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超乎想像,來看看佛法怎麼說

2020-12-21 書法印象

書法離不開文字,它是藝術在文字上的具體表現。文字的產生,出於勞動創造。我國傳統的說法,最早是《周易》,說「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後世聖人指的是誰?後魏江式說:「臣聞庖犧氏作而八卦列其畫,軒轅氏興而靈龜彰其彩。古史倉頡覽:象之爻,觀鳥獸之跡,別創文字以代結繩,用書契以紀事。……迄於三代,厥體頗異,雖依類取制,未能悉殊倉氏矣。故《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以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諧聲,三曰象形,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蓋倉頡遺法也。」(《論書表》)後世聖人指的是倉頡,倉頡不但是文字的創造者,即後來流傳的六書也是他的遺法。

在佛典中,也有這樣的記載: 「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倉頡,其書下行。」(《法苑珠林》十五 《千佛召師》)有的還說 「頡首四目,通於神明」,所以他能創造文字,這些「乃往舊說」(中國古代書法家如蔡邕、衛恆、江式、虞世南、張懷瓘等人所說大同小異),當然不足為訓,僅供參考而已。

蘭亭序

中國傳統書論

中國古代的文字和書契是有區別的。唐人張懷瓘說:「夫文字者,總而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為義,則文者祖父,字者子孫,得之自然,備其文理,象形之屬,則謂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聲、會意之屬,則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題之竹帛謂之書。……凡文書相約束皆曰契。契者書其信誓之言,而盟之濫觴,君臣之大約也。亦謂刻木剖而分之,君執其左,臣執其右,即昔之銅虎、竹使,今之銅魚,並契之遺象也。」張氏又云:「先賢說文字之所起與八卦同作。」(《書斷》)文字是書的,八卦一般認為是早於軒轅的伏羲氏畫的,文字既然與八卦同作,則書畫同源異流(聞一多主張書畫異源同流。見《江海學刊 ·字與畫》1984年第6期),而非倉頡一人所造明矣。清人徐乾學說: 「古者書與畫同出,畫取形,書取象。凡象形者皆可畫也,不可畫則無書矣。……六書也者,皆象形之變也。

文字的起源,與八卦極有關係。八卦是原始人用以紀事的符號,也不是伏羲氏個人發明的。它傳達印象,具有繪畫的功能;說明概念,又具有文字的功能。八卦是原始人的文字,也是原始人的繪畫。八卦自用作卜筮,宣傳哲學之後,它與文字的作用就不同了。張懷瓘說: 「卦象所以陰騭其理,文字所以宣載其能。卦則渾天地之窈冥,秘鬼神之變化,文能以發揮其道,幽贊其功。是知卦象者文字之祖,萬物之根,眾學分鑣,馳騖不息。」 ( 《書斷》)

約在公元前十世紀的殷商時代 (夏代書法,世傳有《岣嶁碑》一種,在衡山縣雲密峰,凡七十七字,不可辨識,或謂為明楊慎所偽造。總之,決非夏代之物。然目前考古學家根據出土文物研究,說我國的文字出現,早在殷商以前。理或信然。蓋一事物的出現,必有其肇始故也)出現了我國最早的文字,那就是刻在甲骨上的卜辭和鐫在青銅器上的銅文。這些文字,「一字有一字之義,一字即有一字之形,雖點畫相類,而結構迥殊。不特此也,同一字也,而恆隨各體不同,因人互異,變化莫測,儀態萬方。吾國文字之所以有書法,書法所以有美術上之價值者,殆以此歟」(丁文雋 《書法精論·結構第七》)。這是從文字本身說的;再就作者主觀方面而論,卜辭是有實用性質的記錄,銘文是有裝飾意義的作品,二者的作用雖然不同,而在寫作過程中,其審美功能則是一致的,於是在主觀上對書法藝術的要求便產生了。

鴨頭丸貼

到了周代,人們對書法藝術的要求,更為強烈。《周禮·地官·保氏》云:「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書法已作為皇家貴族學校的主要學科。到了春秋時代,「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莊子·漁父》)。孔子把教育從貴族手中移到平民身上,這是他的偉大歷史功績之一。他的教學內容,也不外乎六藝(即禮、樂、射、馭、書、數),書法藝術不但得到儒家聖人的重視,而且孔子本人就是一個大書法家。唐代竇蒙說:「李陽冰初師李斯 《繹山碑》,後見仲尼 《吳季札墓誌》,便變化開闔,如虎如龍,勁利豪爽,風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識者謂之蒼頡後身。」(《述書賦注》)孔子導先路於前,宋司馬、魯秋胡妻、屈原、李斯等追蹤於後,歷代士人,重視書法,遂蔚然成風。

周代書法,雖繼承殷商,而商周書風則迥然不同。丁文雋謂「商治尚質,故殷契書法質直簡古。周治尚文,故其書法亦繁曲奇譎,與殷契之風格不同。周代諸侯力政,各國自成風氣,文字異形,書法異勢。就現存彝器觀之,其書法可分三派: 曰齊,曰魯,曰楚。齊近於殷代故地,質直之風未泯,故齊書多存殷契遺意,筆畫瘦直,結構嚴整,如《陳曼簠》、《陳純釜》之類是也。魯秉周禮,其書法亦筆畫繁曲,結構茂密,如《大司徒匜》、楚國雄於南服,民風強悍,其書亦筆畫堅凝,結構奇縱,如 《楚國鍾》、《禽彝》之類是也。周代諸侯,同姓者多宗魯,異姓者近齊則宗齊,近楚則宗楚,不獨書法為然。《石鼓文》與魯派相近,為周代書法正宗。」( 《書法精論》上) 以上是我國傳統書論。

洛神賦十三行

佛法關於書論的典據

隨著佛教文化而來的印度文化,雖沒有帶來印度書法,在形式上不可能給中國書法以新的技法,但佛教一開始就重視書法,這是肯定的。

書法離不開文字,文字作用極為重要。《瑜伽師地論》云: 「隨顯名句,故名為文。」又云: 「云何為文?謂有六種:一者名身,二者句身,三者字身,四者語,五者行相,六者機請。」卷五十二又云:「謂名身句語身所依止性所有字身,是謂文身。」這就是說:文字是用來表達語句中某種概念的。佛家更把字分為字相和字義兩方面。《字母釋》云: 「世人但知彼字相,雖日用而未能解其義。如來說彼實義。如隨字相而用之,則世間之文字也;若解實義,則出世陀羅尼文字也。」

學佛的目的是要學六度四攝、度人度己的菩薩。菩薩如何學?一言以蔽之曰:不離世間法而修出世道。《華嚴經》云: 「不壞世間相,而成出世法。」《法華經》云: 「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轉引自《明僧傳·釋寶印傳》)所謂治世語言資生業者,佛家概括為 「五明」,非五明不足以安立世間。《楞伽經》百八句,古佛所傳,特提 「工巧技術明處句」,故菩薩應於五明處學。

《瑜伽師地論》卷十三云: 「云何五明處?謂內明處,醫方明處,因明處,聲明處,工業明處。」 又卷十五云:「云何工業明處?謂於十二處略說工業所有妙智,名工業明處。何等十 二工業處耶?謂營農工業、商估工業、事王工業,書算計度數印工業、佔相工業、咒術工業、營造工業、生成工業、防邪工業、和合工業、成熟工業、音樂工業。」《雜阿含經》云: 「何等為方便具足?謂善男子種種工巧業處以自營生,謂種田、商賈或王事 (服務軍政界等),或以書、疏(美術)、算、畫。於彼工巧業處,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唐譯《楞伽經》卷二:「佛告大慧,闢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技術,漸成非頓。」《五分律》云:「比五差次,不知書記。佛聽學書,不得為好,而廢道業。」(轉引自宋釋道誠《釋氏要覽 ·志學 ·學書》條)《瑜伽師地論》將書法與音樂並列在 「十二工業明處」之中,《雜阿含經》把書法、美術 (疏)和繪畫並列在 「工巧業處」之內,《楞伽》謂學音樂、書畫,「漸成非頓」,《五分律》載 「佛聽學書」。佛教重視書法,不但大小乘經、律、論都有明文,佛陀還把書法作為父母教育子女的內容之一。《屍迦羅越經》裡,佛陀指示做父母教育子女:「一者,當念令去惡就善;二者,當教計書疏; 三者,當教持經戒。」所以學佛的人,從事書法藝術,並不違背佛教。

中秋帖

自東漢魏晉隋唐以來,隨著佛法的弘布,出家人越來越多。寺廟中的高僧大德,雖不能「五明」皆通,而從事於「工業明處」中之書法藝術者,卻大有人在。其中如智永、懷素,不但俎豆當時,而且牢籠百代(懷素寫 《四十二章經》在傳播書法的同時,對佛法也起了弘揚的作用)。社會上一般名流學者,喜與高僧往來,他們還樂於書寫佛經,對弘揚佛法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相傳東晉王羲之寫過 《遺教經》,唐代鍾紹京寫 《轉輪王經》,白居易寫《楞嚴經》,柳公權寫 《金剛經》,宋代蘇東坡寫 《圓覺經》、《楞伽經》,黃庭堅寫《華嚴經》,元代吳鎮、清代八大山人、鄧石如寫 《心經》 等等,不一而足。

文益禪師開示云: 「古人道 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麼會取?」(引自黃庭堅 《諸上座帖》)無漏法中當如此認取;在有漏法中,書法藝術也是佛事。因為佛法弘揚,與書法的傳播極有關係,宋姑蘇景德寺雲法師 《務學十門》有云: 「不工書,無以傳」。(《明季滇黔佛教考》)這正如弘一法師所云:「夫耽樂書術,增長放逸,佛所深誡。然研習之者能盡其美,以是書寫佛典,流傳於世,令諸眾生歡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無益也。」(《李息翁臨古法書自序》)弘一法師是律學大師,戒行精嚴,他的主張與 《五分律》的精神相契。無論出家比丘,或在家居士,佛弟子從事書法藝術者,均應以此為鵠的。

佛法與書法相互促進

華梵雙方為什麼都重視書法藝術呢? 王右軍認為書法 「能經天緯地,毗助王猷,耽之玩之,功積山丘」。(《用筆賦》)後魏書法家江式說:「倉頡別創文字以代結繩,用書契以紀事。宣之王庭,則百工以敘,載之方冊,則萬品以明。」 又云:「夫文字者,六藝之宗,五教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論書表》) 唐初書法家虞世南說: 「文字經藝之本,王政之始。」(《筆髓論》)張懷瓘說: 「字之與書,理亦歸一。因文為用,相須而成。……範圍宇宙,分別陰陽,川原高下之可居,土壤肥瘠之可植,是以八荒笈焉。紀綱人倫,顯明君父,尊嚴分別而愛敬禮,長幼班列而上下有序,是以大道行焉。闡 《典》、《墳》之大猷,成國家之盛業者,莫近乎書。其後能者,加之以玄妙,故有翰墨之道生焉。世之賢達,莫不珍貴。」 ( 《文字論》)

祭侄文稿

以上說明文字與書法的職能,對人類社會的關係,極為重要。它能經天緯地,分別陰陽,利用厚生;又能綱紀人倫,毗助王猷。大凡儒家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與文字有關。所以人們對它很重視,不但要求寫正確,而且要求寫得好,寫得美觀,所謂「加之以玄妙」,這就產生了書法藝術。書法藝術,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對自己還可以 「恢擴才情,醞釀學問」。清周星蓮說: 「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法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心靈煥發。下筆作詩作文,自有頭頭是道,汩汩其來之勢。故知書道,亦足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臨池管見》)

對書法「加之以玄妙」,便產生了「翰墨之道」。書法實踐,涉及到美學範圍; 同時對書法藝術建立了種種理論,使它升華到世界觀即哲學的高度(第四章中將略為敘述)。

自文字出現之後,在宮廷裡,無論實用的或裝飾的,都要求寫得工整,美觀大方,書法所以為六藝之一。歷代書法家,見於史乘者,三代以前,相傳有神農、黃帝、少昊、帝堯、倉頡。夏有大禹,商有務光,周有穆王、史佚、史籀、孔子、宋司馬,魯秋胡妻、屈原。秦有李斯、趙高、胡毋敬、程邈。這些人有的是帝王,有的是大臣,有的是聖人,有的是賢人,作為實際的書法家來說,大都不可靠。而書法之成為藝術,確以上層人士之要求美善為其嚆矢,爾後才成為一般知識界的追求和愛好的。

歐陽詢楷書

我國書法藝術的進程,約分五期:最早見於商周時代之甲骨鐘鼎石刻,出現了蝌蚪、古文、蟲篆,似應以此時為草創期;秦漢出現分隸,為繼創期;魏晉南北朝隋唐各體俱備、為極盛期;宋元明為過渡期;清代為復興期。商周草創,秦漢繼創,姑置不論。其餘三期的書法藝術與佛法都有極密切的關係。如魏晉南北朝隋唐極盛期,這個時期也恰恰是佛法興盛時代。佛法自東漢傳入以後,從魏晉開始,便與「 三玄」結下了不解之緣。玄學家與高僧們唱於和喁,相煽相長,佛法與清談,不但識見相契,而藝術興趣亦相投。所以當時的書法家,多半是清談巨子、學者名流與高僧大德、法門龍象。這時期最有名的書法家,如鍾繇、鍾會父子、嵇康、阮籍、阮鹹、王戎、山濤、劉伶、向秀、王衍,東晉王、謝兩家的許多書法家,都是善言名理的名士。僧侶書法家中如康法識、支道林、於道邃、安慧則(詳下)等,都是學兼內外的高僧大德。所以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書法藝術極盛的原因,從它的傳承來看,不但有在家士人的業績,同時也有出家僧侶的勳勞。書法在宋元明的過渡期,與清代的復興期,亦無 一不與佛法有關。

總之,書法由於佛事的開展、活動而得以保存、傳播和提高;佛法又由於佛事書法的傳播加速了弘揚的進程,兩者相輔相成,齊頭並進。

佛教對書法藝術所起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這不會有多大爭議,卻很少有人作系統地論述。有關佛事的書法藝術,不論是寫經、刻經、造像題記或碑銘志記,從現存的書跡來看,作者的藝術水平,都達到了同時代的相當高度。他們所表現的技巧、風格與思想內涵,隨著臨摹者所受的影響和成就,已無限地橫向擴展和縱向深入,使後來的書法家直接或間接受益靡窮。

歐陽詢楷書2

佛法影響中國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書法家有在家人,也有出家人,而住持佛法者,歷來以出家僧侶為主,在家居士為輔。歷代僧侶書法家及其書法有特別突出之處,特別是智永、懷仁和懷素,這三位高僧對中國書法藝術的貢獻特別大,影響特別深。

書法是由實用性發展而為裝飾性的。裝飾以審美的理想之追求為主,故書法不單是涵有技巧與思慮之活動,而且是具有審美價值之活動,所以書法是一種藝術實踐。黑格爾說:「人由渴求理想之故,始有藝術。自然有限界,且不自由,藝術則加之以醇化者,故其價值出乎自然美之上。」特別是書法藝術,它是自由的、自發的,而又是有規律與調和的,不受物慾的需求之束縛的。書法家以社會的意義將自己的情感與意志表達於人,是以其中即寓有理想的、人格的自我表現,亦即書法家的世界與人生觀的內涵。所以,書法實踐是一種哲學的藝術,而書法理論則是一種藝術的哲學。影響中國書法實踐和書法理論的思想有二大宗:首先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其次就是佛家思想(佛法)。唐宋以後,由於禪佛教思想盛行,在 「儒門淡泊,收拾不住,皆歸釋氏」(宋人張方平語)的形勢之下,理學家被迫陽儒而陰釋,書法家則坦然以釋氏之旗幟而大張。

總之,佛法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不論深度或廣度,都是巨大的。

相關焦點

  • 女神韓雪喜歡書法,「瘦金體」寫出藝術美!終得宋徽宗書法精髓!
    文 / 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愛好者那肯定也體會到了中國書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吧?要想把中國的書法學好,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得耐心臨摹書法名家的作品,當你臨摹到一定的境界以後才可以創新,說到古代書法創新最為成功的書法家應該就是宋朝皇帝宋徽宗了,宋徽宗那對藝術非常的痴迷,特別是書法更是寫出了自己的風格,宋徽宗打破了傳統書法的束縛,把中國的漢字寫出了自己的風格,所以宋徽宗的書法字體也被稱為是「瘦金體」。
  • 書法史|中國書法藝術及理論為什麼很玄妙?如何理解?就靠這個字
    書法史|中國書法理論的內涵與架構,為什麼要追求「技貴通神」和書法史|中國書法理論追求「技貴通神」的境界,怎麼才能做到?中,我們闡述了中國書法理論內涵與架構中的第二部分內容「技貴通神」,並且將如何達到書法藝術「通神」境界的途徑做了歸納,這就是通過「言」、「意」、「象」、「勢」、「法」等元素體現書法藝術的神氣、風採和精神,但是也會有不少的書法人士覺得依然很難理解和把握,因為這些幾乎都是很抽象的涵義,沒有一套很明確的和可操作性的途徑來實現書法的「通神」,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衛夫人小楷欣賞,字跡工整漂亮,寫出書法藝術美!
    文 / 小白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非常的感興趣,而且也都知道我國的書法文化是博大精深,要想寫好中國的書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得練習十年甚至幾十年或者一輩子才能把中國的漢字寫出藝術美,而練習書法的好也是非常的多
  • 王敬致書法藝術
    魯迅美術學院教授、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瀋陽市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文化部、教育部特聘中國關心下一代工程委員會書法部分評審委員。王敬致書法王敬致是我尊敬的女書法家,她是一個非常本色的人,生活環境的好壞,沒有影響到她的所為與所不為。
  • 當太極拳碰撞書法藝術……
    自成藝術、引人入勝者,在文則有如書法,在武則有如太極拳也。觀乎拳術與碑帖,一動一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雖形象迥異而理趣會通。一. 同源異流中華民族文化哺育了太極拳和書法,一文一武在相似的環境與文化氛圍中萌芽、發展、成熟。它們之間有著許多相似甚至共通的地方。古老的中國漢字源於八卦、易學。
  • 初學書法從什麼書體入門好,看看書法大師怎麼說
    有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會糾結一個問題,那就是究竟從什麼書體入門好呢?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近代文藝先驅者李叔同先生,即後來的弘一法師的建議。弘一法師集諸多藝術門類大成於一身(其中就包括書法),可謂是登峰造極,空前絕後,並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
  • 【線上培訓】流暢飄逸的毛筆書法,值得一學!
    課程名稱:讓你愛上中國字 授課單位:瀋陽市群眾文化藝術館 授課教師:張振忠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 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主持人
  • 中國書法藝術有哪些分類?
    據近代考證,一般認為中國的漢字起源於距今5000年左右的中國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時期」,先人將其當作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產生了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書法。實際上,書體、字體以及書法字體,都指傳統書寫字體、字形的不同形式、區別。傳統意義上,書法體有5種形式,包括行書體、草書體、隸書體、篆書體和楷書體。中國書法歷史悠久,經過3000年的積累與創造,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書法俞發藝術魅力。
  • 書法也是沒藝術,應該怎樣欣賞書法作品,記住這三個事項!
    尊敬的各位讀者們大家好,很高興各位讀者們可以在無意之間觀看小編發布的文章,小編每天都會定期更新各種文化教育類文章,和你一同了解一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選擇收藏,或者點讚哦!第一點:技法層次一副完美的書法作品,才能讓人一字一字辨認書寫內容以及書寫的技巧,欣賞書法的方式主要包括這幾點,結字法和執筆法還有墨法以及章法等等,結字法主要看這幾個層次:平衡對稱,對比和諧,疏密適度,多樣統一,執筆法主要觀察,用筆貴在因體而變、穩實豐富;中側互換,法出有源,筆力遒勁、力透紙背,墨有六彩之說,即「濃、淡,枯、溼,燥、潤」,章法:字與字以及行與行之間要以筆勢連綿
  • 宋仁宗書法欣賞,「飛白書」寫出藝術精髓!網友:一字千金!
    ,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在我國的古代除了著名書法家外還有很多書法愛好者,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這位宋朝的皇帝宋仁宗就是一位書法迷,可能各位書法愛好者也都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宋朝的皇帝對中國的書法、繪畫文化都非常的感興趣,而宋仁宗也是非常的痴迷中國的書法,並且寫出了書法藝術美。
  • 得道高僧星雲法師,16幅書法作品展:專家:可做書法入門字帖使用
    星雲禪師的書法作品我們似乎是有些陌生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星雲法師的書法,怎麼看星雲禪師的書法呢?我個人的心得是,用「品」的方式去看他書法的筆墨之美。為什麼這麼說呢?對於星雲法師的書法不同於任何一個書法家的書法,他的字似乎是沒有古帖的臨帖的基礎,而是根據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自創的一套書法字體。從書法的筆墨之間,筆畫間架之中折射佛法的力量。
  • 渭南文壇|楊安強:中國古錢幣上的書法藝術
    中國古錢幣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錢幣上鑄造出了文字,這和西方貨幣單調的以圖案為主的結構形成了很大的差別。它不僅是經濟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等價物,同時也是中國古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錢文書法上,前人們發揮了無限的創造力,精工細作,構成了一個無比瑰麗的書法藝術世界,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古錢幣產生於原始社會後期,主要以天然的骨製品為主。隨著銅的出現和應用,古錢帛也隨之進入輝煌的青銅文明時代。自倉頡造字史有文明以來,中國古錢幣產生的時代幾乎同時與之相接,其錢文上的書法藝術幾乎囊括了文字書法的所有內容。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的形式論,書法的視覺藝術
    本文乃作者美食界的小阿哥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書法是視覺藝術,人們的視覺所能感受到的,都是它的形式。人們感受書法的美是以書法的直觀形式為根據地。書法是視覺藝術事實是:書法作為造型藝術,它的構成的一一切方面都通向精神,反映精神,作用精神。
  • 高木聖雨:不關注中國現代書法,失去傳統,在日本書法界直接開除
    日本專家:我不去關注中國書法,中國書法沒有傳統,開除在一次記者訪問中,日本著名書法家高木聖雨回答了對中國當代書法的看法:「中國書法在傳統的繼承上不夠,在日本沒有傳統性是會被開除的。日本書法家的地位是由藝術水準決定的,中國書法家是由身份地位,而不是藝術地位決定的。因此,我都不去關心中國書法。」
  • 道場老翁狂欖漢字書法藝術思想政治戰略
    為什麼藝術跟政治層面有關聯呢?歷史證明,五千年中國唯一漢字書法藝術傳承至今跟哪代那代都有關。時代不斷變化,現代文明由電腦五筆字代替文本,現體歲月流逝慢慢遺忘的角落漢字書法藝術的初心和使命。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道場老翁為了漢字書法藝術的創造創新默默耕耘六十多年。誰知道他的付出換來民族的覺醒對當下的漢字書體重新認識,從他的努力付出盡力達到了國家層面乃到政治思想高度。
  • 來看看用戶是怎麼說的
    我們來看看超威用戶是怎麼說的。外賣員張先生:我平時送外賣,一般的電池扛不住,用個一年半載的就得換電池了。後來聽人家說超威電池不錯,就換了一組想著試試看,結果超威電池質量好的超乎我的想像,這一組電池經歷了兩個冬天了,現在依然很給力。超威電池確實值得信賴。上班族李女士:我用電動車是日常上下班代步,使用頻率是比較高的。我不求別的,就求穩定一點。
  • 行深百丈水 韻化大文章——孫增坦書法藝術賞析
    藝術評論|| 行深百丈水 韻化大文章 ——孫增坦書法藝術賞析 王浩 中國書法是最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藝術,它的構成元素看似簡單,卻是由寂靜無聲的墨跡、線條、章法所構成的文化精神和力量
  • 學會用「順不順眼」來分辨書法藝術的「美醜」,書法亂象無跡可遁
    書法藝術,凝聚著中國數千年來勞動人民的創造智慧和結晶,引領著世界的文字藝術潮流,具有崇高的歷史文化地位。但是, 就是這麼一個古老的文化藝術,而今卻讓很多中國民眾困惑之極,這個困惑就是來自書法的「美醜」問題。
  • 米芾晚年之作《德忱帖》,高清放大欣賞,字體寫出書法藝術美!
    ,當我們看到那放大高清的局部細節時很多書法愛好者看到了書法藝術精髓,更加的喜歡這幅書法作品,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可能很多書法愛好者也對草書這種字體非常的喜歡吧,如果你的書法功底達到了一定的境界,現在正在練習草書,那你可以收藏米芾的這幅書法作品進行臨摹,如果你是一名書法初學者,那還是找一些米芾的楷書進行練習,我們先把楷書的功底打好以後再練習行書,接著草書,這樣你才能領悟到中國書法的藝術精髓,你在書法的道路上也會取得很大的成功,大家看了米芾的書法作品以後認為這樣的草書怎麼樣呢
  • 趙雨龍(雨龍)書法真跡欣賞
    當代書法家,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曲阜蔭璽齋特聘畫師,山東國畫院院士,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學書幾十載,筆墨勤耕,在長期的書法創作實踐中,不斷努力探索,追求具有自己個性,其特色的書法藝術風格,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趙雨龍長卷《千字文》文字的出現標誌著一種文明的發源。文字代表一個民族的氣質及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