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五月五日的主角原本是女性,是怎麼發展為男兒節的?

2020-12-14 魚兒讀書會擺尾

中國端午節傳入日本,最初流行於日本皇室和貴族之間,但是日本民間在五月也有一些紀念活動,這些活動後來逐漸融入了中國端午習俗,演變形成了更具有日本民間特點的端午節風俗。

古代日本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靈,因而在播種和收穫之前舉行祭祀活動成為古代日本人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日本五月的祭祀活動與農業生產插秧有著密切的聯繫。16世紀室町時代的《月次風俗圖屏風》按月份描繪了當時人們一年之中舉行的儀式活動,其中就有女性插秧的場面,在五月的細雨中,女性們彎著腰將一棵棵稻苗移植到田裡,這樣連續一天彎著腰工作數個小時,在日本插秧實現機械化之前,女性是主要勞動力。因此這一天插秧的女性受到所有人的重視。

同時古代日本人認為五月是「兇月」,還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消災活動。為了迎接農耕之神,祈求豐收,擔任插秧的女性需要淨身。就是用菖蒲和艾蒿建造小屋,將女性單獨關在屋內淨化身體,除去汙穢。人們相信只有將身體汙垢清除後的女性,才可以插秧。

女性在五月五日開始插秧前淨化身體,是五月的祭祀活動,又被譽為「女性的節日」。即使是現在的日本,有些地方還保留著這樣的習慣。日本中部和四國地區,從五月四日晚上到五月五日稱家為「女人的天下」,或「女人的家」,即當天女性成為家的主人,其主要目的就是以女性祈禱豐收。這個時代五月五日節日的主角是女性。

如插秧這樣和收穫直接相關的重要日子,和中國的端午節結合,在日本五月五日成為了祭祀的日子。因此可以推斷日本民間五月五日的活動風俗是以結合本土農耕祭祀活動而開始的。

室町時代,武士接管了政府中皇家權力的剩餘部分,在這樣一個武士掌權軍閥混戰的時代,人們崇尚武士,把從軍看成最具有吸引力的事業。因日語「菖蒲」的發音和「尚武」以及「勝負」的發音相同,同時菖蒲的葉片形狀下寬上尖如武士佩戴的劍,所以給菖蒲賦予了新的寓意,即「振興發展武士事業」。由此五月五日節日的主角從鎌倉時代開始由年輕女性變為了男性,慶祝內容也逐漸發展為祈求男孩健康成長如武士般英勇出人頭地。

五月五日這天,武士階層在客廳裡擺放裝飾用的盔甲,在室外掛旗幟和風幡,用以彰顯武士家族的繁盛。現在日本端午節在庭院中豎起鯉魚旗,用盔甲的模型和武士的人偶裝飾室內的習俗就始於鎌倉時代。

由於五月五日節日的主人公變為男性,這一天的活動也更具有男性色彩。當時流行一種打石戰的風俗,《洛中洛外圖屏風》描繪了京都市內外的名勝以及居民的生活風俗,其中就有對五月五日節日本兒童進行菖蒲合戰的描畫。打石戰是由相鄰村落的男孩兒分陣對壘,在河灘進行投擲石塊決勝負的遊戲。從此五月五日的節日演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男兒節」。

原本為女性節日的五月五日演變為「男兒節」的主要原因是武士階級的崛起、武士社會的繁榮,有發展武士精神之意。另外,日本已將三月三日桃花節作為「女兒節」,日本人考慮到了節日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將五月五日定為「男兒節」。

相關焦點

  • 五月五日:日本男兒節(鯉魚節)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咱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但今天是陽曆的5月5日,對我們來說就是很普通的一天,但是對於咱們的鄰國日本來說,今天是他們的傳統節日——男兒節。相信絕大多數朋友都不清楚這是個什麼節日,但是其實很多人都見過。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端午節的,是誰傳過去的?你可能想不到
    在歷史上,日本長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從春秋時期開始,就有吳國、越國的移民漂洋過海遠抵日本,他們是第一批影響日本文化的中國人。唐朝時期,日本熱衷中國先進的文化與文明,派遣大批使臣赴中國學習,他們歸國後,為日本帶來了更多的中國文化。日本也過端午節,他們的端午節,與中國有相同也有不同。
  • 端午詩人節:黃曆五月五日重五臨 不思量自難忘
    黃曆五月五日重五臨,不思量自難忘!太多的端午風物、歷史典故,就是那般自然地迎人而來。端午節有個風雅的別名,叫詩人節。端午詩詞,有說風物民俗,也說胸懷心志,有話當年屈原遺憾,也話後代家國之愛,還有鑑照治世的皇帝心,繽紛情致處處……在這天人感遇的嘉辰,本文集錄節選了十家詩詞名句,處處有來頭,隻字片語都有說道。
  • 三月三女兒節,日本人如何為女孩子們慶祝?
    每年的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兒節。女兒節的日文名稱為「雛祭り(ひなまつり)」。因為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所以又稱「桃の節句(モモのせっく)」,是日本民間五大節日之一。有女兒的家庭,爸爸媽媽會為女兒擺放階梯狀的陳列臺,由上至下,擺放穿著和服的人偶,這種人偶被稱為「雛人形」(ひなにんぎょう)。
  • 端午節雜談: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蟲歸地府
    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蟲歸地府。這是有關端午節流傳最廣的一首民謠。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與夏至相鄰,是氣候由熱轉暑的節點。夏至開始後,北方進入炎熱溼暑季節,也是毒蟲滋生的時候,此時的端午節就成為「全民衛生防疫日」。「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日本女兒節是什麼時候?日本女兒節人偶、來源及活動習俗
    女兒節的由來可追朔到古代春秋時期開始的中國傳統節日,本來是因此時期正逢季節更換,為了除掉身上的穢氣與病菌,會於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又稱巳日節)祓禊畔浴(修禊之事,清潔身體,去除身上的晦氣),後來將節日固定於農曆三月三日。原本的巳日節的慶祝其實不分男女,而現代日本只針對女孩的慶祝則是因為五月五日的端午節成為只慶祝男孩子的兒童節,所以將三月三日訂為慶祝女孩的節日。
  • 二戰前後日本女性:戰前非剛猛昭和男兒不嫁,戰後青睞理工直男
    經過明治改革的日本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一下子脫變成為列強之一。明治天皇在各方面的改革也為日本帶來了質變,貴族的權力不再,平民們的地位提高,武士階層和藩地制度被取消,但這當然還有一些頑疾卻已經在日本根深蒂固很久,比如婦女在家庭的地位仍然低下。
  •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端」字本義為「正」,「五」為中。《易經·繫辭上》說,天為奇數,一三五七九,五數相加為二十五;地為偶數,二四六八十,五數相加為三十;天地之數相加是五十五。天地數之和都是五的倍數,它們的總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稱為「天中節」——它們碰在一起才是「正」,是「端午」,這一天午時則為正中之正。
  • 日本的端午節竟然是兒童節!
    國內的端午節年年都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將原來中國的一些節日放在了新曆,這樣農曆的五月初五就被固定在每年的新曆五月五號,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兒童節?!也就是男孩節,日語叫「子供之日」。所以5月5日既是日本國民的端午節,又是孩子們喜愛的「兒童節」(こどもの日)。
  • 自飛鳥時期到平安時期,日本對中國端午風俗的吸收和借鑑逐漸增多
    而在飛鳥時代後期《日本書記》中第一次出現了「射禮」活動。據《日本書記》第29卷中記載,公元685年「天武天皇五月五日在南門舉行『射禮(平安時代在宮中舉行的比賽射箭活動)』後去飛鳥寺,向佛進獻了珍寶並禮拜神佛」。天武天皇是日本第40代天皇,公元686年離世。天武天皇在離世前一年,病情加重的情況下還在五月五日舉行了「射禮」。
  • 漫畫《男兒當入樽》面世30年人氣不減!|日本漫畫|one piece|男兒當...
    請點擊左角藍色字《熱推88》關注訂閱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屬於他們的漫畫神作,尤其日本漫畫的魅力席捲全球,不同年代更有不同的經典代表作。日本朝日電視《漫畫總選舉》節目去年開始透過投票,由15萬人選出100大最愛漫畫,結果連載近24年的《海賊王》(One Piece)以33600分勇奪冠軍,近年漫畫「新秀」《鬼滅之刃》則以29100分居亞,籃球迷的神作《男兒當入樽》獲26700分位列第3名。
  • 日本暴走族興衰史:曾風靡亞洲,喧囂之後消亡,此間再無昭和男兒
    穿特攻服的女性寶暴走族那麼暴走族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在50-60年代,日本「暴走族」在日本還這是小眾,這又是為何?50年代嚴謹積極的日本學生們不過進入70年代後,暴走文化成為了主流,這主要是戰後出生的昭和男兒們已經開始進入叛逆期(15-20歲),這些人生活在高速經濟發展期的日本,但此時的日本雖然經濟發達,但精神文明建設卻不是很到位,
  • 從昭和男兒到令和猛男:日本男子形象,是如何越變越沒精神
    在現在的日本, 很有精神的「昭和男兒」一直是日本人精神的象徵。在日本如果被路人稱作是昭和男兒的話,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上個世紀很多日本人都以昭和男兒來標榜自己。事實上在很多年輕一代的日本的記憶中,他們對於昭和時代的嚮往,甚至超過讓日本近代崛起的明治時代。而昭和男兒的形象,甚至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亞洲女性們擇偶的標準。
  • 日本「Cos女王」竟是男兒身,高超化妝騙過所有人,惹人羨慕
    在動漫大國日本,漫展上的cosplayer更是數不勝數,在這其中有男有女,更有男扮女裝的大佬,近日有一位經常扮演動漫角色的日本知名cosplayer官宣男兒身,在此之前,她用化妝、假髮和各種配飾打造了一個個令人震驚的女性形象,所有的粉絲和網友都沒有發現他其實是一個男兒身。
  • 「大國男兒」樸賢哲日本人氣高 扮演偽娘訴苦水
    「大國男兒」樸賢哲日本人氣高 扮演偽娘訴苦水 沉溺愛歌》(又名:愛俺)8月25日在東京首映,男主角「大國男兒」成員樸賢哲、女主角大野絲、共演演員TAKUYA(CROSS GENE)、AKIRA、以及導演福山櫻子攜手登臺。
  • 端午節還有這麼多別稱,20多個名字,真是漲知識了
    誰願意重用自己,那麼自己的這條命就是誰的,就為誰賣命。而在這長達549年的歷史之中,屈原是個異數,也是唯一一個和其他人不同的人才,屈原是整個春秋戰國史上唯一具有愛國精神的人。南方多水路,要想復國就需要一支強大的水軍,但是在闔閭的眼皮子底下怎麼訓練水軍呢?為了不引起吳王闔閭的懷疑,勾踐想出了一個方法,以娛樂和嬉戲的方式訓練水軍,瞞過了闔閭。而這種娛樂和嬉戲的方法最後竟然演變為了龍舟賽。
  • 日本江戶時代,江戶男兒的基本就是講究髮型?
    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江戶男兒的基本就是講究髮型?日本江戶時代,江戶人愛漂亮,對於穿著打扮特別講究。不但女性講究,就連男性也對自己的形象也非常注意,妝容凌亂,絕對不會出門。比方說,江戶人喜歡洗澡,大馬路上必定設有湯屋,大白天也上澡堂。
  • 為什麼我如此反感女生節?女生節是對女性最大的侮辱
    為什麼好好的國家法定節日婦女節不過非要造一個女生節出來號召尊重女性?從這個節日出來的那一刻,大家都心知肚明。因為婦女這個詞讓一些女生覺得又老又土,青春靚麗的年輕少女們怎麼能跟大媽過一樣的節?即使國家規定了「婦女是指年滿十四周歲的女性」,也依然讓很多女大學生感到反感和牴觸,因為在她們心中——婦女和少女應該是對立起來的。
  • 為何日本的情人節是女生送男生巧克力?白色情人節又是怎麼來的?
    有別於歐美各國或是中國的情侶,日本的情人節就是由女生準備巧克力,贈送給心儀的男生,當然也有所謂的義理巧克力,就是不管如何,送個一小盒意思意思一下,就表示:我還是有送啊!這樣的巧克力送禮活動,最常見的就是在校園裡或是年輕男女間,甚至於在辦公室裡,年輕的未婚女性員工,也會準備義理巧克力,贈送給男性長官或是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