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在網上看到過那些父母輔導上小學的孩子做作業的視頻,視頻中的父母呵斥著做錯題的孩子,孩子在一邊手足無措,我們只覺得好玩,沒有意識到這在為家長們傳遞一個非常錯誤的教育觀念,在孩子做錯題的時候呵斥他們,這樣的做法非但不能促進孩子的學習,反而可能會毀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張女士最近覺得自己的脾氣非常的不好,兒子剛剛升入小學,老師要求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張女士也覺得這是應該的,但是她覺得兒子實在是太笨了,很簡單的題目怎麼也不會做,一個簡單的字教上十來遍還是不會寫,加上最近工作不順心,她就會經常對著孩子發脾氣,然而發完脾氣以後又會有點自責,覺得自己是不是不該這麼對孩子,下次要控制一點,但是孩子只要在做作業的時候再發生錯誤,她還是會忍不住呵斥他。
就在剛才,兒子的班主任把張女士叫去了學校,他反應兒子最近不愛學習了,課堂作業很糊弄,說孩子產生了厭學的問題,家長應該給孩子調理一下,張女士最近也確實發現兒子變得不愛去學校,經常在上學之前找藉口說自己肚子疼不舒服,想要請假,每次都被張女士逼著去學校了。她以為小孩子只是貪玩,卻沒想到問題這麼嚴重。那麼張女士的兒子,為什麼會突然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呢?原因就和張女士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發脾氣有很大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心理學上一個很有名的實驗「小阿爾伯特實驗」,這是一個有些殘忍的實驗。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華生有償徵集了一位母親八個月大的寶寶做了一個實驗。他先是讓寶寶跟兔子、小白鼠、和一些毛絨玩具進行接觸,確定孩子對這些東西沒有排斥情緒並且還很喜歡它們以後,他就開始了他的實驗。
每當工作人員把這些東西給孩子玩的時候,華生就會在小阿爾伯特旁邊製造出巨大的聲響,比如說拿錘子敲擊鐵片,孩子聽到這聲音肯定會害怕,還會哇哇大哭,這個動作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到了印證華生想法的時候了。他就算是不用製造巨大的聲響驚嚇小阿爾伯特,那些小動物一放到他面前,他還是會嚇得哇哇大哭。這就說明孩子已經把讓他恐懼的聲響和毛茸茸的小動物結合了起來,由恐懼聲音也連帶著恐懼毛絨動物,所以當張女士因為學習對孩子發火的,孩子從恐懼媽媽發火連帶著也開始恐懼做作業、恐懼學習、甚至恐懼學校,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厭學的情緒了。
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無論如何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跟孩子發火,因為那些題目不是孩子故意做錯的,他只是還沒理解,與其發火,不如幫孩子找找好的學習方法,讓孩子的學習變得輕鬆一些,有多少孩子不愛學習,都是和家長的行為有關的,家長們一定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不要讓錯誤的教育方法影響了孩子的性格,影響他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