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郭子儀掌管兵馬萬千,為何被人挖了祖墳?郭的反擊真絕了

2020-12-17 歷史與嬌娥

從古至今,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都容易遭人妒忌,甚至被人陷害致死。比如說,南宋時期的嶽飛大元帥,最後就是被奸臣秦檜給害死的,還有商朝的比幹,最後就是被申公豹等奸臣所害死。

而作為國之棟梁的郭子儀,也自然難逃遭奸人陷害的命運,不過,和嶽飛和比幹的命運不同的是,郭子儀運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一次次的危難,並且最終兒孫滿堂,甚至還活到了85歲。那麼,郭子儀究竟是如何應對奸臣陷害的呢?

魚朝恩,他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宦官。因為嫉妒郭子儀的軍功,所以魚朝恩屢次在唐肅宗的面前說郭子儀的壞話,試圖阻止郭子儀被重用。不僅如此,魚朝恩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為了陷害忠良,他還幹了許多振聾發聵的破事兒。

有一次,郭子儀在外出打仗的時候,魚朝恩就派人去挖郭子儀家的祖墳,試圖以此來激怒郭子儀,讓他發火。因為魚朝恩深知人性的弱點,即在憤怒的時候,人會更加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點,所以魚朝恩就想等著郭子儀發火,然後抓住其弱點,並將其一網打盡。

然而,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郭子儀在聽聞自家祖墳被刨了之後,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憤怒,而且即刻動身前往涇陽去面見皇帝。

到了皇帝面前,郭子儀便開始號啕大哭:「我長期帶病,不能禁止部下去毀他人的墳墓,現在別人挖了我家祖墳,這一定是上天對我的懲罰。」

對於郭子儀將一切過失都攬在自己身上的做法,魚朝恩感到非常失望。因為郭子儀並沒有因「祖墳被刨」怒髮衝冠,所以更加沒有機會抓住郭子儀的小辮子了。

不過,魚朝恩並沒有就此而放棄對忠良的陷害計劃,隨後便開始了新一輪的陷害郭子儀的計劃。魚朝恩舉辦了一場宴席來宴請郭子儀,而這場宴席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鴻門宴。

對此,郭子儀的部下皆認為這場宴會必定有一場陰謀,所以規勸郭子儀不要前往,如果非要去的話,一定要帶上身穿鎧甲的士兵。

但是郭子儀卻表示沒必要,自己帶幾個家僕去赴宴就好了。

而魚朝恩這邊呢?相比之下,則是全副武裝,甚至做好了一場殊死搏鬥的準備,卻沒想到郭子儀這邊就帶了幾個隨從。

於是,魚朝恩一臉驚愕地問道:「您為何只帶幾個隨從?」

郭子儀則是坦率地告訴了魚朝恩關於外面的閒言閒語。

面對郭子儀的坦誠,魚朝恩慚愧地表示:「像郭公這樣賢明的人,我再也不會懷疑你了。

對於郭子儀,康熙帝曾表示:

自漢唐以來之勳臣,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儀為首稱。非其得於天者獨厚也,良由篤棐謙衝,不敢以功業自矜,故能終身顯榮,聲施後世。觀其自謂不能禁暴,乃遭天譴數語。其虛懷卓識過人遠矣。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郭子儀是大唐的功臣,他之所以終身享有榮耀,並且流芳百世,源於他優秀的品德,比如說謙虛謹慎、不居功自傲等。

郭子儀,最終之所以能成為人人敬仰的汾陽王?是因為他深諳無為而治的道理,面對敵對勢力的構陷,郭子儀並沒有與敵對勢力進行火拼,而是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所以,像魚朝恩這樣的宦官,最終也被郭子儀所感化,並且以魚朝恩為首的宦官,他們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為難郭子儀了,而郭子儀也安然地活到了85歲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人但凡有點錢,都會把祖墳修得很豪華?真能改變子孫命運?
    為何古人但凡有點錢,都會把祖墳修得很豪華?真能改變子孫命運?首先第一點,古代生產力落後,條件艱苦,人均壽命往往也很短暫,很多人四五十歲的時候就去世,47歲的人,就可以被稱為「晚途」,等到孩童長大,很多父母也就不在人世,對於墳墓來說就成為了他們唯一的哀思。
  • 維繫國家二十餘年,功高蓋主卻能善始善終,郭子儀是如何做到的?
    郭子儀一招單騎會回紇,可見其身上的勇武和智慧,以一人之力扭轉整個戰局,郭子儀也是唐朝的大救星,令人佩服之至。郭子儀一生,幫助唐軍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平定吐蕃叛亂、平定吐固懷恩之亂,戰功赫赫、厥功至偉。最令人敬佩的是,郭子儀功勞這麼大,卻能平安活到八十五歲,善始且善終,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小官盧杞來訪,80歲郭子儀慌忙推開懷中美嬌娘:差點滅族
    身為國柱,兵權在握,統帥千軍萬馬的大元帥,郭子儀一生中遇到過無數的禍患。但是最後,郭子儀還是挺了過來,不但富足到敵國的地步,而且還生兒育女,活到八十五歲。所以郭子儀,到底是怎麼躲過奸臣的暗箭,最後得到了一條好命?就是我們所說的「木秀於林,風和日麗」。「秀木」要在狂風中生存,要緊的不是高而硬,而是韌性。
  • 郭子儀戰功赫赫,而晚年仍有妻妾成群,卻得終老一生
    說其五福俱全,特別是史上名臣大將,真正一生五福俱全的人,可謂寥寥無幾。今天我們說一說唐朝的歷史,而唐朝名將郭子儀唯獨最為出名。在古代人均壽命35歲左右,而唐朝郭子儀能安享活到了85歲,不能不說史上相當罕見。康熙都稱他:自漢唐以來的勳臣,功名最盛而五福俱全者,應以郭子儀為首稱。
  • 皇帝愛女昇平和名將郭子儀幼子郭曖夫妻吵架,兩強相爭,如何勸解
    昇平8歲時,李豫登基為唐代宗。可能是心疼這個女兒幼年受過的苦,代宗對昇平的寵愛到了「恩禮冠諸主」的地步。昇平聰明好學,喜愛詩文,從小就被誇「賢明有才思」。代宗為了籠絡和牽制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郭子儀,為女兒昇平選擇的聯姻對象是郭子儀的第六子郭曖。郭曖年歲與昇平相仿,文武雙全,而且,他與昇平一樣都喜愛詩文。
  • 當年因祖墳被挖,重病男子惡從膽邊生連殺6人
    在中華五千年的傳統中,挖人祖墳,都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古人認為,為先祖尋一個風水寶地下葬,不僅能夠光耀門楣,還可福佑後世,為家族帶來長盛的氣運。而挖人祖墳,無疑是破人風水,斷其福澤,絕其「血脈」。因此古人對別人挖祖墳的行徑非常痛恨。
  • 為何能與郭子儀和李光弼齊名?
    僕固懷恩在民間的名氣不大,但他在大唐歷史中,特別是平定安史之亂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卻絲毫不比大名鼎鼎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小。在唐朝官方公布的唐肅宗朝「凌煙閣功臣」中,僕固懷恩甚至力壓郭、李二人,排名第一。從名字便可看出,僕固懷恩是一名外族將領。
  • 郭子儀兒子坑爹一絕,對公主說他老子不屑當皇上,把他老子嚇傻了
    有一年,郭子儀過壽,兒女們紛紛磕頭祝壽。輪到老六郭曖兩口子時,人竟然沒在!大哥郭曜剛要發火,忽然,老六的使女慌慌張張跑來,在郭子儀耳旁小聲嘀咕兩句,郭子儀聽完,手一抖,酒杯差點摔地!怎麼回事?郭曖小兩口吵架了,媳婦一氣之下,跑娘家去了。她娘家可不是尋常人家,哪兒?皇宮!沒錯,郭曖的老婆,就是唐代宗愛女昇平公主。
  • 郭子儀家族是怎樣走向沒落的?
    但是,郭子儀一系的權力,都由郭子儀一系分配了。這種結果,郭子儀一系不會有太大的牴觸情緒,而且因此獲得相對獨立權力的人,還會支持中央政府的決定。 從某種意義上,這就是推恩令的翻版。郭子儀直系親屬的官職待遇,都適當提升一個格。
  • 唐玄宗賞賜6位美女給70多歲的郭子儀,郭子儀竟然來者不拒
    剛聽到這些流言時,唐代宗也不以為意,因為他在調解昇平公主和郭曖的矛盾時,曾說過:如果郭家想要江山,哪有我李家什麼事。說歸說,但聽多了讒言也慌,屬下如此厲害,不得不防。為此,唐代宗就想試探一下郭子儀,於是,封郭子儀為「尚書令」。
  • 郭子儀年過八十還不收斂,妻妾成群排場奢侈,專家:為了保命
    郭子儀這個人在歷史上的風評不是很好,其一便是鋪張浪費。郭子儀府上之人都是綾羅綢緞,極盡奢華。平時的飲食起居也極為考究,排場繁複。而家中的倉庫之中更是堆滿了奇珍異寶。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搞一次的大型宴會也是奢侈至極,一次宴會就要花費數十萬元。而府中的奴僕勞役更是不計其數,頗為氣派。
  • 【原創】產區酒事:聊聊汾陽王郭子儀家的宴席
    中國歷史上,作為武人的郭子儀算是踐行這一理念的斜杠人物了。郭子儀,祖籍山西汾陽,生於陝西華縣,武舉出身,戎馬一世,歷仕七朝,受封「汾陽郡王」,被德宗尊為「尚父」,壽享85歲。後世評價曰「丹青凌煙誰第一,功業汾陽異姓王。」
  • 皇帝問75歲郭子儀要啥賞賜,他:只求6個美人,10年後才知真高明
    ,就隨便意思意思貶了郭子儀的職,事實上郭子儀在軍中的權力並未減少。 唐代宗大喜,立即就要對郭子儀進行封賞。但郭子儀卻拒不相受,說自己兵馬勢慢,花了近是10年時間才平定吐蕃,實在慚愧,加上自己已是75歲高齡,希望能夠退休養老。
  • 郭子儀單槍匹馬勸退回紇大軍
    僕固的家族有46人戰死在平亂的戰役中。(2)僕固懷恩的兒子僕固在戰鬥中被敵人俘虜,後來,拼命逃回來。僕固懷恩下令,把僕固玢斬首示眾向將士們表示:戰場上,只許同敵人拚命,不許被活捉。(3)回紇王為王子登裡向唐朝請婚,唐肅宗捨不得嫁自己的女兒,就讓僕固懷恩為國嫁女。登裡王子即位可汗後,僕固懷恩的女兒就成了王后。
  • 老農:別來挖我家祖墳!考古專家:古墓是國家的,由不得你!
    當然,也有許多人出於情感原因,強烈反對考古專家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專家有時非常困難,只能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當時,村民們正計劃拆除舊房子,換成新房子,在挖地基的同時挖出一些古老的陶瓷碎片。因此,這家人很快向村長報告了情況,村長也聯繫了當地考古隊進行了調查。考古學家對瓷器和地形做了初步評估。他們認為地下有一座古墓,古墓的主人應該是宋朝的官員。 由於遺址遭到嚴重破壞,專家決定對這座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以保護這些歷史遺蹟。
  • 郭子儀妻妾成群,又和皇帝要了6個美女,郭子儀:為了保命
    《新醉打金枝》裡面的郭曖和昇平公主之間歡喜冤家的故事,裡面提到了以郭曖的父親郭子儀為首的武將和以唐代宗堂兄晉王為首的一眾文臣兩大陣營互相敵對,爭執不休。但是郭子儀能夠在黨爭之中完美的退休就不得不提到他敏銳的洞察力和超高的情商了。
  • 郭子儀兒子郭曖娶公主為妻,吵架時說了句話,差點被滅九族
    文/馮玄一安史之亂為何會成為大唐王朝從盛轉衰落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後,歷代唐朝皇帝都沒能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藩鎮割據,一個是宦官專權。而這兩個問題,又直接導致皇權式微。發生在郭子儀身上的一件小事,最能體現當時皇權式微的政治狀況。
  • 老子的上善若水,莊子的無用之用,王陽明的心即理:成就了郭子儀
    悟透其中道理的人,就打開了幸福人生的大門。唐朝名將郭子儀起伏跌宕、功成名就的一生,更是詮釋了這些智慧。也正是因為這些智慧,才成就了郭子儀的一生。1、老子的上善若水《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郭子儀因功受賞,為何不要高官厚祿,卻只要6個美人?
    稍微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聽過郭子儀。那是一個晚年才得志的人,他曾經在唐朝的安史之亂和以及抵禦吐蕃等許多戰役中立下過卓越的功勳,但是與中年恰恰相反的是,他晚年的生活過得非常的奢靡,可是就算如此,大文豪馮夢龍先生還是將他的故事寫入了《智囊集》中,並且表示,郭子儀要是節儉度日的話,可能就會失去那種安度晚年的美好機會,所以,這個奇怪的令人費解的說法到底是為何呢?
  • 郭子儀正與妻妾聊天,管家說盧杞到訪,郭子儀聽後臉色突變
    人在志得意滿的時候,往往忘記危險可能就在眼前。只有那些走到巔峰時期,仍然能夠不忘記各種潛在危險的人,才可以長久保持良好的狀態,也才能使自己和家人長久安全。郭子儀就是這樣的人。01 郭子儀隆重接待盧杞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直接救下了唐朝,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唐朝的救星。