了
    這其中的緣由在於兩方面,  一是單車範疇運營積聚並不能轉化為生鮮、批發的優勢;  二是關於一家長期虧損、盈利無望,且曾經過了風口期,資本不再猖獗投入的企業,無法調動大量資金對新業務停止投入。  這兩方面的缺乏,關於哈囉新業務的嘗試來說是陰影,由於這關係到的不止是團購業務,還有諸多其他。
  • 哈囉出行啟動打車業務分羹網約車市場,需面對監管、運營、競爭等難題
    目前,哈囉的主要業務涵蓋共享單車、電單車、順風車等。不過,其在每一個領域都有強大的對手,面臨著不小的的競爭壓力。在共享單車領域,自美團、滴滴參與到共享單車市場的角逐以來,行業內部加快洗牌,目前形成了美團、滴滴及哈囉出行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據界面新聞報導,10月23日青桔單車全天總訂單量達到2300萬,而哈囉單車和美團單車的訂單總量當天分別為1900萬單和1700萬單。
  • 撤離社區團購,哈囉的轉型之困
    一覽當前入局的拼多多、美團、滴滴,基本都是在補貼中贏下各自領域的主要市場份額,而這次也一如既往使用補貼戰略,拼多多投入10億補貼,滴滴方面表示投入不設上限,美團三季度以美團優選為主的新業務虧損20.29億元。砸錢之後的效果也很明顯,10月底橙心優選業務遍布14個省市,多多買菜開城數量達到近120個,11月底美團優選覆蓋城市超過200個。而哈囉起家則避開了共享單車的補貼大戰。
  • 哈囉打車以「拼多多」式進軍網約車市場,滴滴毅然選擇降價迎擊
    在成立了不到六年之後,隨著摩拜App、小程序正式停止服務運營併入到美團,當年的共享單車三巨頭,拋開早已經爛尾的ofo,也就只有哈囉還在不斷地講著新故事。
  • 哈囉出行的「縱橫術」
    共享單車領域戰鼓又響,哈囉走在了不同道路上。年初青桔宣布獲得10億美元融資,美團緊跟其後,宣布今年加大電單車投放力度,拋出百萬輛電單車訂單。與美團青桔相比,哈囉卻選擇深入供應鏈,推出哈囉新物種,親自下場造車。
  • 哈囉出行,沒有未來
    2019年的哈囉,風頭正勁,2020年的哈囉,四面楚歌。滴滴攜帶青桔,磨刀霍霍,美團披著摩拜戰衣,捲土重來。媒體報導稱,哈囉電單車日平均訂單約為400萬,滴滴和美團訂單量分別是350、100萬。如果僅僅從訂單量來看,哈囉依舊是兩輪市場第一名。但2019年的哈囉一度佔據70%的市場份額,佔絕對的統治地位。
  • 哈囉、滴滴在出行市場展開全方位爭奪戰
    02哈囉網約車挺進下沉市場的幾點意義璽哥認為,哈囉網約車挺進下沉市場具有以下三點意義:一是可和當前的業務形成協同,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二是可補強出行版圖,增強全域競爭力,三是為哈囉帶來了更多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