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規制食品浪費、規範「人臉識別...

2020-12-24 聊城新聞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劉碩、羅沙)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於12月22日至26日在京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在2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了即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部分法律案相關情況,並回應了破解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制食品浪費、規範「人臉識別」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繼續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10月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

  嶽仲明表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繼續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意見,草案三審稿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有條件地對範圍作微調,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他說。

  據嶽仲明介紹,本次會議還將繼續審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三審稿。其中進一步加強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的職責,明確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溝通聯繫,建立家校合作機制,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和矯治等工作。

  嶽仲明表示,與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相銜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三審稿進一步明確嚴重不良行為的界定。同時,三審稿完善申請進入專門學校的入學程序,完善專門矯治教育場所的管理和職責分工,明確人民檢察院有關監督職權。

  立法規制食品浪費、規範「人臉識別」

  對於餐飲浪費嚴重和「人臉識別」被濫用等社會熱點問題,嶽仲明表示,治理這些問題未來都將有法可依。

  反食品浪費法草案即將在本次常委會會議上提請審議。據介紹,該草案共32條,主要針對實踐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餐飲環節為切入點,聚焦食品消費、銷售環節反浪費、促節約、嚴管控。同時,草案注重處理好與正在起草的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有關法律的關係,對減少糧食、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浪費作出原則性規定。

  「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也列入明年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嶽仲明介紹說,有關糧食生產加工、儲備流通等環節的節糧減損將在該法中作出具體規定。

  「戴著頭盔看房」等有關「人臉識別」的熱點層出不窮,公眾對如何規範「人臉識別」等有關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較為關注。此前,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已經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並向公眾徵求意見。嶽仲明表示,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民法典有關規定基礎上,細化、充實個人信息保護制度規則,確立了個人信息處理應遵循的原則,強調處理個人信息應當採用合法、正當的方式,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限於實現處理目的最小範圍。

  「草案還對處理包括人臉等個人生物特徵在內的敏感個人信息作出專門規定,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並在事前進行風險評估。」嶽仲明說,「人臉識別」等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給個人信息保護帶來許多新挑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就有關問題進一步廣泛聽取意見,深入研究論證。

  家庭教育法、印花稅法等提上明年立法日程

  據介紹,截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閉幕,2020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8件,修改法律9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0件。

  嶽仲明說,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對明年立法工作作出預安排。

  嶽仲明介紹,行政處罰法(修改)、動物防疫法(修改)、鄉村振興促進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案,明年安排常委會會議繼續審議,爭取早日出臺。

  對於明年預安排的重點立法工作,嶽仲明介紹,將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反壟斷法、教育法、傳染病防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制定期貨法、印花稅法、家庭教育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溼地保護法、法律援助法、社會救助法、糧食安全保障法等法律。

相關焦點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人臉識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回應熱點問題
    嶽仲明還就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餐飲浪費、「人臉識別」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他表示,即將提請此次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次審議稿經修改規定,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刑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將修改
    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未成年人犯罪問題,2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三審稿均作出進一步修改完善。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怎麼辦?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未成年人犯罪,如何矯治也是關鍵。
  • 刑法修正案擬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12月21日表示,即將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繼續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其中將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讓高質量法治「步步高」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12月21日表示,即將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繼續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其中將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如何對人臉識別進行法律規制
    我國目前對人臉識別技術尚無專門的法律規定,無論是政府、社區、事業單位還是商家,均可以任意安裝人臉識別技術,強制人們「刷臉」驗證。而人們若拒絕「刷臉」,則基本上無法使用相關服務。如若不服,則投訴無門,只能對簿公堂,但訴訟成本高昂。基於此,有必要對人臉識別的法律規制予以深入研究,釐定人臉識別技術應遵循的法律底線,明晰人臉識別技術法律規制的基本要點。
  •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修改擬調整負刑責範圍→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刑法修改擬調整負刑責範圍→ 2020-12-21 13: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也將會受到法律嚴懲!
    未成年人犯罪在近幾年已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如何有效避免未成年人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後又該如何處理?……這些事情一直讓我們揪心最新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今天表示,即將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繼續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其中將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
  • 「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上熱搜!「惡童」中外自古有之 經典...
    中國小康網訊 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未成年人犯罪問題,2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三審稿均作出進一步修改完善。「大連13歲殺人少年」新聞視頻截圖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怎麼辦?
  • 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冒名頂替上大學刑事處罰……全國人大常委會...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羅沙、劉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2日分組審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與會人員圍繞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冒名頂替上大學刑事處罰、特殊職責人員性侵等問題展開討論。
  •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犯罪 刑法擬作重大修改
    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未成年人犯罪問題,12月22日上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三審稿均作出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怎麼辦?
  • 人臉識別的安全邊界在哪?專家:完善「社會基礎設施」,確保「人臉...
    今年10月,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成立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了《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數據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進入三審 進一步完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定
    周光權說,草案二審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本款規定限於致人死亡的情形,對使用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也應追究刑事責任。
  • 75號咖啡|《未成年人保護法》《刑法》雙重規制下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
    檢察機關作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一環,既承擔打擊涉未成年人網絡犯罪的職能,也承擔督促相關機關和個人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職責,如何履行好上述職能需要檢察機關深刻思考並付諸行動。對此,本次「75號咖啡·法律沙龍」邀請到教育、網信、未成年人保護等領域的專家,共同就《未成年人保護法》《刑法》雙重規制下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開展討論。
  • 人臉識別 有溫度更要守法度
    如果說同為生物識別的指紋識別需要主動「畫押」,人臉識別則可以在悄無聲息中完成。一旦人臉及其相關信息「落入賊手」,民眾的合法權益極易遭受侵害。  今年7月,有不法分子在電商平臺販賣人臉信息。以五毛錢一份的低價打包出售後,被盜的人臉信息被用於虛假註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杭州、深圳等地警方破獲的盜用公民個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均使用了「AI換臉技術」。
  • 年少輕狂並非犯罪「護身符」
    10周歲至13周歲的低齡犯罪佔未成年人犯罪的70%。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已經產生了很壞的示範效應,由於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逃脫刑事制裁,使得部分低齡未成年人產生了「未成年人犯罪不會坐牢」的僥倖心理。關於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的例子並不少見,包括未成年人之間的、未成年人針對成年人的犯罪。
  • 「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警惕侵犯個人信息等新型違法犯罪
    近日,「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原告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其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兵提出的其他訴訟請求。
  • 【亮點解讀】年少輕狂並非犯罪「護身符」 ——《中華人民共和國...
    該修正案將於今年3月1日開始施行,修正案新增條文13條,修改條文34條,涉及生命安全、安全生產、智慧財產權、疫情防控、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涉及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加大對未成年人保護力度尤其是針對性侵犯罪的懲治力度、強化疫情防控方面的刑事犯罪打擊力度、增加高空拋物和搶奪公交車方向盤的犯罪、增加冒名頂替犯罪、修改完善智慧財產權犯罪規定等多個方面,反映了司法的現實需求,體現司法的人文關懷,為今後相關犯罪的有效懲治提供了依據
  • 騰訊未成年人遊戲保護措施升級:開啟人臉識別
    近日,不少《王者榮耀》玩家反映,收到人臉識別驗證彈窗提醒。 據了解,騰訊已經開始在包括《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在內的100多款手機遊戲產品中進行人臉識別驗證,旨在解決「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
  • 全國人大代表牛朝詩:關於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控煙相關規定的...
    隨著《通知》的印發,青少年控煙工作有所加強,但實踐中對於向未成年人售煙,尤其是銷售電子菸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需要「建立完善青少年控煙長效機制」,特別是通過法律的形式,確保青少年控煙措施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
  • 人臉識別方便了誰?這樣做或許能躲過「被識別」
    而這些故事最後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據報導,有地產中介表示:房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與其「分銷模式」有關。人臉識別可以讓房企迅速識別某個購房者是中介拉來的,還是看了宣傳的「自然到訪客戶」,關係到客戶能不能享受中介渠道的優惠。其實除了售樓處會有人臉識別系統,現在的小區、公司、商場等公共場所都充斥著各種攝像頭,對你的臉進行人臉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