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容易遭人妒忌,甚至被人陷害致死。比如說,南宋時期的嶽飛大元帥,最後就是被奸臣秦檜給害死的,還有商朝的比幹,最後就是被申公豹等奸臣所害死。
而作為國之棟梁的郭子儀,也自然難逃遭奸人陷害的命運,不過,和嶽飛和比幹的命運不同的是,郭子儀運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一次次的危難,並且最終兒孫滿堂,甚至還活到了85歲。那麼,郭子儀究竟是如何應對奸臣陷害的呢?
魚朝恩,他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宦官。因為嫉妒郭子儀的軍功,所以魚朝恩屢次在唐肅宗的面前說郭子儀的壞話,試圖阻止郭子儀被重用。不僅如此,魚朝恩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為了陷害忠良,他還幹了許多振聾發聵的破事兒。
有一次,郭子儀在外出打仗的時候,魚朝恩就派人去挖郭子儀家的祖墳,試圖以此來激怒郭子儀,讓他發火。因為魚朝恩深知人性的弱點,即在憤怒的時候,人會更加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點,所以魚朝恩就想等著郭子儀發火,然後抓住其弱點,並將其一網打盡。
然而,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郭子儀在聽聞自家祖墳被刨了之後,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憤怒,而且即刻動身前往涇陽去面見皇帝。
到了皇帝面前,郭子儀便開始號啕大哭:「我長期帶病,不能禁止部下去毀他人的墳墓,現在別人挖了我家祖墳,這一定是上天對我的懲罰。」
對於郭子儀將一切過失都攬在自己身上的做法,魚朝恩感到非常失望。因為郭子儀並沒有因「祖墳被刨」怒髮衝冠,所以更加沒有機會抓住郭子儀的小辮子了。
不過,魚朝恩並沒有就此而放棄對忠良的陷害計劃,隨後便開始了新一輪的陷害郭子儀的計劃。魚朝恩舉辦了一場宴席來宴請郭子儀,而這場宴席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鴻門宴。
對此,郭子儀的部下皆認為這場宴會必定有一場陰謀,所以規勸郭子儀不要前往,如果非要去的話,一定要帶上身穿鎧甲的士兵。
但是郭子儀卻表示沒必要,自己帶幾個家僕去赴宴就好了。
而魚朝恩這邊呢?相比之下,則是全副武裝,甚至做好了一場殊死搏鬥的準備,卻沒想到郭子儀這邊就帶了幾個隨從。
於是,魚朝恩一臉驚愕地問道:「您為何只帶幾個隨從?」
郭子儀則是坦率地告訴了魚朝恩關於外面的閒言閒語。
面對郭子儀的坦誠,魚朝恩慚愧地表示:「像郭公這樣賢明的人,我再也不會懷疑你了。」
對於郭子儀,康熙帝曾表示:
自漢唐以來之勳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儀為首稱。非其得於天者獨厚也,良由篤棐謙衝,不敢以功業自矜,故能終身顯榮,聲施後世。觀其自謂不能禁暴,乃遭天譴數語。其虛懷卓識過人遠矣。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郭子儀是大唐的功臣,他之所以終身享有榮耀,並且流芳百世,源於他優秀的品德,比如說謙虛謹慎、不居功自傲等。
郭子儀,最終之所以能成為人人敬仰的汾陽王?是因為他深諳無為而治的道理,面對敵對勢力的構陷,郭子儀並沒有與敵對勢力進行火拼,而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所以,像魚朝恩這樣的宦官,最終也被郭子儀所感化,並且以魚朝恩為首的宦官,他們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為難郭子儀了,而郭子儀也安然地活到了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