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時代來臨之後,快速、舒適的高鐵乘坐體驗直接顛覆了國人對傳統綠皮火車的固有印象。充滿科技感的高鐵就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伴隨著高鐵時代的來臨,一個字也隨之火了起來。那就是「米」字。這裡就完全展現出了中國象形文字的魅力,米字八向,正是一個八面來朝的核心的體現。建成高鐵米字樞紐,就成了在新時期各大城市紛紛追求的終極目標。一時間,各個城市米字規劃紛紛出爐。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多達10多個城市有米字高鐵規劃。一時間,似乎米字遍地都是。但規劃是規劃,可以認為是對美好未來的暢想。但實際上,截止當前臨近年終,全國還未能有一個城市真正完成米字樞紐的建設。是的,一個都沒有!最接近的城市完成度是八分之七!
最接近米字樞紐的城市就是鄭州。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有火車拉來的城市之稱的河南省省會。鄭州在普鐵時代就是高鐵十字樞紐,京廣、隴海兩條大動脈的黃金十字。在高鐵時代,鄭州並沒落後,反而樞紐地位更有所加強。當前鄭州「米」高鐵樞紐已完成了八分之七。南北向的京廣高鐵,東西向的陸橋大通道。西北、西南向為呼南高鐵大通道。東南向為鄭合高鐵通往長三角。隨著鄭太高鐵的開通,鄭米僅剩下東北向,鄭濟高鐵還未建成。八分之七就是中國米字型高鐵樞紐完成度最高的城市。
再來看其他幾個規劃了高鐵米字樞紐的城市完成情況:武漢米字完成度,八分之五點五,分別是東西向沿江高鐵,南北向京廣高鐵。東北向武合高鐵,西北向西武高鐵至開通至十堰。還有多城事實上只有高鐵十字建成,如成都、合肥、長沙、南昌、西安等,距離高鐵米字樞紐還相差一半。
由於高鐵米字樞紐講究的是聯通四面八方,既然要八個方向,對城市的地理位置要求就極高。像幾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由於都位於沿海,雖然城市級別更高,客流量更大。車次也更多。但以米字型樞紐評判,這幾座一線城市卻並不容易建成米字。反而是內陸的強省會們擁有區位優勢。隨著中國高鐵網絡的進一步加密,未來內陸大省的省會都有望建成自己的高鐵米字樞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