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想要在滴滴出行中分一杯羹 滴滴想進入單車市場 咋這麼亂

2020-12-18 鬼鬥車

一說到出行,你會想到什麼?招手即停的計程車,APP上呼叫服務的共享出行,還有完全靠人力的共享單車。在共享出行方面,滴滴目前處於中國的「老大」地位,共享單車方面,哈囉也絕對是鶴立雞群。只是,現在這兩個傢伙,好像有一場「硬仗」。

7月13日,哈囉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對媒體表示,哈囉出行已經在鄭州獲得網約車牌照。之後,會嘗試做一些更加普惠的出行方式,具體怎麼做,還在醞釀之中。這個消息直接說明,哈囉在如今「兩個輪」的業務上,即將增加「四個輪」的生意,而這一切,怎麼看著那麼像挑戰滴滴的整裝準備呢?

目前了解到的是,哈囉出行和鄭州市已經籤署了合作協議,未來全國運營總部也在鄭州。這就是說,哈囉出行準備進軍網約車這件事情,已經是既定事實。

如果在你心中,哈囉出行就是要在共享單車方面做大做強,那可能是你對哈囉出行的「初心」並不了解。2018年時,哈囉出行就準備在單車領域外進行擴擴充,同年哈囉網約車已經上線,次年,哈囉出行還開通了順風車。

當然,彼時的哈囉出行還只是一個聚合平臺,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嘀嗒、陽光出行和首汽約車等第三方出行公司,不過這一次的籤約鄭州,正是哈囉出行獲得網約車牌照的時間。這次哈囉可以親自招募司機,擁有自己的運營打車平臺,而競爭對手也從高德變成了滴滴。

要是單純說哈囉出行就是來對標滴滴出行的,或許不那麼準確,畢竟「兩個輪」的生意中,滴滴也沒有放棄。今年4月份,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獲得10億融資的消息,讓一度時間非常沉寂的單車市場被打破。次月,滴滴又請來了當紅小生劉昊然擔任代言人,可見滴滴出行想要在單車方面的「搶蛋糕」決心。

當然了,對於此,能夠在ofo和摩拜廝殺中活下來的哈囉出行,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阿羅出行CEO楊磊透露,自家已在2019年年底獲得新一輪融資,並且表示目前的現金儲備量相當豐厚。這一來一回的比拼,可見兩家都想在單車出行方面有所建樹,那麼作為哈囉出行來說,又怎麼能放過共享出行這塊肥肉呢。

簡單的兩個巨頭,複雜的一次交手,當初混亂的出行市場中,無論是自行車還是汽車,現在活得好好地也不過這兩家。那麼接下來的這次交鋒,是不是又要重燃出行行業「戰火」了呢?

鬼扯:對於消費者來說,出行的平臺是哈囉還是滴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少的實惠。隨著很多城市計程車的漲價,滴滴出行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現在哈囉的介入,會不會重回10元內打車時代?

相關焦點

  • 哈囉、滴滴在出行市場展開全方位爭奪戰
    所以,哈囉在「下沉市場」是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哈囉出行將目標定為「下沉市場」的另外一個原因在於,當前滴滴也在下沉。今年3月,滴滴推出了面向「下沉市場」的新品牌——」花小豬打車」。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公布11月份訂單信息顯示,推出不到一年的花小豬11月訂單量為354萬單,位列行業第8名,成為今年出行行業的現象級產品。
  • 哈囉的二次戰爭:單車被美團滴滴偷襲,新業務步步驚心
    從業務協同來說,四輪業務是哈囉完善自身出行版圖必不可少的一塊,有了順風車的加持,平臺的流量鎖住了,用戶粘性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而且順風車本就是一塊肥肉—— 2017 年,滴滴順風車的 GMV 接近 200 億元,淨利潤接近 9 億元,為滴滴貢獻了 9 成的利潤。從時機來看,哈囉進入順風車市場的選擇也幾乎無可挑剔。
  • 美團滴滴「圍攻」哈囉,共享電單車的下沉新戰事
    彼時,電單車市場的老大是已經深耕該賽道三年的哈囉出行,其市場份額一度佔據行業的70%。一位哈囉出行內部人士表示,去年哈囉助力車創造了7億的淨利潤。對此,哈囉回應稱:不予置評。美團的到來打破了這種格局,它直擊對方要害,「美團最先打得是哈囉的頭部城市,明星城市,比如,泉州,合肥,長沙。
  • 哈囉出行啟動打車業務分羹網約車市場,需面對監管、運營、競爭等難題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滴滴在網約車市場佔據無可爭議的主導地位,哈囉出行顯然難以撼動。而哈囉出行能否從網約車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依然需要市場的檢驗。三大主業均遇強敵,切入網約車市場或能完善出行生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6年的哈囉出行最早的業務僅有共享單車,近年來,其不斷擴展業務範圍。
  • 哈囉打車以「拼多多」式進軍網約車市場,滴滴毅然選擇降價迎擊
    從」兩輪」升級到」四輪」,哈囉瞄準網約車市場 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的飽和,哈囉出行將業務又擴展到了共享電單車和順風車上。而在10月29日的哈囉出行用戶交流會議上,哈囉出行宣布,在原有的拼車業務和聚合基礎上,哈囉推出「哈囉打車」新業務,真正實現從」兩輪」升級到」四輪」的升級。 哈囉進軍網約車市場早有端倪。2018年,摩拜賣身美團,在遲遲沒有新的注資後,ofo也在進行最後的掙扎,隨著共享單車將在2018年冬天破滅的傳聞越來越多,即使是背靠阿里,哈羅(改名前)也不得不進行積極自救。
  • 共享單車行業夕陽混戰,哈囉出行掘金網約車市場
    彼時,ofo末日掙扎、摩拜賣身更名,關乎共享單車行業撐不過2018年冬天的種種描述中,哈羅單車在上海舉行了一場主旨為"以共享單車作為底層流量業務,嫁接更多城市出行業務。"的發布會。在這場發布會上哈羅單車完成"哈囉出行"的品牌升級。在嘀嗒出行、首汽約車、高德地圖等關聯平臺方的資源注入協作之下,2018年,哈囉出行以聚合打車的業務形式踏足網約車市場。
  • 在滴滴的光環下,共享單車霸主誕生,超越哈囉、美團,行業第一
    11月24日,易觀發布《2020中國共享雙輪車市場專題報告》。整體來看,過去一年共享單車市場交易額達到124.1億,相比2019年增長了80億,發展勢頭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單車大規模普及不過四五年時間,這期間市場規模一直在持續擴張。
  • 迷路哈囉,哈囉又在嘗試盲目地擴張
    此外,哈囉在4月以來,上線了專注「吃喝玩樂」的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飲等到店服務;5月份在滴滴的跑腿業務之後測試了「哈囉快送」,入局同城即時配送;8月,火車票業務上線;10月,哈囉打車上線。縱觀國內,似乎也很難找出一家和哈囉一樣橫衝亂撞的企業了。
  • 美團、滴滴、哈囉同入局,共享單車通電後又是門好生意?
    在共享經濟火熱時,除了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也曾悄然興起,無奈並沒有掀起多大風浪,玩家們也黯然收場,倖存者寥寥無幾。但最近風向開始變了,哈囉、美團、滴滴等大佬紛紛入局電單車,一場新的戰事正在打響。單車通電,市場再變疫情影響下,大家的出行方式發生了一定變化,不少擠地鐵、公交的人換成單車和電動車,陰差陽錯之下共享出行領域迎來第二春。面對商機,阿里的哈囉和滴滴的青桔先後傳出巨額融資消息,在保持共享單車運作前提下,現金流紛紛落到電單車上。
  • 滴滴青桔、美團入局電單車 中國共享電單車將投放800萬輛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共享電單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預計2025年共享電單車投放車輛可達到800萬輛,收入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在今年,電單車市場出現新變化。除了早已入局的哈囉出行,滴滴青桔、美團也開始加速電單車布局,行業格局瞬息萬變。
  • 打贏共享單車戰但焦慮猶在 哈囉尋找新引擎
    出行平臺向生活服務擴張,生活服務平臺滲透到出行行業,網際網路公司總想把流量變成汩汩現金,但是想要通吃,現實比想像中困難。被瓜分的兩輪車市場共享單車從來都不是一個賺錢的好生意。它更像是巨頭的一個流量入口,無論是摩拜基於美團,還是青桔對於滴滴而言均是如此。
  • 哈囉出行,沒有未來
    2019年的哈囉,風頭正勁,2020年的哈囉,四面楚歌。滴滴攜帶青桔,磨刀霍霍,美團披著摩拜戰衣,捲土重來。媒體報導稱,哈囉電單車日平均訂單約為400萬,滴滴和美團訂單量分別是350、100萬。如果僅僅從訂單量來看,哈囉依舊是兩輪市場第一名。但2019年的哈囉一度佔據70%的市場份額,佔絕對的統治地位。
  • 哈囉出行的「縱橫術」
    從共享涉足製造,背後原因是哈囉的訴求不一樣。滴滴發力青桔,是為了完善出行生態的布局;美團加緊投放,則看中單車的流量效應;哈囉深入供應鏈,下場造車、加碼換電,卻是為了完成二輪車生態的布局。共享單車的泡沫破滅之後,摩拜、青桔都已經成為巨頭的棋子,哈囉雖然背靠阿里,但仍舊是獨立運營,換句話說,哈囉還有做大做強的野心。
  • 哈囉出行:共享單車混戰的突圍者,如何做電單車業務?| 36氪專訪
    今年4月,滴滴出行CEO程維宣布,未來3年內要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在這個目標下,電單車是青桔今年的重點方向之一,而青桔也在4月宣布拿到超過10億美元大額融資。 美團和滴滴青桔此番高調進場、布局電單車,大有5年前共享單車興起時群雄逐鹿的架勢。
  • 哈囉的「二次戰爭」
    憑藉「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哈囉成功避開鋒芒,在摩拜和ofo的絞殺下「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攻下兩輪市場的頭把交椅,完成了從「瀕危動物」向出行巨獸的驚心一躍。 如今,哈囉早已不是當初捉襟見肘的初創公司,但那種關於「飢餓」的焦慮卻依然存在——單車業務不賺錢,盈利的電單車業務卻又遭滴滴、美團阻擊。
  • 誰也沒猜透的單車結局:ofo摩拜未合併,哈囉反騎到頭上了
    一方面是為了與滴滴抗衡,畢竟美團也上線了滴滴的主營業務——網約車,而滴滴又入股了ofo,自然美團也想要藉此機會打入共享單車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抗衡阿里,要知道,美團背後有騰訊撐腰,而騰訊和阿里的較勁早已搬上了臺面,加上在ofo、哈囉、摩拜這三家企業裡,已有兩家得到了阿里的支持,騰訊不想放過剩下的摩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 滴滴的補貼大戰,出行市場的「擠出遊戲」?
    然而,當我們聯想到如今網約車領域的市場環境,這些子品牌最迫切的作用或許我們能夠有所理解。以曹操、T3、享道為代表的傳統車企背景的打車平臺,以嘀嗒、易到為代表的傳統網約車平臺,還有以地方公共運輸集團或計程車公司主導的平臺。群雄揭竿而起,東咬一口,西撕一塊,一副「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架勢,再加上高德、美團這樣的聚合類平臺,滴滴真的能做到無動於衷?
  • 哈囉的「二次戰爭」
    從業務協同來說,四輪業務是哈囉完善自身出行版圖必不可少的一塊,有了順風車的加持,平臺的流量鎖住了,用戶粘性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而且順風車本就是一塊肥肉——2017年,滴滴順風車的GMV接近200億元,淨利潤接近9億元,為滴滴貢獻了9成的利潤。從時機來看,哈囉進入順風車市場的選擇也幾乎無可挑剔。
  • 巨頭加碼電單車,滴滴試水智能換電
    8月13日,滴滴旗下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在京發布三款新車,其中包括斜抽換電角度、使車輛調度維護效率提升一倍的青霄電單車,及青帆電踏板車、青羚變速車。解決電車續航痛點的青桔智能換電櫃也在媒體開放日上首度亮相。
  • 引領共享單車進入3.0時代,哈囉能否從共享電單車脫穎而出?
    2019年,電單車新國標實行,共享電單車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並成為出行巨頭爭奪的新戰場。隨著行業競爭趨於理性,新戰局已經轉向成本控制和精細化運營的比拼。更好的盈利模型吸引眾多玩家入局共享單車已經過了攻城略地的階段,去年隨著電單車新國標的實施,哈囉出行與美團、滴滴青桔不斷加碼共享電單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